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有幸 解讀經典的態度與方法《論語》七講之一|季謙先生

2021-02-19 禮文書院

我們特別為您推出王財貴教授《論語》講習系列視頻,以回饗各位讀經同仁,絕對的珍藏版首發高清視頻,看過後一定要分享給更多的小夥伴看哦!

第一講主要講解讀經典的態度與方法。

今生有幸 解讀經典的態度與方法

第一講(摘錄)

今生有幸——解讀經典的態度與方法

時間: 2013年 4月 15日

地點:北京中華書局

各位朋友,各位同學,大家好!

我們這一次的規劃,這一場講課統稱為「論語講習」。這個「講習」不是我來講,大家來習。「講習」兩個字取自於《易經》的「兌卦」,「兌卦」呢,是下兌上兌,也就是下卦是兌卦,上卦還是兌卦,所以它是一個八卦的本卦。「兌」就是「澤」,水澤的意思,我們就簡單說池塘吧。「兌卦」它的大象啊,「象曰:麗澤,兌,君子以朋友講習」。「麗澤」那個「麗」,就是附著或者靠近的意思。「麗」其實是兩個東西互相靠近,兩個水塘互相靠近,這叫「麗澤」。本來卦是上下的,但是我們不可以太過執著,兩個水塘不會上下,兩個水塘應該是左右。所以有兩個水塘互相靠近,君子看到這樣子的景象―或者說用八卦的卦畫出來的兩個卦,有這樣子的象徵出現―君子看到這樣的象徵,他就思考它,把它引用到我們的言行、待人處世的道理當中。兩個水塘互相靠近,它會有一種情況產生:如果有一個水塘的水多,它會滲透到另外一個水塘去。君子看到這種景象,他就想,我們人與人之間,也要互相的講習,所以講習是互相流通的意思。大家的思考、大家的學問、感受啊互相地交往、互相地取益,這樣子叫講習。

我們這個活動叫作「論語講習」,就是我們互相地討論、互相地貢獻、互相分享的意思。所以我也是來跟大家分享我對於《論語》的解讀、《論語》的心得,當然大家對《論語》也應當不陌生,你也有你的解讀跟心得,也希望你跟我分享,那你當然也可以跟你的親友們分享,這樣子叫作「有朋自遠方來」,是非常快樂的事。所以我們這個課程,應該是令人很快樂的,至少我是很快樂的!

我們這個系列的課程,分成是七個單元,第一個單元叫作「今生有幸」,就是我們能夠遇到經典,其中尤其是指我們能夠遇到《論語》。第二講呢,是「儒者的本懷」,就是講儒家的最核心的意義。這兩講,烘託出《論語》的價值,以及去讀《論語》的必要性。那第三講呢,是從學與思兩方面說「學思並進」。第四講,則是從仁跟智說「仁智雙彰」。第五講呢,是從禮跟樂這兩個概念說「禮樂之教」,接下來第六講是「君子之德」。其中三、四、五、六四講是從《論語》內部的一些最重要的觀念來嘗試進入《論語》的內涵,來了解《論語》的意義。第七講,也就是最後一講中所說「聖人之境」,是作為我們對孔子的一個嚮往,它有孔子的境界,而我們嘗試著去體貼它、去描述它,來作為我們嚮往的目的。這樣總合起來,成為一個整體的課程。

王財貴教授《論語》講習系列視頻

目     錄


第一講:今生有幸 解讀經典的態度與方法

① 孔子與六經

② 五經的排序與擴充

③「經」的地位

④ 忘記聖賢經典,是時代的災難

⑤ 親近了解經典的方法

第二講:儒者本懷 道德意識的生發與顯揚

① 不懂就不能讀經典嗎?

② 讀經要從讀《論語》開始

③ 凡是經典,對人性都有一個深遠的洞見

④ 宗教的苦業意識,佛家、道家與基督教

⑤ 古今中外,只有儒家這一家是真講「道德」的

第三講:學思並進 開啟生命的無盡藏

① 古人講《論語》採用的方式

② 解經的「我注六經」與「六經注我」

③ 理解經典的路徑——學思並重,仁智雙彰

④ 今生有幸生為中國人,我們應當完成當今人類最重要的事!

⑤ 常思聖人之道——開啟生命的無盡藏

第四講:仁智雙彰 走向生命的坦途

① 孔子心目中的「仁」

② 觀乎聖人,則見天地

③ 先要端正你人生的方向,你才有繼續走下去的價值

④ 以仁為核心,以人性為目的

第五講:禮樂之教 和平中正的人格典範

① 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② 聖人制禮的精神

③ 聖人制禮作樂以教化天下

④ 你為什麼反對禮樂,有道的時代必然要有禮樂

⑤ 禮樂是國家的大事,要趕快恢復我們的禮樂傳統

第六講:君子之風 和平中正的人格

① 任何民族的禮樂反省到最後,精神都是一樣的

② 君子之學是為己之學

③ 讀書,要讓聖賢活在自己的心中

④ 儒家怎麼做工夫

⑤ 君子的踐履,每一步都要走得很踏實

第七講:聖人之境 孔子的人格世界

① 圓滿的人格典型,孔子的心靈世界

② 孔門弟子對孔子的最高讚嘆

③ 橫渠四句教的真實含義

④ 驚心動魄的平實記錄,司馬遷的孔子世家

⑤ 人格生命的止境,心靈境界的無限意義

倡導教育之本質,讓讀經變化人生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信箱:ywgsky@163.com(歡迎您原創投稿)

關於我們

讓更多成人了解讀經教育;讓更多的孩子接受讀經教育;讓所有關心教育的家庭、從事教育的人士一起致力於真正的教育工作;做讀經的實踐與倡導;與各界讀經教育的朋友共同成長。

與經典同行,與聖賢為友!

相關焦點

  • 季謙先生己亥秋講學內容摘錄
    本次講學是季謙先生第一次專講亞聖孟子。孟子接續孔子之道,發明性善,建立「盡心知性以知天」的義理規模,從而完成儒家內聖成德之學的基本形態。是以韓愈說:「孟子之功不在禹下。期待通過這三天講學的學習,我們可以跟隨季謙先生的引導,通過孟子,找到一條四海皆同的「成人之路」。晨讀過後,上午場開始,眾人熱烈的掌聲中,季謙先生面帶笑容,步入會場。本次講學主持人淨小芳老師隆重為講學開場,恭請季謙先生開講「巖巖英氣句句真實的孟子」。
  • 季謙先生談讀經與識字、閱讀和寫作(一)
    呵呵,只是我補充一點,就是向來覺得讀經又不如念經,念念在經,無論成人兒童即使不出聲,心裡也記掛著經典的教誨和智慧。當然我說的這個念經和和尚們念的經還是有區別的,但都是為了斷除煩惱恢復清淨平等心,都是用方法次第開顯自性智慧體悟明白和實踐真理的心。宓山行者:季謙先生的這一觀點是一以貫之的。還是孔夫子那句老話:——君子謀乎大。
  • 季謙先生 | 寒門難再出貴子?茅屋茨宇出公卿!
    編者按:「寒門難再出貴子 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這類言論現今似乎頗受歡迎,全球讀經教育交流網上曾就此進行相關討論,文禮書院院長季謙先生參與討論並回復
  • 季謙先生2015年《王陽明致良知之教》丨第四講「四無」圓說
    王財貴教授  字季謙,全球讀經教育推廣第一人。當代新儒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先後獲碩士、博士學位。曾師事隱者掌牧民先生、書法家王愷和先生,是牟宗三先生的入室弟子。《王陽明致良知之教》講習會第四講  「四無」圓說(總第視頻07  全)相關閱讀:季謙先生2015年《王陽明致良知之教》丨第一講道德本義季謙先生2015
  • 從讀經推廣到文禮書院——杜保瑞教授專訪季謙先生
    王財貴教授(以下簡稱季謙先生):先跟各位看視頻的網友問個好,拜個早年!所謂的「千年書院」,是還沒有命名之前這麼叫的,後來擬定一個名字,叫「文禮書院」。「文禮」兩個字,典出《論語》。《論語》重複的章節也有,但是不多,叫做「重出」。文禮這個觀念,不是重出,而是在兩個地方都同樣提到,一個是孔子自己說,一個是顏淵說孔子。
  • 文禮書院院長季謙先生2020年元旦致辭
    文禮書院院長王財貴(季謙)先生元旦致辭 各位收看這個視頻的朋友——可能大部分都是讀經界的朋友,大家好!因為孩子固然有他的動物性,但是孩子的動物性,你平心靜氣地想一想,他還是蠻可愛的。而一個孩子最重要的、表現的最好的,其實是他的光明性,所以一個讀經的老師應該更注重孩子的光明性。而你怎麼注重孩子的光明性呢?必須你自己有光明的心靈。所以,我以前雖然說阿貓阿狗都可以當讀經老師,但,這是一句「險語」,就是險峻的話,容易被誤解的話。
  • 巧言令色到底是講做人還是做事——《論語》學而篇第一三的解讀
    (《論語學而篇3》)【錢穆譯】先生說:「滿口說著討人喜歡的話,滿臉裝著討人喜歡的面色,(那樣的人)仁心就很少了。」【楊伯峻譯】孔子說:「花言巧語,偽善的面貌,這種人,『仁德』是不會多的。」【再讀補漏】剛開始學習南懷瑾先生的《論語別裁》,心裡似乎還有些不屑。這當然不是對南先生不恭敬,我以為他的解讀和其他人應該沒有太大區別,或者最多獨闢蹊徑成一家之言。
  • 『豆豆媽家塾』——一個帶小朋友讀經典的地方
    緣起    中國古代也有「至樂莫如讀書,至要莫如教子」、「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等古訓,儒家經典《學記》中有言:「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這些,無不說明了家庭教育之重要性,在新時代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良好形勢下,以誦讀中華經典為特色的現代新私塾應運而起。
  • 今生有幸遇到你,我心如磐石,堅定無轉移!
    當初經典詠流傳上你第一次唱《竹石》,更多的是唱給自己:逆風飛翔,突破自我,用竹石自比,來表達你內心的堅韌、剛烈;搖滾動感的音樂,豐富、鮮活的肢體語言,一身條紋西裝,一副金絲框眼鏡,一雙球鞋,就是要這樣才行,這樣避免了路透,避免了被私生圍堵,也避免了被有心人士惡意解讀你的狀態;你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好好休息,好好準備,精神飽滿地出現在大家面前,與大家見面!
  • 魏承思先生:《荀子解讀:人生修養的儒家寶典》
    主要著作有:《管子解讀:領袖需要的智慧》《中國知識分子的浮沉》《中國佛教文化論稿》等。魏承思先生是嚴謹的學院派學者出身,學術功底深厚,學術著作頗豐,自從上世紀末結緣並跟隨南懷瑾先生修學以來,秉承南老師倡導的「以經解經、經史合參「的治學方法,讓傳統文化回歸其本來面目。
  • 何老師品讀經典《論語》的經歷和啟示
    何老師讀《論語》是回到原點,用解讀文本的還原方法,做到四個「回到」,即回到文本、回到語言、回到人心、回到生活,追尋屬於自己的理解和判斷。從這個視角,他對中國傳統文學評論的一個命題「知人論世」,有了自己的看法。「知人論世」,通行的解釋是研究一個人及其作品一定要先了解他所處的時代。何老師認為,這樣的理解有點偏頗,甚至產生誤解。
  • 《論語》首章究竟有何奧義?錢賓四馬一浮兩位大儒這樣解讀
    錢先生一生致力於弘揚中國歷史文化精神,著作等身,不過就我個人感受而言,這些作品可謂醇疵互見,故而今後即便機緣成熟,可以通讀先生全集,對我影響最大者依然集中於部分作品(闡明中國歷史精神、文化精神諸書,而非考據作品);馬先生秉承夫子述而不作之風骨,除去詩作以及部分序跋,其餘講稿、書札皆可視為應病與藥、隨緣施設之作,並無經典著述傳世。
  • 報名啦 | 正和書院特邀鄧松林老師解讀《論語》
    為什麼選擇《論語》作為本次學修的依止呢?  「將原先王,本仁義」。學習儒家經典,重要的是要找到孔夫子這個「先王」,本著他的「仁義」來。儒家的經典好比一片片的獸皮,縫在一起如一件裘衣。通過此次學習,大家可以迅速掌握學修經典的方法,直接且有效地進入國學核心。以《論語》為根本依止,站在更高的生命維度覺察我們的心念言行,讓當下一切從心歡喜。
  • 廣東省 2019年中英文經典夏令營《論語》《孟子》 《英文一千句》
    換一種思維方式,尋找一種能整體提升孩子學習能力的學習方法——誦讀經典。智慧的家長們,請替孩子放下所有的補習班、才藝班吧,解決當今孩子種種問題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孩子遠離電視、電腦、遊戲,收攝身心,潛心讀幾本終生受用的經典,讓孩子打下深厚的文化根基,提升孩子的自我學習能力。
  • 南懷瑾誕辰100周年,中學老師談與先生著作的邂逅
    在這樣的一種情形下,終於發生了令我銘記終生的時刻:在校園附近一家小書店淘了很多次寶之後,觸目所及都是些自己不太感興趣的書,百無聊賴的我抱著姑且一翻的態度隨手抽出了一本「南懷仁」寫的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書。此前眼神無數次掃過這本書時,我都認作為一位康熙時期來華傳教的比利時傳教士,對中國傳統文化所知有限,根本不值得一讀。
  • 《論語別裁》別裁了什麼?
    於是,竟然把《論語》的精髓、孔子學說的核心「仁」,直究為「博愛之謂仁」,韓愈如此的「直承孔孟」,卻成為千古以來,詮釋孔子義理且影響最大最久的謬解之一。所以,南懷瑾稱「這是韓愈的思想,不是孔子的思想。」到宋儒時,問題就更大了,因為孔孟真正的思想「幾千年來,有些是後人的解釋錯了,尤其是宋儒的理學家為然」(南懷瑾先生語)。
  • 《〈論語〉:大傳統視野的新認識》:從大傳統視角解讀儒家經典的...
    葉舒憲、蕭兵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湖北人民出版社2020年出版的新書《〈論語〉:大傳統視野的新認識》,由我國文學人類學領軍學者葉舒憲和蕭兵合著,系2018年度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也是該出版社的重點學術叢書「中華元典的人類學解讀
  • ...傳統視野的新認識》:一部從大傳統視角解讀儒家第一經《論語...
    葉舒憲、蕭兵著 湖北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荊楚網客戶端一荊楚網消息(通訊員 姜建斌)一部從大傳統多維視角解讀儒家第一經《論語》的學術新作——《〈論語〉:大傳統視野的新認識》近日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由我國文學人類學派的領軍學者葉舒憲和蕭兵合著,入選2018年度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也是湖北人民出版社重點學術出版叢書「中華元典的人類學解讀」系列之一。該書以儒家經典《論語》為研究對象,使用文化人類學的多維研究方法,在大傳統視野下提出了一些解讀《論語》的新認識和新思路,具有三個方面的重要價值。
  • 《論語》經典:民無信不立
    點擊「i清新書坊」加關注,夏風習習,我們一起清華園裡讀經典吧!子貢問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