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長春 | 以讀攻讀:鄭板橋不養鳥及其養鳥之道
——扯遠了,還說鄭板橋的不養鳥。鄭氏不養鳥,實為愛鳥。這種感覺,上升道傳統文化來講,就是所謂的護生思想。在儒家,就是惻隱之心和仁民愛物之心。在佛家,就是「一切眾生,與我同生於天地之間,同賦血肉之身,同稟知覺之性,同知趨吉避兇,貪生怕死「。在道家,就是敬天愛地、戒殺惡(勿音)生。在袁店河,就是「不能害秀命兒」。
-
居官十年的鄭板橋,用親身言行闡釋了「難得糊塗」的為人處世之道
而提起「揚州八怪」,就不能不說鄭燮,即鄭板橋。 鄭燮的詩、書、畫堪稱「三絕」,絕中又有「三真」:真氣、真意、真趣。 比較有意思的是他對自我的評價,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
-
高考模考作文|辯論類材料作文:讀書之道
鄭板橋在《板橋家書》中則說:「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無多,往來應接不暇,如看場中美色,一眼即過,與我何益也。千古過目成誦,孰有如孔子者乎?讀《易》至韋編三絕,不知翻閱過幾千百遍來,微言精義,愈探愈出,愈研愈入。」強調讀書貴專,要取其之神。博覽群書和讀書貴專,你認為哪一個更重要?
-
鄭板橋:學不泥古,自成一家
「自刻苦、自憤激、自豎立」的學習態度鄭板橋出生在一個清貧的讀書人家,自幼便隨父讀書識字,養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他稱自己幼時並無過人之處,只是「讀書能自刻苦,自憤激,自豎立」罷了。鄭板橋晚年回憶自己當年讀書:「每讀一書,必千百遍。
-
清代畫家 鄭板橋
清代的鄭板橋,是歷史上的傑出名人,「揚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絕「詩書畫」聞名於世的書畫家、文學家。他的一生可以分為「讀書、教書」、賣畫揚州、「中舉人、進士」及宦遊、作吏山東和再次賣畫揚州五個階段。
-
鄭板橋醉畫竹影牆鄭板橋,是"
鄭板橋醉畫竹影牆 鄭板橋,是"揚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詩、書、畫"三絕聞名於世。他出身於書香門第,康熙末年中秀才,雍正十年中舉人,乾隆元年中進士,五十歲起先後任山東範縣、濰縣知縣計十二年。他曾"開倉賑貸""捐廉代輸",引起了貪官汙吏、惡豪劣紳的不滿,被貶官後唯有賣畫維生。
-
畫家鄭板橋才華橫溢,與一個女人有很大的關係
他的一生說起來平凡又不是平凡人應該有的樣子,說不平凡又不是一個神話般人物的存在,對於他的一生可以說是簡單的,沒有太多像其他有名古人那麼慘澹,有的只是一點點的滄桑之感。他的一生之中可以分成五個部分,分別是讀書教書,賣畫揚州,中舉宦遊,再次賣畫揚州和晚年生活。
-
趣事,沒錢的糊塗人鄭板橋的一段風流佳話
趣事,沒錢的糊塗人鄭板橋的一段風流佳話提到鄭板橋,人們就會想到他的「難得糊塗」,然而這樣一個難得糊塗之人,也是個「風流」種子,這是他自己承認的,他曾這樣描述自己:「酷嗜山水,又好色,尤多餘桃口齒,及椒鳳弄兒之戲。」這也是文人常態,沒有那才是不正常。
-
[古人有癮]「俗人」鄭板橋:一個「中產」的奮鬥史
——鄭燮《七歌》 偏巧這幾年年成不好,再加上鄭板橋母親病逝,父親轉年又續娶了郝夫人,本來算是「中產」的鄭家,已有「家道中落」的跡象。 鄭板橋的童年就是在這種稍顯困頓的家境中度過的。 雖然經濟條件不好,可生在耕讀之家的鄭板橋,眼下似乎只有讀書一條路可以走。 學習成績如何呢?大概二十多歲的時候,他考中了秀才。
-
鄭板橋的「糊塗」人生,是別人無法超越的大境界?
後來鄭板橋的父親繼娶,這個後媽郝氏也是世間難尋的好人,待鄭板橋如親生,可以說,鄭板橋幼年失母,卻又遇到兩位好母親,讓他擁有了溫暖又幸福的童年,讓他感慨地賦詩道:「十年操家足辛苦,使我不足憂饑寒」。好的女人是男人最好的學校,這話頗有道理呀!
-
在清代,鄭板橋生性狂放不羈的性格,給社會帶來了什麼影響?
鄭板橋生性狂放不羈。茶坨子《板橋集·跋》云:「板橋先生以風流倜儻之性,縱情翰墨間,其為詩詞書畫,醞釀古人,自開生面。」談國桓《鄭板橋四子書真跡·序》評板橋:「以不羈之才……人第見其灑落多姿,風流自賞」。板橋不僅行事離經叛道,在詩文和書畫上也主張不同於人。
-
鄭板橋:以人為可愛,而我亦可愛矣
鄭板橋有許多畫論、書論、題記,包含豐富的繪畫、書法等文藝美學思想。同時,他給他的親屬也寫過不少家書,這些家書中亦蘊含深刻的為人處世之道。至於缺陒欹危之處,亦往往得人之力。好罵人,尤好罵秀才。細細想來,秀才受病,只是推廓不開,他若推廓得開,又不是秀才了。且專罵秀才,亦是冤屈。而今世上那個是推廓得開的?年老身孤,當慎口過。愛人是好處,罵人是不好處。東坡以此受病,況板橋乎!老弟亦當時時勸我。
-
「古人有癮」「俗人」鄭板橋:一個「中產」的奮鬥史
雖然經濟條件不好,可生在耕讀之家的鄭板橋,眼下似乎只有讀書一條路可以走。學習成績如何呢?大概二十多歲的時候,他考中了秀才。可直到三十歲,鄭板橋在科舉的道路上並沒有「更進一步」。製圖:張艦元恰在此時父親也去世了。
-
鄭板橋在濰縣談防盜與治盜
清乾隆年間(1746-1753年),鄭板橋在濰縣當知縣時,有一天忽然接到在江蘇興化老家讀書的獨子麟兒的來信說:「老家在五月二十一日晚間失竊了,盜賊並未進入母親的臥室,四叔要報官追緝」。乾隆十三、十四(1748、1749年)年濰縣自然災害頻發,這時,鄭板橋曾連續三次倡眾大修了濰縣的城牆。這件事,可以看做是他未雨綢繆防治盜竊的策略和行動。他在當時寫下的《修城記》石碑中,把海外異族的入侵與民間盜賊相提並論,比喻為「張牙利吻之徒」,並提出在人們生活安定時,修築城池,未雨綢繆,以防患於未然。
-
鄭板橋如果做官,有可能是第二個陳世美,而有過之無不及
鄭板橋,清代著名書畫家,詩人,「揚州八怪」之一。他的詩書畫在文學藝術界享有極高的聲譽,是中國民間一位家喻戶曉的文化名人。鄭板橋善畫竹,可稱天下第一人,可是他對待婚姻和感情,卻不似他畫出的竹子那般堅韌和剛正不阿。如果鄭板橋在年青時做上了官,可能成為第二個陳世美,有過之而無不及。鄭板橋出生在書香世家,祖父、曾祖父都是文人,可到了他父親這輩家道中落,已經非常貧寒。
-
鄭板橋寫詞1首,贏得美女芳心,45歲娶得美嬌妻
鄭板橋抬頭一看,這個客廳牆上掛的竟然是自己的詩詞作品,覺得十分驚奇,便詢問老婆婆:「您可認識鄭板橋嗎?」老婆回答道:「我只是聽聞板橋先生的大名,卻沒有見過他。」鄭板橋說:「在下便是鄭板橋。」老婆婆十分驚喜,對著屋內喊道:「五姑娘快出來,你仰慕的鄭板橋先生來了。」
-
同時代的鄭板橋與吳敬梓為何不相往來?
貧寒的家境,悽苦的身世,不幸的遭遇,促使板橋發憤改變命運,走「讀書——科舉——作官」的發達之路是他心中孜孜以求的夢想。他多次對朋友表白:「讀書作文者,豈僅文之云爾哉?將以開心明理,內有養而外有濟也。得志則加之於民,不得志則獨善其身。」(《與江賓谷、江禹九書》)板橋在《焦山讀書復墨書》和《濰縣寄舍弟墨第四書》兩書中皆告誡舍弟鄭墨:「愚兄既不能執御執射,又不能務農務商,則救貧之策只有讀書。」
-
鄭板橋的「六分半書」
乾隆三十年(1765)鄭板橋病逝,享年73歲。 鄭板橋詩、書、畫創作以真氣、真意、真趣而獨步文壇,彪炳藝林,尤以書法獨樹一幟形成獨具特色的「板橋體」,「六分半書」甲天下。 鄭板橋在《四子書真跡》序中說:「板橋既無涪翁(黃山谷)之勁拔,又鄙松雪(趙孟頫)之滑熟,徒矜奇異,創立真隸相參之法,而雜以行草,究之師心自用,無足觀也。」又在《劉柳村冊子》中,自述其書體曰:「莊生謂:『鵬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古人又云:『草木怒生』。然則萬事萬物何可無怒耶?板橋書法以漢八分雜入隸行草。經顏魯公《座位帖》為行款,亦是怒不同人之意」。
-
據說鄭板橋曾來濟南「公幹」,後又做《糟魚詩》一首
從濰縣令上棄官而去之後,鄭板橋才回揚州賣畫為生。在即將棄官而去之前,鄭板橋回首7年濰縣的時光,感慨萬千,揮毫畫出八尺巨幅墨竹,並在畫上即興吟詠題跋「七載春風在濰縣」,可見其對濰縣感情之深。鄭板橋「難得糊塗」與「吃虧是福」的故事。
-
個性名人,鄭板橋
如今,提起鄭板橋,可謂家喻戶曉了。鄭板橋出生於一個書香之家,但逢家道漸漸落魄,生活也是捉襟見肘。幼年喪母,但幸運的是他有一位乳母,費氏。費氏費氏對鄭板橋十分疼愛,用心照料其成長,彌補了他缺失的母愛。加上費氏為人勤勞善良而又真正,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鄭板橋人格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