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徵地補償未全額支付,村民起訴贏了,徵收方上訴被駁回!

2021-01-07 北京萬典律師事務所

原告

王某太、王某忠

委託代理人

陳海峰 北京萬典律師事務所律師

苗沙沙 北京萬典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

蘭州新區管理委員會

案件經過

原告王某某二人系甘肅省蘭州新區某村村民,在村中擁有合法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蘭州新區管理委員會為實施城市建設,徵收了原告二人60多畝的土地,但一直仍有部分土地補償款沒有支付。

為了拿到屬於自家剩餘的補償款,原告二人委託北京萬典律師事務所陳海峰、苗沙沙二位律師來協助自己。

2018年7月31日,原告向被告提交了關於儘快履行補償安置職責的申請書,但之後被告遲遲沒有予以答覆。不得已之下,原告只能向甘肅省武威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希望被告蘭州新區管理委員會能夠履行自己的法定職責。

法院審理

2018年7月31日,原告向被告郵寄了《關於儘快履行補償安置職責的申請書》,被告於2018年8月3日收到原告的該申請後,未對原告申請的事項作出處理,原告於2019年1月30日、4月8日,兩次向本院郵寄起訴材料,視為原告在此期間已經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從原告2018年8月3日向被告提出履責申請,扣除被告兩個月履責期限,至2019年1月30日原告向本院提起訴訟,起訴期限並未超過六個月,被告主張原告超過起訴期限的理由不成立。

一審勝訴

甘肅省武威市中級人民法院判決如下:

責令被告蘭州新區管理委員會在本判決生效後60日內對原告王x太、王x忠提出的徵地補償安置申請作出處理決定。

管委會上訴被駁回

一審判決作出之後,被告蘭州新區管理委員會不服,向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審理認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有關規定,徵收主體不能以被徵收人對補償標準有異議為由,而否定其應依法進行補償安置的義務。即使在與被徵收人達不成補償協議的情形下,亦應在合理期限內及時作出相關決定,並依法告知救濟途徑,而不能怠於履行補償安置職責,或者以反覆協商的方式代替書面決定,甚至以拖延造成補償安置問題長期無法通過法治化渠道解決,造成既損害被徵收補償安置權益,又額外增加補償安置成本。

本案中,上訴人(管委會)認可被上訴人(王xx二人)的土地及附著物還有一部分沒有製作發放表,仍有部分補償款未領取。據此,對於被上訴人已被徵收土地及附著物,上訴人未全面補償。鑑於本案被上訴人土地及附著物是由上訴人分時間、分階段予以徵收,存在已經補償和未補償部分,存在土地與附著物補償交織等問題,由此而帶來的補償問題較為複雜,一審法院判決責令由上訴人對被上訴人的徵地補償安置問題作出決定是符合本案實際情況的,並無不當。

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相關焦點

  • 對徵地補償款數額不認可、未領取補償款,向法院起訴被駁回?
    對徵地補償款分配方案數額不認可、未領,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能否訴請法院判決村小組支付補償款?>一審民事判決二、駁回單某1等5人的訴訟請求【案件解析】本案爭議焦點: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對徵地補償款分配方案數額不認可,未領補償款,能否訴請村小組支付補償款?
  • 最高法判例:村民個人能否起訴徵收部門與村委會籤訂的「徵收集體所有土地補償協議」?
    村民以土地使用權人身份,起訴徵收部門與土地所有權人集體經濟組織之間籤定的內容僅涉及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徵收集體所有土地補償協議》,不具有行政訴訟原告主體資格。此外,土地徵收過程中,與土地使用權的變更或行使相關聯的是土地徵收決定、限期搬遷決定、強制清除地上附著物等行為,以及對相關青苗、地上附著物的補償等事項,土地使用權人如對上述行為或事項不服,可依法主張。
  • 農村集體土地徵收程序中必須要有徵地補償方案公告!
    在農村集體土地徵收過程中,其法律已經明確規定,實施單位是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機關是省政府或者國務院,其中徵收程序中必須要有徵地補償方案公告,將徵地補償、安置方案報市、縣人民政府審批時,應當附具被徵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村民或者其他權利人的意見及採納情況,舉行聽證會的,還應當附具聽證筆錄。
  • 關於青苗補償,徵收方強鏟後給農民打錢,可以視為農民同意徵收嗎
    在徵地拆遷中,咱們被徵收人最為關注的莫不是徵地拆遷方面的補償了,我國《土地管理法》規定「徵收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並安排被徵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在實踐中,經常有被徵收人在未籤署補償協議的時候,家中的土地就被徵收方強鏟了,強鏟後,自己的卡裡莫名其妙的多出一筆錢來,據徵收方說,這是青苗補償費。
  • ​房屋被拆告到最高院,徵收方訴訟不利後作出讓步達成補償協議
    村民330多平方米的房屋被強拆後起訴,一審、二審均被駁回起訴。其後,村民在律師的幫助下,告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申請再審,最高院審查後裁定撤銷原審裁定,指令一審法院重新審理。在訴訟不利的壓力下,徵收方與村民很快籤訂了拆遷補償協議並支付補償款。今天,京平律師和大家一起看看這個案件。
  • 外嫁女能否獲得徵地補償?
    其戶籍所在地發生了徵收,可是其因為涉案房屋所在地的徵收補償安置方案中規定:「出嫁外村(外地)在本村未銷戶的出嫁女及其子女,出嫁女離婚後已與非本村人結婚的,不論戶口是否遷出,其本人及法院判給本人的子女一律不分房,離婚後戶口遷入本村的視為空掛戶」。根據該規定,湯女士等人均沒有得到補償,於是湯女士等人以侵害婦女權益起訴濟寧市人民政府,最後濟寧市中級人民法院判決撤銷該規定。
  • 七百年村落被徵收,村民起訴,律師發現徵收日期竟然「倒籤」
    一座風景優美、具有700多年歷史的村落被徵收,村民不滿意補償,請律師幫助向法院起訴,律師發現徵收機關發放的材料中《徵收決定》落款日期為「倒籤」。最終,徵收機關作出的房屋徵收決定被法院確認違法。今天,北京聖運律師事務所主任王有銀律師和大家一起看看這個案件。
  • 答疑外嫁女戶籍未遷出子女能否分得徵地補償款
    外嫁女戶籍未遷出隨母落戶的子女能否分得徵地補償款在農村集體土地徵收過程中外嫁女及其子女是否享有徵地補償款的分配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如何確定近日湖南省衡陽市檢察院辦理的一起民事監督案件解答了這些問題。
  • 最高法判例:要求履行徵地安置補償職責的起訴條件。中院裁定不予立案,上訴至高院仍維持,申請再審終立案
    當事人作為徵地範圍內的村民,合法擁有承包地,其訴請縣政府向其履行徵地補償行政職責,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的起訴條件。方正秋向四川省宜賓市中級人民法院起訴,請求判令珙縣政府向方正秋履行徵地補償行政職責。四川省宜賓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方正秋未提供證據證明其系所訴徵收土地行政行為的相對人,方正秋不是適格的原告。
  • 農村集體土地徵收補償行政案件10大法律問題解答!(2020版)
    被徵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村民或者其他權利人應當在徵收土地公告規定的期限內持土地權屬證書到指定地點辦理徵地補償登記手續。被徵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村民或者其他權利人未如期辦理徵地補償登記手續的,其補償內容以有關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的調查結果為準。
  • 領完徵地補償金後還能起訴徵收方嗎?可以
    被徵收人在領取完徵地補償金後還能起訴徵收嗎?一開始我也沒能回答他的問題,在我搜集到一些材料後,我可以明確地告訴他,可以起訴徵收方。至於為什麼?您請接著往下看。二審法院認為方某雖然與江蘇省1700號批覆有法律上的利益關係,但是2011年4月,方某已經獲取,徵收方下發的徵地補償款,所以方某不在與1700號批覆具有相關的利益關係,所以駁回了方某的上訴。方某不服二審法院的判決,又向人民法院申請再審,法院認為方某在獲得徵地補償款後,仍堅持認定徵收存在違法行為的,是可以向相關部門申請行政複議的。
  • 徵地未報批,怎敢啟動徵收程序
    在各地方的徵收過程中,很多在沒有徵地報批程序、徵地公告程序、徵地補償程序、徵地強制程序的情況下,非法徵用老百姓土地,切斷水源,挖斷耕地,逼迫百姓離開。同月,縣政府下設指揮部作出《通知》,通知陸某等被拆遷人參加於同年4月下旬召開的第三村民小組房屋拆遷安置工作會議,《通知》張貼於第三村民小組村公所,陸某拒絕籤收該《通知》。後某縣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補償方案》並張貼於徵收範圍內。
  • 徵地補償款遲遲見不著,光有村委會的一紙證明能算數嗎?
    >本案通過前期調查得知的基本案情如下:2013年9月,某地公示了徵地補償安置方案,並在5日後令村民籤訂所謂「放棄聽證證明」;2014年10月涉案項目取得徵地批覆,2014年11月完成土地交付,2017年10月村民委員會出具徵地補償到位證明。
  • 「湖北」徵地沒徵求老百姓意見,訴狀遞交法院農民告贏省政府
    因老河口市光華大道北延項目將原告的土地和房屋納入徵收範圍內,楊xx對徵收補償相關情況不了解,特委託北京萬典律師事務所馮凱、王麗媛二位律師進行協助辦案。李xx為了解自己房屋所在土地的相關情況,委託律師於2018年12月5日用EMS特快專遞方式向湖北省自然資源廳郵寄了《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表》,要求其向原告書面公開徵地審批文件、一書四方案及徵地紅線圖。
  • 關於土地徵收,咱們農民兄弟必須了解有關違法徵地的內容
    同時還有村民反映針對土地徵收的補償款項與國家下發的文件有出入,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表明農用土地隸屬於集體財產,相關補償款項未能第一時間到達村民手裡。就出現了補償款項被非法佔有以及部分發放。而村民在政策執行人的哄騙下針對徵地政策一無所知卻也進行籤字確認了,完全沒有意識到土地已被非法侵略。
  • 先給補償再徵地,這樣的形式你願意接受嗎?
    今天說一個跟大家說特殊的案例,就是拆遷協議全村的人都已經籤完了,地上附著物補償也發給村民了,可是地還留在村民手裡,兩年都沒有動。村民劉女士發現,這場徵地並沒有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進行,因為徵收方沒有辦理相關的審批手續。劉女士起訴徵收方徵地行為違法,並提出了要徵收方賠償自己土地荒廢兩年的損失的訴訟請求。
  • 將補償款打入被徵收人帳戶並不等於被徵收人已經認可了徵收行為
    當事人未與行政機關籤訂徵收補償協議,行政機關雖然在實施了清理行為後將徵地補償款及青苗費打至當事人的銀行卡內,但並不代表當事人已經認可行政機關的行為。因嶽西縣政府的徵地前置行為對劉忠的權利義務未產生實際影響,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一款第(六)項規定,裁定駁回劉忠的起訴。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查明的事實與一審一致。
  • 徵地拆遷中若村委會有以下行為,村民可以直接起訴
    根據《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徵收土地方案經依法批准後,由被徵收土地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組織實施,並將批准徵地機關、批准文號、徵收土地的用途、範圍、面積以及徵地補償標準、農業人員安置辦法和辦理徵地補償的期限等,在被徵收土地所在地的鄉(鎮)、村予以公告。
  • 農村集體土地徵收,村委會能分徵地補償費用嗎?能分多少?
    導讀:隨著城鎮化進程持續推進,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的修改和頒布也逐步將農村土地徵收項目推向了白熱化。在《土地管理法》徹底大修之前,徵地項目仍不會有明顯縮小範圍的跡象。根據相關規定,因公共利益實施徵收,必須給予被徵收人足額、合理的補償安置。因此,對農村土地進行徵收,是需要給予被徵地的農民朋友相對應的補償利益的。
  • 房屋拆遷是先補償後搬遷,那先給補償後徵地的方式,您滿意嗎
    我國《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27條規定「實施房屋徵收應當先補償、後搬遷。」《土地管理法》第48條規定「對其中的農村村民住宅,應當按照先補償後搬遷、居住條件有改善的原則,尊重農村村民意願,採取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提供安置房或者貨幣補償等方式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並對因徵收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等費用予以補償,保障農村村民居住的權利和合法的住房財產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