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康網訊 近日,由胡先煦、張超、郝富申、韓沐泊、紀李、翟冠華等主演的青春奇幻網劇《棋魂》上了熱搜。《棋魂》改編自堀田由美的同名作品,漫畫由小畑健執筆,2001年動畫版曾在當年上映引起轟動,此番國產網劇改編,未播先熱,引發網友期待。
相關新聞微博截圖
我們在追這部關於圍棋的劇時,也關注一下另一個著名的棋類運動——西洋棋。西洋棋自誕生伊始,就始終與人類文明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以至於和數學、文學、美術、電影、等領域的文化名人,都產生出了奇妙而有趣的化學反應。
數學:宰相被殺,歐拉跑馬
棋盤上的麥粒截圖
大家也許在中學數學課本就聽到這個故事了:舍罕王打算獎賞西洋棋的發明人,宰相西薩·班·達伊爾,而宰相只請求國王在棋盤第一個格賞他一個麥粒,第二個格兩個,第三個格四個……後一格比前一格多一倍。國王計算後發現,全世界的麥粒也擺不滿棋盤,結果宰相落了個被殺的下場。
實際這只是個傳說,但是現實中卻真有一位數學家擺滿了整個棋盤,不過沒有用麥粒,而僅憑一枚「馬」棋子。他就是瑞士數學家——歐拉。
歐拉也是我們數學課本裡的老朋友了,就是因為那道著名的「哥尼斯堡七橋問題」。
當然後來我們也知道了,那個老在橋上散步的哲學家就是說出「頭頂星空與心中道德律」的康德。
歐拉在解決完「康德散步問題」後,便把目光投向了西洋棋。我們知道,西洋棋的「騎士(馬)」和中國象棋的「馬」走法近似,我們說「馬走日」,而「騎士」則走「目字格」。
動圖即為「騎士(馬)」的走法
歐拉同學想到,既然「馬」這麼歡脫,那麼假如從棋盤上任意一格開始,不間斷地連續跳,能不能所有的格都跳滿呢?當然,他最後證明出來這是可以的(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試試)。
文學:「B博士」與愛麗絲
《布達佩斯大飯店》劇照
看過韋斯·安德森導演的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的同學可能都知道,主人公古斯塔夫的原型是奧地利文學家史蒂芬·茨威格。
這位寫過《人類的群星閃耀時》、《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昨日的世界》等作品的大作家,在生命的最後兩年裡創作了一部反納粹的中篇小說《象棋的故事》。
小說講述了一艘從紐約開往阿根廷的輪船上,西洋棋世界冠軍被一位名為「B博士」的業餘棋手擊敗的故事。原來B博士在被法西斯的囚禁中飽受摧殘,便終日自我對弈以排遣,卻練出驚人的棋技,代價便是精神分裂。茨維格以苦苦煎熬「B博士」的心魔隱喻納粹魔影,西洋棋在文學家的筆下成了人類苦難的寫照。
茨維格與友人在下西洋棋
不幸的是,茨威格本人最終也像他筆下的「B博士」那樣崩潰了,在《象棋的故事》出版的同一年,帶著對古老歐洲文明的眷戀,和對納粹鐵蹄蹂躪世界的絕望,茨威格與妻子在巴西雙雙服毒自殺,《象棋的故事》也成了他最後一部中篇小說。
另一部與西洋棋有關的文學作品,與孩子們有關,那就是英國童話作家劉易斯·卡羅爾的《愛麗絲鏡中奇遇記》。
故事講述了一個午後,愛麗絲被一隻揣懷表的兔子領入迷幻的夢境,裡面的西洋棋「紅皇后」讓她在棋盤上走格子,當白皇后的小卒。然後她穿越進一面鏡子,裡面的棋盤就是森林、田野與河流,最後愛麗絲自己變成了紅皇后!
對於愛麗絲在西洋棋棋盤上行走的充滿想像力的情境,後世的傑斐遜飛機樂隊在1967年的專輯《超現實主義枕頭》中,就有一首「White Rabbit(白兔),大家可以聽聽感受一下——
美術:超現實主義棋子
上文中提到,在文學史上,西洋棋上升到了「超現實主義」高度,那麼美術史不幹了,明明超現實主義是在我們這裡發源的嘛!超現實主義與達達主義創始人之一——馬賽爾·杜尚,不但自己愛下西洋棋,還設計出了幾副史上著名的棋子,並且還為世界西洋棋大賽設計海報!
美國《生活》雜誌上的杜尚
杜尚說過一句名言:「不是所有的藝術家都是棋手,但所有的棋手都是藝術家」,這位貨真價實的殿堂級藝術家自己設計的棋子和海報。
最美西洋棋遊戲《Pure Chess》裡也收錄了杜尚設計的棋子。
杜尚為第三屆法國西洋棋大賽親手設計了海報,並參加了比賽。
杜尚就像美術界的「老頑童」周伯通,不但自己玩轉西洋棋藝術形式,還拉上了音樂大師,搞西洋棋版「跨界歌王」。
有位音樂大師在上圖的電影中為杜尚執導了一段夢境配樂,他的名字叫約翰·凱奇。就是那個寫出《4分33秒》的先鋒派古典音樂家。
然而再厲害的大師,也是杜尚的「迷弟」,他說過一句名言:「如果你想學習音樂,那麼先研究杜尚」。結果他先被杜尚給「研究」了。
杜尚與約翰凱奇的西洋棋比賽
1968年3月5日,杜尚和凱奇在加拿大多倫多瑞爾森劇院,進行西洋棋比賽。腦洞比黑洞還大的是,棋盤下面鋪設了傳感線,每走一步棋子,都會生成隨機的音樂!
這些音樂要經過四名作曲家處理後,再由劇院的八組揚聲器對外公放(請問你們考慮過西洋棋的感受嗎?)。
凱奇下棋的姿勢都像彈鋼琴,結果第一盤他就輸了(杜尚還讓掉一個「馬」)。
這場視聽盛宴不但把西洋棋玩出了「奇蹟」,也是人類藝術史上的奇蹟。(子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