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對臺機構更名為「日臺交流協會」,是臺灣44年來最大突破,還是...

2020-12-17 上觀

從明年元旦起,日本對臺「窗口」——民間機構財團法人「交流協會(Japan Interchange Association)」將更名為「日本臺灣交流協會(Japan-Taiwan Exchange Association)」,這也被外界認為是自臺日「斷交」44年以來,雙方「關係」的最大突破。

 

在臺灣當局頻頻拉響與友邦「斷交」警報的當下,日方此舉被臺灣方面解讀為「印證臺日雙邊關係繼續朝『正面』方向發展」,而在28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對日方在臺灣問題上採取消極舉措表示強烈不滿,敦促日方不要向臺灣當局和國際社會發出錯誤信息。

 

有分析指出,在日本堅持衝之鳥為「礁」非「島」,以及要求臺灣當局開放核食入境的背景下,這一所謂的「突破」,更多只是口惠而實不至。

 

又一個小動作

 

1972年9月29日,日本與臺灣當局「斷交」,同年12月,日本方面成立了財團法人「交流協會」;臺灣方面則成立了「亞東關係協會」。這兩個所謂的民間團體成為雙方官方事務的溝通與互動平臺,同時也繼續維持雙方經貿、文化交流、技術合作等實務合作。

 

「交流協會」的官方網站毫不掩飾其官方背景,稱協會與日本政府密切合作,「在無外交關係的臺灣處理各種實務關係之業務」。協會還在臺北、高雄設立事務所,在當地進行日本僑民保護,發給籤證,進行經濟與文化交流以及各項調查工作。用官方網站上的話說,就是「在臺灣辦理類似日本駐外使領館之業務」。

 

而「交流協會」的臺北事務所代表、66歲的沼田幹夫則是一位實實在在的外交官。他於1974年進入日本外務省工作,歷任日本駐香港總領事館副總領事,駐紐約領事館副總領事,日本駐緬甸大使等要職,2014年7月起任「交流協會」臺北事務所代表。

 

據臺灣《聯合報》消息,早在馬英九時期,臺灣當局就開始推動日本「交流協會」更名。去年,臺灣當局外事部門向東京方面提出更名要求,認為「交流協會」既沒有標誌日本、也沒有標誌「我方」,辨識度不夠。而在日本政府內部也已經就「交流協會」更名、調整組織功能一事討論多時。去年,日本外務省就確定進行更名,不過當時還沒有確定新名稱。如今馬英九時期的提議,在蔡英文任內得到落實。

 

這就引發了另一個問題,既然如今日本在臺機構即將更名,那麼臺灣對日機構「亞東關係協會」是否也可以依照日本方式改稱為所謂的「臺灣日本關係協會」?臺灣當局前駐日本代表許士楷就提出,「亞東關係協會」、「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等機構名稱也應趁此機會一併「正名」,「『外交』不能只想維持現狀」。對此,臺灣當局外事部門表示將「審慎評估」。

 

很顯然,日本在臺機構更名,是繼美國候任總統川普與蔡英文通電話,並且稱後者為所謂「臺灣總統」之後,又一傷害「兩岸同屬一中」原則的小動作。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對此表示,中方敦促日方恪守中日聯合聲明確定的原則和迄今向中方所作的承諾,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妥善處理涉臺問題,不要向臺灣當局和國際社會發出錯誤信息,不要給中日關係製造新的幹擾。

 

口惠而實不至

 

對於日本在臺機構的改名決定,臺灣地區立法機構表示歡迎,認為這樣「釐清」了臺日關係。但正如媒體指出的那樣,「交流協會」的更名與否以及改成什麼樣的名字,不會對現階段雙方關係產生變動,此舉更多是東京對臺北釋放出的「善意」信號,外界不必將之看得過重。國民黨立法機構黨團副書記長李彥秀就問,背後隱藏的意義是否會讓「政府」的壓力更大?

 

這背後的含義,至少包括臺北與東京關於衝之鳥是「島」是「礁」之爭,民進黨當局已經作出讓步,從馬英九時期堅持是「礁」,退守到如今在「礁」還是「島」的問題上「不採取法律上的特定立場」,此外還包括日本不斷要求臺灣開放日本核災區食品進入,民進黨步步退讓引得國民黨提出公投,還有就是釣魚島主權的爭議。在這些核心議題上,與蔡英文當局看似走的很近的日本政府卻沒有作出讓步,只是在對臺機構名稱這一次要問題上,滿足了臺灣當局的「虛榮心」。

 

說到底,這體現出東京方面對臺政策的投機性,既想拉近與臺灣當局的關係,又不想在重要利益上進行讓步,還不願在「一中原則」上過度刺激大陸方面,也就是說想以最少代價來攫取最大利益,簡稱就是在「渾水摸魚」。

 

令人遺憾的是,這種口惠而實不至的信號,滿足了臺灣一部分人的自尊心,並將之當成是「臺日『外交』的一大突破」來吹噓,同時也增長他們倚仗東京力量來制衡大陸的底氣。但實際上,正如臺灣媒體所稱,臺日關係長期處於「不對等」狀態,因此蔡英文當局更應該思考的是,如何在日本對臺貿易上獲得實質平等,進一步維護臺灣的利益。

 

至於「聯日制陸」能否成功,那更是早有公論,也就不用多想了。

 

(本文編輯:洪俊傑 圖片來源:新華社 編輯郵箱:shzhengqing@126.com)

相關焦點

  • 日本改完臺灣改 臺對日交流機構更名"臺灣日本關係協會"
    綜合臺媒5月17日報導,臺灣地區對日窗口「亞東關係協會」17日起更名為「臺灣日本關係協會」(Taiwan-Japan Relations Association)。臺涉外部門負責人李大維聲稱,更名後有助外界了解「臺日關係協會」實質工作內涵,也印證臺日關係的發展。「日本臺灣交流協會」代表沼田幹夫則揚言希望借更名使「日臺」團結一心,建立起世界少見的友情。
  • 「臺北」改「臺灣」 綠委掀更名風
    日本交流協會自本周日起將更名為「日本臺灣交流協會」,民進黨內傳了「要趁機為外館正名」、「亞東關係協會也應更名」聲音。臺當局「外交部」29日表示,是否「正名」有待研究評估。但有臺灣學者表示,蔡政府絕對不能高興太早,得到好處,就要承擔副作用,執政者恐怕要好好仔細計算,有時候看起來是穩賺不賠,結果可能副作用更大,沒賺錢還賠錢更多。  【大公報訊】綜合中央社及中評社報導:日本交流協會日前表示明年1月1日起將更名為「日本臺灣交流協會」,前駐日代表許世楷則建議臺灣的「亞東關係協會」等機關也一併更名。
  • 日駐臺機構改名要搞什麼鬼
    本報記者 吳亞明攝   日本負責對臺灣交流事務的民間機構「公益財團法人交流協會」, 1月1日起更名為「公益財團法人日本臺灣交流協會」。   自我麻醉   對於日方的做法,臺灣「外交部」隨即表示歡迎。有親綠媒體稱,「交流協會」改名的理由是「時代變了」。   臺灣與日本1972年9月「斷交」,同年12月日本成立「財團法人交流協會」,臺方成立「亞東關係協會」(「亞協」),作為雙方事務溝通與互動的平臺,繼續維持經貿、文化交流及技術合作等非政府間實務關係。
  • 日本對臺交流窗口改名臺灣學者:絕對有副作用
    日本對臺交流窗口、「公益財團法人交流協會」28日在官網宣布,明年1月1日起更名為「公益財團法人日本臺灣交流協會」。圖為目前「日本交流協會臺北辦事處」外石雕牌匾。(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中國臺灣網12月29日訊 被視為日本對臺交流窗口的日本「公益財團法人交流協會」明年起正式改名為「公益財團法人日本臺灣交流協會」,被外界解讀為「臺日關係」升溫。對此,臺灣東海大學日本區域研究中心主任陳永峰表示,日本此舉跟美國總統與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通電話一樣,絕對會有「副作用」,沒有穩賺不賠的生意。
  • 日本交流協會變更名字,臺日關係提升?
    作者 言浩    日本駐臺的「公益財團法人交流協會」,宣布變更名稱為「公益財團法人日本臺灣交流協會」。該會表示,今後將扮演日臺間的橋梁,盡心竭力使日臺關係更上層樓。2015年英國在臺灣的代表機構從「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更名為「英國在臺辦事處」。    何教授批評:英國、韓國都做了,日本在東亞是個強國,連韓國做得到,為何日本做不到?現在日本交流協會終於改了名字,算是往前跨了一步,但這樣不夠,應該更加明確一些,不要再稱「財團法人」,索性敞開大門,將該協會明白的劃歸隸屬於日本的外務省。
  • 「日臺交流協會」在臺不止被潑漆,還經歷過這些事……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因日本右翼分子被曝光腳踹「慰安婦」像,島內統派人士10日憤怒地在「日本臺灣交流協會」臺北事務所門口潑漆,將該組織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實際上,由於臺日之間存在諸多歷史和政治爭議,這早已不是「日臺交流協會」第一次遭到島內民眾抗議。臺灣人最早到「日臺交流協會」抗爭是因為日本篡改教科書。
  • 蔡英文:對日關系列為臺「外交重點」
    去年臺灣與日本民眾互訪破600萬人次,達歷史新高,臺日雙方民間往來正持續加溫。  蔡英文還說,日本把對臺灣的「外交窗口」改名為「日本臺灣交流協會」,就是臺日關係不斷往前走具體表現。她表示,新當局上任後,將對日關系列為臺灣「外交重點」。「不只行政部門很重視,『國會』也成立『臺日交流聯誼會』,由『立法院長』蘇嘉全任會長,現在已是『立法院』最大對外交流組織」。
  • 看點 日本以「臺灣正名」分化兩岸
    日本的操作很細膩、很會挑時機,去(2016)年12月21日西非的聖多美普林西比宣布與臺灣斷交,5天後的26日與大陸建交,臺灣對外關係剛受挫折,正需要外國友人送點溫暖,兩天後的28日,日本在臺機構「公益財團法人交流協會」(InterchangeAssociation, Japan)就宣布,從2017年1月1日起更名為「公益財團法人日本臺灣交流協會」(Japan-Taiwan ExchangeAssociation
  • 荷蘭駐臺機構「更名」,我使館嚴正交涉:涉及中方核心利益
    荷蘭駐臺機構「更名」,我使館嚴正交涉:涉及中方核心利益 2020年04月29日 15:40:00來源:中國臺灣網 荷蘭駐臺代表機構「荷蘭貿易暨投資辦事處」27日宣布更名為「荷蘭在臺辦事處」。
  • 日媒鼓吹兩岸「無條件對話」的算計,日臺同流合汙對抗大陸
    作者:王德華 從甲午戰爭臺灣被割讓,到1945年臺灣回歸中國,50年的殖民統治讓很多日本人對臺灣念念不忘。日本人承認「一個中國」是絕對的假話,或明或暗地支持「臺獨」是絕對的真話。今年10月,中國政府宣布了一項針對大陸大學和研究機構的臺灣學生的新獎學金計劃,將臺灣學生人數從2000人增加到2900人,並將每年的最高津貼從8000元提高到3萬元人民幣。但是,那些尋求獎學金的人必須接受一個中國的原則,支持統一。如果他們的言論和行為與此相反,獎學金獲得者將被取消資格。這是北京方面試圖以金錢的誘惑贏得臺灣年輕人的支持,同時迫使他們支持大陸的臺灣政策。
  • 臺美關係提升"三大動作"之機構變動
    25日,臺當局曝光了三大提升「美臺關係」的大動作,包括美方同意將「臺灣和美國對等放入(臺)事務機構名稱」、首次實現「臺美斷交」40年來的「國安首長」會晤、美臺官員首次共同與臺「邦交國」官員會面。蔡英文當局極力渲染「臺美關係的大突破」,炫耀這是「美挺臺新高點」。但在島內輿論看來,美國在名義上提升所謂的「臺美關係」,只是為了打「臺灣牌」,增加對大陸的籌碼,蔡英文當局緊抱美國大腿對臺灣而言危險重重。
  • 臺當局叫囂與日本共享情報 稱"到時候要知道打誰"
    》締結40周年,在日本與中國大陸互動如此頻繁的情況下,「日本仍加強與臺灣交流,『臺日關係』之好可見一斑」。據臺灣「中時電子報」消息,張淑玲當日表示,當前「臺日關係」可說是自1972年「斷交」40多年以來最好的時期。她稱,今年非常特殊,是中國大陸與日本關係正常化45周年,明年則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而臺負責對日事務已有45年的「亞東關係協會」,在今年更名為「臺灣日本關係協會」,「日本對臺交流預算也不斷增加,可見『臺日關係』持續增強」。
  • 日本要給釣魚島改名,臺民眾舉五星紅旗到「日本臺灣交流協會」抗議
    而據臺媒「聯合新聞網」8日報導,自稱擁有管轄權的日本石垣市9日將在議會投票表決,把釣魚島更名為「石垣市登野城尖閣」。外界普遍認為,因執政黨佔多數,議案有望通過,若表決順利通過後,10月1日將正式更名。對此,臺灣地區一些「保釣團體」集體前往「日本臺灣交流協會」抗議,他們現場高呼「釣魚島是我們的」等口號,一些人還在抗議過程中舉起了五星紅旗。圖自臺媒「自由時報」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日本單方面稱之為「尖閣諸島」,在行政上劃歸衝繩縣石垣市管理。
  • 臺有關部門煽動拒乘標註"中國臺灣"航班 業者怒:終使臺灣受害
    臺有關部門煽動拒乘標註"中國臺灣"航班 業者怒:終使臺灣受害 2018年06月19日 14:14: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圖片來源:翻攝自日航官網)  中國臺灣網6月19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日本航空公司(JAL)及全日本空輸公司(ANA)將大陸及香港官網上的「臺灣」標註為「中國臺灣」,對此,臺外事部門表示,已向兩家航空公司表達抗議,臺灣安全部門負責人李大維則煽動民眾拒搭向「中國屈服」的航空公司飛機。
  • 日本和臺灣「抗衡中國大陸」的重要舉動
    從今年年初開始,成立於1972年的日本「交流協會」更名為「日本臺灣交流協會」,終於實現了期盼多年的「名正言順」夙願。臺灣「外交部」對此表示,這是「臺日關係走在正確道路上的佐證」。臺灣亞東關係協會會長邱義仁也指出,這是「經過漫長歲月後所取得的成果。」
  • 日辭典將臺列中國一省 綠媒炸鍋:幫大陸併吞臺灣
    近來,在日的臺灣「獨派」團體發現,日本「國民辭典」上將臺灣列為「中國的一省」,這則消息瞬間讓綠媒炸鍋,還稱其有幫助大陸併吞臺灣的嫌疑。圖為日本辭典《廣辭苑》中將「臺灣」標註為中國一省。(圖片來源:臺媒資料圖)海外網12月11日電 臺灣親綠媒體11日報導稱,日本極具權威性百科國語大辭典《廣辭苑》,在其現行的第六版中「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行政區分」部分,將臺灣標註為中國的一省。不僅如此,《廣辭苑》中還標註著,日本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唯一正統政府,以及對臺灣屬於中國領土的事實。
  • 臺灣駐美機構搞「更名」,欲再挑事端?
    川普政府尚有不足一月就會下臺,美臺正在加緊推動將臺灣駐美的「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改名稱為「臺灣代表處」。臺灣駐美機構「更名」,是搞官方化,提升臺美關係,一旦成事,對中美關係、兩岸關係將是新的衝擊。2016年,川普政府曾應允重新檢視美臺關係,考慮讓美臺官方交流突破一些原有限制。4年過去,川普敗選,「更名」一事延宕至今未真正落實。12月中旬美國聯邦眾議院78位議員聯名致函美國國務卿,重提「更名」之事,又炒熱此話題。民進黨當局昨天承認此事正在進行中,又說「進行中的案子是比較敏感」。
  • 臺灣兩岸出版交流協會負責人:大陸簡體字書籍在臺銷量漸長
    臺灣兩岸出版交流協會負責人:大陸簡體字書籍在臺銷量漸長 2019-(記者 楊程晨 邢利宇)臺灣兩岸出版交流協會理事長、天龍文創出版事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沈榮裕23日在臺北介紹,簡體字書籍在臺銷量增長非常快,尤其是各類考試的工具書、兒童繪本等受到學生家長們的歡迎。
  • 日本要給釣魚島改名,臺民眾舉五星紅旗抗議,蔡英文被批「龜縮」
    日本石垣市將在議會投票表決,把釣魚島更名為「登野城尖閣」。據臺媒報導,臺外事部門今天(9日)回應此事時,一方面重申擁有釣魚島主權,一方面卻繼續宣稱所謂的「臺日友好」。島內民眾則手舉五星紅旗,前往「日本臺灣交流協會」外抗議更名。
  • 臺當局高官證實:正運作臺灣駐美機構改名為「臺灣代表處」
    臺當局涉外部門高官曾厚仁今天證實,臺方正推動「駐美代表處」自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ECRO)更名為「臺灣代表處」(TRO),是「進行中」的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