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級固化並沒有你想像中那麼簡單,中國社會會走到那一步嗎?

2020-12-16 激進社會論

人最重要的是,誠實和善良,這是根本,現在有一個價值觀把人往權錢上推。我們以前的價值觀,這個人有錢有權我們不佩服的。我們佩服立德立言立功的人。德是評價一個人的第一位的。史上留名的沒錢有德的人多了。請大家明白我說的沒錢的標準是保證基礎生存的物質條件。孔子也說過,一個人要是誠實善良沒學過習我也說學過。他說君子不追求吃好喝好住好的。

我29歲了,跟我同齡人比我除了讀書什麼都沒有。找不到工作我可能面臨。畢業回去給本科的同學或者碩士畢業的同學打工。我沒有家庭沒有工作,一個月靠著家教賺著在韓國最近本的生活費。以前我因為和別人比,學習上也沒成果,家庭上也沒歸宿,工作上也沒經歷,什麼都沒有抑鬱過。但我想通了,我覺得所有人都說好的東西不一定好。讓我自己覺得高興的才是真正好的。我不去追逐什麼階級上升。我怎麼高興怎麼過,人家有啥我也得有啥的生活我覺得累不開心。

我前段時間一直想真的存在階級這個東西嗎?韓國古代有身份等級,幾乎是法律規定你的身份。兩班,良人,賤民。所謂近代不就是自由民主嗎?人人平等?為什麼法律規定的身份等級被推翻了。人們開始用錢來劃分等級?無產階級,中產階級,富有階層。說的是錢!是財產的多少。但不是人的高低貴賤!

為什麼我現在越來越覺得大家把這兩個同等起來了。你可以說我錢不如你多,但憑什麼給我分等級啊!誰規定的啊,錢多錢少多麼相對的概念!階級固化什麼啊?是思想固化了吧!顏回窮成那個樣子依然快樂!他超越了啊。所以馬克思的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不是普遍真理。我們可以通過自己思考,自己學習,自然在有限的物質條件裡得到內心的平靜愉悅的。馬雲說他錢太多不幸福。大家都當笑話轉發。他的員工有多少他的責任就有多大。有個研究說,工資越高心理壓力越大。所以追求錢真的不一定就幸福的,富人幹什麼都在做慈善,想著怎麼改變世界。窮人就不可以嗎?特蕾莎修女,天天只過今天的,她說很神奇每次錢花沒了第二天的捐款就到。

物質上的需求很容易滿足的。吃飽穿暖屋不漏雨挺好的。精神上的無產階級才可怕。階級不是一棵樹一個可見的東西,它就不存在,但當你相信它的存在它就被你固化紮根在你的腦海裡。

相關焦點

  • 在中國,階級固化離我們還有多遠?高考還能實現階級...
    當底層人民掙扎在溫飽線的邊緣時,中產階級在討論著「月薪三萬撐不起孩子的一個暑假」,而上層社會的財富、人脈、精英意識,更是無法觸碰的遙遠。   這些現象是不是意味著階級固化即將到來?如果美國的發展和中國相差幾十年,那麼美國現在的階級固化是不是就是中國的未來?口袋君今天就為大家盤一盤:中國離階級固化還有多遠?
  • 張賀那廝——我們來談談「階級固化」!
    總而言之,在張賀那廝的眼裡:講解員之所以得出「階級固化」的觀點,是因為講解員沒有真正認識到這是由於教育資源分配失衡引起的。張賀首先迴避了講解員說的第一點,這所重點學校的學生家長都是:社會精英、學者名流、政府官員、駐外使節和企業高管」。默認了講解員說的第二點,重點學校的學生有很全面的素質。在整個文章中沒他為什麼會迴避呢?
  • 窮二代真的是一個問題嗎?階級固化是否說明中國社會正在趨於穩定...
    窮二代真的是一個問題嗎?階級固化是否說明中國社會正在趨於穩定,反觀歐美發達國家,階級都相對固化,階級固化應該是常態吧。階級流動大反而說明社會不穩定不是嗎
  • 有人從《三生三世》看到了一個階級固化的中國
    僅僅因為他們所身處的階級就註定了他們的努力是徒勞的,這不是出身決定論是什麼?與其說這是這部劇無意識或者偶然的劇情走向,不如說,這是時代的精神變化所導致的文化內容轉變。人們越來越不信任所謂的灰姑娘與王子的童話,是因為人們已經越來越清晰地發現,當代的中國正慢慢地走向階級固化。
  • 如果一定要說階級固化,那麼謝天謝地,我們終於可以進入優雅年代
    前期由於房價的火熱,帶熱了一個詞——「階層固化」。大家都在感嘆:階層上升通道的大門即將關閉。真的是這樣嗎?如果我們梳理一下人類社會的發展史,你會發現,每個朝代都有階層固化。但無論階層怎麼固化,總有5%的窮人可以突圍而出。而且,幾千年來,人類社會從來沒有像今天一樣這麼開放,每個普通人都擁有改變自己階級的可能性。上升不過是一種選擇。
  • 英國的階級固化也很嚴重,自古沒變過!
    很多人都聽說過英國階級固化很嚴重,可這是真的!英國人認為,階級,甚至是階級固化、階級壁壘,向來是英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英國人會很在意你的家庭出自什麼階級、你的收入是多少,而這套階級制度在英國的社會中已經變得根深蒂固。
  • 階級固化的結果是什麼?
    馬球、高爾夫或者古典音樂、古典文學確實只是沒有多少實際用途的「雜學」,可雜學背後則是眼界的差別。歐洲精英階層長久以來,所實行的階級固化策略是成功的,這一策略並不是,某一個精英個體盤算出來的。而是無數代上流社會精英,依靠財富、教育、社會關係的傳承。以及歐洲政府對於教育資源,分配不公的默許,所得到的成果。但是,一個社會的興盛或者衰亡,關鍵點在於這個國家的上層階級,是包容性還是榨取性。
  • 美國階級固化現象,為何如此嚴重,難道窮人孩子就會一直窮下去嗎
    很多人不了解什麼叫階級固化,階級固化就是指一個階級的人群,他們的子孫後代依舊是會停留在這個階級,意思就是說同一階級的社會流動性十分的低,底層階級想要成為中產階級十分困難,而高層階級想要成為中產階級也同樣困難。用一句諺語來表達這種意思就是:「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 信託影響著英國階級固化?階級固化嚴重嗎?
    最近看了一部英國紀錄片《人生七年》,該紀錄片歷時56年,記錄著來自社會各個階級的14名兒童在這56年裡的變化。他們中有上流社會精英,有普通中產家庭,有來自社會底層的家庭,甚至是孤兒院。整部影片試圖圍繞一個明確的假設,即每個孩子的社會階級預先決定了他們的未來。
  • 日本階級已經固化,是貧窮世襲制,中國呢
    日本NHK頻道近日播出的節目,用一張圖片戳破現在日本社會的悲哀,如果你一出生就在富貴人家(雙親年收入超過千萬),往後的人生一定相當順遂,但如果雙親年收入低於200萬,那你做再多的努力都是白費功夫,貧窮人家的小孩註定沒有未來。「貧困家庭的小孩一出生人生就結束了」,這張圖讓日本鄉民崩潰!
  • 電影點評:《三和人才市場》中國的階級固化真的很嚴重
    別說是底層,即使是我這個父母都算是小縣城公務員、介於中產和低層階級之間的人,甚至都可以想見到我未來的困境,生活在北上廣大城市的高級打工者們,其本質也跟三和大神沒有什麼區別,幾百上千萬的房子買不起,孩子因為戶籍問題不能在大城市讀書。
  • 有效解決階層固化問題,才能擴大中產階級數量,構建小康社會
    改革開放前,1949-1978年我國社會群體主要分為工人、農民兩個階級和知識分子階層。改革開放後,隨著所有制結構、生產方式和分配方式的變革,中國的社會階層逐漸分化。社會階層流動起來了,個體戶、私營業主、外資企業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中介機構從業人員、自由職業者等這些新的社會階層隨之出現。
  • 收盤短評:股市階級固化論
    2020年12月21日,當日盤中寧德時代漲8點多、金龍魚漲8點多、邁瑞醫療漲5點多,創業板市值排名前十的企業,除了愛爾眼科微跌以外,上漲的達到了9家。大象起舞,創業板整體上漲達3%。讓我們先回思一直存在的一個問題:社會的階級固化,很多人都在思考,在這種情況下,中底層階級的人們是否還有機會向上突破?但無論中西方,近50年以來所得到結果,可以悲觀的告訴大家,在進去數字時代之後,社會的貧富差距是在不斷拉大的,階級固化的情況也是在不斷增強的。
  • 英式「自由主義」適合中國嗎?英國階層固化嚴重嗎?比之中國如何...
    X 英式「自由主義」適合中國嗎英國階層固化嚴重嗎?比之中國如何?
  • 階級固化已是常態?
    階級固化已是常態?每個人都希望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哪怕生在窮困人家,也有人不向命運低頭,用自己的方式努力著,突破固有階級,那麼現在這個時代作為貧苦人家突破階層到底有多難呢?從奮鬥即可成功的「美國夢」到階層固化,其實並沒用多久。
  • 李公明 | 一周書記: 記憶中的階級創傷與 ……社會批判
    大約十萬字不到,書名也很平常,書裡書外卻是情感與理性、階級與社會、壓迫與反抗的滔滔巨浪!父親去世後,迪迪埃·埃裡蓬回到自己的出生地蘭斯,重新了解他的家族歷史,回憶自己在家鄉的成長經歷,思考階級出身、成長環境、教育體系和社會固化等社會學研究的議題。該書的核心主題是由家庭出身引申出來的創傷記憶、階級壓迫和懺悔反思。回歸故裡,什麼是故裡?
  • 漫談學區房與階級固化
    他身邊鮮有影響他上進的益友,也沒有人去挖掘他的潛力,他可能永遠不知道自己的上限可能比現在高多得多,他只是稍微努力一下便在班級的前列,學校前十,但是,他們學校的第一名在該城市該區域的1000名開外啊!他未來真正的競爭是要在高考中角逐,在這個角逐中沒有指標,沒有搖號,只有分數。
  • 只有在手機世界,「階級固化」才會不堪一擊
    我一直覺得,在對待手機的態度上,全體人類用戶——不同的國家地區,性別年齡,審美取向,甚至社會階級,其實沒有太多不同。倘若不是媒體在刻意製造隔閡(比如年輕人最愛「性價比」,商務人士最愛「彰顯身份」),大多數人之間沒有太大的「差異化需求」,都無外乎關心三點:「好不好用」,「好不好看」,「夠不夠酷」。
  • 社會階層固化的成因與對策
    上世紀80—90年代末,中國的工人、農民這兩大階級和知識分子階層迅速分化。其間所有制結構調整和分配模式的變化加劇了階層的多元性。但是不到20年的時間,階層分化的速度趨緩,開始呈現固化趨勢。科學看待中國社會階層現狀,對有效落實政策,完善社會管理,保障社會和諧發展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和理論價值。
  • 智慧型手機的世界,尚不存在「階級固化」
    如你所知,無論來自文化,制度還是觀念,這個世界裡充滿了各種「等級規則」,尤其是在一個將「階級固化」掛在嘴邊的輿論環境中,社會資源對年輕人其實並不友善,這些「等級規則」也在潛移默化中,桎梏著整個社會的資源分配,以及每個人的未來走向,所以在不少烏託邦學者對人類未來的想像中,最美好的社會,應該趨向「社會資源誰用得好就歸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