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歷史上的兩個燕國,一個是戰國七雄,一個在河南

2020-12-22 王畿鬱兮千裡

北方有山,其名為燕,其野有國,以山為名。

說到燕國,多數人想起的就是曾經是戰國七雄之一的燕國;燕國是姬姓諸侯國,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當時姬姓燕國之南的中原大地,也有一個諸侯被稱為燕國。她與燕國幾乎同時受封、同時存在;不知道是否是同名同命的原因,不管是姬姓燕國還是中原的燕國,與當時的大國相比,其史料相對較少;特別是中原的燕國,史上就更疏於記載,以至於關於這個燕國的同一事情, 可能有不同的說法。

有說法是中原燕國,在商朝時就以及是方國了,以燕國為名,其歷史是要久遠於後來的姬姓燕國的,她或許是我國歷史上最無可奈何的諸侯國了,她名為燕國時,被後來得名的燕國奪取了名字,無奈的接受被稱為南燕;作為以南燕為國命,卻沒想到幾百年後,在其附近地區又出現了一個名為南燕的政權。

西周武王在伐紂之後的這場分封盛宴中,將其弟姬奭封於燕地,是為燕召公,開啟了822年的燕國時代。燕國金文作匽、郾,又稱北燕,據徐才宗《國都城記》:周武王封召公於燕,地在燕山之野,故國取名焉。燕山位於今河北、北京、天津三地,據《中國地名辭源》:古時商族生活於燕山一帶,崇拜燕子,以燕子為圖騰,故名燕山。儘管處於北方屏障的門戶、地理位置優越,因與中原王室的聯繫較少,歷史對於她的記錄是由斷斷續續的。

燕國最初統領有六邦土地和民眾,消滅了薊國、孤竹、令支、無終之後等勢力;此時燕國的領地主要包括今冀北、北京和遼寧西部的大凌河流域。歷史上曾多次遷都,並建有五座都城,燕國最早定都於燕地(今北京市房山琉璃河鎮東北董家林古城),公元前7世紀時,向冀北、遼西一帶擴張,在吞併薊國後,遷都於薊城(今北京市);更是在昭王時形成了三都體制,即薊城(上都)、中都(今房山區竇店)和下都武陽城。

西周初期分封時中原燕國也為當時之一,又稱南燕;其始封國君黃帝之後吉光的後裔姞伯鯈,都邑在今河南省延津縣東北45裡處;據《水經·濟水注》: 濮渠又東北,徑燕城南,故南燕,姞姓國也。她是當時眾多存在感較低的小國之一,比姬姓燕國的紀錄更少,唐代著名古籍專家孔穎達曾說:「南燕國,姞姓,黃帝之後也,始祖為伯鯈,小國無世家,不知其君號也;但更無語的是,因北方燕國的逐漸強大而獨得燕國之名,她甚至漸漸失去名字而被稱為南燕;但明明她才是應該保留名稱的這一個啊, 據《左傳》記載南燕國的出現是要早於北燕的。她發祥於浚水河畔,但《史記》列出的諸侯國沒有提到她;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王彪曾發文提及,南燕原生活在山西西南涑水流域的聞喜、夏縣之間,後沿黃河北岸東至衛輝延津之間,很可能是因為當時晉國的擴張而導致的。

雖然實力弱,但她每次出場都很有氣勢,據《左傳·隱公五年》(前718)記載:衛國用姞姓燕國的軍隊去攻打鄭國;魯桓公十二年(前700年)七月,與魯桓公、宋莊公會盟於谷丘;次年二月魯國、紀國、鄭國會盟,與齊、宋、衛、燕等四國大戰,敗這四國。 魯莊公十九年(前675)燕國與衛國、周惠王的叔叔王子穨(王子頹)一起討伐周惠王,雖然實力弱小,卻也敢去討伐周王,不得不說很有膽量;次年春周惠王向鄭國告急,鄭厲公率軍,擒獲了燕國國君燕伯仲文。鄭文公曾娶了姞姓燕國女子燕姞,夢見燕國開國國君姞伯鯈以天使身份贈給蘭花,後來燕姞生兒子取名子蘭(鄭穆公),是為夢蘭之喜。由於史料缺乏,滅亡也無時間考證,但應是魯定公十年(前500)之後,是年《左傳》曾最後一次提到南燕。南燕亡國之後,其後代子孫遂以國名命姓稱為燕姓。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南燕故地曾設有燕縣,其後先後更名為南燕縣、東燕縣、胙城縣,唐武德四年,南燕縣併入胙城縣,清朝時胙城縣併入延津縣。

時間到了東晉隆安元年(397),北方處於十六國的紛亂,北魏攻後燕都城中山(今河北定州),後燕被截為南北兩部分;次年範陽王慕容德率眾遷至滑臺(今河南省滑縣),以滑臺(今河南省滑縣城關鎮)為都建立燕國;據《晉書·慕容德載記》: 時德始都滑臺,介於晉、魏之間,地不過十城,眾不過數萬,史稱南燕,後遷都於廣固(今山東省青州市),義熙元年(南燕建平六年,405),慕容超即位並改年號為太上;六年(410)2月東晉攻陷廣固,南燕自此滅亡。

疆域東到大海、南達泗上、西至巨野澤、北臨黃河,共有十五個郡、八十二個縣,基本為西晉的青州,包括今河南、山東以及江蘇局部,因慕容德將南燕分為五個州:青州,治於東萊(今山東萊州市);幽州,治於發乾(今山東沂水縣);徐州,治於東莞(今山東莒縣);兗州,治於梁父(今山東泰安)、并州,治於陰平(今江蘇沭陽);又常自稱五州之地。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戰國七雄爭霸的時代,燕國默默無聞,為何也創造了歷史?
    在戰國七雄中,秦國自然笑到了最後。但在整個戰國時代的歷史中,楚國、齊國、趙國和魏國都曾獨領風騷,只有燕國和韓國處於邊緣化的局面。除了五國伐齊的事件之外,燕國幾乎沒有什麼亮點。但是在燕國同樣創造了歷史,這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吞併遼東地區。
  • 戰國七雄的都城現在怎麼樣了?燕國的都城是北京,韓國的都城混得最慘
    戰國的時間跨度大約有兩百多年,雖然時間不是很長,但是仍然對後世產生了非常巨大而深遠的影響。戰國七雄分別為齊國、楚國、秦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
  • 「戰國七雄」時期各國戰神
    老麥侃歷史,平民角度講述歷史,喜歡可以關注。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周王室名義上為天下共主,實際上已形同滅亡,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 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國分別是: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秦國。
  • 風雲激蕩的春秋戰國天下——戰國七雄
    戰國七雄是戰國時代最強大的七個諸侯國的統稱,是春秋五霸的延續,戰國初期,春秋強大的國家基本都被保留了下來,只有晉國被六卿所瓜分,分成了趙、魏、韓三國,至此,形成了戰國七雄並立的局面。
  • 盤點當年戰國七雄的首都,有一個國家的都城還是如今的首都
    在中華的戰國時期,七個國家相互爭奪天下,你方唱罷我方登臺,而在這場曠日持久的鏖戰中,各個國家都有值得說道的地方,不然也不可能在這麼激烈的競爭中堅持幾百年之久,而當時七個國家定都的地方在經過各自皇帝的裝點之後肯定也是相當壯觀的,不過現在幾千年過去了,當時這七個國家的首都現如今都是什麼樣子了呢
  • 春秋曾經稱霸的越國,到了戰國為何沒有被列為戰國七雄
    越國是春秋時期的最後一個霸主,但是這個曾經讓中原各國恐懼不已的強大國家,在進入戰國時期之後沒能被後世列為戰國七雄之一。說實話,在當時無論是從人口、國土面積,越國都是響噹噹的大國,他佔據了今天長江三角洲的大部分地區,是一個典型的江南國度。
  • 戰國七雄都城是哪,是現在什麼地方,有一國居然前後有過八個都城
    戰國七雄就是指戰國晚期華夏最強大的七個諸侯國,分別是:秦國、韓國、趙國、魏國、燕國、楚國、齊國,這些諸侯國大多是跟隨周朝建立分封后開始存在的,只不過有些諸侯國分封建立得早,比如齊國、燕國,有些諸侯國分封建立得晚,比如秦國、楚國。 接下來聊一聊戰國七雄曾經的都城在哪裡?他們的都城是今天的什麼地方?
  • 魯國堅持到戰國後期才滅亡,為何不是戰國七雄之一呢?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值得注意的是,在戰國時期,還存在不少其他諸侯國。比如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國等大國。
  • 戰國七雄,燕國有三大特殊之處,周武王分封的800年諸侯國
    導語:戰國七雄,燕國因何而亡?迂闊之政,戰亂之世固守王道傳統的悲劇,燕國有三大特殊之處,周武王分封的姬姓貴族諸侯國,享國800年,召公奭極其長壽戰國時代,戰國七雄,每一個國家都有著自己的故事,每一個國家的故事敘述出來都是和著血淚的歷史,但是我們今天的主角燕國的故事卻有一些黑色的幽默了。
  • 春秋戰國時期,擁有孔子的魯國,為什麼沒有成為戰國七雄?
    在這些人之中,孔子,又是影響最大的一個,那麼擁有孔子的魯國,為什麼沒有成為戰國七雄呢?其次,我們再看看孔子的生平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逝於公元前479年,也就是說,他所處的時代,大致在魯國歷史的中後期,春秋戰國時期歷史的中期。這一時期正好是西周倒塌後的二百多年,諸侯國之間的關係也到了非常混亂的,戰爭頻發的時代。
  • 戰國七雄的都城設在什麼地方,位於現在的什麼地方?
    周朝享國祚八百年,實際上卻分了兩個階段,以豐鎬為都城的西周,以及以洛邑為都城的東周,周幽王的去世正是轉折點。他死後,周平王東遷洛邑,東周開始,而亂世也自此開始,諸侯國紛紛走上歷史舞臺,而周天子逐漸式微,無力統領天下諸侯。
  • 戰國七雄的都城在哪裡?7張圖帶你看懂七國的遷都歷史
    韓、趙、魏三家分晉,戰國時代開啟。經過多年的打拼,秦、楚、齊、燕、韓、趙、魏成為戰國七雄。那它們的都城建在哪裡?我特意繪製7張地圖,其中秦、楚、齊、燕四國囊括周朝八百載的遷都歷史。秦國秦國國都的遷徙史,就是大秦帝國的奮鬥史。
  • 戰國七雄實力對比,秦國並非最強為何秦始皇能一統天下?此人功不可沒!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有過多次群雄割據的混亂時期,其中有兩個最為人們津津樂道,一個是東漢末年的三國時期,另一個就是東周年間的春秋戰國時期。這兩個朝代都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大兼併、大動蕩時期,皇室力量微弱,失去了對中原的控制,各地諸侯紛紛揭竿而起,群雄爭霸。
  • 遠離主流文化圈的燕國,是如何被忽視的?
    資料圖如果和各位讀者提到燕國,相信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神秘"兩個字。為何這樣說呢?眾所周知,由於焚書坑儒的事件,導致戰國時的很多珍貴歷史資料缺失!而作為上鏡率並不高的燕國,他們的歷史資料就更加稀缺。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燕國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國家?這一個小國雖然歷史存在感並不算很強,但是也算<上是戰國七雄。放眼大春秋,這個國家距離華夏文化的核心地帶距離甚遠(此為今日我國的北方偏北地區),而且國力偏弱,和中原的各個國家缺乏往來。所以他們的文化自成一派,有別於中原。
  • 如果出生在戰國時期,你是哪國人?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弱小的諸侯國相繼被大國消滅。在此基礎上,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顯著減少,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消滅智氏,以三家分晉的結果為標誌,從而奠定了戰國七雄的格局。
  • 在戰國七雄之中,哪個國家存在時間最長,哪個國家存在時間最短?
    秦楚燕齊趙魏韓,這是戰國時期最強的七個國家,這七個國家在戰國這個大舞臺上,輪番表演了一場又一場精彩絕倫的「大戲」,令後人每每讀到這段歷史,或是拍案叫絕,或是扼腕嘆息,亦或是捧腹大笑。不過,不知道大家注意過這七個國家的存在時間沒,知道哪個國家存在時間最長,哪個國家存在時間最短嗎?
  • 春秋戰國20個最強諸侯,除了戰國七雄,還有這些國家
    除了戰國七雄,這些國家實力也很強。20徐國夏禹時,伯益因輔佐治水有功,其子若木建徐國,贏姓。西周初期,徐國是東夷中最強大國家,在周穆王時期才臣服於周朝。公元前512年,為吳國所滅。19中山國中山國是一個由鮮虞人建立的國家,國君姬姓。
  • 戰國七雄,為何秦國可以統一天下?
    在戰國中期,齊,楚,秦,燕,趙,魏,韓這七個國家,在各種慘烈的戰爭和紛爭中脫穎而出,被稱為戰國七雄。儘管當時也有宋、衛、中山、魯、費等小國,也有較為特殊的周代。但是說到統一天下,講的是資源,講的是抱負,也只有這七雄能夠擔當。
  • 戰國七雄:秦國白起,趙國廉頗,剩下五國的名將都是誰?
    而下面的諸侯都在為爭奪天下而戰,先是趙魏韓崛起,後是秦楚齊燕崛起,在歷史上他們並稱為戰國七雄。他們實力都非常雄厚,其手下也有不少的名將。那麼戰國七雄中,秦國的名將是白起,趙國的名將是廉頗,剩下五國的名將都是誰? 楚國—昭陽
  • 戰國七雄國都變遷,楚國7個都城,楚國為什麼喜歡遷都?
    戰國時代,七雄的首都都是當時的繁華中心,楚國前後竟然有7個都城,楚國為什麼喜歡遷都呢?燕國西周初年,周王宗室召公被封在燕國。燕國先後經有五個都城,燕城(今北京市房山區琉璃河)、臨易(今河北容城縣)、薊(今北京)、易(今河北易縣)、襄平(今遼寧遼陽縣)。燕國最初都城在北京附近,兩次向南遷都都因為北部山戎遊牧部落侵擾,然後又返回北京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