文/鈴蘭
時間可以管理嗎?如何管理時間,讓我們的人生與眾不同?
相比過去,雖然人均壽命延長了,但是我們的時間卻越來越稀缺,時間被海量的碎片化信息打亂,把我們的時間切割成碎片,讓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疲於奔命,無比疲憊,卻發現,自己的大部分時間不過是忙碌而且無用的浪費。即沒有幸福的感受,也沒有創造人生價值,取得優異的成就。
那麼,時間可以管理嗎?正如《五種時間》這本書的作者王瀟所說的一樣,從過去到現在,從古人到現代人,用各種不同的方法來記錄時間和管理時間,但是也只是局部有效,並沒有真正的管理時間,讓時間為我們高效利用。
《財富自由之路》的作者李笑來更是一針見血的說過:時間是沒有辦法被管理的。
既然時間沒有辦法被管理,有什麼方法能夠讓我們從信息流中解脫出來,專注當下,做好事情,創造出更多的價值,讓自己的人生與眾不同呢?
人一生最大的資本,不是財富,也不是能力,而是你的時間
作者在《五種時間》中告訴了我們答案:用全局思維,未來的視角,站在整個人生規劃的角度來看清當下的行為對我們未來的影響,找到對自己而言最重要的事情,並將人生的必需經歷劃分為五種時間,按重要程度劃分時間,重建人生秩序,把時間和精力放在正確的事情上,達到高效利用時間,創造精彩的人生。
作者在序言中向我們介紹了時間管理的發展史,為我們普及了關於時間管理的認知。並幫助我們認清了我們當下的每一種行為都會對我們的未來造成影響,那麼當下我們應該做什麼,能做什麼,必須要弄清楚,在一開始就賦予時間高價值的事,最終才能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
因為人一生最大的資本,不是財富,也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的時間。
書中有個很有意思的觀點向我們驗證了時間資本對我們的重要性。一些領域的大師不是因為活得久,而是因為活得久才成為了大師。非常樸素的真理,想要在某個領域有過人的成就,除了自身的勤奮和努力,還有一點就是足夠長的時間。
那麼,我們到底應該怎樣把握好時間呢?作者也曾試過很多時間管理法,比如GTD搞定法、時間軸法、時間四象限、番茄工作法、甘特圖法、四點起床法、專注冥想法等等,它們只在特定的環境和環節中有效,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真正解決問題的還是要追問生命的內核,向自己發問,你的一生中最重要的究竟是什麼?
三個步驟找到生命的內核,建立整個人生結構,也就是時間管理結構化模型
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不知道時間不重要,而是不明白自己內心真實的需求,不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因此,即便是學習了很多時間管理方法,也仍然不能提高時間的利用效率。而當時間管理結構化,落實到每一件具體的事情中,時間管理的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作者在書中通過一些故事和案例給了我啟發,這裡我把它總結為三個步驟:
第一個步驟:站在整個人生的的頂端,向自己提問,找到自己內心真實的需求,寫下願望清單
有很多人,一生從事著自己並不喜歡的工作,即使做到世俗的成功,也很難體會到幸福,因為他做的是別人眼中的自己,而不是真實的自己。我們每個人,都活在別人的期待和自己的期待裡,前者是為了讓別人開心,後者是為了讓自己開心。
也許有人要問,這和時間管理有什麼關係呢?關係就是,做別人眼中的自己,你擰巴、委屈,就像一位學生寫作業,他學習動力足,三兩下把作業就完成了,而 不喜歡寫作業的人,拖拖拉拉,過程還十分痛苦,而時間也就這樣被浪費掉了。
活在別人的期待裡,終其一生,最終獲得的是空虛。而當此刻的你,把時間線拉到足夠長,站在整個生命線上的末端,像一個旁觀者一樣,體驗、觀察自己的人生,向自己發問,在生命的長河裡,自己最榮耀的事情是哪些?最低谷的事情又是哪些?心情怎樣,有沒有想過去改變它?
在人生的終點,你希望你最終擁有的是什麼?是世俗的成功,還是幸福和自由?把你的真實需求按輕重分個主次,是想獲得財富,還是獲得幸福,還是過自由散漫的生活?是想當個作家、還是成功商人、還是普通的工作者?有了明確的夢想和目標,把整個人生的生命時間做個清晰的劃分,找到對自己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寫下願望清單。
第二個步驟:根據願望清單,把願望,也就是長期目標,切割成小目標,按輕重緩急放在當下的生活和工作場景中。
當下不知道做什麼的迷茫是不知道自己未來要去到什麼地方。當長期目標明確之後,再分散到小到每一天的計劃當中,你就會清楚,你當下在做的事情,是為了將來所要達成的目標。就像網文平臺的寫手,他知道每天寫3000字,最終有一天,就能寫成一本書,就有和平臺籤約的可能性。
也比如現在的我們,每天閱讀、領讀,就是為了一個長期的目標,為了能成為優秀的領讀者,幫助更多人走出閱讀誤區,通過閱讀改變命運。
目標越小,越好執行,而在時間單位一天中,你心中牢記著長期目標,一種使命感會推動你把時間分配給這件長遠有價值的事情上。
第三個步驟:行動起來,把這些目標按日常事務分類,分成生存時間、賺錢時間、好看時間、好玩時間和心流時間,讓時間分配更清晰。
這五種時間是作者提出的新概念,從日常事務出發,把事情按這5個類型劃分,方便我們從繁雜的事務中,更好地分辨出當前的事務屬於哪個時間分類,是不是我們當下必須要做是,是最重要的事情。幫助我們快速認清當前的事情對我們未來的目標有多大的價值,是否值得花時間去做。
打個比方,你想賺很多錢,但是你現在想看電視劇。想賺錢就必須去做能賺錢的事,而看電視是屬於好玩時間,即時享樂,它不會給你帶來財富價值。那麼在賺錢時間和好玩時間的分配比例中,你想要什麼,你就得分配出更多的時間來做你想要達成的事情。
時間分配就像種莊稼,你種什麼,就會收穫什麼。而每個人的追求不一樣,因此時間分配的的方式也就不一樣。五種時間的組合方式不一樣,你偏愛財富,就多花些時間在賺錢的事情上,你很愛美,就多花點時間在好看時間上……最終你的時間花在哪裡,成就就會在哪裡。
寫在最後
時間管理的內核在於管理具體的事情,而事情的重要程度和我們的價值觀有關。
想要高效利用時間,要先從價值觀的認知出發,找到內心深層的欲望,建立長期目標,再把長期目標分配到時間單位為天的生活和工作場景中去,專注於當下,精心種下你想要收穫的種子,用心澆灌,直到收穫。
本文作者:鈴蘭,80後,終身閱讀者,寫作愛好者,日更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