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以下嬰幼兒感染輪狀病毒,水瀉、嘔吐、發燒,嚴重恐致死!

2020-12-20 鴿子醫生育兒

有小孩的家長都體驗過『輪狀病毒』威力,寶寶狂拉肚子、家長狂洗屁屁,嚴重時會造成發燒、脫水狀況,此時就算半夜也得到急診室!

什麼是輪狀病毒?

輪狀病毒因為在電子顯微鏡下呈現輪子狀,所以被命名為『輪狀病毒』。一般來說,輪狀病毒只要有極少數的病毒顆粒就能造成感染,主要是經由口腔及飛沫途徑傳染。

感染輪狀病毒的患者其排洩、嘔吐物甚至是飛沫中的病毒顆粒被排出後若附著在物品上,當嬰幼兒接觸這些被汙染的物品後,手上就會沾染病毒,若把手伸進嘴裡吃進體內就會造成感染;甚至成人雙手受病毒汙染未洗淨就與嬰幼兒接觸,也同樣會將病毒傳染給嬰幼兒,且不論大人、小孩都有機會因感染輪狀病毒而導致急性胃腸炎!

感染過輪狀病毒不等於完全免疫!

感染過輪狀病毒之後並無法保證避免下一次的感染,因為發生過一次自然感染以後,對於日後感染輪狀病毒的保護力約為40%,所以很多兒童可能會得到2-4次的輪狀病毒感染。因此,避免嬰幼兒受到輪狀病毒的威脅,是家長保護寶寶腸胃健康的首要功課。

輪狀病毒潛伏期約1~3天,潛伏期之後會開始1~2天的嘔吐和發燒,當嘔吐現象稍微緩解後,接著可能會出現持續5~7天的水瀉,有些病患可能1天腹瀉高達10~20次以上,大便有明顯的酸臭味,並呈現蛋花湯狀。如果發現寶寶小便減少、皮膚變乾燥、哭泣時眼淚很少、精神變差,或9個月以下幼兒頭上的前囟門有凹陷情形,就表示已經有脫水的現象,應該立即就醫診治!

有效預防辦法:勤洗手、接種『輪狀病毒』疫苗

由於輪狀病毒具有高度的傳染力,且主要經由口腔與飛沫的途徑傳染,因此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可以提供一些保護效果,以減少病從口入的機會。

另一種預防輪狀病毒的方式則是接種疫苗,接種時間都必須在出生後6個月內完成,一旦超過6個月就不能接種。

打輪狀病毒疫苗≠預防腸病毒

有些家長會以為接種了『輪狀病毒』疫苗就能預防腸病毒?感染輪狀病毒的確會造成急性腸胃炎,並有拉肚子、嘔吐、發燒等現象,但兩者是不一樣的東西。如果孩子感染輪狀病毒,要更注意居家環境清潔,家長照顧孩子,被單、床單與其他可能沾染孩子排洩物的物品,都要小心清洗、處理,免得交叉感染。

初次感染時最嚴重,之後越來越緩解

腹瀉不斷是輪狀病毒感染後的主要症狀,年紀越小得到輪狀病毒,症狀會更嚴重,初次感染可能會在一天內腹瀉10次以上,就算沒吃東西也會拉,最後導致脫水住院,兒科醫師強調,隨著感染的次數增加,症狀就會越來越輕微。

一般來說第一次得到輪狀病毒時候,他的症狀會是最嚴重,不管嘔吐腹瀉還是高燒的一個情形這樣子,那因為本身我們抵抗力的關係,會試著保護我們自己,所以當他第二次接觸即使是不同血清型別的話,他會有一個交叉保護力的作用,所以他一般來講會是前三次的一個症狀,會是最明顯的,然後之後隨著一次一次免疫力,記憶的保護作用下去之後,他就一次的症狀會緩解掉。

孩子若大量脫水非常危險!務必注意

孩子如果大量脫水,是一個相當危險的事情,因為體內電解質會失衡,初期時會變得喪失活力,嚴重時會導致休克或是抽筋等問題,一定要特別注意!

如果小朋友已經開始到意識不清開始會嗜睡可能一整天尿布都是乾乾的,或者是說看起來皮膚都已經變成,從本來很水嫩有彈性,變成乾乾扁扁的狀態,嘴唇裡面黏膜都很乾燥現象的話,這種就是屬於嚴重脫水的現象,那就必須趕快來醫院裡面,進行治療。

在急診臨床上,看到許多嬰幼兒被家長緊急送到醫院時,狀態已經很嚴重了,若輪狀病毒的症狀是輕微的,可以口服電解水慢慢補充營養,建議家長通過疫苗接種,增強孩子保護力。

相關焦點

  • 嬰幼兒出現大量水樣腹瀉,伴有發燒、嘔吐,小心輪狀病毒
    嬰幼兒首次感染輪狀病毒後一般會表現為胃腸炎,但再次感染後多為無症狀感染,或僅有輕微的臨床症狀,典型病例的潛伏期為1-3天,突然發病出現大量水樣腹瀉,可伴有發燒、嘔吐或腹痛,且嘔吐常先於腹瀉。腹瀉物多為白色米湯或黃綠色蛋花樣稀水便,很少有腥臭味,可帶少量粘液,一般無膿備便。
  • 秋季是輪狀病毒感染高發期,孩子2歲以下千萬警惕,嚴重可致死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如果搜索「輪狀病毒」,你會發現,這是一個對嬰幼兒危害很大「健康殺手」,尤其到了天氣逐漸轉涼的秋季。如今正是秋季,輪狀病毒也來了!專挑小寶寶下手。秋高氣爽,最適合帶小寶寶出門玩耍,但也正因如此,病毒感染的機率大大增加,「輪狀病毒」就是其中之一。大部分未滿五歲的兒童,都是它下手的對象,從每年的10月開始,到第二年的2月結束,都是它泛濫的時節。因為會導致兒童腹瀉,所以輪狀病毒又被稱為「秋季腹瀉病毒」。
  • 口服輪狀病毒疫苗目前是最能有效預防輪狀病毒感染
    輪狀病毒腹瀉是由輪狀病毒引起的胃腸道感染性腹瀉,輪狀病毒主要於每年的11月至來年5月侵襲5歲以內的兒童,是秋冬季引起小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 輪狀病毒、諾羅病毒、腺病毒,寶寶病毒性腸胃炎的三大元兇!
    腺病毒好發於2歲以下嬰幼兒,主要症狀為腹痛、嘔吐、腹瀉、發熱、頭痛,不會引起其他呼吸道病變,通常經由糞--口傳染,一般會維持5~12天的腹瀉,其中2~3天可能伴有嘔吐及輕度發熱。通常一開始受到感染,孩子首先出現噁心,有時會伴隨腹脹、腹痛的症狀;接著依個人體質與感染病毒不同,開始進入6~24小時的嘔吐期,較嚴重的情況甚至可能連喝水都會造成嘔吐;嘔吐期過後會有持續數日的腹瀉症狀;整段染病期間還可能與輕微發熱的情況,體溫最高不會超過38.5℃。
  • 輪狀病毒感染進入高發季,接種疫苗是最有效、最經濟的方法
    秋季腹瀉是一種輪狀病毒所引起的急性腸炎,也叫「輪狀病毒腸炎」。主要發生在2歲以下的嬰幼兒中,尤以1歲半以下的嬰兒多見。發病季節多在9-11月份,有一定的季節性,故稱為秋季腹瀉輪狀病毒因形狀類似輪子而得名。主要經消化道傳播,若手、玩具或食物被輪狀病毒汙染,經嘴巴吃下去,就會感染。
  • 輪狀病毒|5歲以下的寶寶幾乎都被禍害過
    輪狀病毒輪狀病毒(Rotavirus,簡稱RV)是一種雙鏈核糖核酸病毒,屬於呼腸孤病毒科。幾乎世界上每個五歲以下的寶寶都曾感染過輪狀病毒至少一次。輪狀病毒共分為A、B、C、D、E、F、G七個組(群),其中A組(群)是最常見的一種,而人類輪狀病毒感染超過90%的案例也都是該種造成的。輪狀病毒是一種非常穩定的病毒,對溫度抵抗力較強,可在環境中存活數月。
  • 當心輪狀病毒感染,新手爸媽該注意的幾件事!
    嬰幼兒常見的急性腸胃炎中,排名第一的就是由輪狀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腸胃炎。輪狀病毒傳染力高、無特效藥,且年紀越小感染症狀往往越嚴重,想要有效預防疾病帶來的威脅,新手爸媽們千萬不能大意。嚴重輪狀病毒感染,嬰幼兒容易有不良後遺症感染輪狀病毒後,潛伏期為1-3天,有的寶寶沒有症狀,但有些則會有明顯症狀。
  • 7個月嬰兒發燒腹瀉進了PICU 警惕:輪狀病毒感染
    PICU  專家提醒:輪狀病毒感染腹瀉夏天也有散發,應警惕心肌炎等嚴重併發症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周潔瑩 通訊員徐智君、秦新立、白新玲)一名七個月大的嬰兒,感染輪狀病毒竟引發暴發性心肌炎,一度被送進PICU(兒童重症監護室),生命垂危,幸而南方五院醫生使盡全力將其救回。
  • 輪狀病毒將進入高發期 5歲以下嬰幼兒要警惕
    因為小朋友的年齡不同,免疫功能不同,病症的輕重也就不一樣,有的很輕,自然感染時間3—8天就過去了,但是有的小朋友可能持續時間會長一點,腹瀉、消化道症狀甚至有兩周的時間。免疫功能低的小朋友可能會出現一些嚴重併發症,比如因為嘔吐腹瀉造成一些脫水酸中毒。有時候病毒的毒素會造成一些神經系統的損害,會出現驚厥,臨床上,每年都有出現心肌改變、心肌酶增高、肝酶增高的患者。
  • 輪狀病毒「盯上」嬰幼兒
    昆明市婦幼保健院預防保健科主任陳嵐提醒,秋冬季嬰幼兒容易感染輪狀病毒,出現腹瀉症狀,6月到24月齡幼兒又是高發年齡段,家長一定要多注意預防,最好給孩子接種輪狀病毒疫苗。「輪狀病毒屬於呼腸弧病毒科,是小兒感染性腹瀉最常見的病原體。它主要通過侵犯患兒小腸絨毛上皮細胞,造成細胞損傷,絨毛吸收能力降低,從而導致腹瀉,還會伴隨嘔吐、發燒等症狀。」
  • 輪狀病毒好頑強,5歲以下的寶寶幾乎都被禍害過
    幾乎世界上每個五歲以下的寶寶都曾感染過輪狀病毒至少一次。群),其中A組(群)是最常見的一種,而人類輪狀病毒感染超過90%的案例也都是該種造成的。1.38億例嬰幼兒胃腸炎,其中40%為嚴重腹瀉,有60萬人因此死亡,其中大多數發生在發展中國家。
  • 提醒 | 輪狀病毒感染進入高發季,專家:接種疫苗
    發現孩子腹瀉嚴重,及時就醫。三歲女孩因輪狀病毒腹瀉不止,我國每年1700萬孩子感染日前,三歲大的樂樂(化名)因腹瀉不止,被媽媽送進了省兒童醫院。經過醫生檢查,樂樂是輪狀病毒感染導致腹瀉。經過幾天的治療,樂樂的病情已經好轉。
  • 輪狀病毒的「愛情攻略」
    > 對此,我們輪狀「功不可沒」 我們引發的嚴重腹瀉 就是有「致死」先例的 記住: 我們輪狀病毒也許會遲到 但每年都不會缺席 我們前面兩講已經提到,輪狀病毒傳染性極高,但預防措施效果有限,5歲以下兒童普遍易感;感染後一般沒有特異性抗病毒治療方法,而以補液等對症處理為主
  • 嬰幼兒秋季腹瀉進入高發期 專家建議應警惕輪狀病毒感染
    安徽省婦幼保健協會兒童保健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張唯敏教授在接受採訪時介紹,大家常說的「秋季腹瀉」就是輪狀病毒感染引起的腹瀉,多發生於每年的10月到第二年的2月份,高發年齡段為6到24個月嬰幼兒,且具有高度傳染性,家長需小心謹防孩子「中招」。
  • 低溫來襲輪狀病毒「蠢蠢欲動」江蘇患兒增多
    低溫來襲,專攻5歲以下嬰幼兒的輪狀病毒「蠢蠢欲動」,從上周起南京市兒童醫院收治的輪狀病毒患兒陸續多了起來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南京市兒童醫院 )消化內科主任醫師金玉教授提醒,輪狀病毒從每年的10月到次年2月份流行,全年有散發。寶寶突然出現嘔吐、發燒、腹瀉等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而接種疫苗是預防感染的有效方法。
  • 我國每年大約有1000萬嬰兒被輪狀病毒感染,寶媽必知6種預防方法
    世界上每個大約五歲的小孩都曾感染過輪狀病毒至少一次。在我國,每年大約有1000萬嬰幼兒被輪狀病毒感染,佔嬰幼兒總數的四分之一。其中有近4萬名兒童因輪狀病毒腹瀉死亡,約佔中國5歲以下兒童總死亡人數的12%。那麼輪狀病毒到底是什麼?
  • 輪狀病毒「盯上」嬰幼兒 專家:接種疫苗是有效預防方法
    合肥氣溫不斷下降,到醫院就診的腹瀉患兒也多了起來,許多幼兒都是毫無徵兆地出現嘔吐、腹瀉、低燒等症狀,有的甚至一天腹瀉十多次。對此,11月21日,安徽省婦幼保健協會兒童保健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原安徽省婦女兒童保健中心兒保科科長、副主任醫師張唯敏教授提醒,秋冬季是幼兒腸胃病高發季節,尤其是嬰幼兒,容易感染輪狀病毒出現腹瀉症狀,也因此被稱為「秋季腹瀉」。
  • 秋冬季警惕幼兒感染輪狀病毒 預防做到4點
    輪狀病毒是引起嬰幼兒腹瀉的主要病原體之一,也是秋季常見的一種腹瀉。但一些家長對兒童腹瀉認識不足,據一項2014-2015年我國腹瀉監測研究顯示:在兒童病毒性腹瀉中,輪狀病毒感染佔比超過90%。輪狀病毒是全球5歲以下兒童嚴重脫水性腹瀉的首要病因,幾乎每個孩子在3-5歲前都感染過輪狀病毒。輪狀病毒有哪些特徵?秋季如何預防?
  • 輪狀病毒「盯上」嬰幼兒 專家:接種疫苗是有效預防方法
    合肥氣溫不斷下降,到醫院就診的腹瀉患兒也多了起來,許多幼兒都是毫無徵兆地出現嘔吐、腹瀉、低燒等症狀,有的甚至一天腹瀉十多次。對此,11月21日,安徽省婦幼保健協會兒童保健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原安徽省婦女兒童保健中心兒保科科長、副主任醫師張唯敏教授提醒,秋冬季是幼兒腸胃病高發季節,尤其是嬰幼兒,容易感染輪狀病毒出現腹瀉症狀,也因此被稱為「秋季腹瀉」。
  • 全球5歲以下兒童約有22萬兒童死於輪狀病毒感染 主動預防才是關鍵
    一項中國前瞻性、多中心研究顯示:2011-2014年全國26個省<5歲腹瀉兒童中,輪狀病毒全年均有檢出,感染的高峰是秋冬季,12月檢出率高達45.4%。而我國一項流行病學研究顯示,輪狀病毒腹瀉患兒中,超過60%發生在1歲前,超過90%發生在2歲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