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在線 訊 自2015年吉林工商學院被吉林省教育廳遴選為整體轉型試點高校後,學校積極推進轉型工作,在轉型目標定位、突出區位特色、改革管理體制、加強校企融合、產學協同育人等方面進行了頂層規劃設計。同時積極探索轉型發展的新路徑和新方法,讓規劃設計落到實處。通過對機械類專業課程建設情況進行深入分析,現有的課程建設中存在工科教育理科化,工程人才綜合實踐能力缺乏,核心能力定位不明確,所學知識技能與社會發展和產業需求不完全契合等,與新工科本科教育的升級相左的問題,對機械行業、企業人才需求進行摸底,確定各崗位知識、能力、素質要求,提煉機械類專業新工科人才培養目標,將「新工科」和「課程超市」理念應用於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建設、實踐教學環節、教學方法完善、評價和可持續改進,取得良好的效果。
「新工科」 的基本概念是以應對變化、塑造未來為建設理念,以繼承與創新、交叉與融合、協調與共享為主要路徑,培養多元化、創新型卓越工程人才,為未來提供人才支撐;也可以理解為科學、應用科學、工程科學和工程實踐的創新與進步、不同學科交叉與交融,所形成的新興工程學科或領域、新範式和新工科教育等綜合概念。
「課程超市」的基本理念是通過將課程資源按照一定的規則重新整合,建立開放性的類似於「商品市場」的平臺,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資源,得到一套多元化、有層次、個性化的培養體系。在「課程超市」的框架下建立教學體系,不僅可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要,更可以滿足行業中不同崗位的知識能力要求,做到人才培養與崗位需求的精準對接,實現因需施教。
吉林工商學院以培養機械類專業複合型人才為目標,基於技術崗位知識、能力、素質要求,構建新工科背景下「課程超市」教學體系。
一、構建新工科「課程超市」課程體系
1.建立能夠自由組合的知識體系課程超市
吉林工商學院以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為最基本的出發點,整合專業基礎課、主幹課、核心課,同時結合學生的能力、興趣及愛好,精選所開的課程,要求開設的每門課程都有著明確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以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為導向,不同的教學內容在共同的主線下構成一個獨立的知識體系。
2.構建能夠自由組合的職業崗位課程超市
吉林工商學院根據機械類專業職業崗位需求,以校企合作為依託,擴充新工科課程教學資源,構建職業崗位課程超市,將基本技能訓練(2D、3D繪圖,仿真分析,逆向工程等)、專業技能應用(數控設備編程,工業機器人編程,數位化工廠,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等)課程進行自由組合,培養具有設計、製造、分析、編程及加工操作能力的高層次技術技能型人才,根據相關職業需求推行課程目標導向,對「關鍵能力」和「職業能力」進行考核,做到充分滿足社會職業市場對人才的要求。
3. 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踐課程超市
吉林工商學院將實踐教學內容整合,形成以應用複合型人才能力培養為目標,基於工作過程導向,以項目為依託,靈活可選擇的實踐教學模塊集合,構建實踐超市。實踐超市在形式上包含課內、課外兩部分,課內主要包括實驗、實訓、實習、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課外主要包括第二課堂、社會實踐、學科競賽、資質認證、科技論文、專利申請等環節,內容上主要包括基礎性實驗、工程實訓、綜合訓練三個層次。針對不同實踐環節的內容和特點,在實踐環節將傳統的課程設計與實習實訓融合,引入多學科融合的綜合性設計項目。並在畢業設計、工程實訓、綜合訓練和課外實踐等環節設立可選擇的智能製造、工業機器人、工業大數據分析等項目。學生可根據自身能力、職業規劃、興趣愛好,通過選擇合適的實踐教學項目,將實驗實踐課程、基本技能訓練和專業技能應用進行組合,形成具有針對性、個性化的新工科實踐教學體系。
基於以上研究思路形成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興趣愛好、能力特點等,在滿足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基礎上,在就業管理部門、企業和專業教師指導、引導下,有計劃、有目的的選擇要學習的專業課程和實踐環節。
二、構建可自由選擇的「作業超市」
吉林工商學院在機械類專業重點課程中構建課程「作業超市」,收集、整理、開發各種作業資源,特別要補充適應新工科人才培養的跨學科綜合性作業資源,建立機械類專業課程作業庫。讓不同層次、不同能力和不同興趣的學生根據自身的能力、興趣、需求在作業的數量上、內容上、難度上、形式上進行合理的自主選擇。同時,改革現有作業的形式,不局限於書面作業,增加實際操作在學生作業中的比例,使學生在作業和實訓中逐步培養出設計、分析、編程、加工操作及團隊合作能力。學生在教師的合理引導下,書面作業和實訓作業相結合,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為宗旨,通過設計一項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的作業超市,增強完成作業的參與性、積極性,提高學習效果。
三、構建 「課程評價超市」
吉林工商學院構建「課程評價超市」以學生職業發展為主線,以培養滿足企業需求的新工科人才為目標,開展多維度、多元化、多樣化的教學評價。對人才培養中的教學質量、教學過程、教學效果、教學條件等內容,讓老師、學生、用人單位、同行專家參與評價,切實提高評價的客觀性、有效性。評價主體上從單邊走向全員。強調學生參與評價,用人單位參與評價和教師參與評價。強調評價主體的多元化,不僅是教師評價,還要開展夥伴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和父母評價等多種形式。當然,綜合評價也不是「全面開花」,而是有選擇性、有針對性的。評價方式上從單一走向多元,從籠統走向具體,不同的評價參與者針對學生學習效果的不同維度進行評價。課程超市背景下的評價,不僅要關注知識,更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折射出來的思維過程與方法。
吉林工商學院在向應用型大學轉型發展的道路上,積極探索、勇於實踐,摸索出了適合自身發展的新路徑,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學校將不斷完善「課程超市」教學體系,實現因需施教,達到為產業職業崗位培養人才的目的。更好地為地方經濟和產業發展服務,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