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傅高義:47年前首訪內地第一站就是深圳

2020-12-25 讀創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編輯 劉悠揚

美國著名的中國問題學者傅高義(Ezra Vogel)於當地時間20日去世,享年90歲。

▲傅高義(傅高義親屬授權並供圖)

很多中國的普通讀者知道傅高義,大概是從《鄧小平時代》開始。這部著作被譽為「了解當代中國的必備著作」,向西方客觀介紹了改革開放以來的當代中國,一經出版,便在當年獲得包括來自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頒發的「中國文化特殊貢獻獎」,「2013年度深圳讀書月十大好書」等大大小小的十六個獎項。

▲《鄧小平時代》【美】傅高義 著馮克利 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3年1月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這位在美國享有盛名、素有「中國先生」之稱的學者,47年前首次訪中國內地的第一站,就是深圳。

上世紀60年代

在香港收集資料了解中國

上世紀60年代,傅高義開始中國研究。他覺得中國這麼大,情況這麼複雜,要了解中國,只能找一個小的地方。他把目光投向了廣東。

當時,美國人不被允許進入中國。傅高義只能在香港收集材料了解中國,其方式是通過閱讀《南方日報》《羊城晚報》等報刊,以及同從內地移民到香港的人談話。

1969年,儘管傅高義還沒有機會進入中國內地實地調研,但他在大洋彼岸出版了自己關於中國研究的奠基之作《共產主義下的廣州:一個省會的規劃與政治(1949-1968)》。這本著作在西方獲得高度評價,他的前輩、時任哈佛東亞研究中心主任費正清教授稱之「將成為社會學家們如何從外部世界研究共產主義中國的傑出範例」。此後,很多其他美國學者就照著傅高義研究廣州的方式,研究北京、上海或者中國其他一些城市。

▲《共產主義下的廣州:一個省會的規劃與政治(1949-1968)》【美】傅高義 著高申鵬 譯廣東人民出版社2008年6月

1973年

首訪內地第一站就是深圳

1973年,傅高義第一次進入中國內地。他通過香港來到深圳,等待幾個小時後,在羅湖火車站登上去往廣州的火車。那一回,他參加一個美國科學代表團,也趁機在廣州小住幾天,但當時尚未得到在中國研究的機會。1980年,他在廣東停留了兩個月,從那以後,每年至少訪問廣東一次。

上世紀80年代初,廣東省與美國麻薩諸塞州結為姊妹關係。廣東省高層領導訪美時,傅高義也得以參與接見,他會見過當時的梁靈光省長、朱森林省長、楊立副省長,以及廣東省經濟委員會主任楊邁等人。此時廣東省希望能吸引外商投資,但很多外國人持謹慎態度,楊邁知道傅高義之前研究廣東,希望讓這樣一位國外知名教授介紹廣東,會更可信些。傅高義對楊邁說,埃德加·斯諾去到延安時,是一名記者,可以滿腔熱情地正面記下毛澤東在做的事情,「但我作為學者,我的工作是向人們提供一個不偏不倚的描述,包括正面的、負面的」。

1987年

攜眷廣東行7個月

1987年,應廣東省人民政府的邀請,傅高義帶著太太艾秀慈(C harlotte Ikels)來到廣東,系統研究廣東的經濟發展與改革。在近7個月的時間內,傅高義走訪廣東全省14個地級市和深圳、珠海、汕頭三個經濟特區,全省100個縣中的70多個。兩年後,《先行一步:改革中的廣東》一書出版。

▲《先行一步 : 改革中的廣東》【美】傅高義 著廣東人民出版社2013年1月

他的太太艾秀慈在香港學習過廣州話,可以用廣州話與當地居民交流(她後來出版過有關廣東家庭生活的專著《財神歸來》)。傅高義則用普通話與廣東人交流。為了保持獨立客觀性,傅高義堅持自費完成廣東行,也要讓外界清楚他並沒有受到中國官方資助。

2013年

巡迴演講從深圳出發

自1989年後,傅高義沒再出版過與廣東相關的著作,但事實上他與廣東,尤其與深圳的關係一直很緊密。

2000年夏天,即將從哈佛大學退休的傅高義想寫一本關於鄧小平的書,在這位東亞研究專家看來,「亞洲最大的問題是中國,而對中國的現代歷程造成最大影響的人是鄧小平。此外,深入分析鄧小平的人生和事業,可以揭示近年來塑造中國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基本力量」。

2013年1月18日,鄧小平南方談話21周年紀念日當天,傅高義積10年心力完成的巨著《鄧小平時代》中文簡體版在北京、深圳、成都三地聯合首發。隨後,他在中國內地開啟了多場有關鄧小平、有關改革開放、有關那個時代的知識分享,他把第一場演講定在了深圳舉行。

那一年的3月20日,傅高義在深圳書城中心城用1924-1997年的數十張老照片為材料,截取了鄧小平偉大生涯中的一些重要節點,做了生動的講述,還和讀者分享了他和中國、和深圳的一些故事。

當年,《鄧小平時代》還獲得了「2013年度深圳讀書月十大好書」。

2020年

向西方推介「深圳奇蹟」

今年8月22日,由美國人類學學者馬立安等多位學者聯合撰寫的《向深圳學習》在深圳首發,傅高義為該書作序。在馬立安心中,正是傅高義的序言讓更多不認識作者、不了解深圳的西方人願意停下來、花時間翻開這本書,了解西方視角下的「深圳奇蹟」,給作者與讀者一次溝通的機會。

▲《向深圳學習 : 中國改革開放時期從經濟特區到模範城市的試驗》【美】馬立安等 著王立弟 譯海天出版社2020年7月

談到與傅高義的「相識」,馬立安表示,雖沒有深交,但這位「中國先生」的認可讓她十分感激。「我與傅高義是在一場研討會上認識的。他作為最早研究廣東的美國學者之一,來過深圳,寫過與廣東改革有關的書。雖沒有專門為深圳立傳,但他第一次來中國內地的城市就是深圳。」馬立安對記者說,「能夠請到傅高義寫序言是我們的榮幸。此書一位合作編輯在哈佛大學見到了傅高義,便把書樣送給了他。在看過內容之後,他為我們寫下了序言。所以,我很感激他對《向深圳學習》的認可和對我們研究與分析的認可。」

在序言中,傅高義寫道:「世界上沒有哪個城市能夠趕上深圳的發展速度,這是中國通往世界的又一個南大門……深圳是開拓者,是幫助塑造中國現代生活的開路先鋒。」傅高義還在序言中公開了他此前沒有發表過的對深圳的見聞筆記,馬立安說:「這對我們來說是一份很珍貴的禮物。」

審讀:孫世建

相關焦點

  • 逝者| 著名學者傅高義因術後併發症去世
    和其他許多人一樣,自我在哈佛大學讀研究生起,傅高義就是我生命中的重要人物。每一個認識他的人,都被他對後起之秀的慷慨幫助所感動。兩天前,我剛和傅高義通過郵件。傅高義的去世是相關研究領域的巨大損失,尤其在這個關鍵時刻,因為傅高義是給美國對華研究注入更多理性思考和平衡的重要支持者。我向傅高義的妻子夏洛特以及他的家人表示深切哀悼。他的兒子史蒂夫是我的朋友,也是一位優秀的亞洲學者。
  • 傅高義,與中國結緣的一生
    朱鎔基不解,問大家為什麼笑,別人回答:「提問的人就是傅高義!」「朱鎔基是個有意思的人,我很佩服他。曾經有人問我:如果再有機會寫一本書的話,你會寫誰?我回答說:如果有可能的話,我一定會寫朱鎔基。但是,我恐怕沒有精力再寫他的書了。」傅高義不無遺憾地感慨道。1969年,共和黨人尼克森當選新一任美國總統。費正清與傅高義等十幾位研究中國的著名學者給尼克森寫信,「我們說現在是跟中國接觸的好機會」。
  • 上遊薦書|「日本通」+「中國通」哈佛教授傅高義的經典代表作...
    7年前,他的那部《鄧小平時代》在中國首發,風靡一時;而他對日本的觀察、研究及推出文字成果則要更早:其代表作《日本第一》早在41年前就在日、美兩國引發了熱議。多年後,日本的變化全球有目共睹,傅高義的研究也更見精深。本次推出簡體中文版的《日本還是第一嗎?》
  • 深圳最老火車站,沒有大城市的感覺,如今是很多人到深圳的第一站
    如今深圳火車站地處深圳繁華地段,每天約有近50對列車從這裡開向全國各大城市,可以說是很多人到深圳的第一站。原創聲明:本文由旅遊之後編輯小旅原創,感謝分享,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究!深圳並不缺歷史,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在此代代生息繁衍,記得八十年代第一次到深圳,出站後,看到深圳火車站的第一印象是:與我們老家的一個縣城火車站一樣。二層結構的簡陋樓房,黃白色的牆壁顯得很破舊。站前也是亂轟轟的,只有兩路到東門或其它什麼地方(不記得了)的公共汽車;到處橫七豎八停著一些等人的公共小巴和載客摩託車,確實沒有一點大城市的感覺。
  • 前海:港青內地創業「第一站」
    「我們的產品目前已經在香港主板第一家上市的護老集團即松齡護老集團和香港浸會醫院等多家專業性養老機構投入使用。在深圳,我們的產品獲得了招商局集團的認可,並在該集團旗下的養老機構獲得使用,此外,在廣州以及惠州等粵港澳大灣區內的50多家養老院也都有我們的產品。」周益俊說。
  • 深圳:內地首入ICRT的消費者組織
    本報訊 經國際消費者研究及測試機構(ICRT)考核,日前,廣東省深圳市消委會正式加入ICRT,成為中國內地首個消費者組織成員。  下一步,深圳市消委會將利用這一優勢資源,大力開展重點領域、重點產業、重點產品比較試驗;大力實施深港兩地食品比較試驗,助力打造深圳食品品質消費生態圈;強力推薦深圳檢驗檢測機構加入ICRT合作實驗室,提升深圳檢驗檢測機構的服務能力和國際化水平;在不斷探索經驗、用好ICRT資源的基礎上,爭取早日成為ICRT的A類會員單位並發揮核心作用,努力為深圳乃至全國消費品工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作出貢獻
  • 麥克瘋內地演唱會深圳完美落幕 下一站北京見
    麥克瘋內地演唱會深圳完美落幕。麥克瘋內地演唱會深圳完美落幕。麥克瘋內地演唱會深圳完美落幕。自2012麥克瘋年深圳衛視真人秀《SING-OFF清唱團》獲得亞軍後,麥克瘋就與深圳結下了不解之緣,此次作為內地巡演的第一站,感覺很是親切。此次在深圳舉辦巡演,現場更是互動連連、驚喜不斷,讓現場歌迷大呼不虛此行。
  • 美國哈佛大學榮譽教授傅高義:經濟特區是中國發展的先鋒隊
    來源:南方日報原標題:美國哈佛大學榮譽教授傅高義:經濟特區是中國發展的先鋒隊美國哈佛大學榮譽教授、「中國先生」傅高義:經濟特區是中國發展的先鋒隊編者按:今天是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等中國第一批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日子。
  • 傅高義:寫完《鄧小平時代》10年後,我更覺得改開偉大
    「(傅高義)作為學者、公僕和人類,是一個巨人。(他)不知疲倦地保持好奇心。(他的離世)是巨大的損失。」塞繆爾斯寫道。 他精通中文和日文,撰有《日本第一》《日本的中產階級》《重整旗鼓一重建美國實例分析》《共產主義制度下的廣州:一個省會的規劃和政治(1949-1968年)》等著作。
  • 深圳地鐵14號線坑梓站封頂,接下來就是沙田站了,惠州有...
    作為深圳市域快線網絡中東部首條線路地鐵14號線進展一直深受大家的關注近日,該線路兩座車站封頂一起來看看吧~01坑梓站順利封頂8月28日,地鐵14號線坑梓站順利封頂,這也是地鐵14號線第四座封頂的車站。(前三個:沙湖站、寶龍站、六約北站)坑梓站位於深圳市坪山區坪山大道中段北側,車站總長約275m,標準段寬約21m,總建築面積約17312㎡。自進場施工以來,參建單位依據現場實際,科學組織施工,克服疫情影響大、管線改遷多、巖溶地質情況複雜等諸多不利因素,最終按要求工期順利封頂,為下一步施工打下基礎。
  • 臺灣幸福堂正宗授權「幸福茶吉」人氣登陸深圳 成內地首間授權店
    深圳2019年1月8日電 /美通社/ -- 近年臺式手搖飲料「黑糖珍珠鮮奶」備受市民追捧,其中「幸福堂」更是臺灣第一的黑糖珍珠鮮奶品牌,曾創下一天賣超過6,000杯飲料的驚人紀錄,不少臺灣網紅網美都極力推介。
  • 傅高義:一個最終活成了「外交使節」的東亞研究權威
    回顧傅高義的學術生涯,《日本第一》可以說是重要的轉折點,他開始從單純的社會學領域轉向東亞地區的國別研究,把視野擴展到包括韓國、新加坡、香港、臺灣等地的亞洲「四小龍」,並越來越多地接觸各國政要和經濟領袖,在政策舞臺上為更多人熟知。
  • 哈佛「中國通」傅高義去世
    傅高義與妻子商量了一下,都覺得這個想法不錯。在哈佛大學著名學者費正清鼓勵下,傅高義於1961年至1964年曾苦讀中國歷史,並由此開始了他與中國的不解之緣。20世紀80年代他曾在廣東生活多年。去年10月,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傅高義說,中國的改革開放決策「了不起」,是它將中國推上了飛速發展之路。
  •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傅高義,那個「理解中國」的人走了
    圖說:《鄧小平時代》一書傾注了傅高義十年心血。那些賀卡總是以中國歷史風情為主題,「傅高義先生是真的熱愛中國文化」。  談起老朋友,吳心伯說他對傅高義有著幾點深刻的印象。  第一,濃厚的中國情結。傅高義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研究中國,80年代曾到廣東從事半年多的考察,研究廣東的改革開放。2000年退休後花了十年時間寫成《鄧小平時代》一書。雖然中國和日本都是他的研究對象,但他對中國的興趣和投入遠遠超過後者。
  • 深圳對電子菸吸菸者開出首張罰單
    以後在深圳抽菸,可別這麼任性,因為剛剛有人被罰。記者昨日從深圳市衛健委獲悉,深圳於前日開出內地首張電子菸罰單。10月14日,深圳新一輪控煙「車輪戰」正式打響,這也是《深圳經濟特區控制吸菸條例》(以下簡稱《控煙條例》)修訂後的首次控煙執法,監督的對象就是新版《控煙條例》中首次納入禁菸範圍的公交站臺。
  • 內地首張!公交站臺抽電子菸 男子被開50元罰單
    來源:經濟日報10月14日,深圳新一輪控煙「車輪戰」正式打響,這也是《深圳經濟特區控制吸菸條例》(以下簡稱《控煙條例》)修訂後的首次控煙執法,監督的對象就是新版《控煙條例》中首次納入禁菸範圍的公交站臺。
  • 對話傅高義之子:40年前曾隨父親住進中大,並走訪廣東各地
    Vogel)向南都記者回憶,上世紀80年代,他曾隨父親到訪廣州,旅居中山大學,並前往廣東各地進行田野調查——這些調查後來匯集成為西方學者研究、報導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一部書《先行一步:改革中的廣東》。&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史蒂芬·沃格爾、夏洛特與傅高義。受訪者供圖。
  • 多家餐飲首店進駐深圳萬象天地,阿嬤手作深圳首店已開業
    OUR Bakery華南首店、kyta by kytaly內地首店、阿嬤手作深圳首店、JOLIF HOUSE茱小姐華南首店·····近日,多家餐飲首店進駐深或亮相圳萬象天地,引起美食愛好者的關注。   其中,已在深圳萬象天地開業的有阿嬤手作深圳首店和JOLIF HOUSE茱小姐華南首店。
  • 傅高義去世,重溫他的「出發時刻」
    美國著名學者傅高義去世,享年90歲。他是在2020年去世的重要人物之一,生前對日本、中國、韓國都有比較深入的研究,《鄧小平時代》讓他為廣大中國人所熟知,他的去世引起媒體廣泛的紀念性報導,是可以理解的。在這個時候,我們或許需要重溫一下傅高義的「出發時刻」。1958年,傅高義隨自己的太太到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