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邊的卡夫卡》:十五歲少年在追尋自我救贖之路上的離奇故事

2020-12-11 胖三今

他們像一道微光,在各自故事裡主人公的黑暗時刻,化作一顆火種,為他們,點亮整片星空。

《海邊的卡夫卡》這本書的主人公是一個十五歲的少年——卡夫卡,他自己稱呼自己為田村卡夫卡,因為他的真名是什麼,直到書結束也沒有告訴我們。

有人說,村上春樹的小說只適合去感受,如同側耳傾聽優美的樂曲一樣;若是妄圖去「理智」地分析它們,就好像焚琴煮鶴一般煞風景不識趣。

《海邊的卡夫卡》還是延續了村上春樹一貫虛構故事的行文風格,用荒誕奇幻的文筆,把這個故事講得讓人感覺既荒誕同時又具有某些現實意義。

一個離家出走的少年

少年卡夫卡是為了逃離孤獨才離家出走的,對於卡夫卡來說,冷漠的父親是他成長中的最大阻礙。

他就像一個逃離不掉的陰霾,一直籠罩在卡夫卡的身上,這樣的狀態讓這個少年從小就對周圍的一切自我屏蔽,也是這種原因,卡夫卡具備了其他這個年紀的少年所不具備的心理情感波動。

從小就立志一個人奔赴陌生的地方,並很努力鍛鍊身體,要成為世上最頑強的十五歲少年。

於是,他在充滿儀式感的十五歲生日當天,踏上了擺脫父親詛咒的成長之旅。

說起這次離家出走的原因,是因為他幼年時被母親拋棄,而他的父親並沒有擔負起父親這一角色的責任,沒有給卡夫卡童年該有的家庭溫暖,反而是這樣詛咒自己的孩子:

「你必將殺死你自己的父親,姦污你自己的母親和姐姐」,卡夫卡的父親這樣說,這種類似詛咒式的話語和希臘悲劇《俄狄浦斯王》中的悲劇命運很像——殺父娶母。

卡夫卡沉浸在不被任何人需要和對自身存在是否有意義的困惑之中。而後,仿佛理所應當似的,卡夫卡分裂出另一個自我——叫「烏鴉」的少年。

於是,在叫「烏鴉」的少年陪伴下,開始了他的自我找尋之路。

而田村卡夫卡在獨自一人的旅程中,碰到了的大島、佐伯、中田等人,這些都是他成長之路上的正向引導者。

尤其是大島,無疑是卡夫卡的精神導師,他幫他分析內心的種種困惑,帶他了解和認識這個世界。

這些人都像一束束光,照亮了他原本黑暗的心,讓他從無知走向有知,最終勇敢地融入現實世界,最後獲得了救贖。

《海邊的卡夫卡》既不像是單純的懸疑小說,又不像是科幻,但它卻足以讓人思考。我們的十五歲,一晃眼就過去了,也許發生了什麼,但是記不太清。

也許,這就是每一個人成長的故事,正如村上春樹所說:「恕我重複,田村卡夫卡君是我自身,也是您自身。」

相關焦點

  • 《海邊的卡夫卡》:「你將成為世界上最頑強的十五歲少年。」
    「你將成為世界上最頑強的十五歲少年。」——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作者簡介村上春樹(1949—),日本著名作家。京都府人。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文學部。1979年以處女作《且聽風吟》獲取新人文學獎。、《奇鳥行狀錄》、《海邊的卡夫卡》等。內容簡介主人公田村卡夫卡君不是隨處可見的普通的十五歲少年。他幼年時被母親拋棄,又被父親下了俄狄浦斯的詛咒,他決心「成為世界上最頑強的十五歲少年」。
  • 《海邊的卡夫卡》:一位十五歲少年的靈魂救贖之旅
    這位日本當代作家29歲開始寫作,第一部作品《且聽風吟》就獲得了日本群像新人獎。1987年,他發表了第五部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由此引發了「村上現象」。本篇要為大家介紹的是春樹較後期的一部小說——《海邊的卡夫卡》,這是我讀過的第一部春樹的作品,也是讓我愛上春樹的一部作品。
  • 《海邊的卡夫卡》,讀到了什麼
    《海邊的卡夫卡》是村上春樹的佳作,近期才得以拜讀,感悟頗多。《海邊的卡夫卡》全書兩條主線,其一是田村卡夫卡離經背道,十五歲選擇離家出走,經歷一連串離奇、荒繆、靈性的事件。心中常住著一個叫」烏鴉「的少年。
  • 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畢竟你是現實世界上最頑強的十五歲少年
    卡夫卡村上的卡夫卡講述了一個十五歲少年自我成長,最終成為「世界上最頑強的少年」的故事。《海邊的卡夫卡》的故事情節分兩條線索展開,以二元世界的存在分奇偶篇講述了少年卡夫卡和老人中田的故事。去講述一個讓自己相信的故事,能夠託住自己的所有信念,讓所有的情感找到存放的地方,這就是作家追尋的自由,村上,也是這麼做的。《海邊的卡夫卡》精選語句百年之後,置身此處的人們(也包括我)應該從地上蕩然無存,化為塵埃化為灰燼。如此一想,我產生了一種不可思議的心情。
  • 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海邊的卡夫卡,是青春一瞬,生活隱喻
    今天,小編要推薦的是村上春樹的《海邊的卡夫卡》一書,海邊的卡夫卡,是青春一瞬,生活隱喻。下面,讓小編來簡略地介紹下《海邊地卡夫卡》地大概內容:《小說由奇數章和偶數章兩個故事交替展開,平行推進,這有點像《1Q84》奇數章講天吾,偶數章講青豆,但是兩個故事是平行卻又相交的。奇數章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田村卡夫卡的少年,故事以卡夫卡15歲生日前夜獨自離家出走開始,他獨自坐上了開往四國的巴士。
  • 讀《海邊的卡夫卡》-十五歲時的你是怎樣的一個少年?
    最近在讀村上春樹的"海邊的卡夫卡"這本書其實讀了好長時間。去年翻了幾頁,就開頭而言,對我的吸引力不是特別大,像是大多數故事情節一樣,我幻想著會是"一個叛逆的少年,離家出走,途中歷盡艱難困苦,最終找到了好的歸宿…"的故事,像是童年印象裡的"三毛流浪記"於是,到了我如今這個年紀對此類題材便不再鍾愛,心裡還在嘀咕:不愧是小弟推薦我的書,也就適合他這個年齡讀。
  • 讀書筆記大全:海邊的卡夫卡讀書筆記
    ,不斷完善自我,生活就是那麼一種過程。   《海邊的卡夫卡》、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著。小說中,主人公田村卡夫卡君是一位十五歲少年,他幼年被母親拋棄,又被父親詛咒,他決心「成為世界上最頑強的十五歲少年!」他沉浸在深深的孤獨中,默默鍛鍊身體,輟學離家出走,孤獨的、無依無靠地逃往陌生的遠方;當他投入到波濤洶湧的成年世界之中時,那裡有企圖傷害他的力量,那種力量有時在現實中、有時也來自現實外。
  • 人文|《海邊的卡夫卡》與村上春樹:正因不能稱心如意才有意思
    對這部小說的源起,村上春樹在《海邊的卡夫卡》自序中寫道:「《海邊的卡夫卡》這部長篇小說的基本構思浮現出來的時候,我腦袋裡的念頭最先是寫一個以十五歲少年為主人公的故事。至於故事如何發展則完全心中無數(我總是在不預想故事發展的情況下動筆寫小說),總之就是要把一個少年設定為主人公。這是之於我這部小說的最根本性的主題。」
  • 《海邊的卡夫卡》:穿過「暴風雨」後,叛逆少年學會與生活和解
    彼時,那個叫烏鴉的少年,鼓勵他說道:你被寂靜和黑暗嚇得縮成了一團,豈不活活成了膽小鬼。田村卡夫卡一直認為自己是全世界最頑強的15歲少年。為了讓自己平靜下來,他隨意在木屋房間的書架上挑出一本書來閱讀,試圖讓自己沉浸在書本裡。
  • 《海邊的卡夫卡》獲卡夫卡獎
    雖然與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擦肩而過,但並未影響村上春樹繼續在其他文學獎上攻城拔寨。昨天,這位當代最著名的日本作家憑藉小說《海邊的卡夫卡》獲得著名的卡夫卡文學獎,村上春樹偕夫人一起在布拉格領取了這個為紀念20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的卡夫卡而設立的文學獎。
  • 《海邊的卡夫卡》:一場直面未來的巡禮
    和《青銅時代》相似,《海邊的卡夫卡》也是一個這樣的故事。這幾年來的諾獎陪跑,村上春樹大概是最出名的日本作家之一了,高考結束後終於久違地閒了下來,我和朋友列了一張書單,《海邊的卡夫卡》位列其中。平心而論,村上春樹的小說閱讀的感覺委實不是太好,拿《海邊的卡夫卡》來說,它在情節上的設計看起來相當武斷和隨意,有時又十分依賴敘事策略和巧合,在邏輯上有不小的斷層。
  • 書評| 《海邊的卡夫卡》有關我眼中的村上春樹
    貳《海邊的卡夫卡》。最頑強的15歲少年,預言、詛咒,被損毀的,無法成為你自己。還有戰爭,資本家,投降的天皇,困頓的社會。無論哪一種狀況或感情,都實在無法感同身受。肆不過看完《海邊的卡夫卡》,才猛然發覺,沒有人能就此嘲弄我。二十歲也讀不懂村上的書這個事實。
  • 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文本解讀
    相關連結:  《海邊的卡夫卡》簡介:小說的主人公是一位自稱名叫田村卡夫卡——作者始終未交代其真名——的少年。他在15歲生日前夜獨自離家出走,乘坐夜行長途巴士遠赴四國。出走的原因是為了逃避父親所作的比俄狄浦斯王還要可怕的預言:爾將弒父,將與爾母、爾姐交合。卡夫卡四歲時,母親突然失蹤,帶走了比卡夫卡年長四歲、其實是田村家養女的姐姐,不知何故卻將親生兒子拋棄。
  • 村上春樹憑藉《海邊的卡夫卡》獲卡夫卡獎
    雖然與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擦肩而過,但並未影響村上春樹繼續在其他文學獎上攻城拔寨。昨天,這位當代最著名的日本作家憑藉小說《海邊的卡夫卡》獲得著名的卡夫卡文學獎,村上春樹偕夫人一起在布拉格領取了這個為紀念20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的卡夫卡而設立的文學獎。
  • 海邊的卡夫卡-村上春樹
    《海邊的卡夫卡》是村上春樹先生的一本著名小說。小說兩條主線,一條寫15歲的少年卡夫卡離家出走,一路承擔著「殺父奸母」的俄狄浦斯式詛咒,遇見不同的人,與叫烏鴉的少年頻頻相遇,並一步步實現了當初的語言;另一條主線寫叫中田的智障老人精通貓語,為救一隻貓殺掉獵貓人,此時卡夫卡的父親也離奇死亡,兩臺主線在此相遇。後中田逃出一輩子生活的處所,逃到一個圖書館,與卡夫卡項羽,找到了入口石,最終每個人各自找到歸所。
  • 跟著《海邊的卡夫卡》裡「世界最頑強少年」走進四國島高松縣
    剛讀完《海邊的卡夫卡》書中奇幻與寫實兩條平行線交織在一起,最後相遇在高松縣的甲村圖書館。先生的隱喻層疊在書中各個角落從最初「卡夫卡」取名中就可窺之一二一來,象徵著日本佔卜吉兇的靈鳥烏鴉,雖然聲聒噪但是無人捕殺。烏鴉在日本的境遇就和卡夫卡本人的人生經歷不謀而合。二來,卡夫卡也疊印了奧地利籍猶太作家弗朗茨·卡夫卡及其作品的面影。
  • 村上春樹的舒伯特:談《海邊的卡夫卡》
    然而,單純地瀏覽村上在故事中選擇的音樂,仍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一方面,我們確實很少見到其他小說家(這裡只談小說的部分)如此執著地提到音樂;另一方面,他有意或無意,目的明確或令人費解地運用,呈現出萬花筒般的繽紛與蕪雜,也總是如此耐人尋味。就記憶所及,在村上的小說中,論世界觀之奇詭與穿插音樂的手法之精湛,二者兼顧的話,《海邊的卡夫卡》可稱為首席代表。
  • 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遊戲得才華橫溢
    說《挪威的森林》在玩孤獨,並玩得如此華麗,《海邊的卡夫卡》則在遊戲人生,並遊戲得才華橫溢。轉自搜狐  日本文學裡,多半有「情色」成分摻雜,「情色」的登臺又力追唯美。然而,很少有《海邊的卡夫卡》如此膽量,竟然將慾念對象先後設置成母親與姐姐。從世俗眼光看,犯了「亂倫」的天條。轉自搜狐  15歲的田村卡夫卡(捷克語卡夫卡意為「烏鴉」)懷著憎惡父親的念頭,隻身逃離東京,在一陌生邊遠小城高松的私人圖書館棲身。因為他要逃遁命運的詛咒———他將殺父、奸母,與姐姐做愛。最終他又無法躲避詛咒的宿命,仍然任血汙與罪孽伴隨一路同行。
  • 《肖申克的救贖》安迪的救贖和自由之路
    因為「救人者自救」,肖申克是坐落在鯊堡的一座監獄,也就是故事發生地,安迪花了19年的時間的救贖之路不單單救了自己,也拯救了整個肖申克監獄,折射的是當時一種社會現象和制度!從後面的肖申克的人無罪就可以看出安迪確實在逐步影響整個監獄風氣,而著名演員摩根.弗裡曼所演的角色叫「Red」就是救贖英文單詞的前綴,再通過他和老布的假釋出獄結局對比更突出這一點。
  • 《海邊的卡夫卡》,背負「弒父娶母」詛咒的他,一路經歷了什麼
    因為作者在寫這本書的時候不是單純的去敘事,而是結合一些做夢的場景,所以才讓讀者覺得有點暈頭,好了話不多說,讓文華帶大家看看《海邊的卡夫卡》到底講了什麼內容?本書的男主角叫田村卡夫卡,今年15歲,他一直想離家出走,因為父親經常告訴他一個詛咒,說他長大後會殺了自己的父親,還會跟自己的母親和姐姐發生關係,一般人聽到了這些都會感到害怕,卡夫卡也是如此,儘管自己的母親和姐姐早在她四歲的時候就已經離家出走了,於是當時機成熟之時,卡夫卡便偷了父親的錢,連夜坐上了去四國的大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