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邊的卡夫卡》,背負「弒父娶母」詛咒的他,一路經歷了什麼

2020-12-11 文華風向標

今天文華為大家帶來的這本書是村上春樹在2006年榮獲世界奇幻獎的著作《海邊的卡夫卡》,儘管本書獲得那麼高的榮譽,但是很多人在看完第一遍之後都會吐槽這本書到底要說明什麼問題啊,為什麼讀者會有這樣的感受呢?因為作者在寫這本書的時候不是單純的去敘事,而是結合一些做夢的場景,所以才讓讀者覺得有點暈頭,好了話不多說,讓文華帶大家看看《海邊的卡夫卡》到底講了什麼內容?

本書的男主角叫田村卡夫卡,今年15歲,他一直想離家出走,因為父親經常告訴他一個詛咒,說他長大後會殺了自己的父親,還會跟自己的母親和姐姐發生關係,一般人聽到了這些都會感到害怕,卡夫卡也是如此,儘管自己的母親和姐姐早在她四歲的時候就已經離家出走了,於是當時機成熟之時,卡夫卡便偷了父親的錢,連夜坐上了去四國的大巴。

在大巴上卡夫卡還有了一場豔遇,他遇到了一個很可愛的叫櫻花的女孩子,櫻花擔心自己一個人坐大巴不安全,就請求坐在卡夫卡旁邊,卡夫卡很興奮的就同意了,不過這場邂逅沒有什麼進一步發展,在到了四國之後,櫻花只給卡夫卡留了一個電話就匆匆離開了,沒關係,既然留了電話了,那肯定是後面有故事啊!

到了四國之後,卡夫卡住進了事先訂好的酒店,他整天無所事事的在酒店周圍閒逛,偶然發現一個叫甲村圖書館的地方,並在這裡認識了圖書館的管理員大島和館長佐羅,這個大島別看是個男孩子,但卻啥重活兒都不幹,柔弱到不行,不過大家可別誤解他,因為大島其實患上了血友病嗎,一不小心的話就會流血不止,而佐羅則是一位50歲光景的中年美婦,在之後的幾天裡,卡夫卡就這樣往返於書店和酒店之間。

本以為自己能夠這樣平靜的過上一段日子,結果某天中午他卻突然失去了意識,醒來發現自己已經是滿身血汙,平躺在一個不熟悉的神社前,卡夫卡嚇壞了,他再也不敢回到酒店居住,而是想趕緊找地方躲起來過,可這人生地不熟的躲到哪裡去呢?他想到了櫻花當初留下的電話,於是馬上聯繫上櫻花,跑到她家裡去避難,不過人家一個女孩子總歸有些不方便,於是卡夫卡又找到大島求助,並在對方的幫助下躲進了森林裡的一個小房子。

因為跟卡夫卡很投緣,大島就推薦卡夫卡來到甲村圖書館工作,還讓他住在了圖書館的一間房裡,幾天後,卡夫卡從報紙上得知了自己父親被人刺殺身亡的消息,他害怕極了,想到自己失去意識那天是滿身的血汙,莫非是自己殺了父親,卡夫卡不敢多想,但他覺得命運的詛咒似乎開始應驗了。

有一天,一群女權主義者來圖書館鬧事,卡夫卡意外的發現,朋友大島隱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其實大島的身體是女性,只不過從來沒有來過月事,也沒發育過,所以一直被當成男人看待,一般人遇到這種情況估計早就受不了了,但大島卻平靜地面對這一切,了解了大島的秘密之後卡夫卡很錯愕,但仍然把他當成男性朋友對待,並在與大島之後的深入溝通中得知了佐羅身世的秘密。

佐羅年輕的時候曾有個青梅竹馬的男朋友,兩個人經常是形影不離,但因為男生要去外地上大學,佐羅跟男朋友只能以書信聯繫,在佐羅19歲時,因為太想男朋友了,就把所有的思念轉變成了一張唱片,沒想到唱片很快就暢銷起來,佐羅也因此走紅,當所有人都以為結局是郎才女貌兩個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時,意外發生了,一年後也就是佐羅20歲的時候,她男朋友被人打死了,而且是被人誤殺的,從那以後佐羅就再也不想唱歌的事情,她消失了二十五年,直到45歲時才回來,在四國開了這家甲村圖書館。

其實在圖書館工作的時候卡夫卡總是做一個很奇怪的夢,他總是夢見有一個年輕女孩睡在自己身邊,但不知道對方是誰,兩人甚至還在夢中發生了關係,不過慢慢的卡夫卡發現,夢中那個女孩其實就是15歲的佐羅,其實卡夫卡一直以為佐羅就是曾經拋棄他的母親,這讓卡夫卡很崩潰,因為他覺得詛咒正在一步步應驗,在他的認知中他已經殺死了父親了,現在他又跟她認為是自己母親的佐羅發生了關係,接下來那肯定會和姐姐發生關係了,沒想到他真的在夢中跟以為的姐姐櫻花也發生了關係,詛咒都應驗了,卡夫卡也因此一直沉浸在痛苦中。

再加上後來警察因為他父親身亡的事情可能要調查到他身上,沒辦法她只能跑到森林裡躲起來,在森林裡他又奇蹟般的遇到了15歲的佐羅,佐羅勸說他要勇敢地面對現實,給了他很多鼓勵,終於卡夫卡勇敢地從森林裡出來了,他決定重返東京去上學,去面對所有的一切。

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這本書中想表達的東西很多,但是文華覺得村上春樹最想表達的還是人對命運的無奈,無論是卡夫卡面對要弒父娶母的詛咒,還是大島面對自己非男非女的身體,還是佐羅面對男朋友的意外去世,他們眼睜睜看著命運發生,卻沒辦法去改變這一切,雖然人生無常,但是我們還是可以改變面對命運的態度,學著像卡夫卡一樣去勇敢地面對一切厄運,畢竟即便我們不想堅強,生活也會逼著我們堅強的,你看看這卡夫卡在夢裡做的這些事兒,一看就是睡眠不夠好。

相關焦點

  • 《海邊的卡夫卡》:一位十五歲少年的靈魂救贖之旅
    1987年,他發表了第五部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由此引發了「村上現象」。本篇要為大家介紹的是春樹較後期的一部小說——《海邊的卡夫卡》,這是我讀過的第一部春樹的作品,也是讓我愛上春樹的一部作品。這部小說分為奇數章和偶數章,看似講述的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故事,實際上是有內在的聯繫的。
  • 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海邊的卡夫卡,是青春一瞬,生活隱喻
    今天,小編要推薦的是村上春樹的《海邊的卡夫卡》一書,海邊的卡夫卡,是青春一瞬,生活隱喻。下面,讓小編來簡略地介紹下《海邊地卡夫卡》地大概內容:《小說由奇數章和偶數章兩個故事交替展開,平行推進,這有點像《1Q84》奇數章講天吾,偶數章講青豆,但是兩個故事是平行卻又相交的。奇數章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田村卡夫卡的少年,故事以卡夫卡15歲生日前夜獨自離家出走開始,他獨自坐上了開往四國的巴士。
  • 人文|《海邊的卡夫卡》與村上春樹:正因不能稱心如意才有意思
    對這部小說的源起,村上春樹在《海邊的卡夫卡》自序中寫道:「《海邊的卡夫卡》這部長篇小說的基本構思浮現出來的時候,我腦袋裡的念頭最先是寫一個以十五歲少年為主人公的故事。至於故事如何發展則完全心中無數(我總是在不預想故事發展的情況下動筆寫小說),總之就是要把一個少年設定為主人公。這是之於我這部小說的最根本性的主題。」
  • 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文本解讀
    他渴求母愛,尋找丟失的愛使他精神焦渴。然而他又宿命地背負了父親的「殺父玷母」的詛咒。他離家出走,主動出擊,在「異界」找到了母愛,可是卻悖論地以性和暴力作為手段將之實現。他的成人式也是在這一過程中完成的。在作品的第9章裡寫卡夫卡少年在神社的小森林裡「失去了知覺」,接著他發現他的衣服上沾滿了紅黑紅黑的血。「血是新的,還沒幹,量也不少」就是在這一天他的父親被殺身亡。
  • 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遊戲得才華橫溢
    說《挪威的森林》在玩孤獨,並玩得如此華麗,《海邊的卡夫卡》則在遊戲人生,並遊戲得才華橫溢。轉自搜狐  日本文學裡,多半有「情色」成分摻雜,「情色」的登臺又力追唯美。然而,很少有《海邊的卡夫卡》如此膽量,竟然將慾念對象先後設置成母親與姐姐。從世俗眼光看,犯了「亂倫」的天條。轉自搜狐  15歲的田村卡夫卡(捷克語卡夫卡意為「烏鴉」)懷著憎惡父親的念頭,隻身逃離東京,在一陌生邊遠小城高松的私人圖書館棲身。因為他要逃遁命運的詛咒———他將殺父、奸母,與姐姐做愛。最終他又無法躲避詛咒的宿命,仍然任血汙與罪孽伴隨一路同行。
  • 《海邊的卡夫卡》:十五歲少年在追尋自我救贖之路上的離奇故事
    《海邊的卡夫卡》這本書的主人公是一個十五歲的少年——卡夫卡,他自己稱呼自己為田村卡夫卡,因為他的真名是什麼,直到書結束也沒有告訴我們。有人說,村上春樹的小說只適合去感受,如同側耳傾聽優美的樂曲一樣;若是妄圖去「理智」地分析它們,就好像焚琴煮鶴一般煞風景不識趣。
  • 《海邊的卡夫卡》:一場直面未來的巡禮
    和《青銅時代》相似,《海邊的卡夫卡》也是一個這樣的故事。這幾年來的諾獎陪跑,村上春樹大概是最出名的日本作家之一了,高考結束後終於久違地閒了下來,我和朋友列了一張書單,《海邊的卡夫卡》位列其中。平心而論,村上春樹的小說閱讀的感覺委實不是太好,拿《海邊的卡夫卡》來說,它在情節上的設計看起來相當武斷和隨意,有時又十分依賴敘事策略和巧合,在邏輯上有不小的斷層。
  • 讀《海邊的卡夫卡》-十五歲時的你是怎樣的一個少年?
    最近在讀村上春樹的"海邊的卡夫卡"這本書其實讀了好長時間。在新書還沒回來這個空白期,我便再次拿起了這本去年翻了幾頁的"海邊的卡夫卡"讀著讀著,便開始入戲太深…十五歲的田村卡夫卡,不僅有著所有同齡人身上通有的叛逆、孤傲、天真卻又故作深沉的憂鬱,同時他還背負了一個詛咒,關於他親生父親對他的一個惡毒的詛咒
  • 弒父娶母情結的提出 是源於弗洛伊德糟糕的父子關係?
    許多人對心理諮詢師都有著這樣的想像:走進昏暗的諮詢室,躺在椅子上,對諮詢師講述自己童年時的故事,諮詢師不斷作著記錄,然後揭示出你內心最可怕的黑暗面:你有「俄狄浦斯情結」——你內心裡想弒父娶母。這大概是很多人提到弗洛伊德時會首先想到的畫面。
  • 書評| 《海邊的卡夫卡》有關我眼中的村上春樹
    貳《海邊的卡夫卡》。叄《海邊的卡夫卡》,說實話一遍下來是不能說看懂的,多看個幾遍,或許也還是不懂。1949年出生,算起來,他今年竟有69歲了。平穩又優秀的升學,畢業。開過一家爵士樂酒吧,享受著慢跑和其他運動,自小便沉醉在書中,天賦我想不差。第一本書的獲獎像是他人生軌跡中理所當然的一件事情。從那以後,慢慢變成一個專職的作家,一發不可收拾。而他真正經歷的是什麼呢?
  • 海邊的卡夫卡-村上春樹
    《海邊的卡夫卡》是村上春樹先生的一本著名小說。小說兩條主線,一條寫15歲的少年卡夫卡離家出走,一路承擔著「殺父奸母」的俄狄浦斯式詛咒,遇見不同的人,與叫烏鴉的少年頻頻相遇,並一步步實現了當初的語言;另一條主線寫叫中田的智障老人精通貓語,為救一隻貓殺掉獵貓人,此時卡夫卡的父親也離奇死亡,兩臺主線在此相遇。後中田逃出一輩子生活的處所,逃到一個圖書館,與卡夫卡項羽,找到了入口石,最終每個人各自找到歸所。
  • 卡夫卡:因「弒父」失敗恐婚,卻閱女無數,最後死在女人懷裡
    事實上,這種孤獨絕望的個人以及變形的荒誕形象,都與他的家庭氛圍和感情經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精神弒父」失敗帶來的恐婚症1883年,卡夫卡出生於布拉格的一個猶太家庭,在他出生後的那幾年,他的父親赫爾曼已經積累了不少的財富,是一家女裝禮品店的老闆。
  • 《衝突背後的衝突》心理解析:俄狄浦斯為何難逃弒父娶母的宿命?
    01俄狄浦斯王的詛咒:陷入執念,弒父娶母《俄狄浦斯王》講訴了古忒拜國俄狄浦斯王的悲慘命運。俄狄浦斯王子漸漸長大,他不僅聽說了這個「殺父娶母」的詛咒,並且對自己的來歷不明產生恐懼。為了避免詛咒中的禍事發生,俄狄浦斯離開了養育他長大的國王,來到忒拜國邊境。不料正巧遇上拉伊奧斯帶領衛兵出城,雙方發生打鬥,英勇善戰的俄狄浦斯,一劍刺死了拉伊奧斯。後來,俄狄浦斯稀裡糊塗地逃到忒拜首都,殺死了兇殘惡毒的女妖,被臣民們擁戴為王。
  • 怕爸爸是一種病,卡夫卡的成長悲劇不應重演!
    他的作品經久不衰,深受世界各地讀者的喜愛; 而且他的寫作風格影響了如王小波, 村上春樹等知名作家,在他們的文學創作中,都可以嗅到一點卡夫卡式的氣息。田村卡夫卡,村上春樹的小說,《 海邊的卡夫卡》 中的主人公,一個15 歲的少年。 離家出走, 立志要成長為世界上最頑強的少年。
  • 《海邊的卡夫卡》,讀到了什麼
    《海邊的卡夫卡》是村上春樹的佳作,近期才得以拜讀,感悟頗多。《海邊的卡夫卡》全書兩條主線,其一是田村卡夫卡離經背道,十五歲選擇離家出走,經歷一連串離奇、荒繆、靈性的事件。心中常住著一個叫」烏鴉「的少年。
  • 《海邊的卡夫卡》:穿過「暴風雨」後,叛逆少年學會與生活和解
    他堅持鍛鍊身體,好好讀書學習,做各種準備。只為了等到15歲生日這天,悄悄輟學離家出走。他希望能夠逃離開這讓他窒息的一切,逃離開父親詛咒。抵達高松後,他以為他逃離了一切,卻在無意中看到肩挎書包上學的一群學生,頓時,內心焦灼不安的狀態湧現出來。
  • 讀書筆記大全:海邊的卡夫卡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大全:海邊的卡夫卡讀書筆記 2013-08-21 16:17 來源:讀書筆記網 作者:
  • 村上春樹的舒伯特:談《海邊的卡夫卡》
    一方面,我們確實很少見到其他小說家(這裡只談小說的部分)如此執著地提到音樂;另一方面,他有意或無意,目的明確或令人費解地運用,呈現出萬花筒般的繽紛與蕪雜,也總是如此耐人尋味。就記憶所及,在村上的小說中,論世界觀之奇詭與穿插音樂的手法之精湛,二者兼顧的話,《海邊的卡夫卡》可稱為首席代表。這本書所呈現的世界,用來描繪這一世界的篇章結構,真是既不能完全解釋得通,又每每那樣富有魅力,讓人手不釋卷。
  • 《海邊的卡夫卡》獲卡夫卡獎
    昨天,這位當代最著名的日本作家憑藉小說《海邊的卡夫卡》獲得著名的卡夫卡文學獎,村上春樹偕夫人一起在布拉格領取了這個為紀念20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的卡夫卡而設立的文學獎。  村上春樹在獲獎感言中毫不掩飾自己對獲得該獎項的喜悅之情,「我對卡夫卡文學獎嚮往已久,可能是因為弗蘭茲·卡夫卡一直是我最喜歡的作家之一。」
  • 人性的惡之花:弒父娶母的俄狄浦斯情結
    弒父是人類的,也是個人一種基本和原始的罪惡—引自弗洛伊德《圖騰與禁忌》弗洛伊德曾在自己的專著《夢的解析》中描述過這樣一個故事:在他小的時候,曾做過一個夢,夢到自己殺掉了自己的父親,而後娶了自己的母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