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10月20日電 近日,「課綱修改」、「滅香封爐」等事件剛剛平息,民進黨當局又被曝出「去中國化」的醜聞。臺「內政部」一份公文被曝出,內容竟鼓吹修改「姓名條例」,讓一般民眾的姓名不再使用中文而是羅馬拼音,此事引發島內熱議。儘管臺「內政部」負責人否認「背祖棄宗」,但白紙黑字難掩其「去中國化」的險惡之心。臺媒痛批,民進黨真是「去中」去到骨子裡。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這件事起源於,身為臺少數民族民進黨「立委」谷辣斯提案修正「姓名條例」,希望讓臺少數民族能自由選擇要用漢字或羅馬拼音登記名字,原因是部分少數民族姓氏難以用中文正確發音。
不過,這份「修正草案」落到了「內政部」手中,「有心人」趁機搭上「去中國化」的順風車,要求各機關調查,如果將各類文書上的臺灣民眾姓名登記為羅馬拼音,是否會造成什麼影響。臺媒認為,這項調查無疑是在為推廣羅馬拼音姓氏做準備。
對此,島內知名政治評論人黃智賢認為,「這份公文的嚴重性,內行的人,一看便知。」她還表示,民進黨要開始「修法」逐步滅掉「中國文字」,「民進黨的瘋狂超越所有人的想像。」
事件發生後,臺「內政部」立刻發新聞稿闢謠稱,是「外界曲解、抹黑。」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內政部」還聲稱,此提案的目的僅是為了讓民眾多一個姓名登記的選擇。
不過,臺灣《中國時報》撰文痛批,白紙黑字已然是鐵證,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事件層出不窮,蔡英文是該好好管一管了。
文章認為,這些老祖宗數千年來綿衍不絕傳下來的中文姓氏,是具有固定意義和形式的文字。臺「內政部」以「臺少數民族的需要」為藉口,意圖在文書及證件上使用羅馬拼音姓氏,顯然不是為了方言的需要,而是要讓羅馬拼音文字與慣用的中文佔同等地位,即中文在臺灣將不再是「唯一的文字」。
臺灣民眾的中文姓氏是代代相傳,而民進黨卻要民眾捨棄,文章痛批,數典忘祖的程度比當初的「滅香封爐」事件猶有過之。文章最後指出,蔡英文從上任以來一再呼籲團結不要分裂,但執政團隊卻有不少人為了「去中國化」,老在自家後院放火,從「取消遙祭黃帝陵」、「崇日抑孔」、「新課綱」事件、「滅香封爐」、到此的「中文姓氏」,火勢這波才滅那波又起,蔡當局是該好好管一管了。(綜編/海外網 李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