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和孩子說英語第56天

2020-12-11 雙語寶寶親子英語啟蒙

近年來流行一個詞,叫販賣焦慮.咱們先理解一下焦慮這個詞: 對生命安全或前途等產生的憂愁,緊張,恐慌,不安等煩躁情緒.

那為什麼會產生這些情緒呢,因為不知道怎麼做啊!

所以,如果一篇文章讓你感到焦慮,又不告訴你該怎麼做,你自然可以蓋章,說它販賣焦慮.但如果一篇文章讓你感到不適,卻又給你解決辦法,你因為自己做不到,或者懶得做,然後蓋章說它"販賣焦慮",這就不科學了.

焦慮這個東西,無論你說不說,它都存在的.只是有的人很把它當個事,有的人不把它當個玩意.很多佛系的爹媽,看到別人家孩子拿了大提琴比賽大獎,會說:"又不是只有這一條路."看到別人考進名校說,"又不是只有這一條路."看到人家小小年紀就才藝通達,去各地參加比賽和表演就說:"又不是只有這一條路."看到別人家孩子小小年紀

成才的路很多,並不只有一條路,這句話沒錯.但無論是走哪條路的,這些爹媽都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抽出大量的時間去陪孩子練習打基礎了.

孩子未來一定比爹媽強,因為她受到更好的教育,養成更好的習慣,接受更多的知識,見識更廣大的時間.爹媽不要管的太多,不要用你的天花板去限制孩子的發展,他會有他自己的天花板.

但,課程裡一直說了,十歲前,要儘可能的陪伴,因為孩子沒有鑑別力,沒有自制力.至於嬰幼時期就更重要了,人最重要的閱讀習慣就是這個時期養成的.如果你去細心觀察生活,或者多和同事領導嘮嗑,那些孩子學習成績非常好的爹媽,或者孩子很有成就的爹媽,只在人生前期扮演重要角色,以至於孩子長大成人後往往忘記爹媽的辛苦培養,因為那些記憶都太遙遠了.

這是非常正常和正確的.如果爹媽一直跟後屁股管孩子教育一直到十八歲,那是孩子的悲哀.

無論男孩女孩,習慣養成就放手,孩子自己會慢慢形成內驅力的.

好啦,繼續第56天的英語啟蒙吧.

和孩子說英語場景1:

城市建設,早晚總能看到挖掘機,混凝土攪拌車,推土機,至於灑水車,大熱天就更常見了.這些車因為造型奇特,總能引得孩子視線追隨,每次看到就跟孩子說說.

可以進行如下對話:

Look! What is that?

That is a big digger.大挖掘機

It has a big bucket.有個大鏟子

Look!The bucket is moving.鏟子動啦

The bucket is digging sand.在挖沙子啦

The bucket is lifting sand and dumping it in the truck.大鏟子把沙子抬起來,倒大卡車裡啦

Yes,that is a big truck.

The truck is loaded with sand.大卡車裝滿了沙子

Then look at that,the one with a big tank.看那個,有個大罐子那個

That is a cement truck.那是混凝土攪拌車

The tank keeps revolving.那個罐子一直在轉呀轉

Ok.Then look at this.看這個

It is a bulldozer.這是推土機

Could you see the broad blade at the front?看到前面的大鏟子了麼

It can knock down almost anything.能把東西都推倒

Oh,here comes a street sprinkler.這是灑水車

It is spraying water.能噴水

It is cleaning the street.

It can also make people cool.能讓人們覺得涼快....

Where does the water come from?水從哪來

It comes from the big water tank.從大水箱裡呀

Yes.That is the tank loaded with water.水箱裡裝滿了水

拓展:大街上看完了,回家繼續給孩子看圖片.孩子會逐漸理解,許多圖片都在說"真"的事物.

親子互動場景2:(文中BABY替換成自家寶寶名)

今天繼續陪孩子鍛鍊精細動作吧.剝香蕉皮.

可以進行如下對話:

Ok.Let's peel something today.今天剝東西吧

Look.What is it?這是什麼

Baby knows it.寶寶知道的

But baby couldn't say it.但寶寶不會說

That's all right.

Baby is too young to talk.寶寶還是太小了

Baby will say it properly in future.以後就會說了

Let daddy say it.

It is a banana.

What color is it?

It is yellow.

Ok.Let's peel the banana.咱們剝香蕉皮吧

Peel it like this.

Remove the skin.把皮去掉

Now this banana is peeled.剝好啦

Here is the skin of the banana.這是皮

We can not eat the skin.不能吃

Let daddy throw it in the garbage can.扔垃圾桶裡

And this is the flesh of the banana.這是香蕉果肉

Do you want to take a bite?要不要吃

Go ahead.

Yum.

Ok.

Now let's peel something else.再剝點別的

What is it?

Baby knows it.

It is an egg.

It is boiled.煮雞蛋

Now let's peel it.剝雞蛋殼

Take the shell off the egg.把殼剝掉

Just like this.

Ok.

Done.剝好啦

Does Baby want to peel it?寶寶要不要剝

Here you are.

This is another egg.這是另一個蛋

Please peel it by yourself.自己剝吧

Oh.

Baby doesn't know where to start.寶寶不知道從哪開始剝

That's fine.

Just crack it.

Crack it on the floor.在地板上磕破它

Hit it on the floor as hard as you can.使勁磕破它

Well done.

Now the egg cracks.殼破啦

Time to peel.可以剝啦

Oh.

It is too hard to peel.太硬啦剝不下來

Baby can not remove the shell.

That is ok.

You will do it better and better in future.

注意:雞蛋殼一定看好了,別讓娃給吞了.安全第一.

這是一個連續課程,旨在通過日常對話和親子互動,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學會英語.感興趣就關注吧.

相關焦點

  • 每天和孩子說英語(第56天)
    焦慮這個東西,無論你說不說,它都存在的.只是有的人很把它當個事,有的人不把它當個玩意.很多佛系的爹媽,看到別人家孩子拿了大提琴比賽大獎,會說:&34;看到別人考進名校說,&34;看到人家小小年紀就才藝通達,去各地參加比賽和表演就說:&34;看到別人家孩子小小年紀成才的路很多,並不只有一條路,這句話沒錯.但無論是走哪條路的,這些爹媽都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抽出大量的時間去陪孩子練習打基礎了
  • 每天和孩子說英語(第47天)
    英語啟蒙就是一個複雜問題。中國人的英語幾乎都是啞巴英語,即便是211,985大學畢業的,也有大把人說不流利,自己說都費勁,更不要提給孩子啟蒙了。看過前面課程的朋友必然知道,英語啟蒙到一定階段是有瓶頸期的。主要表現為孩子拒絕說英語。因為他的強勢母語是漢語,他說漢語更輕鬆自在,自然更愛說英語。一次徒步看到一對法國夫妻,在國內教英語,神奇的是,生源絡繹不絕。
  • 每天和孩子說英語(第54天)
    總有讀者問:一定要給寶寶讀英文書麼,一定要和寶寶說英語麼,一定不能放音頻麼,一定要漢語時間多過英語麼,以後英語基礎好了,漢語又有大環境,還不是一樣學麼?這些問題,在前面課程裡都解釋了很多遍了,所以不再贅述了。今天就說說別的。鋼琴可以說是「必備技藝」了。
  • 每天和孩子說英語第39天
    剩下一種就是給孩子各種「教育」了。懂教育和懂教育的彼此還不一樣,因為大家「懂」的東西不一樣。有的家裡早早就給孩子誦讀古文,引經據典,唐詩宋詞輪著來了。甚至一歲內就開始認字的也不在少數。極少數人會給孩子英語啟蒙,給孩子英語啟蒙的人裡,極少數人會陪孩子說話嘮嗑做遊戲,一般就放個音頻,放個動畫片了事了。其中利弊,前面課程聊了幾萬字了不再贅述。
  • 每天和孩子說英語(第44天)
    上面說的是上學後的孩子,那麼學前呢?學前其實只有一件事要做,就是陪孩子玩。這個玩的範圍是很廣泛的,只要一心一意看著孩子,聽他說話,陪她嘮嗑,一起看書,都叫玩。昨天課程提到一句話:小孩子最好的玩具是大自然和爸爸媽媽。今天展開說一下,很多爹媽給娃娃買玩具,那真是怎麼都停不下來。
  • 每天和孩子說英語第37天
    英語啟蒙,尤其是男寶,一定要早早抓起來,讓他無從反感英語,將來也就不會拖後腿。除此之外,還有個很重要的原因,我們十年寒窗學來的英語,實用性真的不強。本科讀完出來,有幾個人知道hiccup和burp的區別?什麼時候用strip,什麼時候用stripe?
  • 每天和孩子說英語第40天
    先聊點常識:這個課程最初是沒有課前小常識的,直接就是上乾貨,開始說英語。最早的課程連課程翻譯都沒有,只在前面或者後面解釋清楚這個場景是幹什麼的怎麼幹,然後就開始玩遊戲。一直認為翻譯會影響閱讀體驗,但是後來逐漸發現,儘管影響閱讀體驗,但是翻譯「很有必要」,很多人看到漢字就是「順眼。」
  • 每天和孩子說英語(第46天)
    沒能上成課的孩子家長覺得吃虧了,還因此怨恨他。側面反映出舅舅教得很好,口碑代代傳,學生絡繹不絕。舅舅必然是聰明的,當時他不建議母親買鋪子,母親彼時並不知道房租會漲房價會漲,但母親是這麼對舅舅說的:即便要三十年才能回本,但我還有個大鋪子立在那啊。鋪子是一直在那裡的啊。受大環境影響,母親小學沒畢業。後來平反了,她早已經結婚生子塵埃落定了,一生的學歷定格在小學肄業。
  • 每天和孩子說英語(第54天)
    總有讀者問:一定要給寶寶讀英文書麼,一定要和寶寶說英語麼,一定不能放音頻麼,一定要漢語時間多過英語麼,以後英語基礎好了,漢語又有大環境,還不是一樣學麼?這些問題,在前面課程裡都解釋了很多遍了,所以不再贅述了。今天就說說別的。鋼琴可以說是「貧民必備技藝」了。有大把買不起學區房的,但都能學的起鋼琴,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到處可見學鋼琴的孩子。
  • 每天和孩子說英語第36天
    這些書每天時不時陪孩子看幾頁,照著讀就可以了。不需要拓展太多,沒有必要,一本書能順利讀下來,孩子能集中注意力從頭看到尾,需要很多次的鍛鍊。所以,簡單照著讀就可以了。接下來聊下一個問題:跟爸爸媽媽互動遊戲和看書,孩子更喜歡哪個呢?當然是互動啦!書的內容再有趣,孩子也get不到「笑點」。
  • 每天和孩子說英語第40天
    先聊點常識:這個課程最初是沒有課前小常識的,直接就是上乾貨,開始說英語。最早的課程連課程翻譯都沒有,只在前面或者後面解釋清楚這個場景是幹什麼的怎麼幹,然後就開始玩遊戲。一直認為翻譯會影響閱讀體驗,但是後來逐漸發現,儘管影響閱讀體驗,但是翻譯「很有必要」,很多人看到漢字就是「順眼。」說實話,大家更喜歡漢字部分,這並不是課程的初衷。
  • 每天和孩子說英語第38天
    從小就懂得珍惜時間的孩子,將來不會把時間浪費在無趣的事和人上,在做選擇的時候更加理性客觀。比努力更重要的是選擇。正如一歲內就選擇給孩子英語啟蒙的父母。短短幾年的時間,省了孩子將來多少的「努力」,孩子可以把「多出來」的時間用來看多少書,漲多少知識見識,提升多少思維能力。
  • 每天和孩子說英語第49天
    以後課程會有簡讀和精讀課的。很多人說,小學三年級是個分水嶺。沒有形成良好聽課能力、沒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的孩子,等早年提前學的知識儲備用光了,成績就開始下滑,而很多習慣好的孩子「後來者」居上。這裡面有一些細節問題,比如,提前學「知識儲備」的孩子,學前的時候就學了那麼多東西,上小學後家裡反而早早「放手」了麼,還是說,只重視填鴨式的教育,不注重習慣培養,捨本逐末了呢。今天不討論這個。今天咱們就說說,一歲內的英語啟蒙,會不會也出現「知識儲備」用光的那天。首先肯定的是,最後無論是中考或者高考,孩子的英語成績一定很好,但未必有「優勢。」
  • 每天和孩子說英語(第44天)
    上面說的是上學後的孩子,那麼學前呢?學前其實只有一件事要做,就是陪孩子玩。這個玩的範圍是很廣泛的,只要一心一意看著孩子,聽他說話,陪她嘮嗑,一起看書,都叫玩。昨天課程提到一句話:小孩子最好的玩具是大自然和爸爸媽媽。今天展開說一下,很多爹媽給娃娃買玩具,那真是怎麼都停不下來。覺得這個也好,那個也贊。這個能培養邏輯能力,那個能鍛鍊動手能力。
  • 每天和孩子說英語第42天
    在養孩子成本不高的情況下,人們會選擇多生多養,總有一個能登科;但在大城市裡,金錢成本暫且不論,單說時間精力成本就耗費不起,所以少子化可以說是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結果」。至於養孩子最終的成果,一般獨生子女家庭,爹媽們會認為都是「家庭教育」的結果。而多子女家庭,爹媽們會承認個體差異在孩子成長中的潛在作用,淡化家庭背景的影響。
  • 每天和孩子說英語第67天
    不是說求助別人不對,是討論這個思維模式。很小的一個瑣事,總要問問才能行動。因為長久以來,形成習慣了,不會自己動腦思考,剛開始可能確實不懂,後來慢慢就變成懶,再後來就形成習慣了。如果不想自己的孩子將來用瑣事麻煩自己,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幫他養成習慣吧。凡事讓他自己先想想,再動手,而不是直接告訴他要怎麼做。
  • 每天和孩子說英語(第48天)
    管了兒女又管孫女的人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他們老了究竟有沒有人管,不好說;隨著生活成本醫療成本的提高,家有一老究竟還是不是一寶,也不好說了。過去養老和未來養老,成本是不一樣的。醫療水平高了,送進ICU沒準能救回來,送還是不送?送,十萬十萬的,幾年的辛苦錢眨眼就沒了;不送,能不能過去自己心裡那層「道德」的檻。
  • 每天和孩子說英語(第69天)
    孩子有麼?這是早早要教會孩子的,做人就要頂天立地,無論男孩女孩。當然這個事情裡,女孩不敢反抗,顧慮重重,能受威脅,很大一個原因是「觀念」問題。失節,這個罪名,古今中外,都將最大的惡意施加在女孩身上。但失節並不是女孩的錯,不止這個女孩,任何一個被強姦了的女孩都是如此!
  • 每天和寶寶說英語第16天
    因為不知道自己說的話,寶寶究竟有沒有聽進去。剛啟蒙的時候,渾身勁,慢慢的,看寶寶也沒什麼反應,就開始懈怠,覺得多一天少一天無所謂。不要懈怠!哪怕每天陪寶寶玩半小時,也請用英語對話!因為再堅持一下下,就會發現,即使寶寶還不會說,但是他聽的懂了!給她簡單命令,她能照著做。
  • 每天和寶寶說英語(第85天)
    打個比方:家裡呢,媽媽要給孩子英語啟蒙,因為媽媽英語好,能聲情並茂和孩子說英語,孩子能聽懂還能理解,必然能在未來說一口流利英語。而奶奶呢,文化水平高,覺得古典漢語更重要,理所當然的要讓孩子學古詩、三字文、弟子規。媽媽也喜歡古典文學,但無論你承認與否,古典文學就是一門嶄新的語言,和漢語是不一樣的,你甚至可以把它和日語等價,它們都有漢語元素,但是我們都看不懂,也聽不懂。奶奶願意教,固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