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網絡流行語非常「雷」,非常「霹靂」,非常「囧」,非常「槑」,非常得很網絡,非常得很火星。
網絡的力量是無限的,網民的智慧是沒有止盡的,漢字的魅力是無窮的,很創新,很時尚,很達人,呆板的字或詞被賦予了新的含義,有了新的生命。
讓我們先原字文化的本身與字的網絡語言相比較來看看。
第一個「雷」字。雷是指自然現象,組詞:雷電、雷雨、打雷、雷聲、電閃雷鳴、霹雷;雷又是中國百家姓之一,排名第88位,「雷」源出宋人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辨證》云:雷氏"出自古諸侯方雷氏之後,以國為氏,後單姓雷。"由此可知,雷姓與方姓同出一源,都是方雷氏的後裔。相傳方雷氏是炎帝神農氏的九世孫,因戰功被黃帝封於方山(在河南中北部的嵩山一帶),建立諸侯國。其子孫以國為氏,就是複姓方雷氏,後又分為兩支,一支姓方,一支姓雷。
關於雷的詩句有——
一嘯震天河漢驚,春雷滾過遠山鳴。-------七律 雷陣雨
列聖仁恩深雨露,中興赦令疾風雷。 -------陸遊《聞武均州報已復西京》
萬裡乘雲去復來,隻身東海挾春雷。--------秋瑾《黃海舟中日人索句並見日俄戰爭地圖》
雷隱隱,感妾心,傾耳清聽非車音。--------傅玄《雜言詩》
驚雷奮兮震萬裡,威凌宇宙兮動四海,六合不維兮誰能理?----------------傅玄《驚雷歌》
雷填填兮雨冥冥, 猿啾啾兮狖夜鳴。 風颯颯兮木蕭蕭, 思公子兮徒離憂。-------屈原《九歌.山鬼》
在現代的網絡語言中,雷可以說成是驚嚇,被嚇到了。指看到某些文字,腦子裡忽然轟的一聲,感覺像被雷雷過一樣。被雷到或者看了雷文,簡單講就是踩到地雷的意思,就是你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誤看了自己不喜歡的類型的文章,就會感覺不舒服。比如說看同人文的時候,你支持一種CP,但卻不小心看了另一種配對的文,你就被雷到了。
「雷到」原是出自江浙一帶的詞彙,浙江東北部地區,發音lei dao是指聽到別人的話很訝異很驚奇抑或難以理解,類似現代詞彙「暈倒」、「無語」等等的意思,由於打字習慣故而出現「雷到」這樣的詞彙,「雷到」其實當地本意是「癱倒」、「翻倒」之意,語境用也比較廣泛。
更有意思的是,根據被雷程度分為:
①.輕傷:腦子裡轟一聲(怎麼會有這樣的文字這樣的人捏?)
②.中傷:後腦勺一陣發麻,毛孔忽然張開(小米掉一地,這個夏天簡直不需要空調)
③.重傷:莫明的暴躁(想代表全宇宙消滅作者)
④.腦殘:此腦殘非彼腦殘(被雷的只會ORZ)
⑤.金剛不壞之身,不用戴避雷針就可以縱橫各個雷文
第二個詞:「霹靂」。霹靂:pī lì 解釋:雲與地面之間發生的強烈雷電現象。響聲很大,能對人畜、植物、建築物等造成很大的危害。也叫落雷、霹雷。
「霹靂」還有電視劇的意思,《霹靂布袋戲》由中國臺灣省黃文擇導演,江湖劇情,1988年6月首播,每集60-70分鐘左右,語言閩南語。
霹靂也是一座城市:霹靂介於馬來西亞北部的吉打及南部的雪蘭莪之間,總面積共有兩萬一千平方公裡。大馬的中央山脈穿過霹靂,和西海岸線的平原產生戲劇性的並排效果。霹靂州一向被稱為「恩典之地」,因為它的風景非常迷人。它一共分為九個地區,主要城鎮包括:怡保、江沙、太平、安順及紅土坎。怡保是州行政中心及州首府,而江沙則是皇城。霹靂也是一部文明史::霹靂最早的文明史可以追溯到第十五世紀。到了第十八世紀時,其多姿多彩的政治史及權利鬥爭,更是引人入勝。州的第一個政府,十五世紀時定都於木歪及曼絨。目前的州蘇丹之族譜可以追溯到 1528 年。當時的蘇丹穆沙發是馬六甲最後一位蘇丹的大兒子,他是從霹靂河岸開始建立自己的王朝。
作為網絡語言的「霹靂」:
繼「雷」成為網絡上最火爆流行語後,現在網絡上又出現最新的娛樂流行語——「霹靂」!
據感受過「霹靂」那非一般震撼效果的網友稱,「霹靂」比「雷」更有創意,更傳神,一定會取代「雷」成為最紅流行語!
「雷」在現代的網絡語言中,可以理解為驚嚇,被雷到就是被嚇到,腦子裡忽然轟的一聲,感覺像被雷劈過一樣。比如之前新《紅樓夢》劇組公布定妝照後,有網友就表示,被妙玉的「媒婆」造型「雷」到了。
「霹靂」一詞的靈感來自於瓊瑤編劇的《情深深雨濛濛》,劇中女演員聽到自己的好友被拋棄了,非常震驚,脫口而出:「怎麼會有這麼霹靂的消息嘛!」有網友將此截圖發到論壇,稱又找到能代替「雷」的詞了,跟帖網友表示看到此圖就像晴天一聲霹靂炸在頭上一樣,果然被震撼到了。網友還聯想到電視劇《排球女將》小鹿純子的絕招「晴空霹靂」以及兒童片《霹靂貝貝》等,給「霹靂」一詞加入了更多更豐富的註解,越來越多的網友爭跟帖,只為親身見證「霹靂」成為風靡網絡的流行語。
第三個字:「囧」。【讀音字義】囧 jiǒng ㄐㄩㄥˇ 古同「冏」。字義:「八」——眉眼,「口」——嘴;原義:光明,網義:鬱悶、悲傷、無奈等本作「冏」(粵語與「炯」同音)《唐韻》《集韻》《韻會》並俱永切,音憬。《說文》窻麗廔闓明,象。又伯囧,人名。周太僕。正本作囧,俗訛作冏。見《書囧命》。又與同。《韓愈詩》蟲鳴室幽幽,月吐窻囧囧。[注]囧囧猶也。 <形> (象形。本作「囧」。象窗口通明。本義:光明) 同本義 [light;bright]。如:冏冏(光明的樣子):冏徹(明亮而通徹);冏寺(即太僕寺。古代官署名。掌輿馬及馬政);冏牧(冏卿。太僕寺卿) 鳥飛的樣子 [(bird) flying]。如:冏然(鳥飛的樣子) 一說「囧」通「炯」,而「囧囧」同「炯炯」。冏卿 jiǒngqing [an official administers rear livestock or poultry] 太僕卿之別稱,掌管輿馬和畜牧等事,冏卿因之吳公。(指太僕卿吳默。字因之。)——明·張溥《五人墓碑記》。
關於(囧)的形義,目前主要有四種說法:
1.窗戶說。許慎《說文?囧部》:「囧,窗牖麗廔,闓明也」象形。
2.倉廩說。屈萬裡:「囧字,當為倉廩一類之物,於此則作動詞用,『米囧』,意謂「新米已入倉廩也」。
3.祭名說。於省吾先生:「囧為祭名,契文亦作囧,通盟。即《周禮》詛祝盟詛之盟……囧米連文,盟謂要誓於鬼神。」
4.地名說。李孝定於囧字取形贊成窗說,於辭義則認為是地名:「卜辭囧為地名,且多與米字同見。」然為何種地名,他似又贊成屈氏倉廩說。姚孝遂、肖丁先生意見類似:「卜辭囧字正象窗牖麗廔闓明玲瓏之形,而均用為地名,無例外。」趙誠先生則說:「『囧』構形不明。甲骨文用作地名。」
在網絡文化中,它的內小「八」字視為眉眼,「口」視為嘴。它的內涵就是:
1,作為頭。表達沉重的思想。
2,作為臉。表達浪漫與激情。而在失意體前屈文化中,它的作用是前者。
3,也常常表示鬱悶的表情。
第四個字「槑」。槑,拼音:méi;部首:木,部外筆畫:10,總筆畫:14。基本字義:● 槑méiㄇㄟˊ◎ 古同「梅」。《康熙字典》:【辰集中】【木字部】槑【玉篇】古文梅字。注見七畫。
這個「槑」字由兩個「呆」組成,於是在網絡語言裡被用來形容人很天真,很傻,傻到家了。
大家看後有什麼感想?網絡代表了新技術和新文化,在這個平臺上每天都在催生新事物,也伴隨著舊事物的消亡。新潮的網友們把古老的漢字翻出來,再賦予新鮮的含義,讓人看到古老和現代的巧妙對比。這是一種另類的解讀,這種解讀更直接,更簡單,更形象,更好玩。
網絡流行語言已經滲透進學生的作文裡已經不算稀奇——「昨晚,偶GG帶著他滴GF到偶家來7飯,那個MM在吃飯時一直向偶媽媽PMP,那樣子真是好BT,實在是讓偶粉寒,偶粉8稀飯她的話……」;而有些網友的電腦屏幕上密密麻麻幾乎全是網絡語言:「暈」、「倒」、「偶」、「東東」、「醬紫」、「灌水」、「恐龍」、「BF」、「RPWT」、「874」……今年夏天,網絡流行語非常「雷」,非常「霹靂」,非常「囧」,非常「槑」,勢必成為網絡文化的裡程碑。網絡是流行的平臺,網絡是創新遊戲的平臺。
為什麼很多人不分代際,都能迅速接受這個字的網絡新含義?因為他們接受的不是某種從天而降的新發明新創造,而是欣喜地看到古老的造字法有了新的應用。同時,又因為傳統文化自身的力量,迅速認同了這種新鮮的詮釋。由此可見漢字的字形只是外殼,它的內核是中國人的文化心理。當漢字出現之後,中國人習慣了文字和形象之間的直接關聯。
漢語之所以始終有鮮活的生命力,是因為人民始終在參與這個遊戲,並且在這個遊戲中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他們發明了一個新玩法,然後為大家所接受。也許一段時間之後,《新華字典》裡會增加這一條一條新的解釋。而我們的後人在一千年後翻出這個字,他們能感受到我們現在的感受。想到那麼久以後漢語還依然存在,讓人覺得很寬慰。想到自己早已不在,還能把快樂和搞笑留給後人。或許正是我們這些網絡時尚達人的另類解讀能夠激發他們更有興趣去了解這些字、詞、句的來龍去脈……這也是對中國文化的傳播與發展作貢獻了。
(來源:新浪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