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工商學院轉型發展新舉措: 構建新工科背景下 「課程超市」教學...

2020-12-14 中國教育在線

   中國教育在線 訊 自2015年吉林工商學院被吉林省教育廳遴選為整體轉型試點高校後,學校積極推進轉型工作,在轉型目標定位、突出區位特色、改革管理體制、加強校企融合、產學協同育人等方面進行了頂層規劃設計。同時積極探索轉型發展的新路徑和新方法,讓規劃設計落到實處。通過對機械類專業課程建設情況進行深入分析,現有的課程建設中存在工科教育理科化,工程人才綜合實踐能力缺乏,核心能力定位不明確,所學知識技能與社會發展和產業需求不完全契合等,與新工科本科教育的升級相左的問題,對機械行業、企業人才需求進行摸底,確定各崗位知識、能力、素質要求,提煉機械類專業新工科人才培養目標,將「新工科」和「課程超市」理念應用於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建設、實踐教學環節、教學方法完善、評價和可持續改進,取得良好的效果。

  「新工科」 的基本概念是以應對變化、塑造未來為建設理念,以繼承與創新、交叉與融合、協調與共享為主要路徑,培養多元化、創新型卓越工程人才,為未來提供人才支撐;也可以理解為科學、應用科學、工程科學和工程實踐的創新與進步、不同學科交叉與交融,所形成的新興工程學科或領域、新範式和新工科教育等綜合概念。

  「課程超市」的基本理念是通過將課程資源按照一定的規則重新整合,建立開放性的類似於「商品市場」的平臺,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資源,得到一套多元化、有層次、個性化的培養體系。在「課程超市」的框架下建立教學體系,不僅可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要,更可以滿足行業中不同崗位的知識能力要求,做到人才培養與崗位需求的精準對接,實現因需施教。

  吉林工商學院以培養機械類專業複合型人才為目標,基於技術崗位知識、能力、素質要求,構建新工科背景下「課程超市」教學體系。

  一、構建新工科「課程超市」課程體系

  1.建立能夠自由組合的知識體系課程超市

  吉林工商學院以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為最基本的出發點,整合專業基礎課、主幹課、核心課,同時結合學生的能力、興趣及愛好,精選所開的課程,要求開設的每門課程都有著明確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以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為導向,不同的教學內容在共同的主線下構成一個獨立的知識體系。

  2.構建能夠自由組合的職業崗位課程超市

  吉林工商學院根據機械類專業職業崗位需求,以校企合作為依託,擴充新工科課程教學資源,構建職業崗位課程超市,將基本技能訓練(2D、3D繪圖,仿真分析,逆向工程等)、專業技能應用(數控設備編程,工業機器人編程,數位化工廠,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等)課程進行自由組合,培養具有設計、製造、分析、編程及加工操作能力的高層次技術技能型人才,根據相關職業需求推行課程目標導向,對「關鍵能力」和「職業能力」進行考核,做到充分滿足社會職業市場對人才的要求。

  3. 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踐課程超市

  吉林工商學院將實踐教學內容整合,形成以應用複合型人才能力培養為目標,基於工作過程導向,以項目為依託,靈活可選擇的實踐教學模塊集合,構建實踐超市。實踐超市在形式上包含課內、課外兩部分,課內主要包括實驗、實訓、實習、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課外主要包括第二課堂、社會實踐、學科競賽、資質認證、科技論文、專利申請等環節,內容上主要包括基礎性實驗、工程實訓、綜合訓練三個層次。針對不同實踐環節的內容和特點,在實踐環節將傳統的課程設計與實習實訓融合,引入多學科融合的綜合性設計項目。並在畢業設計、工程實訓、綜合訓練和課外實踐等環節設立可選擇的智能製造、工業機器人、工業大數據分析等項目。學生可根據自身能力、職業規劃、興趣愛好,通過選擇合適的實踐教學項目,將實驗實踐課程、基本技能訓練和專業技能應用進行組合,形成具有針對性、個性化的新工科實踐教學體系。

  基於以上研究思路形成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興趣愛好、能力特點等,在滿足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基礎上,在就業管理部門、企業和專業教師指導、引導下,有計劃、有目的的選擇要學習的專業課程和實踐環節。

  二、構建可自由選擇的「作業超市」

  吉林工商學院在機械類專業重點課程中構建課程「作業超市」,收集、整理、開發各種作業資源,特別要補充適應新工科人才培養的跨學科綜合性作業資源,建立機械類專業課程作業庫。讓不同層次、不同能力和不同興趣的學生根據自身的能力、興趣、需求在作業的數量上、內容上、難度上、形式上進行合理的自主選擇。同時,改革現有作業的形式,不局限於書面作業,增加實際操作在學生作業中的比例,使學生在作業和實訓中逐步培養出設計、分析、編程、加工操作及團隊合作能力。學生在教師的合理引導下,書面作業和實訓作業相結合,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為宗旨,通過設計一項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的作業超市,增強完成作業的參與性、積極性,提高學習效果。

  三、構建 「課程評價超市」

  吉林工商學院構建「課程評價超市」以學生職業發展為主線,以培養滿足企業需求的新工科人才為目標,開展多維度、多元化、多樣化的教學評價。對人才培養中的教學質量、教學過程、教學效果、教學條件等內容,讓老師、學生、用人單位、同行專家參與評價,切實提高評價的客觀性、有效性。評價主體上從單邊走向全員。強調學生參與評價,用人單位參與評價和教師參與評價。強調評價主體的多元化,不僅是教師評價,還要開展夥伴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和父母評價等多種形式。當然,綜合評價也不是「全面開花」,而是有選擇性、有針對性的。評價方式上從單一走向多元,從籠統走向具體,不同的評價參與者針對學生學習效果的不同維度進行評價。課程超市背景下的評價,不僅要關注知識,更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折射出來的思維過程與方法。

  吉林工商學院在向應用型大學轉型發展的道路上,積極探索、勇於實踐,摸索出了適合自身發展的新路徑,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學校將不斷完善「課程超市」教學體系,實現因需施教,達到為產業職業崗位培養人才的目的。更好地為地方經濟和產業發展服務,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應用型人才。

相關焦點

  • 探索構建應用型"課程超市"人才培養教學體系
    自2015年吉林工商學院被吉林省教育部門遴選為整體轉型試點高校後,學校積極推進轉型工作,在轉型目標定位、突出區位特色、改革管理體制、加強校企融合、產學協同育人等方面進行了頂層規劃設計。同時積極探索轉型發展的新路徑和新方法,讓規劃設計落到實處。
  • 新工科背景下工管一體實驗教學發展與創新研討會舉行
    2018年10月27日,由中國虛擬實境與可視化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CVRVT)教育專委會主辦、北方工業大學承辦、北京知鏈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新工科背景下工管一體實驗教學發展與創新研討會」在北方工業大學舉行。在本次會議上,政、校、企共同就推動校高校新工科背景下工管一體實驗教學發展與創新、高校區塊鏈實訓體系構建達成共識。
  • 新工科背景下Linux系統課程教學研究
    「新工科」指的就是為主動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支持服務創新驅動發展、「中國製造2025」等一系列國家戰略[1]。其中,「工科」是指工程學科,包括計算機學科;「新」的內涵之一是新型,即對傳統的、現有的學科進行轉型、改造和升級形成的新學科[2]。「新工科」的提出為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探索提供了一個全新視角和「中國方案」[3]。
  • 教育部公布新工科項目結果,共612項,看看有你們學校嗎?
    8江愛華梁文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面向新工科建設的教師跨界發展與評價激勵機制探索與實踐9陳  翔中南大學新工科背景下以教師教學發展為核心的績效管理體系研究與探索10詹亞力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新工科背景下的通識課程體系研究與實踐
  • 教育部公布首批「新工科」 研究與實踐項目名單,這所高職成唯一入選職校!
    7吳林志哈爾濱工程大學主動適應和引領新經濟,四維度推進工 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與實踐8江愛華 梁文萍南京航空航天大 學面向新工科建設的教師跨界發展與評價 激勵機制探索與實踐9康燦華武漢理工大學面向三大行業轉型升級新需求的工程創 新人才培養體系研究與實踐10陳  翔中南大學新工科背景下以教師教學發展為核心的 績效管理體系研究與探索11王迎軍華南理工大學基於「4I」的新工科人才模式改革與實 踐12沈火明西南交通大學網際網路環境下新型工程教育信息化建設
  • 「豫•高考」鄭州科技學院工商管理學院簡介
    課程建設方面,《管理學基礎》被評為鄭州市精品課程,《市場營銷》被評為校級精品課程,《配送中心運營管理》被評為河南省線下一流課程,鄭州市級重點培育教學團隊1個(管理學),鄭州市名師工作室1個(旅遊管理)。為順應管理專業的差異化社會需求,近年來本科辦學方式呈現多元化趨勢,學院將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整合新舊專業,提高教學質量,在新工科建設、新常態背景下促進學院內涵式發展。
  • 新工科背景下的大數據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
    本文首先分析了大數據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的現狀,包括現階段大數據的教材、課程體系、師資和實驗室建設等現狀,然後提出新工科背景下大數據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方案,並簡要敘述方案內容,最後針對大數據教育生態的發展給出了相應的思考和建議。
  • 福建江夏學院舉辦「新時代工商思政」教學競賽 「思政課程」與...
    東南網12月31日訊(本網記者 張立慶)日前,福建江夏學院工商管理學院和馬克思主義學院首次創新聯合舉辦的「新時代工商思政」教學競賽圓滿落幕。馬克思主義學院與專業二級學院同臺舉辦「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教學競賽。
  • 吉林大學珠海學院院長付景川:注重推動人才發展與社會經濟發展深度...
    第十屆新華網教育論壇以「新亦求新 尋教動能」為主題,聚焦高等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民辦教育四大領域,研討教育發展新變革,探尋教育發展新動能。論壇現場,吉林大學珠海學院院長付景川接受了採訪,以下是本次採訪的精彩內容:
  • 中傳本科教育大會|「面向新文科、新工科的課程體系建設」專題論壇...
    段鵬,各教學單位及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一線教師代表、教學管理人員代表濟濟一堂,共同探討新文科、新工科背景下的課程體系改革方向、建設目標與實現路徑。謝維和教授從新工科、新文科背景下高質量創新人才培養的標準談起,分析了課程資源與創新人才培養之間的關係,提出創新人才的培養需要建設一種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制度空間,指出提高和擴大「生均課程門數」是一個可行的實現路徑。
  • 新餘學院一項目入選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名單,新餘學院申報的《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新工科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機制模式的探索與實踐》項目成功入選新工科綜合改革類項目,這是該校首次入選教育部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
  • 以「新工科」建設為依託,電子科大成都學院積極深化課程建設和人才...
    2017年,「新工科理念」應勢而生,與老工科相比,「新工科」更強調學科的實用性、交叉性與綜合性,尤其注重信息通訊、電子控制、軟體設計等新技術與傳統工業技術的緊密結合。「新工科」致力於培養工程實踐能力強、創新能力強、具備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複合型人才。
  • 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民辦高校武漢工商學院入選,表現非常亮眼!
    導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民辦高校武漢工商學院入選,表現非常亮眼!近日,教育部官網公布了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其中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728門),新入選327門。在新入選的327門課程中,湖北省11所高校,18門課程入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華中農業大學入選4門位居湖北榜首,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各有3門入選,位居第二,華中師範大學,長江大學,湖北工業大學,湖北大學,武漢體育學院,三峽大學,武漢商學院,武漢工商學院各有一門入選。
  • 吉林工商學院招生資料:簡介、章程、選考科目、轉專業及就業數據
    吉林工商學院招生資料吉林工商學院是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宗旨、以經濟、管理為優勢學科的財經類省屬公辦普通高等院校,坐落於吉林省省會長春市,學校地址為吉林省長春市九臺經濟開發區卡倫湖大街1666號。2012年2月,在九臺經濟開發區卡倫湖畔移地建設新校區。2013年12月,學校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2014年9月,學校整體搬入卡倫湖新校區。2015年12月,學校被批准為吉林省首批應用型試點本科院校。
  • 突出教學學術,構建系統化、常態化教師教學發展體系
    這是儀器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2015級本科生馬松辰在吉林大學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組織的「教學午餐會」發言中對新時代青年大學生培養和通識教育的思考。作為一名工科學生,他創新性地提出追求有「靈魂」的卓越、師生共建「靈魂課堂」的理念,這不僅是「教學午餐會」有深度、重廣度的體現,也是學校教師教學改革的一個縮影。
  • 「新工科」:高職教育改革發展的時代命題
    [2]在新經濟新業態的時代背景與工程教育的現實瓶頸之下,工程教育的改革勢在必行,面向新工業、新經濟的「新工科」教育呼之欲出。藉助國家政策、高校行動和社會共識的共同推動,工程科技教育領域的「新工科」變革為高職工科教育發展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這一發展機遇所指的不是簡單的擴大規模、增加專業,而是倒逼我們直面高職工科教育的問題,對高職工科教育從培養目標到培養過程、從專業到課程、從教學模式到育人環境的系統性反思與重建。
  • 新工科背景下大學數學課程及教材建設研討會在長沙舉行
    紅網時刻6月1日訊(記者 陳宗昊 通訊員 李穎 聶鴻飛)5月31日至6月2日,新工科背景下大學數學課程及教材建設研討會在長沙舉行。本次研討會由高等學校大學數學教學研究與發展中心、國防科技大學文理學院數學系共同主辦。
  • 山東凱文職院召開「新工科背景下2018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
    5月24日下午,山東凱文職院在卓越樓第二會議室召開了「新工科背景下2018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專題研討會,各二級學院(部)主要負責人、副院長、教研室主任、專業帶頭人和人才培養方案執筆人及教務處相關人員參加了會議,會議由教務處處長苗濱主持
  • 【校報特稿】面向後疫情時代的新工科教育改革與創新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2016年,教育部在研討工程教育改革時首次提出「新工科」的概念,經過廣泛深入研討,目前理論界、實踐界形成了對新工科概念和內涵比較一致的認知,認為新工科以「應對變化,塑造未來」為建設理念,以繼承與創新、交叉與融合、協調與共享為主要途徑,培養未來多元化、創新型卓越工程人才。
  • 生物醫學工程與技術學院獲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公布第二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的通知》。此次公布的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共845項,包括273個新工科綜合改革類項目和572個新工科專業改革類項目。生物醫學工程與技術學院王索剛老師申報的「多學科融合的醫學院校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實踐探索」項目獲批新工科專業改革類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