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尚品網發布聲明回應了此前坊間越傳越盛的不利傳言,承認團隊進行局部優化和調整,但強調是企業經營的正常行為。目前公司共有員工450餘名,並非外界傳聞中提到的「僅剩100餘名」。
而早在2012年初,尚品網就曾因裁員傳聞被推上風口浪尖,當時業內普遍認為是因為融資未到位。
有報導稱,2010年7月,尚品網正式上線,它曾有過「平均每季營業收入200%的增長速度,客單價平均2000元以上」的輝煌時期。
這也使尚品網在隨後的兩年時光中屢獲資本青睞,尚品網曾先後獲得過包括晨興創投、天使投資人雷軍、思偉投資等在內的超過7000萬美元投資。
一邊是中國奢侈品行業市場規模連年擴大,一邊卻是奢侈品電商紛紛倒下。
回顧奢侈品電商「倒閉潮」
2011年,奢侈品電商尊享網上線1個月就獲得賽富亞洲基金的千萬美元投資,至拉來招商銀行為其站臺;上線4個月時間就創下了銷售紀錄,完成了部分同類網站一年的銷售額,如此表現曾讓尊享網聲名顯赫。但好景不長,2014年5月底徹底結束了網站的運營。5月27日,尊享網公司CEO任柯霏在其微博中聲明:
本人在上海華爾盛世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總經理以及股東身份已在2013年10月全部轉出,VIP尊享網也換管理層運營,之後的一切運營狀況,本人概不知悉。
7月份,天品網被美麗說收購。 此外,品聚網、佳品網、呼哈網等以奢侈品電商為定位的網站在這兩年也紛紛遭遇倒閉。剩下來的奢i侈品電商要麼往品類擴展方向突圍,要麼在品牌上遊發力尋求轉型。
中國經營報做出了歸納,目前市場尚存的奢侈品電商,唯品會轉型特賣網站,已在美國上市;走秀網轉型時尚百貨,拿到了菲拉格慕的授權;從網站活動上看,淘寶網創始人孫彤宇創辦的優眾網仍在正常運營;第五大道通過向授權商買斷的方式也在持續運營;專做二手奢侈品生意的寺庫雖然傳出業務下滑,但也在正常運營中。而其他大多數電商運營都不太好。
事實上,資本市場對奢侈品電商是又愛又恨。
投資界總結道:2010年是國內奢侈品電商的萌芽階段,投資者蠢蠢欲動;2011年被看作奢侈品電商的「中國元年」,一時風雲四起,國內奢侈品電商網站紛紛上線;2012年算是奢侈品電商的洗牌之年,盲目跟風者,大都折戟沉沙,市場前景晦暗不明;2013年,大浪淘沙之後的平靜,幸運存活的奢侈品電商網站都在重新尋找突破重圍的機會,寄望能走出困局。
(數據來源:清科私募通)
雖然在2014年,奢侈品電商重新獲得了資本市場的關注,但並不意味著奢侈品電商未來之路」高枕無憂「。
國內奢侈品電商面臨的共同問題
第一,假貨頻發,貨源難有保障
2014年8月,由騰訊科技揭開的電商「售假門」,聚美優品成其中主角。這場假貨門風暴口的聚美隨後反思了自身奢侈品銷售策略。聚美CFO高孟向騰訊科技證實,事件爆發後聚美已暫停奢侈品銷售,並對奢侈品銷售的運營策略有很大改變,將從目前第三方銷售轉變為自營或品牌商直接在平臺銷售為主。
財富品質研究院院長周婷曾向記者公開調研結果:「中國個別奢侈品電商假貨率竟然達到90%,並且擁有自己的假貨工廠。」。同樣,當當網CEO李國慶也曾在一檔電視節目中呼籲消費者不要在網上購買奢侈品,因為假貨已經成為奢侈品電商平臺的潛規則。
貨源問題也是中國奢侈品電商的一大難題。國內的奢侈品電商基本上都沿襲了全球知名電商網站YOOX的低價、折扣做法。在中國,奢侈品品牌方害怕拿自己的產品到第三方網站低價售賣損害品牌的價值,因此國內奢侈品電商因拿不到品牌授權而導致貨源不穩定。他們會通過經銷商、代理商來買斷貨物,但其貨源的品質以及售後服務都難以保證。
第二,渠道多元化,大品牌不願與垂直奢侈品電商為伍
垂直電商面臨流量越來越貴,轉化效率越來越低。天貓、京東、亞馬遜綜合電商平臺在奢侈品電商招商和品牌商經營方面投入增加,唯品會的品牌限時特賣,奢侈電商渠道多元化。垂直奢侈品電商對奢侈品供應商的吸引力,比不過綜合電商、電商特賣平臺這些渠道。
另一方面,一、二線大牌們不願意與這些垂直電商為伍,並不能說明他們輕視中國的奢侈品電商市場。Coach在幾年前就自建了電商網站,Burberry則入駐了天貓平臺。在未來,奢侈品電商會呈現兩極化的趨勢:大集團會自建電商平臺,將旗下的品牌納入到自有平臺上去;個別的品牌會依託於像天貓這樣的高知名度的平臺。隨著形勢的發展,國內的垂直型奢侈品電商生存機會渺茫。
三,跨境電商來襲,低價成為「殺手鐧」
根據北京商報導,在採買方式上,海外電商多用買手制,貨品買入後由公司承擔庫存壓力,貨品的銷售和品牌方再無關聯。而據業內人士介紹,國內奢侈品電商平臺,仍然存在3-6個月不等的帳期,如到期貨品未銷售完,則返回給品牌方,庫存壓力仍然由品牌方承擔。
所以,價格是跨境電商和海外代購最大優勢。平均估算下來,國內奢侈品價格比國外至少高50%。即使是在天貓國際等平臺嘗試電商化的奢侈品牌,也比國外貴得多。這使得海淘代購等購買渠道得以兇猛生長。
國外奢侈品電商也面臨著「生死危機」
2013年,英國知名奢侈品電商公司My-Wardrobe在經歷了動蕩的一年,首先是其聯合創始人安德魯(Andrew) 和薩拉·科倫(Sarah Curran)離職,接著其執行總裁David Worby,交易主管喬安娜·史蒂芬森(Joanna Stephenson)和時尚總監Carmen Borgonovo也都先後離職,這對My-Wardrobe是個致命的打擊,而持續的現金周轉不靈和日益累積的虧損使My-wardrobe 的財政危機在2013年10月開始惡化,終歸無法逃脫破產的命運。
到了2014年11月,有消息人士透露該公司最慢將於3個月內破產清盤。自上月開始該網站便以六折開始清庫存,而感恩節降至網站更是以半價銷售。
英國倫敦另一時尚電商LN-CC亦由於現金流問題趨於破產,不過被義大利電子商務服務集團Level Group收購,免於破產的尷尬境地,LN-CC 創始人、創意總監John Skelton 將繼續留任擔任創意總監。
此外,目前全球最知名的奢侈品電商為義大利的Yoox和英國的Net-a-Porter,前者為唯一上市的奢侈品電商,不過在2014年亦表現季度低迷,今年迄今為止Yoox SpA (YOOX.MI) 股價暴跌超過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