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強:大學如果不以學術來教學,那它就是高中的延續

2020-08-27 學術派


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日前起草了《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提出:不簡單把論文、專利、承擔項目、獲獎情況、出國(出境)學習經歷等作為限制性條件。逐步規範學術論文指標,論文發表數量、論文引用榜單等僅作為評價參考,不以SCI(科學引文索引)等論文相關指標作為前置條件和判斷的直接依據。
這一意見一經發布,引起社會各界高度關注,也引發一些爭議。支持者表示,學生苦只會悶頭寫論文、講課爛到家的老師久矣,應當大力推廣這一舉措。反對者認為,教授應該具備較高的科研能力,不然可以評高級講師。
中國之聲《新聞有觀點》節目採訪了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鄭強,聽聽他怎麼說。

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鄭強。


不唯論文不等於不要論文


今年剛剛履新的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鄭強是一位「網紅教授」,人稱「強哥」。他作為網紅的一個重要標籤是——「論文等身」,他曾在公開場合說,平均每年發表SCI論文33篇,科研經費2300萬元,累計發表SCI論文520多篇。
他認為這份《徵求意見稿》的核心是「不唯」,即從根本上扭轉單一的學術評價方式。「過去我們沒有對科學和學術評價進行實時調整,而是完全依賴於一種標準,所以關鍵的問題不在於論文評價本身。」不唯不等於不講學術論文。論文本身是有其積極的意義和價值,我們不能全盤否定論文評價體系。
「大學如果不以學術來教學,那麼它就是高中的延續,是培養不出一流學生的。」鄭強說,「如果中西部地區的大學在還沒有達到頂尖大學先進的教育和科研水平時,只用教學水平來評價,那麼這些大學的高等教育將永遠達不到先進水平。」
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葛均波也持有相同觀點,他表示,「破除唯論文,並不是說讓大家不要寫論文了,而是要破除『以論文論英雄』的人才評價機制,營造正確嚴謹的學術環境,反之則容易滋生諸如買賣論文的不正之風,讓學術不端人員有機可乘。」


採取分類管理,不要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大學和老師


不唯論文後該怎麼辦呢?
鄭強表示,政府可以給出指導思想和原則性意見,然後不同地域、不同學校再結合實際進行分類管理,分類評價。
每一個地區和每一個學校都有自己的特點,也有自身存在的價值。「如果用評價北大清華的尺子來評價所有的大學,其它學校也就沒辦法生存了。」比如,在同一的評價體系下,偏遠地區的大學和頂尖大學相比沒有任何優勢,但是它們也有存在的價值,為社會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它們的價值不能只用學術這一把尺子來衡量。
管理者不能以單一的政策來管理大學。同樣,我們也不能簡單地以一個因素來評價老師。
鄭強說:「很多成功的大學都把老師分為學術型、教學型、學術為主型,教學為輔型、教學為主型,學術為輔型以及服務社會型,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分類,也比較符合中國的國情。」
從科研和教學的實戰經驗來看,鄭強認為不同年齡段的老師應該採取不同的評價方式。年輕的教師應該主要強調學術水平的提升。「當一個剛畢業的博士進入大學以後,如果他不抓緊在學術上有所建樹,過早地所謂搞書本教育,不僅上不好課,也耽誤了他在學術探索上的黃金時期。」 中老年的老師或者已經取得一定學術地位的傑出的學者們可以強調教書育人。「因為他們可以把課堂知識結合實際的科研成果傳授給學生,比枯燥的書本要生動得多。」
他建議,「剛畢業的博士起碼用3到5年的時間,主要從事科學研究,同時跟著老教授、名教授當助教,到了45歲至50歲,有了一定的學術經歷,甚至學術成就以後,開始把自己的榮譽和幸福轉化為育人。」


建立新的評價體系任重道遠


國內已經展開果多次關於破除「SCI至上」和「唯論文」導向的討論。
今年2月,科技部和教育部先後印發《關於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的通知和《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要求全國高校以及相關科研單位改進科技評價體系,破除項目評審、機構評估和人才評價中「唯論文」的不良導向,強調對科研成果實施分類評價,注重標誌性成果的質量、貢獻和影響。
今年兩會期間,多名科學界和學界的代表委員都提到了破除「唯論文」的不良導向,建立正確科學評價體系。
鄭強認為,「真正的改變還是需要一定的過程。中國的教育管理者和科技管理者要在這方面進行價值觀的教育和引導。」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人才分會秘書長陳志文表示,破除「SCI至上」理論上是正確的,但在實踐中是艱難的。建立新的符合中國國情文化的科研、人才評價體系任重道遠,需要大家共同努力。需要注意的是,科研成果評價體系的改革就如同高考改革一樣,需要要更科學全面,但不能缺了公平公正。


新聞來源: 中國之聲

相關焦點

  • 職稱不再「唯論文」鄭強:不唯論文不等於不要論文
    他認為這份《徵求意見稿》的核心是「不唯」,即從根本上扭轉單一的學術評價方式。「過去我們沒有對科學和學術評價進行實時調整,而是完全依賴於一種標準,所以關鍵的問題不在於論文評價本身。」不唯不等於不講學術論文。論文本身是有其積極的意義和價值,我們不能全盤否定論文評價體系。「大學如果不以學術來教學,那麼它就是高中的延續,是培養不出一流學生的。」
  • 鄭強教授:不唯論文不等於不要論文!年輕教師要抓緊做科研
    當一個剛畢業的博士進入大學以後,如果他不抓緊在學術上有所建樹,過早地所謂搞書本教育,不僅上不好課,也耽誤了他在學術探索上的黃金時期」 。「剛畢業的博士起碼用3到5年的時間,主要從事科學研究,到了45歲至50歲,有了一定的學術經歷,甚至學術成就以後,開始把自己的榮譽和幸福轉化為育人。」
  • 鄭強教授:年輕教師不宜過早上課,要抓緊做科研
    「當一個剛畢業的博士進入大學以後,如果他不抓緊在學術上有所建樹,過早地所謂搞書本教育,不僅上不好課,也耽誤了他在學術探索上的黃金時期」 。「剛畢業的博士起碼用3到5年的時間,主要從事科學研究,到了45歲至50歲,有了一定的學術經歷,甚至學術成就以後,開始把自己的榮譽和幸福轉化為育人。」
  • 鄭強教授:年輕教師不宜過早上課,要抓緊做科研!
    圖片來源:網絡,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鄭強來源:中國之聲「當一個剛畢業的博士進入大學以後,如果他不抓緊在學術上有所建樹,過早地所謂搞書本教育,不僅上不好課,也耽誤了他在學術探索上的黃金時期」。「大學如果不以學術來教學,那麼它就是高中的延續,是培養不出一流學生的。」鄭強說,「如果中西部地區的大學在還沒有達到頂尖大學先進的教育和科研水平時,只用教學水平來評價,那麼這些大學的高等教育將永遠達不到先進水平。」
  • 閒侃「網紅校長」鄭強,「學術超男」易中天,「哲學王子」王德峰
    「網紅校長」鄭強鄭強教授的求學經歷,學術背景及其科研水平,我已另文做過專門介紹,在這裡恕不再贅述。據浙江大學官網統計顯示,近十年來鄭教授已應邀為黨政機關幹部、企業員工、學校師生做過100多場人文講座。此舉贏得廣泛讚許,但也惹來不少爭議,有些人認為,鄭強教授本是化學家,應當待在實驗室裡搞科研,如今到處拋頭露面做演講,譁眾取寵,有悖學者初心,遂唾其臉面。我個人覺得這種評價有失偏頗。其一,沒有任何法律條文規定科研工作者不能做人文演講;其二,鄭強廣受邀請,恰恰說明他講得好,所以才有那麼多單位邀請他,要是講得不好,你想去人家還不樂意讓你來。
  • 網紅教授鄭強說,學英語是浪費時間,如果你真信了,損失的是自己
    最近有一位教授,在網上非常紅火,那就是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鄭強教授。很多人都說他的演講針對時弊,敢想敢說,三觀極正。也是很多大學生最喜歡的校長。 看了鄭教授演講的視頻,確實如此。雖然很有觸動。
  • 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鄭強來山西大同大學考察交流!
    8月2日上午,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鄭強,黨委常委、副校長吳鬥慶一行來山西大同大學考察交流。我校黨委書記弓永華,黨委常委、副校長寇福明等出席。校長馮鋒主持考察交流座談。座談會上,鄭強以浙江大學與貴州大學做參照,與大家交流了自己關於西部教育的認識,並以太原理工大學為例,暢談了對如何辦好山西高等教育的深入思考。他表示,無「術」不教,大學的根本變革在於科學研究與實驗,一所好的大學,一定是研究與教學並重。他強調,要抓好人才戰略。
  • 應試教育該不該「取消」英語?大學網紅教授鄭強:學英語浪費時間
    浙大網紅教授鄭強:英語在浪費中國青少年時間 說起太原理工大學網紅教授教授,幾乎沒人不知道,他以犀利的語言,清晰的頭腦和奇思妙想而出名,成為太原理工大學大學標誌性人物,也是招生的活字招牌,很多學生慕鄭教授的名而來。
  • 我省引進浙江大學鄭強教授來晉任職
    4月22日上午,太原理工大學召開幹部教師大會,宣布了省委對鄭強的任職決定。省委常委、組織部長曲孝麗,副省長張復明出席會議並講話。  鄭強是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曾任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貴州大學校長,是全國材料領域的知名學者。
  • 外語不好的就是文盲?浙大教授鄭強:那是文盲說的
    最近,浙江大學博士生導師鄭強教授在網上又火了。他提出了「把外語踢出高考」,「誰說不會外語就是文盲,英語耗費了我們青年多少寶貴的時光」等非常具有爭議性的話題。他的個人言論得到了很多學生甚至是家長的高度認可,但是也有很多質疑的聲音在網絡上鋪天蓋地的傳播。那麼鄭強是何許人也呢?
  • 如何看待鄭強,易中天,王德峰?各取其長,善莫大焉
    其一,沒有任何法律條文規定科研工作者不能做人文演講;其二,鄭強廣受邀請,恰恰說明他講得好,所以才有那麼多單位邀請他,要是講得不好,你想去人家還不樂意讓你來。其三,搞科研是做貢獻,可是做演講也是為我國教育事業做貢獻啊!所以,鄭強教授憑藉自己的能力和努力獲得暢所欲言的平臺,這無可厚非。
  • 鄭強:貴州大學建立白酒學院 就是中國的黃埔軍校
    中國教育電視臺記者:這個問題想問鄭強代表。中國作為人口和大學都非常多的國家,我們大學的排名和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都相對於落後,您對這個現象怎麼看?另外,通過完善高等教育的治理結構,能不能破解這一難題?謝謝。鄭強:我覺得大家應該以正常心態、平和心態來看待大學排名,就看你的內心。
  • 聲勢直逼清北,鄭強教授談太原理工轉型,鄭強真強
    網紅教授鄭強提出了「三轉觀點」,真的令人醍醐灌頂,茅塞頓開。第一轉,就是一定要帶著太原理工朝著國家重大需求去轉,第二轉,就是帶著太原理工一定要朝著為山西服務去轉,第三轉,就是一定要把太原理工轉到培養最拔尖的人才上去。
  • 浙大副書記鄭強:學術成果堪比高福院士,卻常遭人質疑譁眾取寵
    浙大副書記鄭強:學術成果堪比高福院士,卻常遭人質疑譁眾取寵 五年前,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和中國青年報社聯合主辦了評選「學生喜愛的大學校長」的活動。在這場完全由學生評選、頒獎的活動中,時任貴州大學校長的鄭強入選並獲獎。
  • 鄭強:毀譽參半的貴州大學校長
    曾經貴州大學的校長鄭強就是一個讓人不知如何評判的師者,他的眾多言論與行為讓人頗受爭議,可謂是毀譽參半。大刀闊斧的改革鄭強是現任太原理工大學的黨委書記,12年,他從浙江大學離開,成為貴州大學的校長。鄭強作為一校之長,時常會上臺發表演講。在他的每一場演講中,我們都可以看到他想要一展宏圖的雄心。然而,這種雄心在初到貴州大學時就遭到了小小的打擊。初到貴州大學,鄭強就十分不喜這個學校,大到校風學風,小到校園建設,他都為之不喜。
  • 鄭強:把英語踢出高考!誰說的外語不好就是文盲?
    「網紅」校長鄭強在一次座談會中,霸氣地傾訴了眾多學子多年的苦衷,他強調「誰說的外語不好就是文盲?」不久後,英語被正式列為中國高考的必考科目,也就從這一年開始,中國學生就被要求學習英語,一直延續至今。都說學好英語能夠和世界交流,而鄭強校長指明了「有90%的同學都沒有這個機會,過分誇大了英語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分量,實際上是我們民族不自信的表現。」鄭強教授犀利的講話,獲得了眾多人的掌聲與歡呼。
  • 中國高等教育的誤區,不做學術科研的教學其實就是誤人子弟!
    中國高校的教育水平還和高中一樣 高等教育不做學術科研那就是誤人子弟最近小編針對全國多所知名高校曝光教授學術造假的事件作出評論,尤其是南京大學80後長江青年學者130篇論文中有100多篇被撤稿的駭人新聞,
  • 鄭強:超綱超前教學是揠苗助長,關鍵誰來解決這個問題
    他說:「幼兒園非得上小學的內容,小學階段非得上中學的內容,中學階段恨不得把大學的課程都上了,超綱超前教學是典型的揠苗助長,不但培養不出優秀的人才,還扼殺了學生的潛能,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鄭強教授說得沒錯,我們都知道超綱超前教學不對,關鍵是誰來解決這個問題?誰有動力,有能力解決這個問題?
  • 網紅教授鄭強說:學英語是浪費時間,如果你真信了,損失的是自己
    而這位主講人就是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同時也是一名教授,他叫鄭強。他不僅僅在浙江大學深受學生們的愛戴,甚至很多其他高校的學生也是非常喜歡鄭強教授。關於英文這個問題,近些年有非常多的人在討論,有的人認為學習英語是非常有用的,畢竟有很多非常先進且新穎的文獻基本上都是英文的,最主要的是我國目前英語是學生學習的主要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