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了!「女權們莫以偏概全」vs「別以男性標準定義女生」 沸騰

2021-02-20 沸騰
對女生節的過度苛責本身就有亂立靶子的嫌疑,就如同雙十一,商家尋求打折促銷,消費者渴望購物,你非要指責它是看不起單身狗,這顯然是不合時宜。

文/韓中鋒、肖書琪

 

編者按:

 

過三七還是過三八,眼下已經被高校的女生節橫幅撕裂為最熱的公共話題。

 

「汙」味十足的示愛橫幅讓部分女性大不適應。她們堅決反對「女生節」,認為「女生節」是消費主義的「糖衣炮彈」,正在消解「婦女節」原本的權利意味,本質上是對女性的消費,不能讓「女生節」取代「婦女節」。

 

而有男生認為,除了一些比較汙、充滿性暗示的橫幅外,多數人並沒有歧視、消費女性的意思。況且,他們認為女生節並非沒有女權意味,也並不與「婦女節」天然對立。

 

也有女生認為,我就是我,我就是不一樣的煙火。女生節也好,婦女節也罷,他們都有自己的品位與堅持,不需要被定義,也不需要討好誰。

下面,我們就請出一男一女兩位大學生,他們分別從男性與女性視角出發,來談談他們眼中的「女生節。」

韓中鋒:我是男生,我沒有消費女生節

昨天,有女權主義者發表文章,將矛頭對準「女生節」,認為女生節阻礙了女權意識,實質是「消費主義」代替「女權主義」。女性應該要「婦女節」,不要「女生節」。

但「女生節」真的就與「婦女節」天然對立嗎?反對「女生節」就能夠讓「婦女節」被接受? 我看未必。

在我看來,女生節並非沒有權利意味。女生節本身只是高校自發的民間節日,在高校中具有增進男女同學友誼、促進班級團結的作用。相比婦女節的官方化它更有趣味性,不能將其簡單機械地概括為是對「婦女節」權利意味的消解。


一些高校「女生節」打出的橫幅

我身邊很多女同學也都喜歡女生節,對她們來說,女生節更多是一個購物的藉口,一個可以一起玩兒的party。男生給女生準備一些節日小禮物,增加一些小情調,女生們也並沒有因此感到被歧視。

   

再說了,即便在沒有女生節的時候,婦女的權利真的就被關注了嗎?有沒有重視女性權利,跟社會思想風氣有關。在對女權缺乏認知的情況下,即便是女生節遭到徹底唾棄,無非是倒退到幾年前而已,「三八」依然無法擔當復興女權的重任。

「自從大一認識你,從此電腦無AV」這種帶有性騷擾色彩的條幅的確存在,但畢竟是少數,至少我身邊很少有此類條幅,即使你大膽掛上去,恐怕也會被學校給撤下來。因此針對部分女權主義者對「女生節」的攻擊,我覺得潘光旦說的不錯,「他們往往拿少數人的不幸經驗所推出的結論來概括其餘的人」。


女權主義者打出「反三七過三八」標誌

宣揚女權沒有錯,但手法不應是以壓制女生節為手段,真正應該警惕的是娛樂和消費文化對女性權力意識的消解,過度的戲謔和出格的條幅帶來的效果也同樣會壓低女權的嚴肅性。

很多人都願意被小孩子叫姐姐,卻很少有人願意被叫阿姨,「女生節」之所以能夠受到包括諸多女性的歡迎,更多原因無關於年齡等生理屬性,而是人們渴望青春永駐。而所謂的商業化也並非是純粹的消費主義,它也在增加著女生節的娛樂性,當女生收到男友準備的精美禮物時,她們臉上洋溢的難道不是開心的笑容嗎?

 

對女生節的過度苛責本身就有亂立靶子的嫌疑,就如同雙十一,商家尋求打折促銷,消費者渴望購物,你非要指責它是看不起單身狗,這顯然是不合時宜。

肖書琪:我是女生,我不想被女生節定義

 女生節的活動慣例,是男生拉起橫幅向女生集體示愛。

今年的橫幅似乎格外露骨,這些標語若是放在平日堪稱性騷擾,卻可以以節日的名義肆無忌憚的表達「讚美」。

又有三七女生節代替三八婦女節的呼聲,蓋因「婦女」一詞通常指成年的已婚女子,她們通常是年老色衰、失去性吸引力的形象,而女生則是青春貌美的代名詞。

女生節看起來是在照顧年輕姑娘們的權利,但其實是以男性對女性的標準,來定義「女生」。

我們可以來做標語翻譯,「春風十裡不如睡你」的意思其實是「我們想睡長髮膚白胸大腰長腿細的你」,「女生節改婦女節」的意思其實是「青春貌美至上年老色衰的滾滾滾」,總結一下就是「美麗的臉蛋和多汁的肉體是妹子的全部資產」。


女孩打出個性標語

說好了女生節是一個「關愛女生、高品位、高格調的人文活動」呢?品味在哪裡?格調在哪裡?以前談戀愛還知道「一起看星星看月亮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哲學」呢,怎麼現在只看到一群散發著荷爾蒙的男人們打著過節的旗號光明正大的開下流玩笑?信不信告你性騷擾?

我看三七女生節,完全可以改名叫「男人意淫節」。意淫,錯就錯在它無視女性本身的意願,試圖剝奪個體的差異性。

這些甜言蜜語,本質就是給女性下一個定義,套上一套「男人心目中的好女人」的模板。這套模板完全符合男性的審美,無視女性內部的種種差異,儘管這一性別的人數約是地球人口總數的一半。

歌頌著青春與肉體、充斥著男性原始衝動的女生節於是便可以像聖誕節一樣被過成情人節,最後成為一場盛大的消費狂歡。


外國女性慶祝婦女節

這套邏輯是不是有點眼熟?三年前的三月,一個教授曾在微博上大放厥詞稱「女生7點到9點的時間應該用來化妝,吃早餐後再適當補妝,然後再優雅地進入課室,於是,男生因為美的感動和鼓勵,就會贏得奮鬥的動力了。」

我曾多次聽到種種質疑,總結一下就是「你能不能像一個女生?」但一個女生究竟應該是什麼樣子?一個女人又究竟應該是什麼樣子?每個人都有著不一樣的長相與身體,有著不一樣的生活環境,形成了不一樣的性格,難道這世界上竟可以有一樣的生活模板?

如今我們似乎進入了男女平等的新社會,但平靜的深潭下隱藏著巨大的危險,婦女節被解讀為只有已婚的年華不再的「婦女」才能過的節日,這種對「女生」的所謂關懷背後,其實是要為女生下一個定義。

每一個女性都不應該被定義,祝廣大女性朋友們婦女節快樂。


關於這個話題,你有什麼想說的?

歡迎在後臺留言,新京報評論版會擇優刊錄在「微言大義」欄目,一旦選中即有稿費。

沸騰將建立新的電子書資源分享群,分享各種稀缺優質書籍資源,交流讀書清單,並組織每周一次的讀書會活動。

歡迎熱愛閱讀思考的朋友加入群內,共享資源。

掃描下方的小編二維碼,進入資源分享群。

從心中的熱出發

相關焦點

  • 別再反對女生節了!平權就只過婦女節?女權主義是為了這個
    原創:咕咕嘎(轉載請聯繫本號)一、別再反對女生節這兩天女生節被盯上了,因為有人說女生節反女權。我倒覺得有點矯枉過正,沒大意思。女生節這類傳統娛樂節日是個聯誼的好機會。趁熱鬧,可以認識陌生人,平時害羞的人這天也可以打著關愛異性的幌子找異性朋友。關係不明朗的,也可以送送小禮物,夯實革命友情。以前,大學也有女生節。有一些傳統環節,比如女生在小紙條上寫心願,然後男生隨機挑選心願完成。
  • 怎樣成為「脫離了低級趣味」的男性女權主義者?
    比如2003年起,我在中山大學性別教育論壇項目組服務的七八年時間裡,先後參與了《陰道獨白》大陸中文首演、推動黃靜案的解決,發起過反對針對女生暴力的校園「白絲帶」運動,推動了中山大學性少數學生社團「彩虹社」建立。
  • 定義一個關鍵的女權主義術語
    一些女權主義者認為,性別歧視是人類壓迫的原始形式或首先形式,其他壓迫主義建立在壓迫女性的基礎之上。 激進的女權主義者安德裡亞·德沃金(Andrea Dworkin)認為這一立場:「性別歧視是建立所有暴政的基礎,每一種社會形式的等級制度和濫用都以男性對女性的統治為藍本。」
  • 「田園女權」:女權路上最大的絆腳石,很多男性深受其害
    女權主義和「田園女權」核心區別就是: 一個是權利和義務「並駕齊驅」,一個是只享受權利,並不履行義務。 在女權主義傳入中國之後,有的女性理解了它的意義,覺得這是促進兩性平等的,男性可以做的我們也可以做,男性能過的生活我們也能擁有。
  • 女權學者解讀女司機被黑根 因女性進入男性主導領域
    記者以40名駕齡從1年到15年不等的司機為對象調查發現,最不受人「待見」的駕車行為分別是「加塞、別車」「不規則變道、停車」及「不打燈轉向和調頭」。而在處理問題的時候,選擇「鳴笛閃燈、爆粗口」的司機佔總數的50%;而「超車別回去」和「過去就算了」的司機各佔25%。而以上問題並不單指向女司機。
  • 月薪三千,擇偶標準月薪三萬:「田園女權」為何成為了貶義詞?
    另外一個姑娘也用同樣的表情說:「憑我稀有呀,現在的女生都跟大熊貓差不多了。」作為一個女生,看著這樣的街頭採訪我的內心五味雜陳,因為性別帶來的優越感躍然在這些年輕姑娘的臉上。雖然知道很多類似的街頭採訪其實都只是為了博眼球才故意扭曲事實的,但是卻也不得不承認,在我們的身邊確實也有這樣的人,這樣的事情。
  • 性別歧視能消除嗎,女權主義是社會的倒退嗎?
    ,作為男性想當然的被認為不講衛生,愛惹事,大都不願意租給男性,我百口莫辯,男性與女性的爭辯從來都被認為是不明智的,我們身處同一片賽場,男女平等諸如此類,如果利益需要傾向於女性那公平又從何談起所以公平和反對性別歧視是悖論關於強姦罪的定義,是最大的性別歧視案例,女性是不能被定義為強姦罪的實施者的,但這種歧視卻被認為是女性的權利與尊重
  • 中國式「女權主義」,逐漸被汙名化
    你是我的朗讀者,我是你的擺渡人古代女子講究三從四德,隨著時代變遷,女性開始高舉女權主義大旗,在這個男女平等的時代,女性在職場上擁有一席之地,她們智慧證明了自己,用實力贏得了男性的尊重。很多女性往往因為確認偏差,曲解真正的女權主義。什麼才是真正的中國女權?回歸歷史長河,在中國封建社會,女性只能作為男性的附屬品,雖然在太平天國運動時期,女性曾嘗試過維權,但由於勢力單薄,最終以失敗告終。
  • 馮侖VS洪晃:女權主義是什麼?|共識
    馮侖:通常理解,我過去看到的許多說法,比較強調女性在一切方面跟男性都要無差別,都要一樣。洪晃:女權其實就是平權,不是嗎?中國是國家女權主義,就是在法律方面的平等,其實我們都有。你能當 CEO,我也能當 CEO,咱們就憑本事了,對吧?
  • 衛生巾的逆襲,女友至上=女權?
    甚至完全壓制男性。男性口中說出衛生巾三個字就是不陽剛的體現,公開場合說出衛生巾三個字就會顯得有失體面。女性在親密關係中要求被寵愛被呵護,那並不是地位提高的表現,也不代表著社會平權意識的增強。」拿小拳拳錘你胸口,不哄我就分手,信息必須秒回「不作就能死的女生也不是什么女權者。
  • 清華學姐代表女權的傲慢:輕賤中國男性,中國女人就能幸福嗎?
    以自媒體為主,信息技術的發達確實讓每個人都有表達的機會,我們以為這種媒體權利的平等化可以帶來正向的能量,然而,實際上自媒體並非天然代表正義,而是向商業看齊,以咪蒙、新世相為主的自媒體為了迎合年輕女性的口味,相比較春晚奴化男人,他們更加以「田園女權視角」彰顯「女性身份的悲情」以及「誇大男性的罪惡」,造成性別對立觀念,延伸出許多社會問題,以及給所有讀者帶來許多不必要的
  • 論重慶女孩的「女權主義」
    我經常聽到重慶女孩不乏自豪地說:「我們重慶女娃『女權主義』很強烈。」重慶女孩的辣我是承認的,但是如果說這是一種「女權主義」的話,作為個人,我就不認同了。從「女權主義」的定義和發生、發展的歷史來看,所謂的「女權主義」,強調的是女性不是男性的附屬品,女性應該享有與男人同等的權力,同時女性也有能力承擔同等的責任。
  • 如何正確認識「女權主義」?「偽女權」的本質是什麼?
    在這種口號的號召下,諸多女性和男性一樣去幹超出普通女性身體允許的重體力活,而在生理期依舊冒寒下水田勞動的也不在少數,結果落下了許多病。所以在經歷了這種強調平等卻抹殺不同的危害之後,女權主義發展到了第二個階段,開始在強調權力的平等的同時,更加注重客觀的生理差別。
  • 啥女權?餘歡水才是男權社會的獻祭品好嗎!
    當一干人被綁架,悍匪徐二炮讓眾人說出放過自己的理由時,劇中那個有吃性別紅利嫌疑的女性角色梁安妮說:「必須放我啊哥哥,我是女生,我是弱勢啊」。然後被劫匪反懟「少來這套,男女平等,你們不是哭著喊著要女權嗎,我給你啊」。
  • 你們都誤會女權主義了!男性不是我們的敵人,男人也受壓迫
    但是復旦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性別研究學者沈奕斐則堅持使用「女權主義」,她認為雖然「女性主義」看上去不那麼「張牙舞爪」,但是可能使人們忽略掉,女性們追求的還是最初的那個「權」,就是被社會和文化規訓掉的權利。       「權」這個中文單字,涵義寬泛,既可以指權力,又可以指權利。
  • 日本女生定義的「普通男生」,具備什麼樣的「標準」?
    日本女生定義的「普通男生」,具備什麼樣的「標準」?不知道大家對前一陣子石原裡美官宣結婚的事情還有沒有印象,作為日本當紅女明星的另一半,石原裡美聲稱對方只是一位「普通男生」。因此在日本女生當中也刮起來了一股關於「普通男生」的風潮,打開今天的文章分享,走進日本女生定義的「普通男生」,看看都具備什麼樣的「標準」?首先,外表方面。如圖所示,日本女生給出的標準是,不用長相過於出類拔萃,但是也不能太過敷衍邋遢,像星野源那樣的「普通長相」即可。
  • 郭濤談女演員愛慕虛榮,對女權「藐視」引發兩極分化,你怎麼看?
    他也向好友們、合作過的女演員們,以及書中內容可能傷害到的人道歉。」郭濤最開始被人關注是在2006年與黃渤和徐崢合作出演《瘋狂的石頭》劇情片,在該片中他飾演保安科長包世宏。之後也出演過很多的電影和電視劇,但最讓大家記住的是他與兒子小石頭2013年參加真人秀節目《爸爸去哪兒第一季》。郭濤在節目中表現出作為一個父親對兒子的嚴厲,有時觀眾會感覺到郭濤過於苛責。
  • 《美國夫人》說出了「反女權者」的心裡話嗎?
    如豆瓣網友@法外之徒 的短評裡所說,劇裡施拉夫利的言論姿態,就像是一面當今社會中反女權主義者的「照妖鏡」。豆瓣《美國夫人》短評劇裡持保守主義的婦女們,她們眼中的「男女平等」等於從此男女要被完全一致的對待,所以女性也要被抓去參軍,並且無法再做經濟上依賴丈夫的全職主婦而必須出去工作。
  • 佟新|女權/女性主義認知共同體的形成與發展
    說著話,這個女生流下傷心和憤怒的眼淚。這一時刻,我真切地感受到大學生們在選擇是否採取女權/女性主義立場時所面臨的巨大壓力。站出來,承認自己是一名女權主義者本身就是一種力量。首先,現當代大學生渴望對自身性別經驗的解釋。當代社會有著與四五十年前不同的文化和經濟環境,特別是網絡的知識生產極具挑戰性,各種關於「女拳師」「田園女權主義」的汙名與罵名,常常使大學生們與「女權主義」保持適當距離。
  • 女權先鋒or取悅男性?她們是好萊塢最著名的「致命女人」
    託尼的男孩們這一集裡,芭芭拉·斯坦威克扮演安東尼亞·託尼·布萊克,一位富有的寡婦名流,同時也是查理的朋友,她自己也經營著一家偵探社。旗下有三名帥氣的男性偵探,他們從託尼那裡獲得指示,並以和天使們類似的方式解決犯罪問題。結果是,這一做法沒有讓觀眾眼前一亮,後來也沒推出過「託尼的男孩」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