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許多網絡流行語正在汙染漢語!日前,在政協上海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上海市政協委員張懷瓊提出這樣的批評。
他指出,隨著網絡發展,我國出現了大量網絡語言,有的網絡語言反映了時代進步值得肯定,但有的網絡語言,比如「屌絲」「裝逼」「逼格」等,完全是粗俗猥瑣的下流詞語,對漢語的發展是一種威脅。
在當下,網絡語言正鋪天蓋地地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它真的威脅到漢語發展了嗎?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問卷網,對1601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9.8%的受訪者日常生活中會使用網絡流行語。64.2%的受訪者認為當下網絡流行語入侵漢語現象嚴重,46.0%的受訪者擔心會汙染漢語。
受訪者中,80後佔45.3%,90後佔21.9%,00後佔1.0%。
「萌萌噠」、「有錢,任性」是受訪者最常用網絡流行語
調查顯示,網絡語言正成為年輕人日常生活語言的一部分。89.8%的受訪者日常生活中會使用到網絡流行語,其中28.2%的受訪者經常使用。
受訪者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較高的網絡流行語依次是:「萌萌噠」(50.8%)、「有錢,任性」(40.2%)、「屌絲」(39.7%)、「小鮮肉」(29.0%)、「且行且珍惜」(28.3%)、「也是醉了」(28.2%)、「不作死就不會死」(26.2%)、「心塞」(23.4%)、「也是蠻拼的」(20.7%)。
其他網絡流行語還有:「時間都去哪兒了」(19.7%)、「漲姿勢」(19.4%)、「我讀書少,你別騙我」(19.2%)、「畫面太美我不敢看」(15.3%)、「你家裡人知道嗎」(14.5%)、「挖掘機技術哪家強」(14.2%)、「逼格」(13.4%)、「保證不打死你」(13.2%)、「不造」(11.7%)、「只想安靜地做一個美男子」(9.3%)、「上天台」(6.2%)等。
90後大學生吳桐平時喜歡流連於微博、微信等各大社交平臺。對於當下的網絡流行語,她可以說無所不知。不管是平時與人聊天,還是在社交網絡上發狀態、寫評論,她都傾向於使用網絡流行語。
「這些詞既俏皮可愛又犀利簡練,讓自己和同齡人交流起來更加自然和諧。即使是部分人認為粗俗的詞語,用起來也很有意思。大家只是當口頭禪隨意使用,並無惡意,刻意避開,反倒讓人覺得格格不入。」
同樣是90後的「技術宅男」張浩天(化名)卻不這麼認為。他告訴記者,現在網上流行的「屌絲」「裝逼」等熱詞,經常出現在夥伴們的日常談話中。但他自己不會隨意對他人使用這些詞,若是別人衝自己說出這些詞,也會感到心裡不舒服。
「絲」是下流詞語?39.2%的受訪者認可,34.0%不認可
受訪者對於張懷瓊委員所指出的,「屌絲」「裝逼」「逼格」等屬於粗俗猥瑣的下流詞語這一觀點怎麼看?調查顯示,表示認可的受訪者佔39.2%,不認可的受訪者佔34.0%,26.7%的受訪者表示不好說。
在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語言理論與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陳滿華看來,張懷瓊委員的批評有一定道理,但網絡中粗俗、不雅的語言是一小部分生活語言在網絡上的反映,雖然網絡提供了更快捷的傳播渠道,但這些粗俗語言並不是網絡本身帶來的。
「我堅決反對也非常反感有人在網上使用下流語言。但我們首先必須搞清楚,哪些是哪些不是。」著名作家、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李鳴生表示,像「屌絲、裝逼」等網絡詞彙,要看具體在什麼語境下運用,而不能一概斥之為下流語言。
「屌絲」可以用作自我調侃。單就語言性而言,「裝逼」要比「裝蒜」深刻。比如文學創作刻畫人物時,使用某些看起來粗俗的語言尤其是方言,可以更好地體現人物的性格特徵。若換成「雅」的書面詞語,則會削弱甚至喪失語言本身的魅力。
50.5%受訪者表示日常生活中還能感受到漢語之美
調查中,64.2%的受訪者認為當下網絡流行語入侵漢語現象嚴重。對此現象,46.0%的受訪者擔心會汙染漢語,28.5%的受訪者覺得會有助於漢語發展,25.4%的受訪者表示「無所謂」。
51.9%的受訪者直接建議,出臺相關措施,保護漢語純潔性。
李鳴生表示,網絡的出現,豐富了現代語言的內涵和形式。人們可以通過網絡這一平臺充分展現自己的語言魅力,甚至創造新的語言表達方式和敘述結構。「有些網絡語言很有天賦,很有創造性,令人拍案叫絕,讓我們這群中老作家自愧不如」。整體而言,這種現象是好事,既促進了漢語發展,又豐富了民族文化。
他直言,不能簡單將網絡流行語與漢語的發展對立起來。網絡語言和傳統語言一樣,精華糟粕同在。淨化肯定需要,但不是要採取行政手段強行幹預,而是要相信國人的鑑別能力和抵抗能力。粗鄙的下流話除了極少數感興趣者外,不會有人去「發揚光大」。
「漢語的純潔性是個偽命題。」陳滿華認為,所謂影響了漢語純潔性的粗俗不雅表達方式,只是部分群體的偏向性選擇,不可能為全民所接受。真正上不了臺面的表達方式,終究逃脫不了兩種宿命——要麼經過一段時期自然消亡,要麼永遠只在某些特殊語體裡為了某種特殊的表達效果(如網絡文學中刻畫特殊人物形象)而苟且偷生。
陳滿華說,我們可以對語言的發展做一些有意義的推動工作,但絕不是人為的行政幹預。比如,及時發動民間和組織專家對網絡流行語,進行更大規模的收集、釋解和描寫,建立像美國的「城市詞典」那樣大規模的、及時反映語言變化的流行語詞庫。
稍微滯後卻具有規範性、權威性的紙質語文詞典,對網絡語彙也要有更開放的態度,進一步拓寬網絡選詞範圍。這些工作,將有利於漢民族共同語更順暢地新陳代謝、穩步發展,也能使更多普通百姓在語言的使用上,更精準地把握時代脈搏,及時順應母語日新月異的發展,甚至為其發展或多或少地做出貢獻。
當下公眾如何評價自己的漢語水平?調查中,62.6%的受訪者自認為漢語水平不錯,認為「非常好」的佔14.4%。50.5%的受訪者表示,日常生活中還能感受到漢語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