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國家地名特點概述(上篇)

2021-02-14 英語發展史

摘要:

地名可以體現豐富的文化內涵,也可以反映社會的歷史變遷。研究地名的歷史淵源和發展變化有助於了解一個民族的歷史。本文簡要介紹澳大利亞的地名特點,同時對主要英語國家地名的命名方式和文化內涵進行比較和分析,並總結主要英語國家地名命名的大致規律。

單詞toponym讀作['tɒpənɪm],意思是地名(place name)。在英語中,研究地名的學科叫做toponymy(地名學,[tə'pɒnɪmɪ]),短語toponymy culture指的是「地名文化」。

 

與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和紐西蘭等國家的地名相比,英國地名基本不用某個國王、君主或名人的名字。就地名而言,這是英國和其他英語國家的最大區別。例如在美國,加利福尼亞、阿肯色、肯塔基等州都有Jamestown。此外,美國還有Charlestown,Williamsburg,Georgetown和Victoria等以國王名字命名的地名。

在美國,源自名人的地名還有很多(100多個),例如:Washington,Carolina,Maryland,Fredericksburg,Columbus,Louisiana,Napoleonville,Carson,Coolidge,Lincoln和Monroe等。澳大利亞的地名也跟美國相似,例如:Victoria,Tasmaia,Cooktown,Newcastle,Bathurst,Kimberley和Hobart等。當然,美國和澳大利亞的情況不完全相同,加拿大和紐西蘭也都有各自的特色。

 

下面先從位於亞太地區的澳大利亞說起。19世紀初,歐洲人按照語言和文化種類把太平洋島國劃分為三大區域:Micronesia,Melanesia,Polynesia。漢語分別譯作密克羅尼西亞、美拉尼西亞、玻里尼西亞。這三大區域的名稱都以-nesia(尼西亞)結尾;「尼西亞」最初源自希臘文,本意是「島」。密克羅尼西亞的意思是「小島」;美拉尼西亞的意思是「黑島」;玻里尼西亞的意思是「多島」。

澳大利亞地理位置示意圖

(來源:網絡圖片;標註:魏新)

從地理位置來看,澳大利亞屬於亞太國家,離英國遠,離亞洲國家近。澳大利亞是位於亞太地區的以西歐傳統文化為主的國家。相比之下,中國人比較了解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但不太了解其他亞太島國。對亞太島國來說,澳大利亞是亞太地區的大國,當然澳大利亞也是這麼認為的。澳大利亞對巴布亞紐幾內亞、斐濟、萬那杜等太平洋島國的影響非常大。事實上,澳大利亞對亞太島國的影響是超乎我們的想像的。

 

澳大利亞英文全稱The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澳大利亞聯邦),簡稱Australia,暱稱Aussie,有時也用字母組合「OZ」來稱呼。澳大利亞還有一個幽默稱呼,叫做down-under,意思是「下面」或「底下」。這個稱呼源於傳統地圖方位的「上北下南」,地處南半球的澳大利亞人常常會風趣地說,我們來自「下面」(地球的下面):We are from down-under。

在17世紀歐洲人發現澳洲之前,南半球的這塊陸地被歐洲人稱為Terra Australis Incognita(未知的南方陸地)。這三個單詞是拉丁文,Terra的意思是「陸地」, Australis的意思是「南方」,Incognita的意思是「未知的」。澳大利亞現在的簡稱(Australia)就源於拉丁文的「南方」。

 

根據英國人的記錄,庫克船長是第一位發現澳洲大陸的歐洲人,他在1770年測繪了澳洲大陸東部海岸線。當時,庫克船長稱這片土地為「南威爾斯」(South Wales,源於不列顛的威爾斯),後改稱「新南威爾斯」。1788年,當菲利普總督率領「第一支艦隊」(the First Fleet),押著囚犯(convicts),帶著牛、羊等動物來到這裡時,這塊殖民地仍被稱為新南威爾斯,而不是澳大利亞。當時的新南威爾斯殖民地包括現在的紐西蘭。

 

第一位環澳洲大陸航行的是弗林德斯船長。在19世紀初完整測繪澳洲大陸海岸線的時候,弗林德斯船長認為這塊大陸即是歐洲人當年傳說的「南方陸地」。依據拉丁文的Terra Australis,弗林德斯建議將這片「南方陸地」改稱為符合英文習慣的Australia。對英國殖民者來說,英文的Australia聽起來比拉丁文更加順耳。1824年,根據時任殖民地總督麥誇裡的建議,英國海軍部(the Admiralty)同意用Australia一詞指代這片「南方大陸」。

 

現在,常有人把澳大利亞和奧地利或義大利弄混。從地圖上看,澳大利亞在「下面」,而奧地利和義大利在「上面」,澳大利亞的面積是義大利的25倍,是奧地利的92倍。澳大利亞地廣人稀,領土面積全球第六,排在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之後,相當於60個英格蘭或20個日本。澳大利亞的面積是北京的466倍,而澳大利亞的人口數量(2400萬)和北京的常住人口數量相差無幾。

澳大利亞行政區劃分(來源:網絡圖片)

澳大利亞分為6個州(state)和2個領土地區(territory,簡稱領地)。6個州的名稱分別是西澳州、南澳州、維多利亞州、新南威爾斯州、昆士蘭州和塔斯馬尼亞州,2個領土地區分別是北方領土地區和首都領土地區。澳大利亞6個州和2個領土地區的名稱都與澳大利亞原住民(土著)的語言沒有關係,這一點與美國各州和加拿大各省的名稱不同。

 

總體來看,美國各州名稱和加拿大各省名稱的共同特點是採用當地原住民語言成分較多,而紐西蘭也有一些採用毛利語的大區名稱。與此相反,澳大利亞各州的名稱,沒有一個是源於原住民語言的。

 

在澳大利亞6個州的名稱中,有2個跟維多利亞女王有關:昆士蘭州(Queensland)和維多利亞州(Victoria);有一個跟英國的威爾斯有關:新南威爾斯州(New South Wales);南澳大利亞(South Australia)和西澳大利亞(Western Australia)的得名跟所處地理位置有關;塔斯馬尼亞州(Tasmania)的名稱源於荷蘭探險者塔斯曼(Abel Tasman)的名字。

1642年,塔斯曼發現這塊島嶼,以荷屬東印度公司總督的名字將該島命名為Van Diemen's Land(範迪門之地)。18世紀末,英國取代荷蘭成為海上霸主,該島遂被英國人佔領。1856年,英國殖民者將範迪門之地改為塔斯馬尼亞。澳大利亞北領地的的英文名稱(Northern Territory)跟所處地理位置有關;首都領土地區(Australia Capital Territory)也稱首都特區,是最晚出現的名稱(1911年)。

 

在澳大利亞6個州的首府名稱中,只有西澳大利亞的珀斯(Perth)源於蘇格蘭地名Perth,雪梨、墨爾本、阿德萊德、霍巴特、布裡斯班這5個名稱都源於英國重要人物的名字。雪梨(Sydney)這個地名出現的時間比澳大利亞(Australia)還早,是庫克船長在1770年抵達澳洲東部海岸時命名的(中國香港和臺灣地區的人稱雪梨為「雪梨」)。墨爾本(Melbourne)原來是維多利亞女王在位時英國首相的名字,維多利亞女王親切地稱他為Lord M。英國人把Melbourne讀作['melbɔ:n],而澳大利亞人則讀作 ['melbәn]。

澳大利亞2個領土地區政府所在地的名稱也很有意思。地名達爾文取自查爾斯•達爾文,就是那個提出生物進化論的達爾文。1973年,惠特拉姆總理訪華時,毛主席問過他,澳大利亞地名達爾文是不是因《物種起源》的作者達爾文而得名。不知為什麼,惠特拉姆當時回答「不能肯定」。回國後,惠特拉姆又通過外交渠道,專門答覆毛主席:達爾文當年進行環球航行考察時(1831-1836),確實去過澳大利亞,澳大利亞地名達爾文確實是用進化論奠基人達爾文的名字命名的。

 

澳大利亞首都領土地區簡稱ACT,Canberra(坎培拉)既是首領地的政府所在地,也是澳大利亞聯邦的首都。Canberra取自原住民語言,意思是「聚集的地方」(a meeting place)。1901年,英國殖民統治結束,澳大利亞成為獨立的聯邦國家,定都墨爾本。之後,雪梨和墨爾本為遷都問題爭執不休。直到1911年,聯邦政府才選擇了位於墨爾本和雪梨之間的那塊原住民「聚集的地方」作為首都。1927年,澳大利亞首都從墨爾本遷到了坎培拉。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在祝賀澳大利亞遷都的講話中,提到了這個陌生的地名。影像資料顯示,女王那時還讀不準Canberra這個原住民名稱。

澳大利亞議會大廈,坎培拉

(來源:網絡圖片)

大約三分之一的澳大利亞的地名是以原住民語言命名的。除了首都Canberra(坎培拉)以外,澳大利亞許多中小城市或村落的名稱都取自原住民的稱呼。1988年,世博會(World Expo)在昆士蘭舉辦。《英語發展史》作者那時在坎培拉的中國大使館工作。使館組織參觀世博會,早上6點從坎培拉出發,驅車16小時,行程1400多公裡,當天抵達布裡斯班。途中見到的許多原住民地名給使館一行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在途中,大家都覺得那些奇特的地名好玩,有意思,都想試讀。記得《英語發展史》作者那時跟同行的同事分享了自己在墨爾本留學時用原住民地名編寫的順口溜:

Wodonga, Tangambalanga,

Canberra and Yarralumla,

Parramatta, Narrabundah,

Talangatta and Yarrawonga,

Wolloomooloo, Illawarra,

Tuggaronong and Wagga Wagga.

地名不僅是生活坐標,還能使人聯想起許多往事,或產生懷舊的情感,或萌發嚮往的衝動。對一個國家來說,地名和地理概念名稱具有更重要的象徵意義。1985年,在霍克總理執政時,澳大利亞將早年歐洲人命名的艾爾斯巖(Ayers Rock)更名為原住民語言的烏魯魯(Uluru)。表面看起來這是一件小事,但它的影響卻是深遠的。還原當地人的固有名稱,標誌著澳大利亞政府在原住民土地所有權問題上態度的轉變。

位於澳大利亞中部的烏魯魯/艾爾斯巖

(直升機俯視圖)

(來源:網絡圖片)

 

引自中文圖書《英語發展史》

(張勇先,外研社,2014年)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香港地名通名的特點非常顯著?
    新界由於發展得最晚,以英語優先命名的情況也最少。如果看沙田和天水圍區、長洲離島區,前者是新發展的,居民以中產階級為主;後者是以漁民、農民為主的地區,這些地區英譯中的數字竟然都是零,可見街道名稱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反映了殖民影響的下降和本地化的加強。
  • 漲知識 | 地名與國家版圖意識
    無怪當今世界上凡兩國存在領土爭議的地方,不同國家會有各自不同的叫法:如南美洲東南有一群島為阿根廷與英國爭議地,阿根廷名稱為「馬爾維納斯群島」,其東西兩大島嶼及其首府分別稱為「索萊達島」、「大馬爾維納島」和「阿根廷港」;而英語名稱為「福克蘭群島」,其東西兩大島嶼及其首府分別稱為「東福克蘭島」、「西福克蘭島」和「斯坦利港」。
  • 蒙古語地名拼寫要符合國家規定
    走在呼和浩特市的大街上,人們會發現地名標誌上漢語地名和蒙古語地名的漢語拼音字母拼寫方式有所不同,有的人認為蒙古語地名的漢語拼音字母拼寫是錯誤的。那麼,地名標誌上的蒙古語地名,用漢語拼音字母B何拼寫才符合國家規定呢?7月24日,記者前往自治區民政廳區劃地名處對此進行了採訪。
  • 能用拼音拼寫的英語地名
    這一點與北京等絕大多數的中國地名的拼音改用洋腔洋調來念就變成了英語是截然不同的。  中國的丹東和啟東這兩個城市的英語名稱就是它們的拼音,即Dandong和Qidong。巧的是,韓國城市安東的英語名稱竟然也與它的漢語拼音拼寫形式Andong絲毫不差。當然,在多數情況下,外國地名的漢語拼音形式和英語拼寫形式都是不一致的,有時相去甚遠。
  • 【純乾貨】考研英語中常見的國家或者地名的專有名詞
    考研英語當中常會出現一些國家或者地名的專有名詞,這些專有名詞對於理解文章有很重要的意義,下面是常見的國家和地名的專有名詞。
  • 【文史園地】肥城地名的命名特點
    【文史園地】肥城地名的命名特點梁昌東地名,作為各類地理實體的專有名稱,是人們進行社會交往的工具;作為一種文化符號,為人們賦予某一特定空間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的特定意義。一、自然村的命名特點 以姓氏命名的最多,佔42%。14個鎮(街道)的871個自然村中,有大量以姓氏命名的地名,究其原因,主要是當地居民受幾千年來強烈的宗族觀念的影響,宗族觀念根深蒂固。
  • 談談外國地名的翻譯
    但這兩種不同語言的地名並不具有明顯的區域性分布,而是比較混雜地分布在一起。在翻譯地名時,只能根據地名構詞特點判讀為何種語言後,才能正確翻譯。如英語地名George譯為喬治;而阿非利堪語地名Geluksburg譯為赫勒克斯堡。必須指出:有些國家地名雖由兩種語言組成,但其中一種語言由於歷史原因,沒有上升為第二官方語言。因此在翻譯該國地名時,則應按官方語言的讀音翻譯。
  • 記錄地名歷史 傳揚地名文化 ——《臨安市地名志》出版發行
    1981年開展全國第一次地名普查,在此基礎上,1983年編就《臨安縣地名志》。爾後,經1991年的地名補查與資料更新,基礎材料更為翔實。2010年6月,省政府下發《關於開展第二次全省地名普查工作的通知》。2011年3月,市政府下發相關文件,此項工作隨之有序進行,卓有成效,碩果纍纍。而臨安市地域範圍內的地名,自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變動較大,地名也隨之增多。
  • 京地名優主編聯袂出版著作 推進國家基教英語教學研究項目實施
    教育文摘周報河南訊(記者李小偉 通訊員雪楓)日前,中國馳名教輔品牌「金版教程」高考學案系列之《英語·大二輪專題複習衝刺方案》(創新版)由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由北京市英語特級教師,全國優秀外語教師,首屆全國中小學外語教師名師,省級中小學教師教育專家趙葉擔綱總主編,鎮平縣雪楓中學國家基教項目主持人龐先慶老師應邀主編寫作編目
  • CATTI 常考知識點:南美洲國家及地名中英對照
    說明:標題中常考知識點的意思是考試經常會涉及一些地名,近期我們按照地區摘選部分相對常見國家與城市地名(不排除個別陌生地名)供參考。
  • 英語地名趣談:-bury結尾系列 - 白話英語0120
    「白話英語」系列文章總目錄(截至2016年)"think" in English?來,聽首歌:如果你們不知道上面這首歌,那麼聽聽下面這首,應該就知道了,這個版本更流行:現在請出我們的關鍵詞:Scar + borough。看到了沒?《斯卡博羅市集》這首歌的歌名裡,Scarborough這個地名就有一個borough。
  • 拉丁美洲國家有哪些有趣的地名兒?
    因為學習西班牙語,了解了一些拉丁美洲的地名。如果大家光是看這些地名兒的中文翻譯,你會覺得甚是普通,沒有什麼特點。比如 哥斯大黎加,這個又長又拗口的國家是什麼鬼,比如波多黎各,這是個在地球上哪個角落裡藏匿的一個聽都沒怎麼聽過的地方。
  • 漢語語法——詞性上篇(一)
    最後我要說的一個情況是,多數人學了很久的英語但是仍然離不開語法書。這說明英語語法的學習並非一次性的,一朝學語法,終生不離手的情況是可能出現的,學習語法的過程只能是持續不斷具體化,深入。語法特點:英漢語法共同具有的特點高度概括性,相對的穩定性,鮮明的民族性抽象性:句子無數,語法規則有限。
  • 對Cortex-A53處理器的性能分析及特點概述
    打開APP 對Cortex-A53處理器的性能分析及特點概述 工程師之餘 發表於 2018-10-31 11:20:04 特點概述: 具有雙向超標量,有序執行流水線的8級流水線處理器 每個核心都必須使用DSP和NEON SIMD擴展 板載VFPv4浮點單元(每個核心) 硬體虛擬化支持
  • 2019年6月英語四級聽力技巧盤點:地名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四級>四級輔導>聽力>正文2019年6月英語四級聽力技巧盤點:地名 2019-05-09 11:31 來源:
  • BBC英語新聞聽力中地名匯總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聽力>聽力輔導>正文BBC英語新聞聽力中地名匯總 2014-05-30 09:34 來源:恆星英語 作者:
  • 上海英文路名缺少法律依據 地名司稱必須用拼音
    但是國家民政部區劃地名司司長就此指出地名採用「Rd」的標識沒有法律依據。  9日在上海召開「第九屆九城市地名工作交流會」上,戴均良明確表態:地名譯名採用「Rd」,既沒有法律依據,也不符合國際通則。他指出,諸如巴黎、維也納等國際化大都市在其路名都用法語拼注,也不採用英文,為什麼不讓外國人認認我們的「Lu」呢?  「Rd」和「Lu」,究竟哪個更符合規範,更為國際化呢?
  • 擬禁用國家領導人名字作地名
    本報記者 金可道路通名為「胡同」的應予以保留、禁止用國家領導人的名字作地名、軌道交通站儘量避免用道路名……近日,北京市地方標準《北京市地名規劃編制標準》在市質監局官網開始徵求意見。據了解,該標準是在《北京市地名規劃編制導則(試行)》基礎上修訂而成的。
  • 中國人名和地名的英語表達方式
    時不時的提起不同的地方;那麼中國的人名和地名怎樣用英語表達呢?今天廖老師講一下中國人名和地名的英語表達方式:一.中國地名的英語表達方式:1.中國地名一般看作一個詞,中間沒有空格,也是用漢語拼音拼寫(去掉四聲),只有首字母大寫。
  • 首部地名文化紀錄片《山河密碼-地名中國》開拍
    同時,中國第一部以地名為元素的國家形象宣傳片《中國地名》發布。   地名是中國重要的文化版圖,帶著中國文化的基因和符號。它不僅僅是一個地理概念, 更是實現國家文化戰略、增強文化軟實力宣傳、構築中國夢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