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當局被爆要廢除中文姓名 已經喪心病狂到這種地步了?

2021-02-23 九段線

眾所周知,自從蔡英文上臺後,臺灣當局重啟了「去中國化」等「文化臺獨」進程,頻繁的刪改新課綱,刪改中國歷史,甚至將「去中國化」行動擴展到文言文領域,將高中語文課綱中文言文比例從45%-55%刪減為35%-45%,並將"推薦選文"由30篇降為15篇。

原本以為,臺當局最多在文化和教育領域的一次又一次的進行"去中國化"動作,讓"臺灣本土文化離中華文化越來越遠",讓"臺灣下一代文化失憶"。

然而蔡英文「去中國化」之手近日甚至伸至民眾「姓名」層面。據臺「中時電子報」18日報導,臺「內政部」一份公文曝光,民進黨正企圖廢掉中國人的姓名。臺政治評論人黃智賢對此怒斥,民進黨竟背祖棄宗到這樣瘋狂的地步。

臺灣中時電子報18日報導稱,在臉書上表示,一名民眾寄了一封附有「內政部」公文的信給她。公文內容為「內政部」詢問各機關單位,「如果修改姓名條例,以後一般民眾 (不只原住民和歸化的外國人,而是包括所有人)姓名不再使用中文姓名,而是用羅馬拼音,對各機關的業務會有什麼影響?」

黃智賢說,這份公文的嚴重性,內行的人一看便知,代表民進黨要開始修法,逐步滅了中國文字,「 第一步是滅了人民的姓。把中國姓氏,改為只用羅馬拼音文字的姓。書寫也是用羅馬拼音, 如 Ma(馬)、Tsai(蔡)等當作姓氏。民進黨以為,把臺灣人的所有中國印記,一步步來,全部抹滅,就可以永遠執政。民進黨不只去中國史、刪文言文、搶國語日報,把閩南語戲劇字幕改成羅馬拼音,現在更動到姓氏。以後我們沒有中國姓,而是像海外華人,用羅馬拼音,這樣去中,才幹脆呀!」

▲臺「內政部」公文(來源:中時電子報)    


她憤怒地寫道,「民進黨沒有什麼不敢做的……這不是國賊,什麼是國賊?」臺灣網友更是留言痛批,「臺灣人的悲哀,一群畜生當政,背宗忘祖,忘恩負義到極點,天譴不遠了!」

自20世紀90年代起,李登輝、陳水扁和蔡英文等「臺獨」分子在臺灣執政期間,推行各種形式的「去中國化」運動。

李登輝打著本土主義的幌子,開啟了島內的「去中國化」進程。1997年,《認識臺灣》教科書出臺就是一個重要標誌。2006年,已經升任陳水扁當局「教育部長」的杜正勝啟動《高中課程暫行綱要》,它以1945年收復臺灣為界,將之前的歷史劃為中國史,之後的劃為臺灣史;而中國史只到明代初葉,之後的歷史包括「中華民國」的建立則劃為世界史。


馬英九上臺後,基於島內中華文化教育的錯亂,對臺灣的中小學教育進行了撥亂反正,但無奈積重難返,收效不大。2016年,民進黨上臺執政,再次開啟了島內的「去中國化」進程。蔡英文上臺後,立即宣布廢止馬英九推動的課綱微調,並禁止大陸及港澳學者借閱臺灣「國史館」資料,甚至撤除臺北故宮南院十二獸首陳列和臺灣抗戰紀念碑。蔡英文推動設置「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親自擔任召集人並代表民進黨當局進行所謂向「原住民」道歉活動,並宣揚要重建「原民史觀」。為了阻撓前述「中華文化總會」的活動,蔡英文也對其開刀,透過人事調整的方式希望將其全面「綠化」。


「臺獨」分子的「去中國化」已經收到了某些效果。2014的「太陽花學運」和2015年的「反課綱微調運動」等事件,就是受「臺獨」史觀教育成長起來的一代發動的。

但由於臺灣文化不可能脫離中國文化而存在,「臺獨」分子始終難以繞過這個坎兒。


一直以來,島內的「臺獨」分子努力建構出一套完全不同於中華文明的文化體系,以為實現所謂的「臺獨建國」進行思想上、史觀上的準備。其中,以杜正勝的所謂「同心圓史觀」最具代表性。該理論主張以「臺灣史」為主,「中國史」為輔,極力宣揚「臺灣精神」、「臺灣生命共同體」等「去中國化」意識。此外,有部分「臺獨」學者還主張,臺灣文化是海洋文化,是荷蘭文化、日本文化和中國文化的集合體,與中華文化的大陸性質完全不同。


然而,所謂的「臺獨史觀」在臺灣民眾的現實生活面前,顯得毫無生命力。難道「臺獨」分子要改掉漢姓嗎?難道「臺獨」分子不過端午和春節嗎?難道「臺獨」分子不用筷子嗎?難道「臺獨」分子不使用漢字嗎?即使是一些被認為具有臺灣特色的文化,其根也在中國大陸。比如說臺灣民眾信仰的媽祖,發源於中國大陸福建地區;比如說所謂的「臺語」,實際上就是福建地區的閩南話。


客觀地講,臺灣文化僅是中華文化的一個分支而已,無論「臺獨」分子如何枉費心機,都不可能構建出脫離中華文化的「臺灣文化」。相反,僅是豐富了中華文化的地方特色而已。


在當前兩岸關係發展進入冷和平甚至是冷對抗的背景下,兩岸政治方面的交流已經全面中斷,兩岸經貿合作關係也因為兩岸產業競合關係出現某些倒退,兩岸民間文化交流將再次擔起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重任。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指出,「我們所追求的國家統一不僅是形式上的統一,更重要的是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要想實現心靈的契合,從兩岸共有、共享的中華文化開始,強化兩岸民間的中華文化交流,並在國際上共同弘揚中華文化,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當然,必須指出的是,雖然我們保持中華文化對牽制「臺獨文化」的信心,但並不是說「文化臺獨」不會產生危險的後果。大陸必須正視臺灣的中華文化日益弱化的現象,尤其是要警惕和反對蔡英文當局以「去中國化」為手段進行「文化臺獨」。

相關焦點

  • 臺當局要廢除中文姓名? 臺人士:背祖棄宗到如此瘋狂地步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政治評論員黃智賢披露一份「內政部」公文,顯示民進黨正企圖廢掉中國人的姓名。黃智賢震驚之餘,譴責「竟背祖棄宗到這樣瘋狂的地步」。臺灣中時電子報18日報導稱,黃智賢在臉書上表示,一名民眾寄了一封附有「內政部」公文的信給她。
  • 臺當局竟鼓吹用羅馬拼音代替中文姓氏 遭批「去中」去到骨子裡
    海外網10月20日電 近日,「課綱修改」、「滅香封爐」等事件剛剛平息,民進黨當局又被曝出「去中國化」的醜聞。臺「內政部」一份公文被曝出,內容竟鼓吹修改「姓名條例」,讓一般民眾的姓名不再使用中文而是羅馬拼音,此事引發島內熱議。
  • 臺當局為選舉研議廢除印花稅,藍營表達最嚴厲的譴責
    距離明年1月舉行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將近,民進黨當局祭出殺招。據中時電子報8月7日報導:臺當局放出消息研議廢除印花稅,這一舉動將會衝擊地方政府財源。侯友宜在市政會議後受訪時指出,臺當局現行的財政收支劃分法對新北市非常不公平。在「六都」裡面新北(能得到的財政支持)最少,每年當局少給新北市150到200億。如今,這些錢不但沒有補足,還讓地方減少了10.8億稅收。侯友宜表示,當局信誓旦旦說會用其他財源補足,到底用什麼財源?會不會挖東牆補西牆?
  • LOL對詞語的屏蔽已經達到這種地步了?
    在很多網遊中,最一些特殊詞語進行屏蔽是歷來很多運營商都要使用到的技術,畢竟基於一些規定,有些詞確實不應該成為遊戲裡的聊天用詞,就拿以前玩過的夢幻西遊手遊來說吧,什麼網易、丁三石、伺服器以及一些罵人的話,基本都會自動被替換成「我愛夢幻西遊」,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你的話裡有詞被屏蔽了。
  • |「姓名改用羅馬拼音、脫中加入日本時區」,到底要怎樣!!!
    繼臺當局「內政部」欲修改「姓名條例」,讓島內民眾不再使用中文姓名滅其「中國姓」後,據臺灣《聯合報》報導,有民眾在臺當局「國發會」公共政策網絡參與平臺提案,提議將臺灣時區由目前的GMT+8(東八區)提前至GMT+9(東九區),與日本、韓國相同,並且「脫離大陸標準時區」,如果成功,臺灣民眾的時針都要調快一小時!
  • 國際人權組織呼籲臺灣當局廢除死刑
    目前臺灣有61名死刑犯待槍決,臺灣兒童權益促進協會等團體6日到法務部前陳情抗議,要求依法行政,儘速執行死刑。〔圖/中央社〕【環球網綜合報導】在臺當局18日發表「兩公約國家人權報告英文版」後,國際人權聯盟、臺灣人權促進會共同聲明表示,臺灣人權進展的衝突矛盾在「國內法、政策與規定持續違反國際標準」,包括移工、族群與死刑問題。他們認為,臺灣雖孤立於國際,但若能廢除死刑,將為區域中其它保有死刑國家發出「正面、強烈且積極的訊息」。
  • 臺當局決定臺灣中文譯音改為採用「漢語拼音」
    中國臺灣網9月17日消息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當局行政主管部門會議今決定,臺灣中文譯音政策將由「通用拼音」改為採用「漢語拼音」。臺當局對於臺灣各縣市的補助活動,如果有涉及中文英譯的部分,都將要求採用漢語拼音,否則將不予補助。臺當局教育主管部門表示,漢語拼音有利和國際接軌,未來將在一個月內先行修正「中文譯音使用原則」。
  • 臺當局決定調整中文譯音政策 改用「漢語拼音」
    中新網9月17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當局「行政院」「跨部會會議」昨天通過臺當局主管部門的提案,調整中文譯音政策,改採漢語拼音。即日起,臺當局的各項補助活動,若有涉及中文英譯的部分,都將要求採用漢語拼音,否則不予補助。
  • 臺當局決定調整中文譯音政策 改用漢語拼音
    中新網9月17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當局「行政院」「跨部會會議」昨天通過臺當局主管部門的提案,調整中文譯音政策,改採漢語拼音。即日起,臺當局的各項補助活動,若有涉及中文英譯的部分,都將要求採用漢語拼音,否則不予補助。
  • 有的貓咪,簡直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
    在貓圈裡,如果你問貓最喜歡什麼,有的人會說是小魚乾,有的會說是毛線團,還有的會說是鏟屎官;也有一部分人說,自己的貓最喜歡的其實是紙箱子,家裡只要有紙箱子了,自家的貓就非要鑽進去玩,不給玩有時候還會生氣,簡直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碰到了這樣的貓咪,鏟屎官真的是沒有辦法,為什麼貓咪會這麼喜歡紙箱子呢?
  • 臺媒聲音 臺當局勞工政策捅到了「馬蜂窩」
    可見,新「政府」的勞工政策已經捅到了各種馬蜂窩,讓民間的不滿傾巢而出。原因無他,臺官員愈是心存討好,愈是容易發生政策暴衝,也就越容易陷於「眼高手低」的困境。號稱最會溝通的「政府」,卻弄到各業都想要罷工,正是因為官員專斷行事挑起了人們的不平之心。  用特殊的個案來思考決策全局,很容易發生「見樹不見林」的盲點,「七休一」的爭議源頭即在於此。
  • 臺當局要廢掉漢語拼音 地名全改「通用拼音」
    近日,臺當局「內政部」官員又出歪招兒,宣布年底之前島內全部地名的音譯,將採用其所謂的「通用拼音」。此舉標誌著臺灣將徹底棄用中國大陸的漢語拼音,「去中國化」的觸角從之前的成語典故伸向了方塊漢字的注音。對此島內輿論認為,這套「一點也不通用」的拼音無法和國際接軌,這種作法將使臺灣更加沒有競爭力。
  • 臺當局禁止臺生到大陸銀行任職
    對此,有臺生表示,以往有意在大陸從事銀行業的臺生只能到外商銀行工作,如今中國銀行對臺生招手,儘管只開放特定地區,但對臺生相當具有吸引力。對於臺當局的限縮舉動,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曾表示,百姓心中有桿秤,臺當局限縮廣大臺灣同胞到大陸來發展的機會和空間,損害的是廣大臺胞臺企的利益和福祉。
  • 外媒:美鼓動臺當局用「豪豬戰略」對付大陸
    原標題:外媒:美鼓動臺當局用「豪豬戰略」對付大陸參考消息網1月28日報導外媒稱,美國正鼓動臺當局採取「豪豬戰略」來對付大陸。它希望臺當局獲得更小、更便宜、更機動的武器,而不要使用大型、笨重和昂貴的裝備。
  • 數典忘祖 臺當局妄圖消滅「中國史」!
    但是,在民進黨當局眼裡,只要能順利推銷它扭曲的世界觀,什麼都可以拿來利用,包括歷史!其實,這已經不是民進黨當局第一次操弄歷史課綱了。一位臺灣的家長非常痛心地寫道:其實,更笑不出來的是民進黨當局赤裸裸的「文化臺獨大躍進」。據了解,臺教育部門從11日起一連3天,密集審議臺灣十二年教育社會領域新課綱,甚至破例首次要利用平常的上班日開會。
  • 蔡英文「喪心病狂」阻五萬人回臺過年 媒體臺商一片聲討
    此政策引發臺灣媒體、臺商、政治人物及網友一片聲討,在大陸工作的臺商急跳腳,擔心無法返鄉過年,痛批蔡英文「喪心病狂」。臺灣前「民航局局長」張國政直呼「荒唐」,痛批砍大陸春節加班機倒底是砍誰,此舉受影響的是要返臺過年的臺灣民眾,蔡當局到底有沒有腦筋。
  • 臺當局聲稱大陸媒體報導這「假新聞」?事實給了臺當局一個教訓
    我關注到了這篇文章,3日協助操作我報末版報導了《蔡英文打「臺日安保對話」牌》。不過,不知是否故意選擇在周末刊登,截至4日凌晨截稿時,日本政府尚未回應蔡英文的提議。於是4日周一一早,我便聯繫日本外務省進行採訪。
  • 臺教授指"太平島是礁巖" 前"立委"痛批喪心病狂
    華夏經緯網7月14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大教授姜皇池文章被南海仲裁中代表菲律賓的美國大律師拿來做證據,這文章日前刊載在《臺北時報》(Taipei Times),文中將太平島指是「one of them」(諸多atolls(礁巖)之一),並稱太平島政策是幾十年前定的,「是時候面對現實,進行必要調整?」
  • 臺報:蔣介石英文頭銜 臺當局不應接受
    臺報:蔣介石英文頭銜 臺當局不應接受 2015-09-14 14:19:47作者認為這非常不恰當,這種情況反映當局缺乏政治自覺。  文章摘編如下:  弗朗哥錯誤模擬蔣介石  蔣介石並不是一直被冠上Generalissimo,這裡放一張1943年全世界銷量最大的《倫敦新聞畫刊》對開羅會議的報導,刊出蔣介石的素描肖像(見附圖)。
  • 臺當局把黑手伸向中文系 臺教授:不要用意識形態強行切割文化
    【環球網綜合報導】高中國文課綱爭議尚未平息,有島內媒體披露,臺當局又將「去中國化」的黑手伸向大學的中文系。據臺灣《聯合報》5日報導,臺「教育部」今年推動「學科標準分類調查」,發函給各大學中文系,擬將「中國文學系」改隸為「華語文細學類」,各大學中文系不予支持。因爭議太大,臺「教育部」緊急踩剎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