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家長:「讀書省心有什麼用,這件事上整一出,父母才有得受」

2021-02-08 心於情事錄

身為家長,各有各的煩惱,但背後的原因都要好好反省。

對於孩子還處於讀書階段的父母來說,讀書省心的娃,簡直就是來報恩的,可幾位學霸的家長卻對自己家「報恩的孩子」煩惱不已,因為這幾個孩子雖然讀書省心,卻在人生大事上一頓操作猛如虎,讓爹媽直呼「狗血坑爹」。可有果必有因,孩子這些「坑爹行為」的背後,真正的原因值得家長們好好思索。

文|關心於

01.

最近同事張姐很是頭大,因為兒子突然給了她一個「大驚喜」,嚇得她心臟病都要犯了——兒子閃婚了,女方的父親,是她老公同一個單位的同事,而且是,冤家對頭。

兒子結婚不是驚喜而是驚嚇,說起來也怪張姐兩口子。

張姐兒子曾經談了一個女朋友,兩個人性情相投,郎才女貌,很是般配,而且女孩的家境很好。可要命的是,兩個年輕人一心想著婚後移民,張姐兩口子一聽,不樂意了,一是不願意獨生兒子移民,二是覺得兩家家境有差距,門不當戶不對的怕兒子吃虧。於是兩口子就假說張姐生病,將兒子騙回了本地。折騰了幾個月,終於將兩個年輕人折騰散夥了。

不過最終的結果就是,張姐兩口子收到了驚嚇大禮包——前天晚上,兒子突然微信聯繫張姐,說給他們看個東西,再一張照片甩過來,得,結婚證。女方就是前文所說的張姐老公同事的女兒,兩家是老熟人了——兩家的爹是十年如一日地死對頭,關係惡劣到平時見面都不打招呼,「這下好了,死對頭居然成親家了!這親家可怎麼處!」

但是,不管張姐兩口子怎麼頭大,兒子已經領完證懷上娃了,而且放話要大年初六辦婚禮。

狗血閃婚,實力坑爹,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啊。

02.

但生活中,像張姐這種情況並不少見。

朋友清風的兒子更狠。復旦大學畢業後留在上海,之後找了個女朋友,感情很好。然而這個女朋友沒有得到清風的認可——清風嫌棄女生這不好那不好,反正認為女生不是自己理想中的兒媳婦。兩代人拉拉扯扯一年多後,清風兒子惱了,乾脆戀愛也不談了,堅定地當了三四年單身狗,急得清風老公一個勁埋怨清風。

正當清風兩口子鬧得毛焦火躁的時候,兒子一個電話嚇得清風什麼話也說不出了——「媽,你過來幫我們帶孩子,你孫子沒人帶。」這時清風兩口子才得知,兒子不僅結婚了,連孫子也給她生了。

一切都已成既定事實,清風還能說啥呢,只有帶著一肚子不滿與問號,奔到上海給兒子帶孩子,事後她逢人就說:

「讀書不省心有什麼用,像我兒子這種讀書不費你一個腦細胞,在人生大事上卻給你不著邊際地整一出的,才是真正的惱火!」

03.

這些「坑爹」的學霸,有一個共同點:學習上沒有讓爹媽勞神費力,但在個人問題上,卻跟爹媽對著幹,以一種任性的姿態,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逼迫拼死反對不讓步的爹媽就範。

其實,追根溯源,這種狀態的產生,都是因為父母早前手伸得太長,管得太多,基本上除了學習,對孩子生活上的一切都大包大攬,以有一個讓人人羨慕的學霸孩子而驕傲,並且希望學霸孩子在婚戀問題上也「拔得頭籌」,讓自己舒心,讓旁人豔羨。

從小習慣了管控孩子的一切,於是無形中培養出了事事聽從父母指導的媽寶男/女,可媽寶男/女也有長大的時候,一旦他們突然醒悟要獨立,與父母的矛盾衝突,就自然而然地避免不了了。

此時,如果家長還試圖像以往一樣掌控孩子的婚戀,逆反期遲到的學霸孩子們,就會憑藉一己之力,以任性為手段,以父母的愛為基石,要挾父母就範。

就像清風糊裡糊塗地「被帶孫」後,身邊其他人共同的想法是:「兒子這種先斬後奏的任性行為,就是對強勢媽媽最大的挑戰。」

對,就是挑戰。說白了就是父母過度插手,幹涉太多。可孩子終究有一天要長大要獨立,父母越反對,孩子就會越任性堅持,遲到的逆反期,比青春期時的逆反,殺傷力更大。

親子和諧的條件就是管住嘴,看得慣,對於已經長大的孩子,作為父母,除了適當地引導,自由的時間、獨立的空間、相互的尊重,是必須要學會的一課。

讓孩子多自由撲騰,只有他自己嗆過水,他才知道遊泳池有多深。

· 本文由心於情事錄原創,歡迎關注

· 作者:關心於

· 本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維權,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雞娃這件事,學渣父母這一點比學霸父母更有優勢
    但是學習很痛苦這個概念只是家長的一廂情願,還未嘗到學習之樂的孩子,其實並不會覺得學習很苦,只要父母採取正確的啟蒙方法,孩子會覺得學習就像玩耍一樣有趣。說回到「雞娃」,作為曾經的學渣,現在即使當了媽,也是學渣父母,學渣父母「雞娃」真的是有太多苦說不出。首先很多知識自己也不會,其次對於如何成為學霸,學渣父母完全沒有經驗可傳授。
  • 普通家長如何養出學霸孩子(1):這幾件事,要拎得清
    這巨大的反差是如何造成的?普通家長甚至是學渣父母,如何做才可以養出學霸孩子?普通父母如何養出學霸孩子?這個問題是如此高深。所以,一新老師決定寫一系列的文章,進行深度的分析,並給出一系列的建議,敬請期待以後的文章。
  • 誰說高知家庭才出學霸!輔導孩子,父母可以用親情填補文化空缺
    一個孩子能不能成才,受家庭、學校、社會、環境、習慣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家長文化水平的高低,對孩子的學習有一定的影響,但不是全部,更不是絕對的。不論家長的文化水平如何,家長都可以起到監督和引導作用。誰說高知家庭才出學霸!
  • 普通父母如何養出北大學霸?聽母校老師分享的8點啟發
    從小自動自發學習,不需要父母操心。 這背後到底有什麼家庭教育的秘密? 來看看我聽完分享的8點收穫,你也可以培養一個學霸娃娃。01 家長普通,能養出天才娃?選擇當天才的父母,意味著大愛,意味著取捨,意味著付出,背後是青春年華的投注。 她特別說到,在孩子12歲前,父母一定要操心。 12歲前若是父母放鬆了,12歲後再想對孩子有所影響,十份的精力投入,頂多只有一份收穫。 12歲前操心,12歲後省心;12歲前省心,12歲後操心。
  • 北大學霸給中國家長的忠告火了:有格局的父母,請逼自己拎清這件事!
    但更牛的還不是這些,是他通過這套方法培養出了多位清北學子、全國高考狀元,讓更多人成功步入了名校大門。 他就是北大學霸,考霸金牌教練——核聚。
  • 學習差的孩子出路在哪裡:有眼光的父母,做對這兩件事
    01世人皆知讀書的重要性。否則,也就沒有無數個父母義無反顧為孩子操心學習的事,更沒有學區房的概念了。孩子的學習似乎永遠是為人父母者最為關心的大事。但讀書絕不只是停留在未來考上一所大學找份工作這個層面上,而是通過讀書,找到一條能提升自己的格局和視野高度、改變看世界的角度和思維方式、拓展未來無法預估的人脈資源等,讓自己在未來有更多的選擇機會。但實現這個目標的過程卻又如此艱辛而又漫長。所以,我們會看到,很多父母白天忙著上班,晚上則忙著陪娃做作業。
  • 致孩子:人生沒有退路,讀書這件事,認真你就贏了
    孩子,想想父母吧,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容易二字,你肩上挑著的清風和明月,口裡的詩,眼裡的遠方,有多少,駕馭在父母的苟且之上?父母已經把最好的給了你,你卻嚷嚷著,他們不懂我。不怕同學是學霸,就怕學霸寒暑假。想想你的同學,有沒有走在你前面!
  • 在教育這件事上,家長要遠比老師來的重要,理由有3點
    但是,教育不是學校和老師單方面的責任,在教育這件事上,家長的作用甚至比老師所起到的作用還要重要。確實,從每年的高考情況來看,出身貧寒的學生能夠拔得頭籌、成為狀元的也有不少,還有很多寒門學子雖然沒有成為狀元但也通過努力上了很好的大學,不得不說,寒門出貴子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如果我們按照比例來算的話,30個高考狀元中,又有幾個是出身寒門的呢?
  • 教育這件事,捨得花錢和不捨得花錢的「家長」有什麼區別?
    在教育這件事上,捨得花錢和不捨得花錢的家長究竟有什麼區別?孩子又有什麼不同呢?其實我們從孩子的表現、心態就能窺視全部。這個世界上總有人捨得為教育花錢,有人不捨得為教育花錢,但如何取捨就要根據家庭收入情況來定了,但也不盡然。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你隨便問一個身邊的朋友,他可能會說,自己也不知道,或許天生的興趣的就是存錢,畢竟有錢在手世界擁有。
  • 讀書有什麼用?
    這是句玩笑,其實自己內心還是知道好歹的,但是初中階段接觸很多學習不相關的人和事,分心了。青少年階段,一旦分心就很容易學習成績下降,成績下降老師和家長就批評,好同學就不待見,這是一個惡性循環。但是差生歡迎你啊,於是自然而然地就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了。
  • 又一小孩離家出走!孩子受欺負父母要做的不是責備,而是這3件事
    聽家裡人前段時間這個孩子家裡還出了不小的事,連派出所都驚動了。原來,一天放學回家那孩子臉上帶著傷,他爸爸一看這情況就以為是孩子又主動去挑事了,隨口就說"能不能安分點,整天就知道跟別人打架"。及時的安慰當孩子在外面受了欺負時他們回來可以選擇自己隱瞞這件事自己去解決或者忍氣吞聲,但當孩子選擇將自己受欺負這件事告訴家長時那表明孩子是信任自己的父母。
  • 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這3個特徵很明顯,李玫瑾:3歲一看便知
    文/寧媽媽育兒經家長希望孩子能平安幸福過一生,成績不重要,現實中卻很難做到,當輔導孩子寫作業時,真是氣不打一處來,心裡也不想和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但看著人家有一個學霸孩子,那麼省心,也著實羨慕不已。在同一年級的孩子中,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成為學霸,孩子之間註定會有差距,無論家長花了多少錢補課,還是傾注了多少心血,和「學霸」一直有遙不可及的距離。
  • 孩子上幼兒園後,父母每天讓他做這3件事,將來上小學會很省心
    我個人認為與其浪費錢去報班,還不如在孩子上幼兒園後就開始做準備,每天讓他做這3件事,將來上小學會更省心。既然獨立是成長的一步,父母與孩子的緣分註定漸行漸遠,那我們真應該早點為孩子做準備。一共7冊書,400道題,每天玩一道,我家孩子堅持了有半年了,如今的專注力讓我刮目相看。三、數學思維的建立前面兩點是解決孩子心理上適應小學,能坐住板凳的問題,小學還會面對一個重大問題,就是數學跟不上或者討厭學數學。數學本身就是一個非常考驗抽象思維的學科,用符號和數字表示的數學概念,讓孩子搞不懂是什麼意思。
  • 讀書有什麼用?
    一說起書就會不自覺得想起那一股紙墨味,可是要問到「讀書有什麼用時?」卻不知道怎麼回答了。好像每個人的兒時都會有相同的答案「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兒時父母為了讓我多認字給我買了好多帶拼音的書給我讀,我也很喜歡,甚至有的書讀一遍還不夠;隨著上學的課業加重,父母就漸漸不太喜歡我讀課本以為的書了,不過我還是會偷偷讀一讀雜誌,有一件事的發生直接斷送了我這一項福利。村裡有個哥哥一直都是父母嘴裡別人家的孩子,可是連著兩年高考都落榜,別說對家庭了,對自己的打擊都特別大,變得沉默寡言,一天就知道在地裡割草,被蟲子要了一身的包也沒有啥反應。
  • 看完哈佛學霸的一天,我才發現:學習這件事,光靠聰明是不夠的
    父母都想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學霸」,這樣孩子在學業上的成績就會優異,將來也更有出息一些。為了讓孩子學習好,父母從小特別重視孩子的教育,從孩子上學各種補習班幾乎就沒落下過。但是在大部分家長的培養下,很多孩子最終都成為了普通人。
  • 閱讀這件事要讓孩子說得算,才能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1.激發閱讀興趣想要讓他們喜歡上閱讀,首先就要讓孩子知道閱讀的樂趣,因為只有從其中獲得快樂了,他們才有動力持續不斷地重複閱讀行為。不管做什麼事情,只有發自內心的意願才能夠讓這件事堅持下來,如果只靠父母強迫,時間不能持久不說,孩子還有可能會討厭做這件事。
  • "學霸"更容易犯罪嗎?關鍵是家長沒做好這三件事,家長要警惕
    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學霸是很多家長的想法,這不僅僅讓家長感覺到自豪,而且多數人也會認為,學霸的未來更有出息。數萌在線的老師在接觸到的很多學生家長,在就孩子學習問題交流的時候,有不少人非常關注如何把孩子培養成學霸。
  • 要想孩子自律,這3件事寶媽要忍住,忍的時間越長父母將來越省心
    尤其孩子們終將長大,不可能一直依賴父母,因此家長應該從小教會他們獨立自律,將來才好在社會上立足。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家長一定要「忍」!尤其下面這3件事,忍的時間越長父母將來越省心。不隨便插手孩子自己的事情很多家長都會存在這樣一種心理上的誤區,他們通常會覺得自己照顧孩子天經地義,孩子做的事情自己也可以插手代勞。
  • 有遠見的父母,從不讓孩子在這3件事上偷懶!(轉給家長)
    父母愛孩子,本是最美好的感情。只是很多時候,父母愛得太深,恨不得為孩子鋪好一生的道路,讓孩子無憂無慮地成長。但是,成長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是代替不了的。讓自己的孩子可以輕輕鬆鬆成長,父母不是不想,只是不能。有哪個父母能夠真正做到超然,敢於用孩子的未來叫板現實呢?
  • 別人家的父母,不會當孩子面做的4件事
    如果想要孩子智慧,你首先要做一個智慧的家長。兒童教育家孫敬修說過:孩子的眼睛是錄像機,孩子的耳朵是錄音機。父母個人的言行,對於未成年人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可能替代的最有用的陽光。有智慧的父母從不當著孩子做這4件事:1、不當著孩子的面挖苦另一半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對夫妻經常互相挖苦,當著孩子的面,把日子過成了互損模式。爸爸嫌棄媽媽讀的是野雞大學,媽媽嘲諷爸爸雖然是學霸,但薪水對不起學霸兩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