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像一道微光,在各自故事裡主人公的黑暗時刻,化作一顆火種,為他們,點亮整片星空。
《海邊的卡夫卡》這本書的主人公是一個十五歲的少年——卡夫卡,他自己稱呼自己為田村卡夫卡,因為他的真名是什麼,直到書結束也沒有告訴我們。
有人說,村上春樹的小說只適合去感受,如同側耳傾聽優美的樂曲一樣;若是妄圖去「理智」地分析它們,就好像焚琴煮鶴一般煞風景不識趣。
《海邊的卡夫卡》還是延續了村上春樹一貫虛構故事的行文風格,用荒誕奇幻的文筆,把這個故事講得讓人感覺既荒誕同時又具有某些現實意義。
一個離家出走的少年
少年卡夫卡是為了逃離孤獨才離家出走的,對於卡夫卡來說,冷漠的父親是他成長中的最大阻礙。
他就像一個逃離不掉的陰霾,一直籠罩在卡夫卡的身上,這樣的狀態讓這個少年從小就對周圍的一切自我屏蔽,也是這種原因,卡夫卡具備了其他這個年紀的少年所不具備的心理情感波動。
從小就立志一個人奔赴陌生的地方,並很努力鍛鍊身體,要成為世上最頑強的十五歲少年。
於是,他在充滿儀式感的十五歲生日當天,踏上了擺脫父親詛咒的成長之旅。
說起這次離家出走的原因,是因為他幼年時被母親拋棄,而他的父親並沒有擔負起父親這一角色的責任,沒有給卡夫卡童年該有的家庭溫暖,反而是這樣詛咒自己的孩子:
「你必將殺死你自己的父親,姦污你自己的母親和姐姐」,卡夫卡的父親這樣說,這種類似詛咒式的話語和希臘悲劇《俄狄浦斯王》中的悲劇命運很像——殺父娶母。
卡夫卡沉浸在不被任何人需要和對自身存在是否有意義的困惑之中。而後,仿佛理所應當似的,卡夫卡分裂出另一個自我——叫「烏鴉」的少年。
於是,在叫「烏鴉」的少年陪伴下,開始了他的自我找尋之路。
而田村卡夫卡在獨自一人的旅程中,碰到了的大島、佐伯、中田等人,這些都是他成長之路上的正向引導者。
尤其是大島,無疑是卡夫卡的精神導師,他幫他分析內心的種種困惑,帶他了解和認識這個世界。
這些人都像一束束光,照亮了他原本黑暗的心,讓他從無知走向有知,最終勇敢地融入現實世界,最後獲得了救贖。
《海邊的卡夫卡》既不像是單純的懸疑小說,又不像是科幻,但它卻足以讓人思考。我們的十五歲,一晃眼就過去了,也許發生了什麼,但是記不太清。
也許,這就是每一個人成長的故事,正如村上春樹所說:「恕我重複,田村卡夫卡君是我自身,也是您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