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生產轉向「策展」模式
新聞生產轉向「策展」模式 2016年07月07日 08:32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陸曄 周睿鳴 字號 內容摘要:傳統新聞生產重在「把關」,即體現大眾媒介為大眾提供及時和有效信息這一角色
-
公共新聞、公民新聞、民生新聞、策展新聞、建設性新聞
➤ 發展:隨著現代網絡傳播技術的發展,公民新聞不斷發展,成為更普遍的現象,全民參與的深度和廣度仍在不斷拓展。4策展新聞(Cuartion News)➤ 背景:策展意為策劃、篩選並展示,原本是應用在藝術展覽領域的術語,由專業的策展人從眾多藝術作品中篩選出質量上乘的作品,通過策劃、布展等流程最終將作品公開展示出來。
-
「四全媒體」框架下新聞生產與傳播機制的重構
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傳統媒體新聞生產和傳播的機制和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全新的一套機制亟待重建。 從新聞的呈現方式看,傳統媒體的新聞不外乎是文字、圖片、聲音和畫面等幾種較為單一的形式,全媒體理念下的新聞呈現方式,不僅做到表現手段多樣,而且拓展了新聞內容的庫容量和表現空間,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
表情包對網絡傳播中非語言符號的替代和重構
1.表情包重構非語言符號的生產。數字媒介出現之前,普通人創造非語言符號的機會是十分有限的。人們一般按照具備群體共識的非語言符號表意體系傳遞信息,比如用一個微笑表示友好,寫下一個「?」表示疑惑,其中並不帶任何創造性。就傳播效果來講,受者對這些符號的理解也是比較表面的。
-
2020研究型展覽策展方案入圍展現場
2020研究型展覽策展方案入圍展現場 2020-09-15 18: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策展課II 策劃案① | 王澈:觀眾策展
其中在華·美術館正在展出的「策展課Ⅱ:故事與結構」沿用了上一屆「策展課——策展與設計」的組織方式,邀請了41位(組)不同類型的藝術家和項目,以及19位參展策人展參與進來,用不同的結構創作19個全新的故事。他們的策劃方案將以黑板的形式在展場中陸續陳列和推出,並於華·美術館公眾號上進行同期發布。
-
策展在中國:5G時代 策展人在關注什麼?
我們看到的是,所謂肌體不再單純是蛋白質組織,神經網絡總是和人造網絡聯繫在一起,電腦病毒比生物學意義上的病毒傳播得更快。客體突然以一種陌生於我們傳統思維和認知方式出現,變成了主體。以無所不在的數字媒介為表徵的技術時空所產生的新現實就在我們身邊,這需要一種新型的藝術想像力和創造性詞彙來進行解讀和表現。
-
策展時刻丨「策展與策展性」&「當代設計策展」系列講座
近期著作包括《策展性:策展哲學》(The Curatorial: A Philosophy of Curating),以及探討策展作為一種倫理的哲學研究專著《作為倫理的策展》(Curating As Ethics)。
-
網絡文藝的創作與傳播別陷入「算法」出不來
而算法作為人工智慧技術節點,主要以運作機制影響網絡文藝創作,驅動個體參與文藝作品的生產,有人據此提出「算法文藝」。對於網絡文藝受眾而言,算法推薦的內容以滿足用戶個性化的文化藝術需求為目的。在觀看、欣賞和消費時,受眾通過留言、彈幕、轉發等方式評論,或者以圖片文字、音視頻進行重構或解構。
-
首屆「策展在中國」論壇:策展為城市文化及國際交流帶來什麼
這裡面就需要他提煉出自己對這個事件的獨特的認識,包括如何把這個認識通過他的各種手段,運用展呈方式,工匠方式,傳播方式呈現出來。第四,我認為一個策展人要長於藝術批評,因為藝術批評是一個判斷性的工作,策展人要在豐富的感性資料基礎上,作出理論的歸納,同時要形成自我鮮明的批評視覺與觀點。
-
疫情下的藝術從業者|策展人李振華:藝術沒停擺,是在重構
疫情的發生讓藝術行業陷於困頓之中,藝術場館關閉、新展無法送達;藝術機構和市場希冀通過線上方式彌補線下的缺失;而在這背後藝術創作者的未來也陷於不確定之中。策展人、藝術家李振華,他從1999年開始關注媒體藝術的發展,作為策展人他一般每年落地兩三個策展項目。因為疫情,原本全世界飛的他, 在柏林停留了十周。
-
平臺的算法推薦 對網絡文藝創作與傳播有利還是有弊
算法正在深刻引導、影響網絡文藝創作,甚至出現「算法文藝」人工智慧畫畫、寫詩,進行藝術創作已經不是什麼新聞。人工智慧藝術創作建立在數據、算法基礎之上,因探索對人類意識的模擬引發爭論,甚至引起人類可能被智能機器取代的焦慮和恐懼。而算法作為人工智慧技術節點,主要以運作機制影響網絡文藝創作,驅動個體參與文藝作品的生產,有人據此提出「算法文藝」。
-
英國頂尖策展專業,原來側重點都不一樣?!
市場的需求已讓策展專業逐漸成為近幾年藝術留學的熱門專業之一。英國作為策展專業的發源地,一直是有意向出國學習策展的同學們的第一選擇。許多英國頂尖院校都有開設策展專業,但也許同學們沒有發現,不同學校的策展專業名稱不一樣,側重點也有些許不同。
-
全媒體時代新聞信息傳播特點規律探析
關鍵詞:全媒體時代;新聞信息傳播;特點規律全媒體時代,信息和網絡技術飛速發展、迭代更新,新興媒體與傳統媒體的相互作用與相互融合,使得新聞信息傳播主體、傳播內容、傳播範圍、傳播手段、傳播載體、傳播時效、傳播效果等都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體現出全新的新聞信息傳播特點。探求全媒體時代新聞信息傳播規律,對推動新聞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管窺報紙新聞生產模式流變
報紙新聞的路在何方?報紙新聞流程與報人角色該如何改變?廣州日報高級記者竇豐昌最近出版的著作《開放式新聞生產——網絡時代報紙新聞生產方式的變革》,以局內報人身份對上述問題做出了回答。 問道報業:報紙新聞生產從「閉合」到「開放」 該著作創新性提出的「開放式新聞生產模式」,是對網絡時代報紙新聞生產方式的新概括,是對傳統報紙新聞生產方式的一種拓展。該著作以廣州日報為例,考察了報紙生產流程中不同部門新聞生產方式的變革,對中國報業數位化轉型而言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未來報紙新聞生產如何開展?
-
陳源初:獨立策展人特殊的價值和意義
由此可見,就目前中國當代藝術中策展人的基本構成而言,無論是非職業策展人還是職業策展人都很難為今後中國當代藝術策劃的健康發展提供必要的身份基礎。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比較重要的一點是,雖然我們積極地引入了源自西方文化的策展人角色,卻沒有同時引入健全的策展人機制和藝術運作機制。《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推測:博物館策展人將成為2010年50個最佳職業之一。
-
看國內外大咖如何用「策展」思維...
2019成都國際書店論壇城市:策展的時代圍繞「地方創生與節日都市」和「書店策展力」兩個重要議題對「策展」展開深刻的剖析與闡述,並對「策展」能力為書店帶來的豐富面貌和可能性進行了預測和詮釋。本屆論壇將主題聚焦在「策展」的原因方所創始人毛繼鴻「在現今的時代裡,策展更像語言,是任何人必須具有的溝通能力。
-
藝術展覽已經進入了「策展人時代」
當代中國策展人的產生,與國際策展人制度的影響以及20世紀90年代中國藝術在海外的傳播有著密切的關係。1993年世界著名的威尼斯雙年展策展人奧利瓦邀請了13位中國藝術家參加他策劃的「第45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藝術進入了國際當代藝術圈的視野。隨後,中國當代藝術頻繁進入國際商業作業系統,進而也引起了不少爭議。有些問題成為中國藝術批評界和策展界爭論不休的焦點。
-
課程總結 | 藝術管理與策劃2017級《策展實踐》
作為策展團隊的我們不斷遊走於劇場演員、劇場及老師之間,我們運用我們各自的智慧,策劃了這一場有趣的劇場表演,我也因此從中更多的了解到了策展人在一個展覽中發揮的紐帶重要性。在此次劇場中雖然收穫頗多,但由於第一次策展,大家的經驗也都不是很足。多多少少也出現了一些小毛病。
-
設計創造新生活(策展手記)
鑑於以上經驗與思考,組委會在第三屆展覽籌備之初,就強調案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確3條原則:其一,通過案例呈現中國設計和公共藝術整體面貌,探索設計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的獨特作用;其二,案例要反映設計與社會諸種因素關係的深度,展示設計服務民生、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體現設計大展的專業性;其三,通過講述設計與公共藝術的中國故事,推廣傳播中國文化,促使設計創新與社會發展有機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