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上春樹憑藉《海邊的卡夫卡》獲卡夫卡獎
昨天,這位當代最著名的日本作家憑藉小說《海邊的卡夫卡》獲得著名的卡夫卡文學獎,村上春樹偕夫人一起在布拉格領取了這個為紀念20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的卡夫卡而設立的文學獎。 村上春樹在獲獎感言中毫不掩飾自己對獲得該獎項的喜悅之情,「我對卡夫卡文學獎嚮往已久,可能是因為弗蘭茲·卡夫卡一直是我最喜歡的作家之一。」
-
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海邊的卡夫卡,是青春一瞬,生活隱喻
今天,小編要推薦的是村上春樹的《海邊的卡夫卡》一書,海邊的卡夫卡,是青春一瞬,生活隱喻。下面,讓小編來簡略地介紹下《海邊地卡夫卡》地大概內容:《小說由奇數章和偶數章兩個故事交替展開,平行推進,這有點像《1Q84》奇數章講天吾,偶數章講青豆,但是兩個故事是平行卻又相交的。奇數章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田村卡夫卡的少年,故事以卡夫卡15歲生日前夜獨自離家出走開始,他獨自坐上了開往四國的巴士。
-
《海邊的卡夫卡》:一場直面未來的巡禮
和《青銅時代》相似,《海邊的卡夫卡》也是一個這樣的故事。這幾年來的諾獎陪跑,村上春樹大概是最出名的日本作家之一了,高考結束後終於久違地閒了下來,我和朋友列了一張書單,《海邊的卡夫卡》位列其中。平心而論,村上春樹的小說閱讀的感覺委實不是太好,拿《海邊的卡夫卡》來說,它在情節上的設計看起來相當武斷和隨意,有時又十分依賴敘事策略和巧合,在邏輯上有不小的斷層。
-
《海邊的卡夫卡》,讀到了什麼
《海邊的卡夫卡》是村上春樹的佳作,近期才得以拜讀,感悟頗多。《海邊的卡夫卡》全書兩條主線,其一是田村卡夫卡離經背道,十五歲選擇離家出走,經歷一連串離奇、荒繆、靈性的事件。心中常住著一個叫」烏鴉「的少年。
-
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遊戲得才華橫溢
說《挪威的森林》在玩孤獨,並玩得如此華麗,《海邊的卡夫卡》則在遊戲人生,並遊戲得才華橫溢。轉自搜狐 日本文學裡,多半有「情色」成分摻雜,「情色」的登臺又力追唯美。然而,很少有《海邊的卡夫卡》如此膽量,竟然將慾念對象先後設置成母親與姐姐。從世俗眼光看,犯了「亂倫」的天條。轉自搜狐 15歲的田村卡夫卡(捷克語卡夫卡意為「烏鴉」)懷著憎惡父親的念頭,隻身逃離東京,在一陌生邊遠小城高松的私人圖書館棲身。因為他要逃遁命運的詛咒———他將殺父、奸母,與姐姐做愛。最終他又無法躲避詛咒的宿命,仍然任血汙與罪孽伴隨一路同行。
-
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文本解讀
相關連結: 《海邊的卡夫卡》簡介:小說的主人公是一位自稱名叫田村卡夫卡——作者始終未交代其真名——的少年。他在15歲生日前夜獨自離家出走,乘坐夜行長途巴士遠赴四國。出走的原因是為了逃避父親所作的比俄狄浦斯王還要可怕的預言:爾將弒父,將與爾母、爾姐交合。卡夫卡四歲時,母親突然失蹤,帶走了比卡夫卡年長四歲、其實是田村家養女的姐姐,不知何故卻將親生兒子拋棄。
-
海邊的卡夫卡-村上春樹
《海邊的卡夫卡》是村上春樹先生的一本著名小說。小說兩條主線,一條寫15歲的少年卡夫卡離家出走,一路承擔著「殺父奸母」的俄狄浦斯式詛咒,遇見不同的人,與叫烏鴉的少年頻頻相遇,並一步步實現了當初的語言;另一條主線寫叫中田的智障老人精通貓語,為救一隻貓殺掉獵貓人,此時卡夫卡的父親也離奇死亡,兩臺主線在此相遇。後中田逃出一輩子生活的處所,逃到一個圖書館,與卡夫卡項羽,找到了入口石,最終每個人各自找到歸所。
-
讀書筆記大全:海邊的卡夫卡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大全:海邊的卡夫卡讀書筆記 2013-08-21 16:17 來源:讀書筆記網 作者:
-
《海邊的卡夫卡》,背負「弒父娶母」詛咒的他,一路經歷了什麼
今天文華為大家帶來的這本書是村上春樹在2006年榮獲世界奇幻獎的著作《海邊的卡夫卡》,儘管本書獲得那麼高的榮譽,但是很多人在看完第一遍之後都會吐槽這本書到底要說明什麼問題啊,為什麼讀者會有這樣的感受呢?
-
木心:應該把卡夫卡介紹給林黛玉
卡夫卡境界是高的。我從小也想寫,寫後燒,真是少年不知「燒」滋味。燒不得的!但境界真是高。卡夫卡像林黛玉,肺病,也愛焚稿,應該把林黛玉介紹給卡夫卡。」 1924年卡夫卡死後,布羅德想想不能燒,於是卡夫卡全集得以出版。
-
《海邊的卡夫卡》:十五歲少年在追尋自我救贖之路上的離奇故事
《海邊的卡夫卡》這本書的主人公是一個十五歲的少年——卡夫卡,他自己稱呼自己為田村卡夫卡,因為他的真名是什麼,直到書結束也沒有告訴我們。有人說,村上春樹的小說只適合去感受,如同側耳傾聽優美的樂曲一樣;若是妄圖去「理智」地分析它們,就好像焚琴煮鶴一般煞風景不識趣。
-
書評| 《海邊的卡夫卡》有關我眼中的村上春樹
貳《海邊的卡夫卡》。叄《海邊的卡夫卡》,說實話一遍下來是不能說看懂的,多看個幾遍,或許也還是不懂。肆不過看完《海邊的卡夫卡》,才猛然發覺,沒有人能就此嘲弄我。二十歲也讀不懂村上的書這個事實。與此類似的還有期待村上如何處理有著與俄狄浦斯"殺父娶母"這一被詛咒命運類似的,少年卡夫卡的命運。這算第二個休息站。雖無法反抗,但最終意識到也無法順從,十五歲的少年縱使迷茫,還是得到了救贖。面對人生還長的卡夫卡,這樣的安排比俄狄浦斯更通人情,也未嘗不是符合"現狀"的。
-
《海邊的卡夫卡》:一位十五歲少年的靈魂救贖之旅
本篇要為大家介紹的是春樹較後期的一部小說——《海邊的卡夫卡》,這是我讀過的第一部春樹的作品,也是讓我愛上春樹的一部作品。這部小說分為奇數章和偶數章,看似講述的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故事,實際上是有內在的聯繫的。這種雙線並行的敘事手法,我還是第一次見到。
-
人文|《海邊的卡夫卡》與村上春樹:正因不能稱心如意才有意思
對這部小說的源起,村上春樹在《海邊的卡夫卡》自序中寫道:「《海邊的卡夫卡》這部長篇小說的基本構思浮現出來的時候,我腦袋裡的念頭最先是寫一個以十五歲少年為主人公的故事。至於故事如何發展則完全心中無數(我總是在不預想故事發展的情況下動筆寫小說),總之就是要把一個少年設定為主人公。這是之於我這部小說的最根本性的主題。」
-
跟著《海邊的卡夫卡》裡「世界最頑強少年」走進四國島高松縣
剛讀完《海邊的卡夫卡》書中奇幻與寫實兩條平行線交織在一起,最後相遇在高松縣的甲村圖書館。先生的隱喻層疊在書中各個角落從最初「卡夫卡」取名中就可窺之一二一來,象徵著日本佔卜吉兇的靈鳥烏鴉,雖然聲聒噪但是無人捕殺。烏鴉在日本的境遇就和卡夫卡本人的人生經歷不謀而合。二來,卡夫卡也疊印了奧地利籍猶太作家弗朗茨·卡夫卡及其作品的面影。
-
諾獎有戲了!91歲作家米蘭昆德拉獲卡夫卡獎,距離諾獎近在咫尺!
不過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並非不能預測,因為有一個文學獎項堪稱「諾獎風向標」,那就是以文豪卡夫卡命名的「卡夫卡獎」!因為有多名作家先後獲得了卡夫卡獎和諾貝爾文學獎,所以卡夫卡獎又被稱作「諾獎風向標」。就在當地時間9月20日,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榮獲卡夫卡獎,他本人表示很開心很榮幸!提起米蘭·昆德拉,很多人都能想到他的代表作《生命不能承受之輕》。但是大多數人想不到的是,這位作家不僅是捷克在世的最有名的作家,更是一位經歷傳奇之人。
-
《海邊的卡夫卡》:穿過「暴風雨」後,叛逆少年學會與生活和解
大島從不居高臨下地對卡夫卡君指手畫腳,更多的是傾聽,面對他的一些困惑給予合理的解答,並且十分理解他。雖然大島是身患性同一障礙的人,但卻十分讓人有好感。卡夫卡捲入成年人的世界中,也因為有了大島而變得十分溫暖而美好。他總是恰到好處的及時出現在卡夫卡的身邊,任誰大概都會羨慕像大島這樣的朋友。
-
卡夫卡的輕逸,卡夫卡的「失誤」
我讀過10卷本的卡夫卡全集,以及各種他的傳記、評論;真是汗牛充棟。二十世紀所有新出現的流派,幾乎都可以在卡夫卡作品裡找到源頭。他是博爾赫斯所說的文學的「先驅」,作家的作家。也是我心中的「師傅」。 《卡夫卡全集》 中央編輯出版社 葉廷芳/主編 卡夫卡身後問世的兩部長篇小說均未寫出結尾——不是結尾的結尾。結尾似乎是卡夫卡的疑惑。似乎是找不到答案的疑惑。他說過:我只是提問罷了。他提問得不到解答。他的眾多粉絲執著地回應著他的作品。 結尾的困惑,是許多作家的困惑,往往寫過頭了,或是沒寫到位。
-
村上春樹的舒伯特:談《海邊的卡夫卡》
就記憶所及,在村上的小說中,論世界觀之奇詭與穿插音樂的手法之精湛,二者兼顧的話,《海邊的卡夫卡》可稱為首席代表。這本書所呈現的世界,用來描繪這一世界的篇章結構,真是既不能完全解釋得通,又每每那樣富有魅力,讓人手不釋卷。《海邊的卡夫卡》由兩個人物彼此平行,又相互滲透的故事組成,其中每一條線索都有村上精心安排的音樂。
-
戀愛中的卡夫卡
這是卡夫卡在一戰全面開戰當天寫下的日記。從1914年6月28日斐迪南大公遇刺到8月2日俄、德交戰,這35天裡,卡夫卡的生活跟往常沒有任何變化,戰爭陰影對他來說,幾乎不存在。但這一個月,對卡夫卡來說備受折磨,他經歷了與女友菲利斯的第一次婚約解除,這對小情人訂婚多次,但卡夫卡直到離世依然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