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整容套路:國際患者與本地人價差10倍,語言不通維權難

2020-12-14 澎湃新聞

北京某高校大四學生丹丹上學期參加一次求職經驗分享會時,了解到顏值對女生求職越來越重要。求職季臨近,找工作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她覺得「變美」可能會提升自己的求職競爭力。

丹丹一直對她的單眼皮不滿意,想找機會做一下,又不太相信國內整形機構的水平。趁著去韓國旅遊,在導遊的勸說下,她花了2萬多元人民幣,在首爾做了雙眼皮手術。「現在有了雙眼皮,自己的顏值加了分,找工作也更有信心了。」

像丹丹這樣的出國求美者不在少數。全國工商聯的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整形美容業市場規模超過4500億元,增長率為20%,整形美容業已成為國內第四大服務業。然而,還是有許多求美者願意花高價出國整形,特別是去韓國。據韓國官方統計,僅2014年,中國赴韓做整形手術的人數就高達5.6萬。原因何在?

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院長祁佐良分析,一方面,國內專業的整形外科專科醫院和大型公立醫院的整形外科技術水平都很高,但是由於公立醫院的體制特點,沒有市場宣傳,人們對其了解很少,不知道公立醫院也有整形科室,甚至認為「美容院」做美容手術是天經地義的事。另一方面,民營醫院為提高經濟效益,從韓國聘請一些醫生進行誇大宣傳,使人誤認為「韓國醫生整形手術做得比中國醫生好」。此外,國內整形美容業發展迅速,水平參差不齊,影響了整形外科的行業聲譽。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95%以上的整形美容事故都是由「小作坊」造成的,影響惡劣。祁佐良說:「國內高水平的整形美容醫療機構沒有被老百姓了解和信任,大家聽說韓國、日本整形好,就盲目認為所有日韓整形都是最棒的。」

近年來韓國影視劇在國內流行,劇中帥哥美女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這些演員在公開場合不忌諱說是因為整形而變美,國內娛樂媒體爭相炒作,無疑刺激了那些對相貌不滿的人,很多求美者躍躍欲試。

一些整形美容中介機構為了多掙錢,通過廣告等方式誇大日韓的技術和效果,招攬很多求美者去日韓整形。柳紅苗是北京一家公關公司業務員,今年國慶節期間去韓國旅遊,剛下飛機就有中介人員黏上來,說當地的整形美容技術能讓人「換新顏」,甚至「改變人生」。幸虧當地的朋友提醒說,有人因此上當受騙,美容成了「毀容」,柳紅苗才沒跟著去。

背後「套路」知多少

求美者出國整形美容,往往由中介充當翻譯。中介為了快速達成交易,只說效果,不說風險

北京金融行業的白領王小美不久前去日本做了隆鼻手術,但回國沒多久,就發現鼻假體發生移位,鼻子上還鼓起一個小包,她趕緊又去日本做了修復手術。不幸的是,回國再次發生了鼻假體移位,她幾乎要崩潰,不再相信日本所謂的整形專家。後來,她在北京一家大醫院接受了修復手術,終於解決了假體移位的問題。

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東院)常務副院長馬繼光是王小美的修復醫生。他認為,從整體來看,日本整形醫生的服務水平較高,但王小美當時找的醫生有問題。馬繼光透露,最近幾年,他記不清做了多少臺出國整形失敗又回國修復的手術,而其中以去韓國整形者佔絕大多數。中國整形美容協會2015年公布的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人赴韓整容事故和糾紛發生率,以每年10%至15%的比例增加。國內整形美容業人士頻頻提醒:出國整形要小心暗藏的「美麗陷阱」。

「不能否認,韓、日等國的整形美容行業有好大夫,但一般人找不到。」馬繼光說,韓國有一些小的家庭式整形美容場所,管理混亂,衛生也不達標,不明就裡的人去做手術,風險很大。更嚴重的是,韓國還存在個別「黑作坊」,沒有醫療美容資質,全院上下幾十人都沒有行醫執照。

我國公立醫院整形美容收費由國家定價,韓國整形美容機構絕大多數都是私營的,很多機構有兩套收費標準,一套給國際患者,一套給本地人。二者的差價很高,最高相差近10倍。越是韓國「小作坊」、黑診所,差價越大,差價就是中介費用。「去韓國整形美容,即使不出事故,也有很大一筆錢被中介拿了。」祁佐良說。

由於語言不通,大部分赴韓國整形者是通過中介完成的,這些中介與韓國非正規的整形美容機構聯繫緊密,而相關機構沒有信譽度,也沒有客源,只能通過中介來招攬生意,中介為賺取高額中介費,肆意誇大手術效果。

祁佐良認為,在做整形手術之前,求美者需將對美的需求充分告知醫生,同時醫生也應該說明手術的預期效果和風險,所以雙方的溝通十分重要。然而,求美者出國整形美容,往往是由中介充當翻譯。中介為了快速達成交易,只說效果,不說風險。「求美者不懂韓語,也看不懂合同裡的內容,一切聽中介的,手術結束,才發現效果與自己預期的不一樣,想修補已經很難了。」

去國外整形美容,一旦出現事故,維權很難。祁佐良分析,很多中國人在國外聽不懂語言,看不懂合同,又不了解當地法律法規,不知道如何上訴,多數只能認栽。有求美者在韓國整形後出現醫療事故,只能在整形機構門前鬧,結果被當地警察以影響社會治安為由關起來,吃了很多苦頭。

「國外醫療美容所使用的產品到底合不合法、使用會給身體帶來什麼傷害,求美者根本不知道。」祁佐良說,有很多求美者去韓國隆下巴,當地醫生往下巴裡面塞了什麼、注射了哪種藥物,他們竟然不知道。手術後,下巴沒完沒了地長,做手術切除了,過段時間還長。患者過來修復,他和同事通過檢測和臨床經驗判斷注射的是生長因子。祁佐良說:「生長因子在我國是明文禁止做注射治療的,在韓國未獲政府允許注射使用,因為它沒有可限制性。注射後相關部位就一直在長,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2015年中國整形美容協會與韓國韓中醫療友好協會聯手,對韓國整形美容醫生行醫資格建立認證平臺。首批1000多位具有資質的韓國整形醫師進駐這一平臺,同時,醫師數量還將伴隨著資質普查而進一步擴大。求美者可登錄該平臺,查詢醫師是否具有合法資質,降低赴韓整形的風險。

各國審美有差異

國內整形美容醫生更了解求美者對美的需求,溝通也沒障礙,手術效果可能會更符合預期

李玉芬是上海一位文藝工作者,一直追求更好的個人形象。一年前,她赴韓國做了顴骨整形手術,希望自己的臉型變得更好看。手術後,她的臉型雖然瘦了一些,但面部左右不對稱,看起來怪怪的。無奈,她又去韓國做修復手術,但效果依然不理想。李玉芬輾轉來到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修復手術很成功,她重新回到舞臺,還在微信朋友圈曬靚照。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國內正規的整形外科醫院和大型醫院的整形外科技術水平不比日韓同級水平差,某些科目的臨床經驗可能更豐富。「國內大型整形美容醫院的綜合救助能力非常強,就算手術出了事故,也能及時救治;而韓國的整形小診所救治能力差,一旦手術發生大出血,只能送往醫院,經過長距離的折騰,求美者可能出現生命危險。」祁佐良說。

專家不鼓勵人們出國整形美容。各國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不同,審美也存在差異。例如中國人喜歡寬一點的雙眼皮,而韓國人喜歡窄一點的雙眼皮。如果求美者不能跟外國整形醫生有充分的溝通,很可能出現手術效果與預期不符。相對而言,中國整形美容醫生更了解本國求美者對美的需求,溝通也沒障礙,手術效果可能會更好。

目前國內還存在一些「四非」整形美容機構,它們違規操作,製造了絕大多數整形事故,是行業不健康的主因。所謂「四非」是指:非法行醫,即不具有行醫資格的人去做醫療美容;非法用藥,即使用未經國家允許的醫療美容產品;非法場所,即經營場所不是有關部門批准的;非法培訓,即操作人員通過極短時間的培訓就上崗。祁佐良提醒,求美者一定要到資質齊全的整形美容醫院接受整形手術,千萬不能為了省錢而相信街邊「小作坊」。

整形美容業發展不健康,一個重要原因是監管有漏洞。馬繼光認為,各種整形美容機構尤其是小診所遍地開花,單靠衛生部門監管,力度顯然不夠。衛生部門要與工商、公安、稅務等部門聯合執法,形成一張「網」,監管不留死角。過去,對整形美容「黑作坊」懲罰力度過輕,導致其違法成本太低,不具備威懾力,要加大懲罰力度。「如果國內整形美容業健康發展了,人們又何必再冒風險出國求美呢?」 (原題為《中國人赴韓整容事故和糾紛發生率以每年10%至15%的比例增加,海外「求美」值不值?》)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韓國醫美業隱患:無證可上崗,維權讓人頭痛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消費者已成為韓國醫美行業的主力軍,上述統計顯示,2018年接受韓國醫美的中國消費者近10萬人次,佔據赴韓外國籍患者總數的31%,其中女性佔比逾70%,同期韓國本土消費者的年均增長率不足10%,而中國消費者的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46.4%。
  • 韓國醫美業隱患: 無證可上崗 維權讓人頭痛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消費者已成為韓國醫美行業的主力軍,上述統計顯示,2018年接受韓國醫美的中國消費者近10萬人次,佔據赴韓外國籍患者總數的31%,其中女性佔比逾70%,同期韓國本土消費者的年均增長率不足10%,而中國消費者的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46.4%。
  • 跨國整容新一族
    越來越多的中國年輕人選擇去到國外整容,目的地已不局限於最為人所熟知的韓國。然而跨國整容並不輕鬆。語言障礙、手術造成的身心壓力、術後維權的困難,都是潛在的問題。  出發日是2015年5月10日。那一天,北京的雨讓呂婉琪的心情更加忐忑不安。「不知東京的天氣如何?」距離登機還有1個小時,她的心裡有些怕了。  在呂婉琪看來,隻身一人出國旅遊都是難事,更何況是出國做整形手術。加之語言不通,即使從王薇薇那裡了解過醫院會提供專門的整容翻譯,可她還是慌了。「醫院的翻譯萬一靠不住怎麼辦?萬一是醫院設計的套路怎麼辦?」
  • 還敢去韓國做整容?首爾一助理護士冒充整容醫生,非法收入過億!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馮茵倫與中國PS、日本化妝、泰國變性一起被網友戲稱為「亞洲四大邪術」的韓國整容界又爆出「大新聞」。31日,韓國多家媒體披露,首爾某整形醫院的一名助理護士在院長的掩護下,冒充醫生做了上千起整容手術,獲取巨額非法收入,兩人已被當地警方起訴拘留。
  • 整容失敗起訴成功賠多少
    (二)誤工費: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誤工減少的固定收入計算,對收入高於醫療事故發生地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3倍以上的,按照3倍計算;無固定收入的,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計算。(三)住院夥食補助費: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夥食補助標準計算。
  • 赴韓整容失敗的中國女孩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韓國MBC電視臺10月9日援引警方報告稱,羅貝兒在韓國整形身亡,是嚴重醫療過失。警方調查發現,手術中作為鎮靜劑使用的管制藥物丙泊酚引發不良反應,現場沒有麻醉科醫生。這不是個例。如果不是因為疫情阻隔,往年十一黃金周最熱門的旅遊項目之一就是赴韓整容。
  • 武漢眼鏡消費亂象:同一副眼鏡價差最高10倍
    圖為:眼鏡消費價格懸殊令人眼花繚亂訊 本報記者胡勇謀 見習記者倪留青 實習生吳瑤 曾文華 攝影:記者王永勝 實習生周強一副眼鏡,同一品牌鏡片配相同材質鏡架,卻有近10倍價差。她日前向本報3·15維權熱線反映,她想配一副近視眼鏡,同樣的鏡片都配鈦架,去大品牌眼鏡店詢價和網上查找,最低報價280元,最高2400元,價差近10倍。夏小姐十分困惑,為何同一副眼鏡價格有天壤之別,眼鏡價格和質量該如何選擇?除了夏小姐外,還有很多消費者來電稱,在不同的消費場所買同樣的商品,也存在價格懸殊現象。究竟是產品品質真有差別,還是有其他原因?
  • 三中國女孩韓國整容鼻歪嘴斜 院方稱手術很成功(圖)
    幾個月來,都是為了那張在韓國整容失敗的臉,靳魏坤與浙江的宓圓圓、深圳的陳怡麗四處維權。  她們原本如花似玉,赴韓整容,換回的卻是鼻歪臉斜。睡大街、住地下室,她們在上海、北京、韓國三地來回奔波。她們稱自己最無法接受的,是在韓國維權所遭受的不公待遇。「我們沒有過多的要求,只希望韓方醫院能向我們正式道歉,為我們負責。」三個女孩對《法制晚報》記者說。
  • 她去韓國做了12項整形手術,無一成功:整形,毀了多少中國女生的未來?
    其中,中國消費者是韓國醫療美容(醫美)行業主力軍, 2018年接受韓國醫美服務的中國消費者近10萬人次,佔據赴韓外國籍患者總數的31%,其中女性佔比逾70%。 眾所周知,近幾年赴韓整容異常火爆,但整形行業魚龍混雜,加上語言不通,缺少對整形的合理預期和安全意識,不少求美者從踏入整形大門那一刻起,理智就在遠離她們。
  • 新媒:中國整容顧客正在由韓國轉向日本或臺灣地區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自去年中國媒體對韓國整容業的亂象,包括價格欺詐、整容副作用、非法中介等問題進行揭露後,中國人對赴韓國整容的熱情開始冷卻。新加坡《聯合早報》26日稱,去年到韓國整容的中國人減少了20%,中國整容顧客正在由韓國轉向日本或臺灣地區。
  • 印巷小館儲值卡無法消費 預付卡消費套路多維權難
    印巷小館儲值卡無法消費 預付卡消費套路多維權難 2019-10-14 18:25:00來源:央廣網
  • 【醫美時評】韓國「空氣醫生」有多不要臉
    根據國際美容整形外科協會對排名前25位國家與地區整形外科醫生和手術進行的調查,中國的整形手術數量佔據了全球整形手術總數的12.7%,成為全球第三整容大國。中國整形美容協會19日在京召開的赴韓整形維權失敗案例新聞通報會上,會長張斌介紹,協會發現一些患者在韓國花費了十倍於韓國人的整形費用,但對其使用的技術卻是在中國已經淘汰的,「中國的醫療整形美容行業迅猛發展,無論是軟體和硬體設施,還是醫生技術水平,目前都不落後於其他國家。」
  • 海外代購「坑多水深」維權難
    海淘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在海外購物網站選購商品,要麼由國際快遞發貨也就是直郵,要麼由轉運公司代收貨物再轉寄回國;而另一種是找人在國外代購,其中大部分是找商家代購。  然而,不良商家哪都有,海淘也不例外,甚至更加「坑多水深」。
  • 韓整容真實價格曝光:祛1顆痣僅6元
    海外網10月19日電 去年4月,一名中國患者赴韓國接受雙眼皮手術之後,被醫院方面索要了1億韓元(約合人民幣60萬元)手術費,該案件曾引發熱議。據韓聯社報導,日前,韓國國會保健福祉委員會在對保健福祉部進行的國政監查中發現,整容醫院對非受保治療的收費存在嚴重宰客現象,韓國政府欲對有關問題進行整頓。韓國保健福祉部18日表示,相比於「疾病治療」,美容、整形手術大多是患者自己的選擇,因此大部分的整容費用不在醫療保險的報銷範圍內,屬於非受保治療手術。
  • 韓國整容致毀容「風扇大媽」去世 整容前照片公開
    【環球網報導 記者 李慧玲】被韓國民眾稱為「風扇大媽」的韓慧靜(音)前幾日離世,享年57歲。韓國《中央日報》18日報導說,看到韓慧靜整容前的照片,不禁為之惋惜。韓慧靜的夢想是成為一名歌手,在韓國國內嘗試不順利後,1998年開始,她來到日本進行演出。在日本期間,希望下巴變修長的韓慧靜開始了整容之路,不過,這條看似通向美麗路最終卻使她「面目全非」。
  • 韓國整容事故頻發 首爾當局擬限制整形廣告
    >  據日本Livedoor新聞網3月27日報導,素有「整容大國」之稱的韓國,最近將著手限制地鐵站等場所泛濫的「術前術後對比」大型整形手術廣告。一方面是由於各醫院整形宣傳大戰愈演愈烈,另一方面則是因整形手術事故導致整容者死亡的案例不斷增加,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而以前對於整形沒有抵抗力的韓國民眾,也逐漸開始對部分極富煽動性的整形廣告感到厭惡。  首爾市政府日前表示,「整形廣告的泛濫導致人們對於容貌過分關注,越來越多市民抱怨稱,看見這些廣告就讓人不舒服」。
  • 消費- 韓國整容價格表整容需要花費多少錢
    愛美是每個人都追求的,但是總有一部分人對自己的外表並不是那麼滿意,於是就會想到要去整容,但是整容的費用一般都不是很低,那麼整容需要花費多少錢呢?韓國整容價格表都是怎麼樣的?整容需要花費多少大家都愛美,但是追求容貌和身材的美進行整容也是又風險的,看到過很多整容失敗的案例,但事實依然又那麼多人去整容,特別是在韓國,韓國整容都已經成為潮流了,那麼韓國整容價格表分別是如何的呢?韓國整容需要多少錢?韓國整容價格表在韓國,起碼有一半的女人做過整容手術,隨著韓劇在亞洲的熱播,全亞洲都對韓國女性有一份「驚豔感」。
  • 黃鼠狼皮充貂皮 裘皮大衣價差10倍專家支招真偽
    據了解,貂皮大衣分整皮和拼皮、進口和國產幾種,價差幾千元算正常。但同樣的「進口整皮貂皮大衣」為何價差 四五萬元?據知情人士提供的線索,記者從日漸火爆的皮衣回收店,打探到了令人瞠目的「皮草變身」真相。  二手皮衣進工廠「整容」   「除菸酒購物卡外,我們這收的最多的就是貂皮大衣,多的時候一天能收兩三件。
  • 全非運動會語言不通難溝通 主辦方增設英語服務
    全非運動會語言不通難溝通 主辦方增設英語服務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13日 10:06 來源: 無奈的是,語言差異像一道無情的高牆,橫亙在各國記者和運動員面前,為相互之間的交流帶來了不大不小的麻煩。
  • 堡獅龍創始人孫女韓國整容身亡,有錢人的整容一定會成功嗎?
    日前,韓國MBC電視臺10月9日援引警方調查報告稱,中國香港富商孫女羅貝兒在韓國整形身亡,是嚴重醫療過失,之前傳聞的富商孫女死因終於被警方確認。羅定邦旗下堡獅龍作為已經擁有五個核心市場,業務擴展到全球三十多個國家的國際集團,市值已達8.7億港元,含著金湯匙出生的羅貝兒,從小豐衣足食,是當之無愧的「富三代美女」,其父親羅家駒身價達上百億美元,身為掌上明珠的羅貝兒為慶祝自己生日,選擇了首爾江南區富人區的整形醫院,卻還是為美麗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把紅事辦成了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