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流行語讓漢語不純潔了?

2020-12-11 快科技

當下許多網絡流行語正在汙染漢語!日前,在政協上海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上海市政協委員張懷瓊提出這樣的批評。

他指出,隨著網絡發展,我國出現了大量網絡語言,有的網絡語言反映了時代進步值得肯定,但有的網絡語言,比如「屌絲」「裝逼」「逼格」等,完全是粗俗猥瑣的下流詞語,對漢語的發展是一種威脅。

在當下,網絡語言正鋪天蓋地地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它真的威脅到漢語發展了嗎?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問卷網,對1601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9.8%的受訪者日常生活中會使用網絡流行語。64.2%的受訪者認為當下網絡流行語入侵漢語現象嚴重,46.0%的受訪者擔心會汙染漢語。

受訪者中,80後佔45.3%,90後佔21.9%,00後佔1.0%。

「萌萌噠」、「有錢,任性」是受訪者最常用網絡流行語

調查顯示,網絡語言正成為年輕人日常生活語言的一部分。89.8%的受訪者日常生活中會使用到網絡流行語,其中28.2%的受訪者經常使用。

受訪者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較高的網絡流行語依次是:「萌萌噠」(50.8%)、「有錢,任性」(40.2%)、「屌絲」(39.7%)、「小鮮肉」(29.0%)、「且行且珍惜」(28.3%)、「也是醉了」(28.2%)、「不作死就不會死」(26.2%)、「心塞」(23.4%)、「也是蠻拼的」(20.7%)。

其他網絡流行語還有:「時間都去哪兒了」(19.7%)、「漲姿勢」(19.4%)、「我讀書少,你別騙我」(19.2%)、「畫面太美我不敢看」(15.3%)、「你家裡人知道嗎」(14.5%)、「挖掘機技術哪家強」(14.2%)、「逼格」(13.4%)、「保證不打死你」(13.2%)、「不造」(11.7%)、「只想安靜地做一個美男子」(9.3%)、「上天台」(6.2%)等。

90後大學生吳桐平時喜歡流連於微博、微信等各大社交平臺。對於當下的網絡流行語,她可以說無所不知。不管是平時與人聊天,還是在社交網絡上發狀態、寫評論,她都傾向於使用網絡流行語。

「這些詞既俏皮可愛又犀利簡練,讓自己和同齡人交流起來更加自然和諧。即使是部分人認為粗俗的詞語,用起來也很有意思。大家只是當口頭禪隨意使用,並無惡意,刻意避開,反倒讓人覺得格格不入。」

同樣是90後的「技術宅男」張浩天(化名)卻不這麼認為。他告訴記者,現在網上流行的「屌絲」「裝逼」等熱詞,經常出現在夥伴們的日常談話中。但他自己不會隨意對他人使用這些詞,若是別人衝自己說出這些詞,也會感到心裡不舒服。

「絲」是下流詞語?39.2%的受訪者認可,34.0%不認可

受訪者對於張懷瓊委員所指出的,「屌絲」「裝逼」「逼格」等屬於粗俗猥瑣的下流詞語這一觀點怎麼看?調查顯示,表示認可的受訪者佔39.2%,不認可的受訪者佔34.0%,26.7%的受訪者表示不好說。

在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語言理論與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陳滿華看來,張懷瓊委員的批評有一定道理,但網絡中粗俗、不雅的語言是一小部分生活語言在網絡上的反映,雖然網絡提供了更快捷的傳播渠道,但這些粗俗語言並不是網絡本身帶來的。

「我堅決反對也非常反感有人在網上使用下流語言。但我們首先必須搞清楚,哪些是哪些不是。」著名作家、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李鳴生表示,像「屌絲、裝逼」等網絡詞彙,要看具體在什麼語境下運用,而不能一概斥之為下流語言。

「屌絲」可以用作自我調侃。單就語言性而言,「裝逼」要比「裝蒜」深刻。比如文學創作刻畫人物時,使用某些看起來粗俗的語言尤其是方言,可以更好地體現人物的性格特徵。若換成「雅」的書面詞語,則會削弱甚至喪失語言本身的魅力。

50.5%受訪者表示日常生活中還能感受到漢語之美

調查中,64.2%的受訪者認為當下網絡流行語入侵漢語現象嚴重。對此現象,46.0%的受訪者擔心會汙染漢語,28.5%的受訪者覺得會有助於漢語發展,25.4%的受訪者表示「無所謂」。

51.9%的受訪者直接建議,出臺相關措施,保護漢語純潔性。

李鳴生表示,網絡的出現,豐富了現代語言的內涵和形式。人們可以通過網絡這一平臺充分展現自己的語言魅力,甚至創造新的語言表達方式和敘述結構。「有些網絡語言很有天賦,很有創造性,令人拍案叫絕,讓我們這群中老作家自愧不如」。整體而言,這種現象是好事,既促進了漢語發展,又豐富了民族文化。

他直言,不能簡單將網絡流行語與漢語的發展對立起來。網絡語言和傳統語言一樣,精華糟粕同在。淨化肯定需要,但不是要採取行政手段強行幹預,而是要相信國人的鑑別能力和抵抗能力。粗鄙的下流話除了極少數感興趣者外,不會有人去「發揚光大」。

「漢語的純潔性是個偽命題。」陳滿華認為,所謂影響了漢語純潔性的粗俗不雅表達方式,只是部分群體的偏向性選擇,不可能為全民所接受。真正上不了臺面的表達方式,終究逃脫不了兩種宿命——要麼經過一段時期自然消亡,要麼永遠只在某些特殊語體裡為了某種特殊的表達效果(如網絡文學中刻畫特殊人物形象)而苟且偷生。

陳滿華說,我們可以對語言的發展做一些有意義的推動工作,但絕不是人為的行政幹預。比如,及時發動民間和組織專家對網絡流行語,進行更大規模的收集、釋解和描寫,建立像美國的「城市詞典」那樣大規模的、及時反映語言變化的流行語詞庫。

稍微滯後卻具有規範性、權威性的紙質語文詞典,對網絡語彙也要有更開放的態度,進一步拓寬網絡選詞範圍。這些工作,將有利於漢民族共同語更順暢地新陳代謝、穩步發展,也能使更多普通百姓在語言的使用上,更精準地把握時代脈搏,及時順應母語日新月異的發展,甚至為其發展或多或少地做出貢獻。

當下公眾如何評價自己的漢語水平?調查中,62.6%的受訪者自認為漢語水平不錯,認為「非常好」的佔14.4%。50.5%的受訪者表示,日常生活中還能感受到漢語的美。

相關焦點

  • 20年來的網絡流行語,它們真的破壞了漢語的純潔嗎?我覺得並沒有
    C位出道的楊超越二、網絡流行語破壞了漢語的純潔嗎?大約從網絡流行語出現開始,就一直伴隨著專家們的一種聲音,那就是這些流行語「破壞了漢語的純潔」。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網絡流行語真的有這等「威力」嗎?首先,說說這種說法出現的原因。其實我們人類的語言,不管是咱們的漢語還是別的國家的語言,都是在不斷變化的。莎士比亞時代的英語,和今天就有很多不同。
  • 網絡流行語入侵漢語現象嚴重 "萌萌噠"成最常用
    原標題:64.2%受訪者認為當下網絡流行語入侵漢語現象嚴重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問卷網,對1601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9.8%的受訪者日常生活中會使用網絡流行語。64.2%的受訪者認為當下網絡流行語入侵漢語現象嚴重,46.0%的受訪者擔心會汙染漢語。   受訪者中,80後佔45.3%,90後佔21.9%,00後佔1.0%。
  • 網絡流行語入侵漢語現象嚴重? 「絲」是下流詞語?
    原標題:網絡流行語入侵漢語現象嚴重? "絲"是下流詞語? 「萌萌噠」、「有錢,任性」是受訪者最常用網絡流行語 調查顯示,網絡語言正成為年輕人日常生活語言的一部分。89.8%的受訪者日常生活中會使用到網絡流行語,其中28.2%的受訪者經常使用。
  • 網絡暗語不該成為流行語
    原標題:網絡暗語不該成為流行語 人民日報微博昨天發起「如何讓爸媽看懂網絡流行語」的討論:「近日,一句話外加幾個字母的00後網絡『黑話』火了,類似暗語的形式引發熱烈討論。其實,許多當代年輕人的社交語言並不難懂,一旦理解了,你可能也會樂在其中默默使用。
  • 淺析網絡流行語的縮略現象
    網絡流行語縮略可以是句法層面的,也可以是詞法層面的,但與印歐語言的形態縮略不同的是,由於特有的書寫系統,漢語的網絡流行語可以相應地分為兩字格、三字格、四字格與非典型縮略四種形式。》所做的統計,現代漢語70%的詞彙為雙音節詞,雙音化是現代漢語詞彙的主流,網絡流行語縮略也不例外,如「尬聊」則精簡自「尷尬地聊天」。
  • 網絡流行語成文化符號
    層出不窮的網絡流行語不斷拓展著漢語的可能性,也因此成為反映社會文化的標識符號。網絡流行語的語言情態和使用情景各不相同,有些由社會事件引發,有些被明星或草根帶紅,還有一些則是以出其不意的方式走紅。縱觀2018年度十大網絡用語,大多出自文化和娛樂領域。有從日本雜誌舶來的「佛系」,也有因明星宣布結婚而走紅的「官宣」,還有因遊戲解說而流行的「皮一下」。
  • 網絡流行語是一把雙刃劍
    記者:年末的各類漢語盤點,讓我們看到了網絡流行語的鮮活生命力;與此同時,也有諸多名家對一些低俗、庸俗的詞彙表示反感甚至痛恨。您認為應當怎樣看待網絡流行語現象?  姚喜雙:網際網路的持續繁榮發展,尤其是社交媒體形式的不斷更新,為網絡流行語的創造、傳播提供了平臺。一些網絡流行語因其簡潔、形象、生動的特點,深入人們的網絡生活,並已逐步發展至線下,成為日常用語的一部分。這不僅豐富了網絡語言自身的發展,也豐富了漢語語言的表現形式,如「給力」「蠻拼的」「點讚」等,都很接地氣。
  • 新世界出版社推出《漢語流行語小詞典》
    《漢語流行語小詞典》中國網4月1日訊 當正在學習漢語的外國友人向你請教什麼叫做「囧」、「給力」、「貓膩」的時候,當你工作中需要翻譯「蟻族」、「海待」、「光棍節」等近年來新出現的詞彙的時候為滿足外國漢語學習者、翻譯愛好者以及廣大的英語學習者的需求,中國外文局旗下的新世界出版社推出了《漢語流行語小詞典》。該書收錄了約1000條近5年來在媒體、尤其是新媒體中出現頻率較高的詞彙,配以漢語拼音、背景介紹以及漢英對照例句。通過這些詞彙,讀者可以看到當代中國的發展和中國人的生活變化。
  • 九成受訪者會使用網絡流行語
    但是在其他地方用網絡用語,別人可能就不知道你在說什麼」。    調查顯示,34.3%的受訪者經常使用網絡流行語,59.1%的受訪者偶爾使用,僅6.5%的受訪者完全不用。    「我在看直播或者發彈幕時會用網絡用語,平時面對面交流一般不用。」 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學生梁傑認為,流行詞是一種創造,「本來要說很長一段話的,用幾個字就可以表達了。
  • 人民日報:利用網絡流行語更好凝聚社會共識
    網絡流行語是指在網絡中產生、在網民中流傳、反映網民態度的語言。不少網絡流行語詼諧有趣、簡潔獨特,既反映社情民意,又為語言發展增添了新鮮元素。但也要看到,部分網絡流行語含有消極、非理性因素。這就要求我們辯證認識網絡流行語,重視網絡流行語在社會生活和社會治理中的作用,努力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網絡流行語是最直接最鮮活的語料庫。
  • 隨口蹦英文 漢語已經不純潔了?
    隨著全球化、信息化發展,漢語中外來語的使用日益廣泛。近日,媒體認為,漢語中外語詞的過度使用現象日趨嚴重,WiFi、iPad等外來詞語不應該直接用在正規出版物和正式文件中,翻譯界應為英文縮寫找出切合的中文表達。
  • 網絡流行語串起片片情
    作為年度「漢語盤點」專門關注網絡語言生活的板塊,4日,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發布了「2020年度十大網絡用語」。本次發布的十大網絡用語依次為:逆行者、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帶貨、雲監工、光碟行動、奧利給、好傢夥、奪冠、不約而同、集美。
  • 【中日雙語】2017年度中國網絡流行語
    人民網北京12月21日電(陳思)12月21日,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等聯合主辦的「漢語盤點2017」揭曉儀式在京舉行,公布了「2017年度十大網絡用語」,分別為「打call」「尬聊」「你的良心不會痛嗎?」
  • 盤點2019網絡流行語,你最常用的是哪個?
    每一年的年末,網絡上都會盤點這一年來引發人圍觀討論的事件而衍生的熱點詞彙,2019年的漢語盤點已經出爐,我們一起來看看候選詞前五位漢語熱詞的解讀吧!除了漢語盤點外,同時一撥網絡流行語也被列舉出來講。有人曾調侃過,不多了解95後、00後的熱詞,上微博、B站、抖音還真的看蒙圈兒,各種各樣的新鮮詞彙蹦到我們眼前,今天剛學會昨天的詞兒,過一會兒又有一個新的網絡流行語出現。所以今天我們就和大家來盤點下#2019年的網絡流行語#,快來看看你認識的有多少個?
  • 牛津詞典中漢語外來詞破千 不折騰三俗等流行語被收錄
    環球網記者王欣報導,我們日常用以交流的漢語當中,存在著諸多來自英語的詞彙,如坦克、可樂等。不過近幾年來,英語也逐漸開始接受來自漢語的詞彙。據統計,牛津英語詞典中所收錄的漢語外來語,在2010年底已突破了一千條。而「不折騰」、「人肉搜索」、「三俗」等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流行語,均被牛津收錄。
  • 2020漢語盤點:十大流行語、十大網絡用語,新鮮出爐!(十年流行語大...
    2017年12月,一篇題目為《第一批90後已經出家了》的博文介紹了現在年輕人的「佛系生活」方式,其「佛系」義指「不爭不搶,不求輸贏,不苛求、不在乎、不計較,看淡一切,隨遇而安」的生活態度。「佛系」迅速引爆網絡,並顯示出超強的構詞能力,「佛系青年」「佛系生活」「佛系人生」「佛系乘客」「佛系父母」以及「佛繫戀愛」「佛系養生」「佛系養魚」「佛系購物」等等,層出不窮。
  • 把2019網絡流行語翻譯成古漢語竟然這麼有意思?
    2019就這麼「嗖」的一下過去了,今天是新一年的第一天,過去的一年都有哪些流行語呢?如果把這些流行語翻譯成古漢語,會是什麼樣呢?翻譯成古代漢語:北方多苦寒,南疆不堪看。No.3 盤他「盤他」不僅火,而且還從一個網絡流行語晉升到了「萬物皆刻盤」的地步。這個詞是來自於相聲《文玩》。盤原來指的是文玩不夠圓潤,需要不斷的用手揉搓把玩才能把文玩變的平整光滑,這個過程叫做「盤」。
  • 膝為矢所傷 當網絡流行語翻譯成文言文
    何棄療、我夥呆、十動然拒、人艱不拆……網絡上總是能產生各種各樣的流行語言,有人說亂造流行語會破壞漢語傳統打亂漢語文化,也有人認為流行語越來越多被收入字典詞典,它們本身就是新時代的漢語文化。不過僅僅造出來讓人不明覺厲的流行語已經滿足不了網友們的創造欲了,現在網友還要把流行語變成文言文。
  • 「年度十大網絡流行語」編碼規律解析
    在2004年的「年度十大網絡流行語」中,「潛水」所指涉的現實就是,在水面以下活動 ,但現在,「潛水」指「在他人不知情的情況下,隱秘地觀看共享信息或留言,而不主動表露自己身份、發布信息和回復他人信息的單獨個體或行為。」 這就是網民在使用該語言的過程中,將其與一個新的現實聯繫,產生新的含義,從編碼方式上看,屬於此類的有:
  • 網絡流行語解讀
    網絡流行語解讀 今年夏天,網絡流行語非常「雷」,非常「霹靂」,非常「囧」,非常「槑」,非常得很網絡,非常得很火星。網絡的力量是無限的,網民的智慧是沒有止盡的,漢字的魅力是無窮的,很創新,很時尚,很達人,呆板的字或詞被賦予了新的含義,有了新的生命。讓我們先原字文化的本身與字的網絡語言相比較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