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家的故事:陳景潤

2020-12-11 有趣的數學

陳景潤不愛走公園,也不愛逛馬路,就愛學習。學習起來,常常忘記了吃飯睡覺。

有一天,陳景潤吃中飯的時候,摸摸腦袋,哎呀,頭髮太長了,應該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見了,還當他是個姑娘呢。於是,他放下飯碗,就跑到理髮店去了。

理髮店裡人很多,大家挨著次序理髮。陳景潤拿的牌子是三十八號的小牌子。他想:輪到我還早著哩。時間是多麼寶貴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費掉。他趕忙走出理髮店,找了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然後從口袋裡掏出個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來。他背了一會,忽然想起上午讀外文的時候,有個地方沒看懂。不懂的東西,一定要把它弄懂,這是陳景潤的脾氣。他看了看手錶,才十二點半。他想:先到圖書館去查一查,再回來理髮還來得及,站起來就走了。誰知道,他走了不多久,就輪到他理髮了。理髮員叔叔大聲地叫:「三十八號!誰是三十八號?快來理髮!」你想想,陳景潤正在圖書館裡看書,他能聽見理髮員叔叔喊三十八號嗎?

過了好些時間,陳景潤在圖書館裡,把不懂的東西弄懂了,這才高高興興地往理髮店走去。可是他路過外文閱覽室,有各式各樣的新書,可好看啦。又跑進去看起書來了,一直看到太陽下山了,他才想起理髮的事兒來。他一摸口袋,那張三十八號的小牌子還好好地躺著哩。但是他來到理髮店還有啥用呢,這個號碼早已過時了。

陳景潤進了圖書館,真好比掉進了蜜糖罐,怎麼也捨不得離開。可不,又有一天,陳景潤吃了早飯,帶上兩個饅頭,一塊鹹菜,到圖書館去了。陳景潤在圖書館裡,找到了一個最安靜的地方,認認真真地看起書來。他一直看到中午,覺得肚子有點餓了,就從口袋裡掏出一隻饅頭來,一面啃著,一面還在看書。

「丁零零……」下班的鈴聲響了,管理員大聲地喊:「下班了,請大家離開圖書館!」人家都走了,可是陳景潤根本沒聽見,還是一個勁地在看書吶。管理員以為大家都離開圖書館了,就把圖書館的大門鎖上,回家去了。時間悄悄地過去,天漸漸地黑下來。陳景潤朝窗外一看,心裡說:今天的天氣真怪!一會兒陽光燦爛,一會兒天又陰啦。他拉了一下電燈的開關線,又坐下來看書。看著看著,忽然,他站了起來。原來,他看了一天書,開竅了。現在,他要趕回宿舍去,把昨天沒做完的那道題目,繼續做下去。

陳景潤把書收拾好,就往外走去。圖書館裡靜悄悄的,沒有一點兒聲音。哎,管理員上哪兒去了呢?來看書的人怎麼一個也沒了呢?陳景潤看了一下手錶,啊,已經是晚上八點多鐘了。他推推大門,大門鎖著;他朝門外大聲喊叫:「請開門!請開門!」可是沒有人回答。

要是在平時,陳景潤就會走回座位,繼續看書,一直看到第二天早上。可是,今天不行啊!他要趕回宿舍,做那道沒有做完的題目呢!

他走到電話機旁邊,給辦公室打電話。可是沒人來接,只有嘟嘟的聲音。他又撥了幾次號碼,還是沒有人來接。怎麼辦呢?這時候,他想起了黨委書記,馬上給黨委書記撥了電話。

「陳景潤?」黨委書記接到電話,感到很奇怪。他問清楚是怎麼一回事,高興得不得了,笑著說:「陳景潤!陳景潤!你辛苦了,你真是個好同志。」黨委書記馬上派了幾個同志,去找圖書館的管理員。圖書館的大門打開了,陳景潤向管理員說:「對不起!對不起!謝謝,謝謝!」他一邊說一邊跑下樓梯,回到了自己的宿舍。

他打開燈,馬上做起那道題目起來。

相關焦點

  • 由故事啟發的數學家,他就是陳景潤
    陳景潤一個家喻戶曉的數學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創立了著名的「陳氏定理」,所以有許多人親切地稱他為「數學王子」。但有誰會想到,他的成就源於一個故事。    1937年,勤奮的陳景潤考上了福州英華書院,此時正值抗日戰爭時期,清華大學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喪,不想因戰事被滯留家鄉。幾所大學得知消息,都想邀請沈教授前進去講學,他謝絕了邀請。由於他是英華的校友,為了報達母校,他來到了這所中學為同學們講授數學課。
  • 【數學家】陳景潤簡介
    這種特殊的生活境況,把他塑造成了一個極為內向、不善言談的人,加上對數學的痴戀,更使他養成了獨來獨往、獨自閉門思考的習慣,因此竟被別人認為是一個「怪人」。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外國數學家在證明「1+3」時用了大型高速計算機,而陳景潤證明「1+2」卻完全靠紙、筆和頭顱。如果這令人費解的話,那麼他單簡化「1+2」這一證明就用去的6麻袋稿紙,則足以說明問題了。
  • 小學生講述陳景潤的故事
    本報長沙訊 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作者徐遲及其主人公數學家陳景潤的故事,曾感動和激勵了億萬中國人。3月31日上午,紀念徐遲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發表40周年及全國科學大會召開40周年活動在長沙湖南省音樂廳舉行。
  • 已故數學家陳景潤妻子由昆的往事回憶
    他曾是中國的全民偶像;他的故事影響了千千萬萬的人;人們都知道他是一個數學上的天才,也都以為他是一個生活中的白痴; 實際上這個男人很有遠見,三十年前就預言了上大學要收費;這個男人也很痴情,入院看病,卻娶回了一個比自己小十幾歲的妻子;這個男人非常摳門,陪妻子逛街,卻不讓她帶錢;貌似遲鈍的外表下,隱藏著一個無比敏感的內心世界。他的身上究竟有多少我們意想不到的故事?
  • 中國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妻子比自己小18歲,兒子也是數學家
    陳景潤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可以說是數學天才,高中沒畢業就被錄取,是我國近代史上偉大的人物,為了新中國的繁榮富強付出了不為人知的艱辛努力。陳景潤先生出生在戰亂時期的1933年,福建省的一個小職員的家庭, 在那個時期養育一個孩子是非常不容易的,陳景潤的父母靠著微薄的收入,養活著一大家子。在這樣的一種環境裡,小小的陳景潤性格內向。生活沉悶也就養成了他沉悶的性格。
  • 數學手抄報:關於陳景潤的小故事
    陳景潤一個家喻戶曉的數學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創立了著名的「陳氏定理」,所以有許多人親切地稱他為「數學王子」。但有誰會想到,他的成就源於一個故事。  1937年,勤奮的陳景潤考上了福州英華書院,此時正值抗日戰爭時期,清華大學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喪,不想因戰事被滯留家鄉。
  • 新書推薦丨科學家的故事·《數學怪人》陳景潤
    《數學怪人》講述了我國當代著名數學家陳景潤的成長故事我國當代著名數學家陳景潤的成長故事從一個瘦小普通的「醜小鴨」,變成「撼動了群山」震驚世界的偉大數學家,陳景潤在63年的人生中最專注的只有一件事情:數學。
  • 名人故事:數學之星陳景潤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趣味學習樂園>學前班數學>正文名人故事:數學之星陳景潤 2011-09-06 15:40 來源:中國兒童資源網
  • 華羅庚的得意門生、中國數學家的翹楚,原來他是這樣的陳景潤!
    那是1977年的一天,陳景潤收到一封國際數學家聯合會主席寄來的國外來信。他們邀請他出席國際數學家大會,大會共指定了10位數學家作學術報告,陳景潤就是其中之一。這對於一位數學家而言,可稱得上是極大的榮譽。
  • 數學家陳景潤證明的陳氏定理「1+2」是什麼?
    對於數學家來說,如果能夠證明遺留277年的哥德巴赫猜想,那絕對可以名垂青史,永載數學史冊。題目說的「1+2」表述並不正確,陳景潤做的工作不是去證明加減乘除中的1+2,而是證明哥德巴赫猜想,即「任何一個充分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一個素數和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
  • 今日緬懷「數學巨人」陳景潤:他的成就僅僅源於一個故事!
    1996年3月19日,著名數學家陳景潤逝世。陳景潤於1933年5月22日出生於福建福州,他從小喜歡數學,對數字有著天生的敏感和喜歡,之後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廈門大學數學系,大學畢業之後,被分配到北京市第四中學任教。
  • 陳景潤哥德巴赫猜想是陳景潤生平最大的成就之一
    但是哥德巴赫數學家一生也沒有證明出來這個猜想,哥德巴赫為了證實這一猜想,還曾給俄國的數學家歐拉寫信,希望歐拉能夠幫助他證明這個猜想。不幸的是,歐拉直到離世,也未能證明出這一猜想。陳景潤聽完這一課後,對哥德巴赫猜想萌發了濃厚的興趣。哥德巴赫猜想如同一塊磁石般,緊緊吸引著陳景潤日後的專研生涯。陳景潤為了證實哥德巴赫猜想,他自學了英語、德語,乃至俄語。
  • 「陳景潤」在三明的這些故事,你都知道嗎?
    數學家陳景潤先生,傾其畢生心血攻克世界三大數學猜想之一的「哥德巴赫猜想」中「1+2」,創造了離摘取這顆數論皇冠上的明珠「1+1」只有一步之遙的輝煌,被國際數學界譽為「陳氏定理」,他的研究成果至今仍保持世界領先地位。陳景潤少年時代在三明生活和求學,三明留下了他求索的足跡。離開三明後,陳景潤仍心系三明,關心三明少年兒童的成長。
  • 我國天才數學家陳景潤的數學之路:未經他人苦,莫妒他人績!
    在數學界,有個重大的裡程碑,他就是陳景潤。然而,這位偉人的成功之路卻是幾經坎坷,可以這樣說,如果在求學這條路上,陳景潤稍微出一點點差錯,沒有遇到恰好賞識他的人,那麼,在如今的數學史上,就不會有這樣一個人,而世界上又會再多一個普通人。
  • 「1+2」早已被中國數學家陳景潤證明出來,怎樣證明「1+1」?
    很多人可能會誤解陳景潤證明了「1+2=3」,但他其實根本就沒有證明「1+2=3」,而且這個公式也不需要證明,因為這是始終成立的恆等式,這是數學公理。事實上,數學家陳景潤所證明的是「1+2」。那麼,「1+2」是什麼意思呢?關於「1+2」的含義,就需要說到數學上一個至今懸而未解的難題——哥德巴赫猜想。
  • 數學家陳景潤:華羅庚繼承者,娶小18歲女軍醫,唯一兒子今何在?
    1950年夏季學習優秀的陳景潤提前考入了廈門大學的數理系,開啟了他與數學的不解之旅。在這段近50年的光陰歲月當中,他醉心於數學研究,沉迷於數學世界,這不僅給他帶來了心理上的滿足,也讓他成為聞名世界的中國數學家。人生總是需要一些經歷,才能真正的找回到自我。
  • 數學家陳景潤是怎麼證明1+2=3的?真相揭開,讓人不敢相信
    事實上,數學家陳景潤所證明的是「1+2」。那麼,「1+2」是什麼意思呢? 關於「1+2」的含義,就需要說到數學上一個至今懸而未解的難題——哥德巴赫猜想。在18世紀,數學家哥德巴赫提出了一個有關整數分拆的問題,他寫信向大名鼎鼎的歐拉尋求證明。
  • 下面是一些陳景潤的簡單介紹
    眾所周知,陳景潤是中國著名數學家。通過了解陳景潤簡介得知,陳景潤生於1933年,卒於1996年,享年63歲。 有關陳景潤小時候的故事有很多,但是很少有故事提及陳景潤在三明的求學過程。即使翻閱有關陳景潤簡介資料,裡面也只提及了陳景潤的求學歷程。
  • 中國數學家陳景潤,算出了1+2=3,卻為何算不出1+1=2?
    華羅庚是中國少數享譽世界的數學家,作為一代數學大師,他教出的學生也不賴,其中陳景潤可以算得上是華羅庚最得意的學生,因為陳景潤成為與他齊名的著名數學家,在我們的印象中,數學家特別是那些偉大的數學家都是一些非常聰明的人,因為他們能夠破解普通人看都看不懂的數學難題,而我們的世界一定意義上就是利用數學創造出來的
  • 1+2=3,中國數學家陳景潤早已證明出來,如何證明1+1=2?
    在一些有關數學的文章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中國數學家陳景潤成功證明了「1+2=3」,而全世界沒有一個數學家能夠證明「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