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怎樣教育?心理學家:要遵循嬰兒心理三個特點,你知道幾個?

2020-12-20 糖果心理與教育

當前社會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重視,孩子從生命開始直至成年都需要進行科學的教育。很多家長在懷孕期間就開始對孩子進行胎教,雖然胎教的作用大小難以衡量,但是這種採用恰當方式影響胎兒,促進胎兒發展的意識是積極的。孩子出生後,系統的教育開始於幼兒階段,父母把孩子送入幼兒園,孩子就開啟了人生受教育的新路程。而孩子從出生到兩三歲的嬰兒期,恰恰是容易被忽視的絕佳教育期。

心理學家認為,嬰兒期是一生中的獨特階段,這段時期的心理髮育有自身特點,作為家長要了解嬰兒期兒童心理髮育特點,進行有針對性地教育,促進兒童心理能力的充分展開和發展。有代表性的心理學家是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他從嬰兒的認知能力發展方面指出了嬰兒心理髮育的特點。

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嬰兒期屬於認知發展的第一個階段,稱之為感知運動階段(0―2歲)。這個階段的主要特徵有:

1.嬰兒認識世界的手段是感覺和動作,出現了感覺和動作的分化。

這段時期嬰兒認知能力的發展依靠感覺、動作,依賴於看、聽、觸摸、抓取和吸吮等。因此,父母要給孩子提供豐富多彩的視覺刺激物,利用不同顏色、形狀的玩具,可以發出聲音、活動的玩具,來促進兒童視覺能力的發展。給嬰兒適當的音樂刺激,促進孩子聽覺能力的發展。嬰兒出生時最發達的感覺是味覺,嬰兒一般是以面部表情和身體活動表現對味道的反應。另外,父母要給孩子寬鬆的環境,讓孩子能自由的活動,通過動作探索世界,發展認知。有些傳統的父母習慣於把嬰兒包裹在被子裡,擔心孩子冷,這樣做其實也束縛了嬰兒的手腳,使他們無法通過動作探索世界。也有父母害怕嬰兒受到傷害,不讓孩子亂動,這樣做同樣不利於孩子通過動作發展自己。因此,父母要在確保孩子安全和舒適的前提下,給孩子營造寬鬆的環境,讓孩子在小環境裡自由探索。可以在家裡把危險物品收好,給嬰兒開闢一個房間等。

2.嬰兒的感知覺能力有了發展,出現了感知覺的保留。

皮亞傑把這種感知覺的短暫保留現象稱為「客體永久性」,這實際是嬰兒對外界形象有了短暫的記憶萌芽。這種能力大約出現在9-12個月,在這之前,嬰兒感覺到的外部世界由模糊到清晰、由近到遠,但是感覺到的事物不存在時在大腦裡也隨即消失,沒有形成客體永久性。出現感知覺保留的能力後,雖然看到的物體消失了,但是在嬰兒腦海裡依然能有短暫的保留。這是認知能力發展的重要裡程碑。父母可以拿一些玩具與孩子進行遊戲互動,先給嬰兒看玩具,然後迅速藏起來,再迅速拿給嬰兒看。嬰兒對這種反覆遊戲比較有興趣,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訓練嬰兒的感知覺保留能力。

客體永久性實驗

3.嬰兒動作不斷複雜,出現了動作的保留。

皮亞傑把這種動作的保留稱為「延遲模仿」,是指嬰兒觀察到的動作過一定時間後仍然能夠模仿出來。這實際是嬰兒對動作有了短暫的記憶萌芽。為了促進動作的保留能力發展,父母要多讓孩子看動作、多讓孩子模仿恰當的動作。這時期動作和大腦認知操作是密切相關的,嬰兒使通過動作操作實現對事物的認知。對動作能力的訓練,實際是對大腦認知能力的訓練。比如,給嬰兒一支筆,他會拿來摔一摔,扔一扔,啃一啃等等,正是通過這些動作來認知這支筆。這時,有些父母往往會很生氣、很擔心,生氣孩子破壞東西,擔心孩子受傷害,進而制止嬰兒的活動,這是不利於嬰兒認知世界的。還有父母認為,不愛活動的「乖孩子」才聽話,惹人喜愛。殊不知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愛動的孩子聰明」。

總之,為了促進嬰兒的心理髮育,父母要讓孩子在監督之下多看、多聽、多做,做到這幾點,就順應了嬰兒認知發展的規律,就能充分刺激嬰兒的大腦認知機能的發展,為人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相關焦點

  • 幼兒心理教育是從嬰兒開始的。
    幼兒心理教育是從嬰兒開始的,作為一個寶奶奶,我有下面幾個體會。第一點就是當這個孩子剛剛出生的時候,我們大人怎麼教育他呢,我們每天要給他說很多話,你覺得他聽不懂?但是慢慢的他就會聽懂,你要和顏悅色的給他講很多很多的話,你給他每天帶來都是陽光,你給他帶來的是溫馨,這就是從他內心心靈方面就一個溫和的感覺,對人就是要有一個和睦的這種狀態。孩子在哭的時候不要像美國的有一個專家說的,那樣孩子哭的時候不抱他,我們還是要經常抱他,你知道嗎?這種經常抱孩子,他的感覺感覺越多他就越牢固,他長大以後他就會對世界充滿了自信。
  • 嬰兒床墊有這三個特點 如何選購嬰兒床墊
    很多家長們買了嬰兒床時,可能又要面對一個問題,到底有沒有必要買嬰兒床墊呢?有些家長認為,嬰兒床墊是可有可無的,直接在嬰兒床的床板上撲上一層柔軟的被褥,寶寶一樣睡得舒舒服服。也有一些家長認為,嬰兒床就跟成人床一樣,光是睡床板能舒服嗎?
  • 心理成長系列——嬰兒和學步期
    通常情況下,人的一生心理發展要先後經歷幾個大致的年齡階段:出生前(從受孕到出生);嬰兒和學步期(出生到3歲);學前期(3~6歲);兒童中期(6~12歲);青春期(12~20歲);成年早期(20~40歲);成年中期(40~65歲);成年晚期(65歲到死亡)。
  • 心理成長系列——嬰兒和學步期
    通常情況下,人的一生心理發展要先後經歷幾個大致的年齡階段:出生前(從受孕到出生);嬰兒和學步期(出生到3歲);學前期(3~6歲);兒童中期(6~12歲);青春期(12~20歲);成年早期(20~40歲);成年中期(40~65歲);成年晚期(65歲到死亡)。本系列將按照人的一生心理發展的順序,來依次介紹每個階段心理發展的特點和心理成長的需求。
  • 嬰兒創造性的激發與培養
    ,不同的心理學家有著不同的看法。  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幼兒要到14個月左右才開始有創造性,可是哈佛大學專家傑羅姆.卡根認為嬰兒可以做一些看來反映他智慧的合理的事情,但他不認為這屬於創造性的範疇。
  • 0~3歲嬰兒心理發展特點,重視兩點哦
    一、嬰兒心理發展的過程1、嬰兒心理發展既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又是一個劃分年齡段的過程。2、嬰兒心理發展既具有穩定性,又由於所處環境不同,表現出可塑性。3、嬰兒心理發展是兒童心理發展早期階段,對以後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二、嬰兒心理發展的特點1、感知覺能力的發展最早出現的感覺是皮膚的感覺(觸覺、痛覺、溫度感覺),之後出現嗅覺、味覺、視覺和聽覺。
  • 你幾歲了?心理學家:大多數國人有巨嬰心理
    心理學家武志紅的這個觀點,旗幟鮮明地印在《巨嬰國》紅綠配色的書封上;而書中的配圖,是以「閉眼咧嘴笑」的人物形象成名的藝術家嶽敏君的作品——一個個都笑得像嬰兒,卻分明是大人。  「嶽敏君的作品,主角都是像被抽掉了脊梁骨的人,抽巴的人生,凝縮在抽巴的身體中。很多人反感他的畫,但你走在大街上,滿眼望去都是這樣的圖景。中國人的集體心理年齡沒超過6個月。」武志紅言之鑿鑿。
  • 嬰兒出生就認識自己的母親嗎,嬰兒為什麼見到陌生人就哭鬧?
    最近在頭條做悟空問答時,有位母親提的 &34;問題,我覺得這位母親對嬰兒的身心發展還是缺乏基本的了解,有必要向類似這位養育0—3歲以內嬰兒的寶媽們普及普及嬰兒心理髮育發展的常識性知識,引導寶媽們認識人類嬰兒早期心理發展的特點與規律。一歲半的寶寶進入叛逆期了嗎?寶寶,為啥怕生?
  • 了解嬰兒氣質,掌握教養方式_嬰兒護理_育兒_太平洋親子網
    以上三個孩子的父母,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教子心得,究其原因,除了成人的教養方式和方法不同以外,另一方面的原因是由嬰兒的不同氣質所決定的。不同氣質的嬰兒,在接受成人的教養上,會表現出不同的學習狀態和情緒。這裡我們就有必要探討一下孩子氣質的有關問題,從而獲得教養孩子的一些方法。
  • 1-2個月嬰兒心理髮育特點
    嬰兒先天的本能就是吮吸,吃飽後被豎直在媽媽的懷抱中輕輕的拍拍他的後背,有時嬰兒就會打幾個嗝出來,之後他就會有一種滿足感。 因而在育兒開始時,提倡母子皮膚直接早接觸、多接觸、早餵奶、多吮吸、多撫觸、多交談、多微笑,尊重嬰兒的個性發展,讓嬰兒充分享受母愛。 讓嬰兒的心理健康發展,對今後健朗人格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
  • 心理學家:那些心理疾病者,有個特點:不夠「自私」
    在人際關係中,這些人會形成潛意識的固化認知:「我配不上你,所以我才要祈求你對我好一些,別離開我」。 我從事心理諮詢多年,來我這裡的人尤其是神經症的和邊緣人格障礙的人內心中都會多多少少帶有討好人格,這些人中好多人都有個特點,即便在心理諮詢這樣安全和接納的環境中,他們都不願意表露自己真實的感受。
  • 1個月大的嬰兒,有哪些特點?
    1個月嬰兒的動作能力特點● 強烈的反射動作 1個月嬰兒的視力特點● 最喜歡看的圖案是人臉 1個月嬰兒的聽力特點● 聽到熟悉的聲音或人聲會扭頭去看 1個月嬰兒的嗅覺和觸覺能力特點所以家長一定要知道選擇育兒 方法一定要用科學 作為尺度。關注我,一起「手」護孩子健康~
  •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嬰兒的心理需求:尋求安全感
    因為他完全無法理解和組織他所看到的信息,所以他不知道要怎麼處理。一個剛剛出生的嬰兒也是如此,因為這個世界對於新生兒是難以理解的,甚至是充滿危險的,所以世界對於一個初生的嬰兒來講帶給他們的感覺很大程度上是恐懼的。
  • 發展心理學與我們:嬰兒的心理社會性發展
    很多18個月大的孩子對觸摸一隻死去的動物感到厭惡,2歲時,兒童能夠表現出全部的情緒反應。 嬰兒從出生就在學習怎樣做出情緒反應,在嬰兒情緒的發展有一個重要的特點:特定的人會喚醒特殊的情緒。除了這些,嬰兒的情緒和父母的教養方式也是分不開的。通常我們建議新手父母也需要得到社會支持,例如來自家人的幫助和分擔育兒的工作。
  • 如何教育0~1歲的嬰兒
    作為年輕的父母,零到1歲的嬰兒該如何去教育可以從以下這幾方面入手來做:  懷特博士指出,寶寶對人類臉部的注意最多,所以,不妨把紙片剪成圖形,畫上人臉的大概特點,寶寶就會長時間地注視著這些圖案。  2、提供「聽覺」刺激  寶寶的聽覺很好,父母、保姆最好經常與他聊聊、哼哼歌。也許你還記得幼時媽媽哼的催眠曲。如有興趣不妨將這些輕柔、寧靜的曲子記錄下來在照料孩子時你就可以經常隨口哼哼。
  • 2016考研專業課:心理學之嬰兒的心理發展(1)
    以前的人總覺得,小孩子什麼都不懂,等長大了就好了,所以對嬰兒時期的教育幾乎空白。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觀念自然就被漸漸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很多人開始重視到嬰兒時期的教育,甚至是胎教,而教育自然對嬰兒的心理發展會產生很多影響。今天我們就來系統地學習一下2016考研心理學中這部分的知識。
  • 嬰兒的八個冷知識,懂得2個以上的新手爸媽才合格,你知道幾個?
    導讀:嬰兒的八個冷知識,懂得2個以上的新手爸媽才合格,你知道幾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嬰兒的八個冷知識,懂得2個以上的新手爸媽才合格,你知道幾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嬰兒的自我意識何時出現?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有主見」
    五是嬰兒的自我意識是在生理自我(本能自我)基礎上發育發生的,心理學的各個學派的心理學家都認為,在嬰兒的心理自我及社會自我的形成過程中,生理自我作為一個原發性組織為心理自我的出現提供了可能性。美國著名精神病學家和精神分析理論家丹尼爾·斯特恩、旅美奧地利精神分析學家、兒童心理學家勒內·斯皮茨都是研究嬰兒心理發展及嬰兒自我心理的著名學者。丹尼爾·斯特恩提出嬰兒是如何體驗自身及日常生活的?他認為,這一切都要從對嬰兒的自我觀察和研究開始。
  • 4~9個月嬰兒的語言發展特點
    一、發音增多由於發音的連續性增加,4—9個月的嬰兒的發音產生了一個新的特點——發出重複連續音節。這時的重複連續音節主要是同一音節的連續重複發出。為了使寶寶的發音自如,家長要有意識地給他增加口腔練習。二、出現近似詞的音由於發音的增多,有些音節和詞的發音近似,這時嬰兒開始發近似詞的音。當他發出近似詞的音時,家長要有意識地強化語音與語意之間的聯繫。可以用具體詞聯繫具體事物來教寶寶。在寶寶語言發展的過程中,家長應當使用準確、簡潔、易懂的語言與他對話。當他無意識發出聲音時,家長應及時應答。
  • 【心理指導】心理學家:四個方法讓你浮躁的內心平靜下來
    【心理指導】心理學家:四個方法讓你浮躁的內心平靜下來想要讓浮躁的內心安靜下來,不一定需要做長期的修身養性的事件來加以培養,掌握好一些關於情緒的小技巧過渡客體存在於嬰兒從認為自己和母親是一體的,到認為自己和母親是分離的認識的過渡階段中。過渡客體是母親的替代物,往往具有母親柔軟、撫摸、親暱的特點,能夠幫助嬰兒對抗焦慮、寂寞,是寄託嬰兒安全感和依賴的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