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麵館老闆一天賣出800碗面,在合肥買了3套房

2020-12-18 安徽網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註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2020 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小康承載初心,小康屬於人民,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從今日起,本報開設《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連續刊發記者從基層一線發回的報導,貼近火熱生活、走進群眾心坎,講述發生在江淮大地的百姓故事、小康故事。在充滿溫度與感動的小康故事裡,展現人民群眾共建美好家園、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動實踐,匯聚起同心同德奔小康的強大力量。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6 月28 日中午,小雨,合肥市蜀山區西園街道青陽路「一品香」麵館,就餐的顧客排起了長隊。這是一家開了15年的麵館,麵館老闆叫馬傳洲,今年42 歲,宿州蕭縣人。在很多街坊心裡,這裡充滿回憶,鐫刻著青春。有人每天打卡般到店吃一碗熱騰騰的牛肉麵;有人在外求學或工作,回來了也要回味這熟悉的味道。從2005 年到2020 年,從老家生意失敗到合肥開麵館重謀出路,對馬傳洲來說,「千錘百鍊」只為一碗麵,但是所有辛苦和付出都很值得,因為小康生活是奮鬥出來的。

6月28日中午,在合肥市青陽路「一品香」麵館,店主馬傳洲在給顧客送面。

在老家生意受挫,到合肥謀出路

原本馬傳洲在老家蕭縣經營一家建材店,然而2004 年,店裡積壓了很多貨,賣不出去。馬傳洲回憶,那時因為生意慘澹,家裡沒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

「當時女兒上幼兒園,兒子不到一周歲,老婆也沒有工作,一家人總得想辦法生活。」馬傳洲的妻舅在合肥一家麵館打工,因此他產生了開麵館的想法。

2005年,抱著試一試的態度,馬傳洲夫婦從蕭縣來到了合肥,與妻舅夫婦倆在合肥安居苑東村門口開了「一品香」麵館。這位過去從不會做面的北方漢子,開始學做拉麵、寬面、龍鬚麵。雖然他是老闆,但是為了節省開支,麵館沒有請幫工,什麼活都要自己幹。

「麵館一日三餐都經營,我們沒有明確的分工,買菜、熬湯、擇菜、洗碗……什麼活都幹。」馬傳洲說,可能不了解合肥人的口味,第一年麵館生意並不好,「四個人起早貪黑忙一年,麵館收益大約4 萬元,「錢難賺,顧客也是眾口難調,鹹了淡了,麵條軟了硬了,都有人說,我就一次次跟人解釋。」麵館生意受挫,繼續在合肥謀生的想法也動搖了。「從老家出來不容易,要不要繼續幹下去,我也很矛盾。」馬傳洲說,但是如果就這樣放棄了,他不甘心。

起早貪黑不怕苦,用良心做好面

怎樣讓自家麵館富有特色,又適合合肥人的口味?2006年,馬傳洲一遍又一遍地研究起了面。

他不僅求教來吃麵的顧客,還瞄向了外面口碑好的老麵館,「人家生意好是有原因的,是肉好還是面好?我就以學習的態度去吃麵。」

他梳理了合肥口碑好的老麵館,一家家吃。回來後,調製自家湯料、牛肉和面。

他對面的做法要求極高,比如纖細的龍鬚麵要帶上更多的湯汁,味道濃鬱,勁道細長。寬面要寬而有勁,口感厚實,「滋溜」起來特別有味。湯頭要精心熬製,厚切的紅燒牛肉軟爛卻不失嚼勁,不幹不柴。

每天清晨四五點鐘,馬傳洲就起床趕早,騎著電動車到菜市場買菜,一包包大蒜、青菜、香菜和新鮮牛肉從菜市場拉回店裡。

有人告訴他,用凍牛肉更省錢,但被他拒絕了。「不欺同行,不欺顧客,我用良心做好每一碗麵,真材實料求發展。」馬傳洲說。從清晨5 點到深夜11 點,每天忙不完的活,說不出來的辛苦。從第二年開始,馬傳洲的麵館生意變好,一天賣300碗不在話下,這一年麵館賺了20 多萬元。

「越挫越勇,不斷努力。生意好了,我們也有了信心。」馬傳洲笑著說。

馬傳洲把熱騰騰的牛肉麵端給顧客。

一天賣出800碗面,靠奮鬥奔小康

「大蒜、青菜、香菜要二十斤,牛肉100 多斤。」從電動車到麵包車,15 年裡,購買食材依然是馬傳洲「包幹」的活,起早貪黑、風雨無阻是最深刻的記憶。

馬傳洲說,每天幹十幾個小時,「千錘百鍊」只為這一碗麵。寧願一人吃千次,不願千人吃一次。

麵館的口碑逐漸傳播開來,生意蒸蒸日上。每天前來吃麵的顧客絡繹不絕,店裡的桌子都不夠用。即使等位時間不短,吃麵的顧客都是一臉的幸福和滿足。

2018 年,馬傳洲夫婦將麵館搬至馬路對面的青陽路美食一條街上,租了一家上下兩層的店鋪。每天店裡至少要和200 斤麵粉,800 至1000 碗面從後廚來到店面與食客相遇。原本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來合肥創業的馬傳洲,如今在合肥買了三套房,帶著一家人在這裡安居樂業。「今年老大已經上大學了,老二在上高一,我們感到很幸福。」馬傳洲感慨道,他從老家到合肥,遇到了很多好心人的幫助,所以一定要回饋社會。今年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他為社區捐贈了防疫口罩與消毒藥水,為疫情防控做點力所能及的事。

從2005 年到2020 年,馬傳洲夫妻倆腳踏實地,用堅持和奮鬥在合肥闖出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在他眼裡,「小康」就是「國泰民安,生活越來越有奔頭」,以後會繼續用良心做好面,把麵館再開20 年、50 年,甚至更長久。

朱琛琛 王潔 胡小穎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鍾虹 趙琳 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陝西鹹陽最火的「匯通面」小吃,最大露天麵館,一天賣出近千碗面
    陝西鹹陽最火的「匯通面」小吃,最大露天麵館,一天賣出近千碗面。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的提升,現在的人們都喜歡去夜市吃美食。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陝西鹹陽最火的「匯通面」小吃,這是號稱「亞洲最大露天麵館」,一天賣出近千碗面。
  • 50歲大叔開麵館,一天賣出200多碗,一天掙幾千塊,排隊才能吃上
    50歲大叔開麵館,一天賣出200多碗,一天掙幾千塊,排隊才能吃上在中國這個大家庭裡,我們有五十六個小家庭,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美食吃前有期待、吃後有回味,已不僅僅是簡單的味覺感受,更是一種精神享受。
  • 成都這家麵館,每天營業3小時,一碗紅燒肉麵14塊錢一天能賣300碗
    成都街頭大大小小的麵館不計其數,而這家名叫香味面的麵館,非常任性,老闆每天只營業三小時,從中午11:00~下午2:00,雖然營業時間短,他家的生意卻很火。他家的一碗紅燒肉麵只賣14塊錢,短短三個小時,一天能賣出去300碗。
  • 一天只賣72碗面卻比一天賣幾百碗面賺錢,你信嗎?
    有這樣一個故事:某家麵館,是小城東頭最有名的麵館,靠著祖上流傳下來的古法做面發家,子孫代代相傳。老街人看到這代掌勺兼老闆都笑嘻嘻地打招呼:「多做一碗吧,饞面嘍。」老闆也笑:「三六九,年年有,祖宗的老規矩俺可不敢改了!餓餓吧,明天再來。」
  • 大叔賣小面沒客戶,推出一元吃小面,一天賣出800碗,是個狠人
    不同的老闆有不同的答案,有的人說是大環境下市場經濟整體不行,也有的人說怪自己不具備天時地利人和,還有的人說競爭者太多了等等,難道當前的餐飲市場真的就是大家口中所說的那樣嗎?我們倒回去看老闆口中所說的答案,你有沒有發現其中體現出一些問題?這些老闆把生意不好的原因都歸結於外在因素,而內在因素一點沒有提,但是一般分析一件事情的發生的原因都有外在因素和內在因素。
  • 麵館老闆賣面連續3年3元一碗,一天收入兩三千 食客:良心賣家!
    麵館老闆賣面連續3年3元一碗,一天收入兩三千 食客:良心賣家!天啦嚕,一天收入兩三千,一個月收入竟然近10萬。然而只是賣漿麵條的小本生意。價格僅3元一碗。老闆抱怨每天賣一千多碗累的手都抬不起來!已經連續3年,麵館都是一碗麵只需要3元錢,這個價格在現今社會真的是便宜啊。現在一個饅頭也要一塊錢了。普通素麵都是好幾塊一碗。更別說其他人流量眾多的地方。讓小編記憶深刻的是在上海虹橋火車站吃了一碗麵,價值50元,而且還沒吃飽分量超級少。至今是小編吃過最貴的麵條了。至於3元一碗的漿麵條,這麼便宜還真沒有看到過。
  • 大叔創業開麵館,打折招攬不來顧客,用了一招,一天賣出300碗面
    競爭對手太多是每個老闆心裡的一根刺,都想把它拔出,讓自己的店成為一眾店面中最賺錢的一家,顧客心裡最喜歡來的一家,但是怎樣才可以做到呢?今天為大家帶來一個案例,麵館老闆用一招免費送雞蛋和飲料招攬顧客,一天就能賣出三百多碗小面。
  • 躲在胡同深美味的地方,老闆一天可以賣800碗
    躲在胡同深美味的地方,老闆一天可以賣800碗,哪怕他想早起排隊!我國的首都北京是古老和歷史文明古城。他是現代的古老和大城市。當然,他也包括北京的飲食文化!醬油炒麵是北京食品的代表之一!小編每次去北京,一定要吃一碗正宗的炒麵,否則北京就浪費了。
  • 成都一個小麵館,三張桌子兩年兩套房讓人羨慕,對此大家怎麼看?
    成都一個小麵館,兩年兩套房。網友爆料:公司同事經常去吃的一家小麵館,房間裡面只有三張桌子,中午晚上外面都是擺滿的。晚上去吃麵的時候,我就問老闆娘說老闆呢,怎麼好幾天沒看見了?老闆娘說家裡裝修,過兩天上來。我說我記得你家房子才裝一年,是沒裝完還是又裝修啊?
  • 這家「網紅」麵館店,一天能賣幾百碗,顧客跑幾十公裡也要吃
    這家「網紅」麵館店,一天能賣幾百碗,顧客跑幾十公裡也要吃!現在人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對於美食的理解也越來越透徹,我們不僅僅把美食局限於,那些特別好看的美食或者說是五星級酒店的高檔菜。我對於美食的見解就是街邊吃起來特別好吃的食物,只要這個美食夠好吃,它在我心裏面就是最好的。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烏鎮民宿老闆的幸福生活
    桐鄉烏鎮居民高英英曾是一位導遊,如今,隨著烏鎮變身蜚聲中外的網際網路小鎮,她成了一位擁有3家民宿的老闆,過上了夢想中的幸福生活。《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今天播出:《烏鎮民宿老闆的幸福生活》。傍晚5點多,烏鎮的天空逐漸被夕陽染紅,西柵景區外的民宿老闆高英英忙活開了。
  • 長春一蘭州牛肉麵館,午飯口能賣出300碗面,50斤牛肉!厲害了!
    先說位置,今兒推薦的這家店在亞泰大街新天地公園附近,名字叫阿丹牛肉麵,做的是地地道道的蘭州味,昨兒個和同事去看場地,誤打誤撞的進了這家店,感覺不錯,大冬天吃碗熱熱乎乎的蘭州牛肉麵,得勁!阿丹牛肉麵 ,老闆是地地道道正正宗宗的蘭州人,跟老闆一聊才知道,他做牛肉麵都已經20多個年頭了!正宗的蘭州牛肉麵,一碗麵端上來,首先就是撲鼻的香味,它的特點就是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一清就是湯清,二白是裡邊的蘿蔔漂白,三紅就是辣椒油通紅。
  • 常熟開在鎮子邊上的小麵館,澆頭比面多,只營業半天,來晚吃不到
    面是我們日常常吃的一種食物,雖然面自己就可以在家裡煮,但街頭上的麵館依舊很多。不管是大城市還是小鎮子上,都有生意不錯的麵館,一碗麵的價格從幾塊到幾百不等,每個麵館都有自己固定的客戶群。常熟地處魚米之鄉,這裡非常富饒,常熟人也非常喜歡吃麵。
  • 安嶽周正波:小麵館走向大世界!在倫敦3天賣出2000碗
    2015年,他更將小面賣到了倫敦美食節,3天賣出2000多碗,收入20多萬,一起來了解他的創業故事。【左邊小夥就是周正波】周正波,今年33歲,安嶽縣兩板橋鎮人。2008年,周正波從石家莊外國語學院商務英語專業畢業,曾在某港資集團深圳分公司任外貿主管。
  • 麵館生意冷清快倒閉,老闆乾脆「1元1碗面」,一月收15萬,思路牛
    那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一家賣面的實體店,面對這樣的情況是怎麼做到一元一碗麵,一月收15萬的。【1】背景這家麵館,位於安徽淮南,開在淮南師範旁邊。淮南淮南,雖然是屬於南方飲食習慣是以大米為主,但是學校這樣學生五湖四海集中的地方,吃麵的人還是很多的。因為吃麵的學生還挺多,所以其實這家麵館的生意也不算太差,相比旁邊的店,甚至已經算好了。
  • 在美國的中國味道,一碗中國面有著家鄉的味道,每天賣出500碗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大家忙於工作,很久沒有回家團聚,也漸漸感覺年味沒有以前那麼濃厚。我們就來一起找找在記憶中的年味吧,大年三十吃年夜飯,大年初一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吃餛飩。中國人還是吃米飯的多,但麵食同樣重要。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老村長歐姨的幸福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老村長歐姨的幸福生活 2020-07-02 16: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他15歲殺人6進監獄,如今開麵館,賣1碗面收2碗面的錢,卻受人尊敬
    最後一次走出監獄的他,卻突然開起了麵館,並且對顧客說,他們店「賣1碗面收2碗面的錢」,如此「霸王條款」,卻贏得了無數人的讚美和尊敬,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他叫顏維勳,中國臺灣人,從小就是個特別聰明活潑的孩子,只可惜上中學後,顏維勳交上了一群狐朋狗友,他們終日帶著顏維勳打架鬥毆,而正值青春年少的顏維勳,也特別喜歡這種「打打殺殺」的生活,因為他覺得這樣「很酷、很厲害」,等到父母發現時,為時已晚。
  • 成都這家麵館太牛了,一天賣出上千碗,誰來也只能坐門口小凳上吃
    一碗普普通通的面卻成了很多成都人的心頭好,牛肉,肥腸,鱔絲,素椒跟面是絕配。成都有很多家人氣很旺的麵館,而這家名叫拜居奇味面,更是出色,它位於肖家河西一巷,店裡只有5張桌子,很容易坐滿人,不管誰來了,也只能坐在門口的小凳子上吃,別看這家麵館這麼小,但是非常牛,一天能賣出1000碗面。
  • 趕飛機也要來吃碗麵,松江這家20年的老麵館,有情懷!
    趕飛機也要來吃碗麵,松江這家20年的老麵館,有情懷!如果要來這裡吃麵和小籠,一定要趕早,因為來得晚可能什麼都吃不到了。清晨5點開門,不一會兒,店裡就已經坐得滿滿當當了,每個人的桌上基本上都有一碗麵、一籠小籠,蒸騰的熱氣夾雜在食客們的交談聲裡,新的一天,松江人總是習慣用味覺來喚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