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種時間》三個步驟建立時間結構化模型,讓你的人生與眾不同

2020-12-15 鈴蘭讀書

文/鈴蘭

時間可以管理嗎?如何管理時間,讓我們的人生與眾不同?

相比過去,雖然人均壽命延長了,但是我們的時間卻越來越稀缺,時間被海量的碎片化信息打亂,把我們的時間切割成碎片,讓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疲於奔命,無比疲憊,卻發現,自己的大部分時間不過是忙碌而且無用的浪費。即沒有幸福的感受,也沒有創造人生價值,取得優異的成就。

那麼,時間可以管理嗎?正如《五種時間》這本書的作者王瀟所說的一樣,從過去到現在,從古人到現代人,用各種不同的方法來記錄時間和管理時間,但是也只是局部有效,並沒有真正的管理時間,讓時間為我們高效利用。

《財富自由之路》的作者李笑來更是一針見血的說過:時間是沒有辦法被管理的。

既然時間沒有辦法被管理,有什麼方法能夠讓我們從信息流中解脫出來,專注當下,做好事情,創造出更多的價值,讓自己的人生與眾不同呢?

人一生最大的資本,不是財富,也不是能力,而是你的時間

作者在《五種時間》中告訴了我們答案:用全局思維,未來的視角,站在整個人生規劃的角度來看清當下的行為對我們未來的影響,找到對自己而言最重要的事情,並將人生的必需經歷劃分為五種時間,按重要程度劃分時間,重建人生秩序,把時間和精力放在正確的事情上,達到高效利用時間,創造精彩的人生。

作者在序言中向我們介紹了時間管理的發展史,為我們普及了關於時間管理的認知。並幫助我們認清了我們當下的每一種行為都會對我們的未來造成影響,那麼當下我們應該做什麼,能做什麼,必須要弄清楚,在一開始就賦予時間高價值的事,最終才能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

因為人一生最大的資本,不是財富,也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的時間。

書中有個很有意思的觀點向我們驗證了時間資本對我們的重要性。一些領域的大師不是因為活得久,而是因為活得久才成為了大師。非常樸素的真理,想要在某個領域有過人的成就,除了自身的勤奮和努力,還有一點就是足夠長的時間。

那麼,我們到底應該怎樣把握好時間呢?作者也曾試過很多時間管理法,比如GTD搞定法、時間軸法、時間四象限、番茄工作法、甘特圖法、四點起床法、專注冥想法等等,它們只在特定的環境和環節中有效,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真正解決問題的還是要追問生命的內核,向自己發問,你的一生中最重要的究竟是什麼?

三個步驟找到生命的內核,建立整個人生結構,也就是時間管理結構化模型

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不知道時間不重要,而是不明白自己內心真實的需求,不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因此,即便是學習了很多時間管理方法,也仍然不能提高時間的利用效率。而當時間管理結構化,落實到每一件具體的事情中,時間管理的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作者在書中通過一些故事和案例給了我啟發,這裡我把它總結為三個步驟:

第一個步驟:站在整個人生的的頂端,向自己提問,找到自己內心真實的需求,寫下願望清單

有很多人,一生從事著自己並不喜歡的工作,即使做到世俗的成功,也很難體會到幸福,因為他做的是別人眼中的自己,而不是真實的自己。我們每個人,都活在別人的期待和自己的期待裡,前者是為了讓別人開心,後者是為了讓自己開心。

也許有人要問,這和時間管理有什麼關係呢?關係就是,做別人眼中的自己,你擰巴、委屈,就像一位學生寫作業,他學習動力足,三兩下把作業就完成了,而 不喜歡寫作業的人,拖拖拉拉,過程還十分痛苦,而時間也就這樣被浪費掉了。

活在別人的期待裡,終其一生,最終獲得的是空虛。而當此刻的你,把時間線拉到足夠長,站在整個生命線上的末端,像一個旁觀者一樣,體驗、觀察自己的人生,向自己發問,在生命的長河裡,自己最榮耀的事情是哪些?最低谷的事情又是哪些?心情怎樣,有沒有想過去改變它?

在人生的終點,你希望你最終擁有的是什麼?是世俗的成功,還是幸福和自由?把你的真實需求按輕重分個主次,是想獲得財富,還是獲得幸福,還是過自由散漫的生活?是想當個作家、還是成功商人、還是普通的工作者?有了明確的夢想和目標,把整個人生的生命時間做個清晰的劃分,找到對自己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寫下願望清單。

第二個步驟:根據願望清單,把願望,也就是長期目標,切割成小目標,按輕重緩急放在當下的生活和工作場景中。

當下不知道做什麼的迷茫是不知道自己未來要去到什麼地方。當長期目標明確之後,再分散到小到每一天的計劃當中,你就會清楚,你當下在做的事情,是為了將來所要達成的目標。就像網文平臺的寫手,他知道每天寫3000字,最終有一天,就能寫成一本書,就有和平臺籤約的可能性。

也比如現在的我們,每天閱讀、領讀,就是為了一個長期的目標,為了能成為優秀的領讀者,幫助更多人走出閱讀誤區,通過閱讀改變命運。

目標越小,越好執行,而在時間單位一天中,你心中牢記著長期目標,一種使命感會推動你把時間分配給這件長遠有價值的事情上。

第三個步驟:行動起來,把這些目標按日常事務分類,分成生存時間、賺錢時間、好看時間、好玩時間和心流時間,讓時間分配更清晰。

這五種時間是作者提出的新概念,從日常事務出發,把事情按這5個類型劃分,方便我們從繁雜的事務中,更好地分辨出當前的事務屬於哪個時間分類,是不是我們當下必須要做是,是最重要的事情。幫助我們快速認清當前的事情對我們未來的目標有多大的價值,是否值得花時間去做。

打個比方,你想賺很多錢,但是你現在想看電視劇。想賺錢就必須去做能賺錢的事,而看電視是屬於好玩時間,即時享樂,它不會給你帶來財富價值。那麼在賺錢時間和好玩時間的分配比例中,你想要什麼,你就得分配出更多的時間來做你想要達成的事情。

時間分配就像種莊稼,你種什麼,就會收穫什麼。而每個人的追求不一樣,因此時間分配的的方式也就不一樣。五種時間的組合方式不一樣,你偏愛財富,就多花些時間在賺錢的事情上,你很愛美,就多花點時間在好看時間上……最終你的時間花在哪裡,成就就會在哪裡。

寫在最後

時間管理的內核在於管理具體的事情,而事情的重要程度和我們的價值觀有關。

想要高效利用時間,要先從價值觀的認知出發,找到內心深層的欲望,建立長期目標,再把長期目標分配到時間單位為天的生活和工作場景中去,專注於當下,精心種下你想要收穫的種子,用心澆灌,直到收穫。

本文作者:鈴蘭,80後,終身閱讀者,寫作愛好者,日更達人,

相關焦點

  • 知識之塔模型——結構化思維建立知識體系
    而這就是「結構化思維」。五、建立知識體系上面我們主要學習了「結構化思維」,同時附帶了如何建立知識體系的簡單過程。接下來我們學習在結構化思維的基礎上如何建立起自己的知識體系。所以,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應該包括三個要素:有知識架構、有知識內容、內容之間有聯繫。那麼,如何建立出這種知識體系呢?下面我將從5個步驟來闡述清楚。
  • 如何訓練結構化思維?2個模型 3個步驟 4個要點,附PPT,建議收藏
    歡迎來到《100個思維框架模型》此節導讀此節,將從以下幾個部分,分享如何訓練結構化思維:一、為什麼要訓練結構化思維二、什麼是結構化思維?(2個模型)三、如何訓練結構化思維?(3個步驟)四、如何高效表達?(4個要點)為什麼要訓練結構化思維?
  • 結構化教學模型建構與分析
    而積極與主動的追問應是一組問題,即是一個問題串而非追問某個單一問題,故思考的結構層次有四個:一是表象層次,即分析現象,提取有效信息,梳理信息之間的內在關係;二是本質層次,即透過表象對本質進行追問、梳理與界定,掌握本質;三是價值層次,即通過對價值的叩問,建立意義,促進深度理解;四是應用層次,創造性應用結構化的知識去解決現實問題,呈現高品質的輸出能力與效果。
  • 一張圖,三個步驟,7個清單,幫你輕鬆搞定時間管理!
    《搞定》告訴我們,時間管理的最大秘訣就是不管理時間,只管理要做的事——艾倫稱之為未竟之事。如何管理未竟之事?書中介紹了3個原則即:養成收集的習慣,確定下一步行動,關注結果,5個步驟即收集、理清、整理、回顧、執行,我們可以將其簡化為三個步驟,即收集、理清和行動,這三個步驟也顛覆了我們有關時間管理的三個認知。
  • 3個步驟教你學會麥肯錫的思考方法:結構化思維
    如何通過練習習得結構化思維1、進行自下而上的思考根據《金字塔原理》「任何事情都可以歸納出中心論點,中心論點可由三至七個論據支撐,每個一級論點可以衍生出其他的分論點。」用這種方式思考,不僅更容易找到邏輯結構,也更容易培養你的結構化思維。舉個:當一個人在思考去大城市還是小城市的時候,他可以先將思考的要素羅列出來,對要點進行分類,最後再總結提煉出自己的決策。
  • 時間序列VAR模型知識匯總
    VAR方法通過把系統中每一個內生變量,作為系統中所有內生變量的滯後值的函數來構造模型,從而迴避了結構化模型的要求。VVAR模型對於相互聯繫的時間序列變量系統是有效的預測模型,同時,向量自回歸模型也被頻繁地用於分析不同類型的隨機誤差項對系統變量的動態影響。如果變量之間不僅存在滯後影響,而不存在同期影響關係,則適合建立VAR模型,因為VAR模型實際上是把當期關係隱含到了隨機擾動項之中。單位根檢驗是序列的平穩性檢驗,如果不檢驗序列的平穩性直接OLS容易導致偽回歸。
  • 運營人修煉手冊:進階第一要務,建立結構化的思維體系
    三、如何建立結構化思維根據金字塔原理,有兩種方式構建我們的結構化思維框架:一種是自上而下,另一種是自下而上。1. 自上而下法簡單來說:任何事情都可以歸納出一個中心論點,而此中心論點可由三至七個論據支持。這些一級論據本身也可以是個論點,被二級的三至七個論據支持。
  • 結構化教學的實踐價值與可能
    (1)知識教學結構化。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一門科學知識,實質上是掌握這門科學的知識結構體系。教師可用縱向比較、橫向比較、縱橫交錯的方法幫助學生把知識的「點」「線」「面」「體」適時地聯結起來,建立單元、領域、相關知識系統的結構。如小學階段學習的計數、計量單位多而雜,學生易混淆,教師可以分三個層次結構化。
  • 通過Python 代碼實現時間序列數據的統計學預測模型
    附加或組件模型,如:Facebook Prophet、ETS。結構化時間序列模型,如:貝葉斯結構化時間序列模型、分層時間序列模型。在本篇文章中,我們主要關注 SARIMA 和 Holt-winters 方法。
  • 如何通過7個步驟構建機器學習模型
    大約25年前,一個由五家供應商組成的聯盟開發了跨行業的數據挖掘標準流程(CRISP-DM),該流程專注於數據挖掘項目中各種數據密集型步驟的連續迭代方法。該方法從業務理解和數據理解之間的迭代循環開始。接下來是數據準備和數據建模之間的迭代循環的切換,然後是評估階段,它將結果分解到部署和業務理解。這種循環的、迭代的循環導致了連續的數據建模、準備和評估。
  • 張麗俊:結構化思維,人生基石能力
    結構化思維是一個人非常底層的能力,擁有結構化思維的人能夠認識到它的重要性,但鍛鍊這種思維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今天跟大家分享的結構化思維包括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叫生活中的結構化思維,第二個部分是工作中的結構化思維,第三個是管理中的結構化思維。
  • 如何分配時間、精力與才華,將最終決定你的人生!6個步驟讓你成為精英!
    在最後一堂課上,我總會要求學生利用所學,回答以下三個問題:儘管最後一個問題聽上去像是在開玩笑,但我是認真的。我當年在牛津大學就讀的班級中,所有同學都獲得了Rhodes獎學金,但是後來32個人裡有2人坐了牢。在學生討論這些問題的答案時,我用自己的一生作為案例,向他們闡釋該如何利用課堂所學,幫助自己做出人生的三個關鍵決定。
  • 課堂筆記 | Eviews時間序列模型操作指南,你get了嗎?
    Eviews主界面時間序列數據因為跨越的時間長度較長,所以用單位根檢驗判斷數據是否平穩是不論做任何模型(VAR,Granger Causality,Cointegration或者VECM)都必須要做的第一個操作。
  • 經典模型第一講:冰山模型建立自我認知
    借用冰山模型建立自我認知,這是一個分析自我的有效方式。作者闡述其中的具體步驟,希望能夠給大家提供幫助。在職場和生活中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你永遠不會知道對方是什麼的人,自私而毫無底線?同一個團隊裡,誰值得相信?選擇誰將會你的產品Team裡的合適的人?
  • 你必須要具備的麥肯錫的思考方法:結構化思維
    時間(步驟)順序:「第一、第二、第三」,「首先、然後、再者」等,很多的時間順序同時也是因果順序。空間(結構)順序:「前端、後端、數據」,「波士頓、紐約、華盛頓」,化整為零(將整體分解為部分)等都是空間順序。程度(重要性)順序:比如「最重要、次重要、不重要」等。實際上,所有的邏輯關係都在這四種順序之內。
  • 5個步驟,結構化梳理你的思路!
    三、用金字塔結構清晰地呈現工作總結做工作總結,那首先就要回顧過去一年的工作內容及成果,並據此提取出可以幫助我們提升和規劃的有效信息。可信息量那麼大,如何更高效地梳理這些內容呢?可以用如下幾個步驟,結構化工作總結:羅列工作成果→分組歸類→排序整理→概括總結→設計標題。
  • 建立團隊經營哲學,包括五個步驟
    經營哲學闡述解讀後,你還要讓團隊所有人都能夠接受並且願意去做。比如「建立卓越的工作標準",你講過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聽進去?是不是所有的人都願意做?不一定,因此就需要不斷地傳承與執行,只有大家都接受並且願意這樣做,「建立卓越的工作標準"才能成為你團隊的「靈魂"。建立團隊經營哲學的五個步驟是想像,排序,整理規範,闡述解讀,傳承與執行,前三步是比較容易做到的,最難的是第四,第五步。
  • 豆瓣8.0:如何建立查理芒格多元思維模型?《好好思考》給你答案
    那麼,剛剛起步的我們,怎樣才能建立起跨學科的多元思維呢?這個問題,我在成甲的《好好思考》這本書裡找到了答案。作為查理·芒格思想的研究者和推廣者,成甲老師梳理出了一整套多元思維模型實戰應用體系。下面,我們從知識背景、探求方式和快速運用三個方面來看,應該如何建立多元思維模型知識體系。
  • 結構化思維:2個方法建立條理清晰的思考模式,將複雜問題簡單化
    本文字數5244,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閱讀使人充實,分享使人愉悅。文章結尾附有思維導圖,幫你梳理文中脈絡精華。歡迎閱讀,你離知識又近一步。今天分享的書籍是《結構化思維》。但是養成結構化思維並不容易,也不是只靠搭建結構,就能建立起來的,它還有許多的基礎思考、認知事物的標準等前提。因此,作者認為結構化思維需要運用多個線性思維組成,用多角度、系統化的思維方式來思考和解決問題。作者提出了兩種最基本的推理方法。
  • 五個步驟,幫你解決孩子的拖延症
    2.經常無法在預定時間範圍內完成分配的任務。3.推遲優先級較高任務以完成優先級較低的任務。當你孩子做事情頻繁出現拖延的情況後,這五個步驟可以幫助到你:在這種情況下,傾向於設定特定的,可以實現的期望,例如結構化的時間來做作業,學習或做家務在陳述你的期望時,也請記住要清晰、直接。這樣做將有助於確保你和你的孩子在同一頻道上。如果你的孩子在進行此對話後仍然拖延,請重申你的期望並強調他們應對自己的行為和相應的後果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