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真的會「燒」菜嗎?川菜烹飪內經之燒菜—各種燒菜的烹製訣竅

2020-12-14 明鍋美食

是一種在全國各地烹調中使用廣泛的烹製方法,即將經過初加工的半成品,或經刀工處理的生鮮原料,入鍋加水(湯)和調料,先旺火燒開去浮沫,再用中火或小火致熟。燒菜選料廣泛,從山珍海味、禽畜肉類到水產魚鱉、乾果蔬菜、豆類製品無所不包。燒菜的火候運用十分靈活,調味多樣。根據原料質地、成菜要求,有的原料在燒制前或炸或煎,或煸或炒,或蒸或煮後入鍋,添水加湯,加料調味,旺火、中火、小火交替使用,成菜後色洋美觀、軟糯粑香、汁味鮮醇、見汁亮油。

燒菜的分類,以突出某種調味料特色的有家常燒、醬燒、蔥燒:根據成菜顏色區分的有白燒、紅燒:以原料生熟之分的有生燒、熟燒,還有種要求自然收汁的特殊燒法--幹燒。

(1)家常燒

家常燒是川菜中使用最廣,最具地方特色,以突出家常風味為主的燒菜方法。家常燒使用原料十分廣泛,從海參鮑翅到時令鮮蔬均可用家常燒烹製成菜。突出家常風味的主要調料有豆瓣醬、泡辣椒、泡姜、水豆豉等。烹製時用中火熱油將豆瓣(泡辣椒)炒香後,加入鮮湯熬出味後撈去渣,放入調料、原料和配料,以小火燒至入味致熟後,勾芡緊汁即成。成菜具有色澤紅亮、鮮香微辣、味道濃醇的特點,常見的菜餚有豆瓣鮮魚、豆瓣肘子、家常海參、太白雞、魔芋燒鴨、芋兒燒雞、臊子茄魚、泡椒元蹄等。

菜例:

水豆豉燒甲魚

原料:甲魚1隻(約600克) 水豆豉60克 泡姜米20克 蒜米15克 大青紅椒各50克 精鹽、味精、雞精、胡椒粉、姜蔥汁、料酒、水豆粉、泡椒油各適量 色拉油1000克(耗80克)

製作:

①甲魚宰殺後治淨,斬成約2釐米大的塊,入碗加鹽、姜蔥汁、料酒、胡椒粉醃漬片刻瀝去水分。青紅椒去籽切小塊,水豆豉切碎末。

②鍋內下油燒熱,將甲魚入油鍋滑至半熟撈出;另將甲魚殼刮洗乾淨,入鍋煮斷生。

③鍋中下適量油燒至六成熱,投入泡姜米、蒜米炒香,放入豆豉末炒出味,摻入適量鮮湯略煮,下甲魚塊、料酒、胡椒粉、雞精等調味,轉入高壓鍋內壓3~5分鐘倒入炒鍋。

④將青紅塊倒入鍋內,與甲魚一道燒至汁巴味、現汁現油時,調入味精,以水豆粉勾收汁,淋入泡椒紅油推轉起鍋。

注意事項:甲魚只能壓至粑軟不爛為止,再轉入炒鍋中以小火收汁稠味。用水豆豉還可燒牛蛙、燒鮮魚、燒仔兔等,風味也很獨特。

(2)蔥燒

蔥燒是以大蔥為主要的增香調味料,突出菜餚的辛香的烹製法,烹製時先以中火在鍋中將蔥段煸香撈出,下入鮮湯,下經過或煨或煮,或蒸或炸處理過的原料,加入調料,用中火或小火燒熟入味,放入煸香的蔥段。再勾芡收汁成菜、燒菜具有蔥香濃鬱、緊汁亮油、色調明快清爽、味道醇厚的特點。蔥燒大多以柔軟細嫩的海參、鹿筋、牛筋、魚、雞等為原料。代表性的菜餚有蔥燒海參、蔥燒牛筋、蔥燒鮮魚、蔥燒全雞等。

菜例:

蔥燒海參

原料水發小海參1000克 蔥白段150克 蔥姜米20克 精鹽、胡椒粉、味精、雞精、薑汁、料酒、紅醬油、冰糖色、雞湯、蔥油、水豆粉、化豬油各適量

製作:

①選肉厚的小刺參入清水鍋中燒開煮幾分鐘;去掉海腥味後撈出,入盆加進雞湯、料酒、薑汁、蔥白段50克,入籠熘透取出,潷去湯汁。

②鍋內下化豬油燒至六七成熱,投入蔥白段炸成全黃色撈出。鍋內留油適量,下蔥姜米炒香,放入海參同炒一會兒,即摻入雞湯,下鹽、紅醬油、料酒、冰糖色、胡椒粉、雞精調味,燒開後撇去油沫,移至小火燒。

③當燒至湯汁過半,汁稠發亮時移至中火,放入炸香的蔥段、味精同燒一會兒,以水豆粉勾芡收汁,淋入蔥油推轉起鍋。

注意事項:關鍵是用小火將海參燒入味,再以中火收汁,成菜後做到汁隨菜乾。用此種燒菜方法和調味料,可做出蔥燒魚條、蔥燒黃魚、蔥燒雞、蔥燒牛筋等。

(3)紅燒

紅燒是以成菜的顏色來命名的,也是一種非常普及的燒菜方法,紅燒的用料非常廣泛,雞鴨魚肉、頭蹄內臟、茄子芋子均可入菜。但是原料在烹製前,都要經過煎炸蒸煮等不同方法加工成半成品,烹製時多通過糖色、醬油、料酒、葡萄酒來提色。火候運用先以旺火燒開,再用中火或小火把原料燒粑入味,調味在烹調中進行。勾芡與不勾芡,根據成菜要求而定,一般要求是巴味現汁。紅燒菜的特點是汁紅色亮、質地粑軟、鹹鮮醇香、略帶回甜。代表性菜餚有紅燒鴨卷、神仙鴨子、四喜圓子,紅燒划水、紅燒魚唇和香菌燒雞等。

菜例:

紅燒獅子頭(四喜丸子)

原料:前胛半肥瘦肉500克 火腿粒30克 金鉤末20克 荸薺100克 姜米10克 蔥末25克 菜心10餘顆 精鹽、紅醬油、胡椒粉、雞精、蛋清豆粉、水豆粉、鮮湯、料酒、麻油、混合油各適量

製作

①將半肥瘦前胛肉成綠豆般大的碎顆,荸薺也切碎粒,菜心洗淨。

②肥瘦肉末入碗,下鹽、料酒及適量冷鮮湯攪拌至黏稠上勁時,放入姜米、蔥末、胡椒粉、雞精攪勻,下金鉤末、火腿粒、荸薺粒、蛋清粉拌勻捏成4個扁圓形肉圓。

③鍋中下少量油燒熱,每個肉圓上抹少許蛋清粉入鍋,用小火煎烙至表皮酥黃髮硬,再添熱油半煎半炸至斷紅過心,移入砂鍋中,下紅醬油、料酒和胡椒粉等,以小火燒至汁稠紅亮,酥軟入味離火。

④將肉圓取出置放圓盤中間,燒汁倒入炒鍋下少許雞精攪勻,用水豆粉勾清二流芡,並淋入麻油起鍋,澆在肉圓上;將菜心汆熟圍邊即成。

注意事項:用小火煎主要使肉圓皮酥香定型;以中火半煎半炸使肉圓緊皮斷生,再用小火燒,令肉圓酥軟入味。也可用直接炸的方法,將獅子頭炸至皮酥硬色紅時,入鍋以小火燒,縮短烹製時間,但風味不如前者。

(4)白燒

白燒與紅燒的區別在於在烹製調味時,不加糖色、醬油等帶顏色的調料,著重體現菜的本色,並且用芡較薄,成菜後具有色澤清爽素雅、質感鮮嫩粑軟、口味鹹鮮清淡的特點。白燒近似於燴,但比燴湯汁要少。所選原料有生有熟,不像燴菜那樣以軟嫩易熟的原料或半成品為主。屬於白燒的菜餚不多,具代表的菜品有白果燒雞、三菌燒雞、白玉肚條、、火腿風尾、乾貝菜心等。

菜例:

翠衣燒牛蛙

原料:牛蛙2隻 嫩絲瓜400克 姜蒜片20克 甜紅椒50克 蔥節30克 精鹽、雞精、胡椒粉、料酒、蛋清豆粉、薑汁、水豆粉、蔥椒油、化豬油各適量

製作

①絲瓜刮去粗皮,保留其翠綠色,切成菱形塊;牛蛙去皮,剁成小塊入碗,加鹽、薑汁、料酒碼味,再用蛋清粉上漿;紅椒去蒂切小塊。

②鍋內下油燒熱,分別將絲瓜塊、牛蛙滑油後撈出。鍋內留油少許,下薑片、蔥節、紅椒塊炒香,摻入適量鮮湯,下鹽、胡椒粉和雞精調味,倒入滑油後的牛蛙和絲瓜,勾入料酒燒熟入味後勾薄芡,淋入蔥椒油推轉出鍋。

(5)醬燒

醬燒是一種以突出醬香味為主的燒菜方法。即將原料先經刀工處理成條、塊狀、也可以原料的自身形狀,先蒸或炸,或煮或氽後,放入炒香的醬汁和調料中,以小火燒至原料粘裹上醬汁為止。醬燒菜餚具有顏色醬黃、見油不見汁、醬香濃鬱、甜鹹適口、質地軟脆的成菜特點適用於鴨、魚、冬筍、苦瓜、茄子、茭白等葷素原料。常見的醬燒菜餚有醬燒冬筍、醬燒苦瓜、醬燒茄子、醬燒小魚、醬燒全鴨等。

菜例:

醬燒冬筍

原料:淨冬筍750克 豌豆尖100克 甜麵醬40克 蔥末10克 薑末5克 混合油、麻油、甜紅醬油、白糖、味精、料酒、鮮湯、水豆粉各適量

製作

①冬筍切長5釐米的象牙條,豌豆尖用開水淋燙後,置盤內墊底。甜麵醬用少許料酒調散。

②鍋內注油燒至六七成熱,投入冬筍條炸至表皮起細微皺紋、色呈牙黃出鍋瀝油。

③鍋內留熱油適量,放入蔥薑末炒香,下甜麵醬用小火炒至香味出,入鮮湯,下鹽、糖、醬油、料酒、味精調味,倒進炸熟的冬筍條,以小火燒至冬筍上色入味,用水豆粉收汁,淋入麻油推轉出鍋,舀在盤內豌豆尖上即成。

注事事項:甜麵醬含澱粉質重,炒,燒均用小火,使其收汁上色。

還有一種比較快捷的上方法,就是將甜麵醬、醬油、糖、味精、水豆粉、料酒等對成碗芡,在原料臨出鍋前倒入鍋中,快速翻炒使原料上色上味。這種方法對冬筍、茭白、苦瓜等脆嫩易熟的原料比較合適,有烹製快捷、上醬上色比較均勻的優點,但是醬香味不及小火燒的濃鬱。

(6)幹燒

幹燒是最富川菜特色的烹製方法之一。即先對原料進行水發、煨制或油炸、汆燙後,再用小火或中火進行燒,使湯汁味料全部滲入原料內部,或黏附在原料上,達到自然收汁、現油不見汁,成菜後具有味道醇厚鮮香的特點。現在幹燒的用料由傳統的魚翅、魚唇、鹿筋、熊掌、鮮魚等海味河鮮,拓展到腦花、鱔魚、鵝掌、大蝦、牛掌等原料。味型也由過去的家常味發展到茄汁、茄椒、鹹香等多種味道。幹燒菜的關鍵是要區分不同原料,分別做好烹製前對原料的初加工,再恰當運用好火候,既要成菜清爽,又要味正醇厚。幹燒較流行的菜餚有幹燒鯉魚、幹燒大蝦、幹燒鵝掌、幹燒魚翅、幹燒鱔卷、芽菜乾燒魚和幹燒腦花等。

菜例:

幹燒鵝掌

原料:煲制鵝掌12支 獨蒜12枚 粉絲100克 煲鵝掌原汁1000克 色拉油、熟雞油、泡椒紅油、香菜節各適量

製作

①粉絲掰成長節,入油鍋炸至鬆脆時撈出,放入煲鵝掌的原汁中浸泡至軟入味後瀝乾湯汁,加熟雞油拌勻入盤內墊底;獨蒜入油鍋中炸至色黃蒜香撈出待用。

②將炸香的獨蒜和鵝掌放入沙煲內,澆入煲鵝掌的原汁,以小火煨透入味。視湯汁所剩不多時轉入炒鍋中,放入泡椒紅油燒至汁紅亮離火。每個鵝掌上放1枚獨蒜,置盤內擺放整齊。

③鍋置火上,勾入少許水豆粉收汁亮油,澆在鵝掌上,撒入香菜節即成!

關注「農家樂廚子明哥」,只要用心,人人都是「食神」

相關焦點

  • 燒菜是一門學問!炒、爆、燉、熘都有啥不同?來看看大廚怎麼說
    燒菜是一門學問!炒、爆、燉、熘都有啥不同?來看看大廚怎麼說燒菜的確是一門學問,除了飯店的廚子,我想很多在家做飯的人是不會在意那些繁瑣的烹飪技術的,有人說,做飯除了炒菜就是燉湯,別的沒有研究過,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大廚怎麼說炒、爆、燉、熘的區別吧,一起看看。
  • 學燒菜的軟體哪個最好?8款做菜APP下載推薦
    有時候,看到別人會燒一手好菜,是不是很羨慕哈。其實,現在網上有各種各樣的做菜APP,想要學會做菜很簡單哦。那麼,有些朋友就在問學燒菜的軟體哪個最好?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8款做菜APP下載推薦,感興趣的朋友就來看看吧!
  • 孩子愛烹飪,卻被母親罵「燒菜沒出息!」國人為何會反感學烹飪?
    最近,一則「六年級男孩一心鑽研廚藝卻被母親痛罵」的新聞引發了社會大眾的關注,事件當中的小孩喜歡研究廚藝,其母卻認為:「燒菜沒出息!」為什麼國人會如此討厭孩子學烹飪?實際上在進酒店之前,以前合作過的老闆都有跟我聯繫,向我伸出橄欖枝;之前認識的廚界前輩,也主動問過我要不要做他們的徒弟,這就說明我的努力被看見了,各種機會會自己找上門,我也能被推薦進入上限更高的五星級酒店。」
  • 葡萄酒燒菜原理 就看這一篇
    見過用黃酒燒的醉雞、米酒燒的三杯鴨、啤酒燉的啤酒魚和啤酒鴨,你是否對於用葡萄酒做的菜也存了一份好奇?事實上,葡萄酒做菜並不稀奇,之前網站就介紹過紅酒燉牛肉、紅酒燴雞的做法。然而,前段時間,小編抱著好奇的心態往雞翅裡倒了半瓶乾紅葡萄酒,結果卻慘不忍睹——燉出來的雞翅又酸又澀,無法下咽。
  • 【皖西人物】清燒菜創始人--鄭森
    安徽省餐飲行業協會烹飪分會常務理事安徽六安餐飲烹飪協會理事安徽省六安市老年大學烹飪系教師多家企業公司行政顧問多家酒店常務顧問安徽六安私房清燒菜研發中心創始人中國清燒菜創始人為了明天和自己的將來,他在師傅面前從來不敢怠慢,當時他所在的酒店沒有外省菜系,但是他師傅非常厲害,要啥菜能出啥菜。只是脾氣大了點。    每到晚上最忙時,爐火、換氣扇混雜,這時師傅要求照看煤爐上的菜,後堂門前有4、5個煤爐專門在工作,最忙的時候稍有遲鈍,菜就有可能被燉糊,輕則被師傅罵幾句,重則挨打,就這樣也不動搖他對學廚的熱情。他什麼都肯幹,師傅對他也格外重心。
  • 米飯搭照燒菜,烤腸吐司串,教你這兩類美食的做法
    米飯搭照燒菜,烤腸吐司串,教你這兩類美食的做法首先,來介紹米飯與照燒菜的搭配小技巧。照燒,一般是在燒烤類的肉品進行製作過程時,在肉的外層用醬油、蒜水、糖以及清酒等調味品塗抹,是從日本沿襲來的一種烹製方法。
  • 腦筋急轉彎:老闆不會燒菜,可他每年會燒同一道菜?答案笑死人了
    你知道是怎麼回事嗎?問題4:什麼人最不怕冷?問題5:什麼動物坐也是坐,站也是坐,走也是坐?問題6:小張的肚子明明已經脹得受不了了,為什麼他還要不停地猛喝水?問題7:這冰看起來就好像是張鋁箔(打一成語)?
  • 勞動實踐課系列報導(四)——我的第一次燒菜體驗
    今天我們一起來分享王煒航同學的第一次燒菜體驗,雖然看得出充滿了手忙腳亂,但勇於嘗試的精神還是值得鼓勵的!跟媽媽約定好今天的晚飯由我來做,詢問了爸爸媽媽想吃的菜,我打算做可樂雞翅、蘆蒿炒香腸和清炒烏心菜。
  • 瑣談川菜(一)——川菜前世與今生
    現在有些廚師都喜歡用白醋,不想用米醋、麩醋,雖說也是為了好看,但想過沒有,這樣做出來的菜好不好吃呢?1983年,全國首屆烹飪名師表演鑑定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鄧小平對當時在場的有關領導和廚師講了一句非常中肯的話:「做菜不要搞花架子。」可是現在,你看好多菜餚都在搞花架子, 一個比一個花哨。有段時間,只要上了一定規格的席桌,就搞什麼熊貓戲竹、孔雀開屏之類的中盤,你說那東西能吃嗎?
  • 怎麼選擇燒菜需要用的酒?各種酒有各自的作用,吃貨們該學學啦!
    怎麼選擇燒菜需要用的酒?我自己的習慣還是根據不同的食材和做法來,當然其實裡面很多酒可以替換,只是我個人偏好會做這樣的搭配。特別適合搭配肉質緊實的水鴨,在做啤酒鴨、苦瓜炒子鴨之類菜式的時候,用啤酒代替水來燜鴨肉,鴨肉會比較軟爛一些。味啉味淋又稱米霖,是日本料理中的調味料,是一種米做成的發酵調味料,是以米為主原料、加上米曲、添加糖、鹽等的發酵調味料。
  • 洛寧什珍燒菜:「藥聖」所傳
    夏天必不可少的菜餚非涼拌菜莫屬,如果傳統涼菜吃著油膩,那就換換口味——清爽利口的洛寧什珍燒菜,用來解膩最好不過了。  次日,郎中臨走對張老漢說,自己叫李時珍,為表示感謝,他教張老漢一種「燒菜」的做法。李時珍說:「在你們這兒,蘿蔔的吃法有兩種,生吃或者煮熟了吃,我的這種『燒菜』是半生不熟的吃法,開胃消食的功效更好一些。」  李時珍走後,張老漢見家裡還剩一些蘿蔔,就按李時珍說的做了一些「燒菜」。家人一嘗,香、辣、酸,妙不可言。漸漸地,全村人都嘗到了張老漢做的「燒菜」,都讚不絕口。
  • 萬能照燒汁配方,不管做什麼照燒菜,這個配方都合適,做法超簡單
    我們中國的很多美食都受到很多外國人的歡迎,同樣的,其他國家的一些美食也受到我們國人的喜愛,就像今天要說的這照燒一樣。照燒是日本的一種菜餚和烹飪手法,通常是指在燒開肉品的過程中,外層塗抹上大量的醬油、糖水、大蒜、姜和清酒。傳到歐美國家之後,經過改良,口味比較清淡,但是我們中國的照燒肉口味則是比較重的。
  • 鄭州最牛石鍋燒菜,上桌滋滋響!人均30元燙嘴,沒菜也能吃一碗米
    這家店的名字叫做石小煲,是鄭州味兒最正的石鍋燒菜。石鍋燒菜了解的人都知道,比較養生,熱乎乎的感覺不輸瓦罐,且在味道上比之瓦罐更濃鬱。他家面積並不大,不過環境衛生做得都特別好,再加上這種美食的加成,在他家吃飯儼然感覺就高級了那麼點,小布爾喬亞的享受。
  • 台州「橡皮泥油」真相:是大媽燒菜方法有問題
    在27分鐘左右時,油溫冷卻後,工作人員待嘗試用手去觸碰,油已經成了一坨,黏黏的,拉起來有長長的、亮亮的絲,看上去真的和大媽視頻裡的一模一樣。其他的兩種品牌大豆油,也是這種狀況。專家解釋:這是自然的化學現象為什麼三種食用油,都被熬成「橡皮泥」狀?
  • 上海這家百年粵菜館大廚說:要學燒菜,先學做人
    但採訪黃任康,他不從燒菜講起,而是先從做人說起。「要學會燒菜,先學會做人。」這句話,黃任康在筆者採訪完臨走前,又說了一遍。 筆者心領神會:其實,做任何行當,不都是這樣的。
  • 60歲大廚的燒菜秘方,雞肉香酥,板慄粉糯,還沒出鍋就饞得流口水
    我抬起頭看看周末,有好些銀杏葉已經披上了秋天的外衣,真真切切體會到了秋天~O(∩_∩)O~天一轉涼,家人就愛吃些燒菜、燉菜之類。市場上的雞肉、板慄還挺新鮮,那就來道【板慄燒雞】吧。話說,這道【板慄燒雞】我還是向已經60多歲的大廚老爸學來的。以前我做的紅燒肉,顯得比較油膩,顏色也不是紅棕色的,老公雖然都會吃光,但估計他心裡都在吐槽吧。
  • 怎樣燒菜不粘鍋啊啊?
    粘鍋多在炒各種肉、魚、各種豆製品這種含有大量蛋白質的食材,或者像土豆、山藥這類含有大量澱粉的食材時發生。本來懷著美好的心情想做一盤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來犒勞自己、餵飽家人,結果食材一下鍋粘在鍋底上,原本新鮮的食材變得殘缺醜陋,鍋底粘著黑糊糊的一層,越炒越焦,漸漸散發出一股難聞的焦糊味,那做菜的好興致瞬間就沒了。
  • 自己動手燒菜做飯,從過程中尋找成就感,真幸福!
    紅燒雞腿肉。雞腿肉切塊,用開水焯一下。起油鍋,下雞腿肉炒至了香味,加糖提鮮,生抽老抽上色,倒入適量開水,燒至湯汁變濃稠之後,加鹽提味出鍋,撒上香蔥即可食用了。 自己動手燒菜做飯,從過程中尋找成就感,真幸福!
  • 江南女子一樣的純情食材偶遇愛吃大蒜的北方燒菜漢子
    在我的眼中,茭白就如同風一樣的江南女子,每當想起烹製這一美好的食物,總是忐忑不安,一個北方的尤其還喜歡吃大蒜的燒菜漢子,生怕如此清純靚麗的食材,被烹製成「村婦」級的菜餚來。但又於心不忍且充滿期待,惶恐中,總要找機會烹製一次,茭白與大蒜的一場偶遇(蒜仔燒茭白),會帶來怎樣的味覺浪漫……製作如下:1,用料準備:茭白四節,大蒜一頭,花生油少許,老抽少許,鹽少許。2,食材切配:茭白切滾刀塊【切滾刀塊時,刀不滾,茭白在滾動】,大蒜扒皮整粒備用。
  • 川菜檔案:新中國四大名廚、開國烹飪大師,四川兩位
    1959年10月20日,北京晚報刊登了一篇題為《訪四大名廚》的文章,作者署名「本報記者郭仲義」,文章講述了作者訪問在北京工作的四名特級廚師的事跡,他們是解放初期由毛主席、周總理欽點的中國「四大名廚」,曾被周總理稱為中國烹飪界「四大名旦」,他們是特級廚師範俊康、陳勝、王蘭和羅國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