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愈來愈重視知識水平、文憑學歷。每年有黑壓壓一片的畢業大學生在招聘會上競爭一個崗位,競爭壓力也是越來越大。於是,在風平浪靜的職場下潛伏多年的「走後門」現象愈來愈泛濫。
「走後門」就是利用互相的親密關係,處在上司職位的一方要求下級部門在面試時為「走後門」的人謀取機會的一種越來越普遍的現象。不知道從什麼時候人們腦海中就有了這樣一種想法:家裡一有畢業生,就會有親戚朋友說,那個誰家的兒子是某某部門的,可以幫你孩子進去工作;甚至連選專業的時候,家裡人都會說,哪個專業好、哪個親戚就是做這個的,找個人去說幾句好話,請客吃飯,就不用擔心找不到工作了······
漸漸地,我們的職場被這些所謂的關係充斥,我們開始依賴這些關係,甚至助長了這些關係的滋長。或許以我們平時的想法去思考這件事情好像沒有什麼問題,不過是幫親戚朋友找了份工作,樂於助人挺好的啊。但是我們冷靜下來進行理性的分析,每個公司招聘員工一般都會有數量上的限制,就像是畢業生實習的時候,公司會做出總評,最後只留下幾個佼佼者。那麼這樣的話,「走後門」無疑是掠奪了求職者們平等的就業機會,是只為自己找到工作而不顧他人的自私行為!
再往深一層分析,「走後門」現象擾亂了就業市場的公平,不經意間就會種下許多求職者不滿的種子。對於「走後門」成功得到職位的人,在職場中也會受到其他同事的鄙棄以及上司的不信任。如果任由這種「走後門」現象發展下去,那麼很多人都會因此去找自己身邊的各種關係,幫助自己獲取金錢上或者地位上等等利益。隨著「走後門」現象的泛濫,已經不僅僅是一層親戚關係可以幫助他們,只有犧牲一些金錢,就能辦好事。
往回想,我們在高考的時候竭盡全力去考取一個優秀的大學,為自己爭取一個不錯的文憑,不就是為了給自己的職業生涯鋪上一條平坦而光鮮的道路嗎?
那麼為什麼現在我們竟悄然成為這些不公平現象的幕後推手?
人皆有私心,這是無可厚非、人之常情。但「走後門」這種現象牽扯的不僅是人們的私心,還有古往今來的一層人與人之間的叫做「人情」的東西。人們或許礙於面子,礙於「人情」,答應幫這個忙,答應「走」一下「後門」。這也反映了一些企業和公司在人才招聘方面的體例不規範的問題,沒有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去招募人才,而是在面試時礙於「人情」而做了「走後門」現象的助推者。
我們目前只能盡力去緩解這種情況,從自身做起,不做「走後門」現象的推手;相關企業和公司完善人才招聘制度,嚴格把關在招聘過程中的人員篩選環節;有關部門也可以在這方面加強宣傳和管理,倡導建立公平公正的工作環境。
建設風清氣正的文明社會需要這個社會上的所有人共同參與進來,儘管「路漫漫而修遠兮」,亦要「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