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高血壓學會就高血壓指南的立場聲明

2020-12-13 健康界

近日,Hypertension發布了一篇高血壓指南爭論述評(Guidelines Debate),詳細闡述了拉丁美洲高血壓學會(LASH)對於即將發布的高血壓指南的立場聲明。

即將更新的拉丁美洲高血壓指南正在準備階段,這一指南將依據本文所述的研究證據,對血壓閾值和降壓治療目標值提出建議。

儘管已有大量抗高血壓治療的研究,必須認識到開始藥物治療的時機、降壓治療的目標值尚不清楚

自1966年以來,有大量臨床研究以及meta分析表明,真正能預防心血管事件的措施就是降壓,而血壓是如何降低的(即藥物類型)並不十分重要。 

然而,儘管已進行了大量抗高血壓治療研究,必須認識到我們對啟動藥物治療的時機、降壓治療的目標值尚不清楚。 

管理高血壓以及相應指南必須基於證據,除此之外還需要有良好的判斷力。良好的判斷力最重要的是並不是根據證據,根據證據進行判斷會成為澄清隨機對照研究所不能解決的問題的巨大障礙,指南最重要的任務是伴隨每一條推薦詳細說明推薦強度和證據等級。例如2013版ESH-ESC指南。

自從那以後,很多研究和meta分析都旨在解決這些重要的未明確的問題,例如開始進行藥物治療的血壓閾值、降壓達標值。這些研究結果都使我們認為當前支持指南推薦的證據應進行重新評估。

初始抗高血壓治療

1、2級和3級高血壓

隨機臨床研究證實,收縮壓(SBP)≥160 mmHg的患者可獲益於降壓治療。這些患者被歸類為2級或3級高血壓。對於所有患者,降壓藥物治療的同時必須伴有生活方式的改變,對於2級高血壓的患者,必須通過僅生活方式改變幾周後,才能根據檢測情況添加降壓藥物。

2、1級高血壓

1級高血壓降壓治療的證據偏弱,這是因為1)大多數臨床研究基線SBP≥160 mmHg;2)收縮壓140~160mmHg的患者大多已接受過降壓治療,因此不能歸為1級高血壓;3)僅二十世紀70~80年代進行過少量研究,當時根據舒張壓(DBP)稱之為輕度高血壓,因此與我們所講的1級高血壓不同。

因此,近期不同指南的推薦均基於專家意見。2011 UK NICE指南推薦根據動態血壓監測確診高血壓,有器官受損或有心血管風險的1級高血壓患者接受抗高血壓治療,2013 ESH-ESC高血壓指南、JNC-8、ASH、ISH臨床實踐指南均推薦:經過幾個月生活方式改變不能成功降血壓的患者應進行藥物降壓治療,這一推薦基於間接證據(class IIa,Level B)和專家意見(grade E)。2013 ESH-ESC高血壓指南支持1級高血壓就應該接受降壓治療(甚至中低危心血管風險患者)的原因是:1)等到總風險增加,或發展為高危,風險不能逆轉;2)當前的降壓藥物安全有效,可進行個體化治療以加強療效和耐受性;3)許多降壓藥物購買方便且價格便宜,具有良好的成本效益比。 

另有一些證據加強了中低危心血管風險患者應接受藥物降壓這一推薦。近期一個包括32項研究104359例受試者的meta分析根據受試者的基線血壓將患者分為1級、2級和3級高血壓,結果發現所有級別高血壓患者接受降壓治療後心血管事件均顯示下降,且並沒有發現不同級別高血壓的風險降低程度不同。而且另外一項僅針對1級高血壓患者的研究發現,降壓治療可降低卒中、冠狀動脈之間和全因死亡的相對和絕對風險。當前這些證據強於ESH-ESC高血壓指南中所用證據。因此,對於這項推薦,現在應該提高證據水平和推薦強度,Class I,Level A或B。 

3、老年1級高血壓

大量隨機安慰劑對照研究表明,老年(不同研究定義不同,可能為>60、65或>70歲)患者接受降壓治療可顯著獲益,這以結果是不爭的事實。然而所有這些研究入組患者均為SBP≥160mmHg的患者,因此相當於只有SBP≥160mmHg的老年患者才能接受降壓治療。然而缺乏證據並不等於證據不支持。

因此我們認為老年1級高血壓患者也應該接受藥物降壓治療。這是基於專家觀點的建議,醫生可靈活制定治療決策,並個體化治療。因此JNC-8指南推薦SBP≥150 mmHg老年患者是一個未經證明的折中:證據支持160 mmHg作為閾值,針對年輕患者考慮140為更為開明的閾值。

對於超高齡老人(≥80歲),僅有一項研究——HYVET研究表明SBP≥160 mmHg的超高齡老人接受降壓治療可獲益,這意味著對超高齡老人給予降壓治療應謹慎。但近期HYVET亞組分析顯示,已經接受降壓治療的超高齡老人致死和非致死性事件顯著更少。因此根據HYVET研究結果,強烈推薦超高齡老人繼續接受耐受性良好的降壓治療。

  4、正常血壓高值

SBP/DBP超過115/75 mmHg後,心血管風險持續呈對數線性關係。甚至當總風險很高時,降低風險構成不太可能,因為小幅度的血壓升高就能顯著增加總風險。這方面的證據很少且質量不佳。兩項針對糖尿病前期以及血壓處於正常範圍上限患者的大型研究表明,對安慰劑組相比,給予雷米普利和纈沙坦並未降低心血管死亡或心血管事件發生率。HOPE-3研究的近期結果同樣支持這一結果。

鑑於此,現在,並沒有強有力的證據支持正常血壓高值人群需接受藥物降壓治療。這類人群如果存在其他風險因素,則針對這些因素的生活方式和藥物治療更為有效。

降壓治療目標值

1、越低越好 vs J型曲線假說

醫生和患者都對藥物所帶來的降壓值非常關注,但令人驚奇的是,這些有關降壓藥物的大型研究中,僅有少量(14項)研究比較了較高降壓目標值與較低降壓目標值的影響,至於SBP或DBP的準確目標值的研究就少了。鑑於此,降壓目標值的證據是弱的且具有爭議。有學者支持降壓目標值越低越好,有學者支持J型曲線假說。近期一篇綜述總結道,血壓的J性曲線一定存在,只是曲線上這一點是否位於降壓治療目標值範圍我們現在並不知道,越低越好與J型曲線的爭論只有通過適當的隨機對照研究來解決。 

2、收縮壓目標

這類研究非常少,大部分研究患者樣本量少,且結局事件很少,因此統計力度較低,最近一個包括32項(128232例受試者)有關降壓的研究的meta分析中,SBP 150 mmHg與140 mmHg的結局顯著不同(治療組 vs 對照組),當界值為130 mmHg時,與SBP目標值<130mmHg相比,SBP目標值>130 mmHg僅有卒中和全因死亡顯著下降。

並沒有證據表明,高危患者的降壓目標值就應該低於低危患者。唯一的一項直接研究——ACCORD研究表明,SBP降低至119 mmHg的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並不比少於SBP降低至133 mmHg的糖尿病患者。對於老年高血壓患者,研究證據表明SBP降低至150~140 mmHg之間心血管事件可顯著減少,但並表明降低至140 mmHg以下有害。因此拉丁美洲共識推薦,對於伴有糖尿病和代謝症候群的高血壓患者,SBP目標值應低於140 mmHg。

對於卒中後患者的SBP目標值,一項系統綜述分析了7項隨機對照研究,結果表明接受藥物降壓治療可顯著降低血壓正常患者的所有卒中復發事件。在兩項研究的合併分析中,血壓降低至140~130 mmHg之間可顯著減少卒中和所有血管事件,但沒有降低至130 mmHg的研究。

 3、舒張壓目標

有關舒張壓目標值的數據來自於DBP低於或高於界值90 mmHg目標值的研究、或低於或高於界值為80 mmHg目標值的研究的meta分析,研究發現降低至90或80所有主要結局指標均顯著下降。這支持了拉丁美洲針對2型糖尿病和代謝症候群患者高血壓共識的推薦:DBP目標值應為80~85 mmHg。

總之,基於一般證據,推薦SBP目標值為低於140 mmHg,DBP的目標值為低於90 mmHg,不論高血壓患者的心血管風險水平如何。我們認為,現在推薦應更正為Class I, Level A。

總體心血管風險和治療決定

近期一項包括68項研究的meta分析根據總體心血管死亡率將這些研究進行了分層。不同風險水平的研究的所有結局事件相對降低率並無差異,但心血管風險高危組的絕對降低顯著增加。然而,隨著心血管風險的增加剩餘風險也顯著增加。這意味著,中低危高血壓治療可阻止治療失敗率的增加。近期HOPE-3研究結果更支持了這一結論,即正常血壓中低風險個體接受藥物降壓治療在降低結局事件發生率和死亡率方面並無獲益。然而,對於1級中低危高血壓人群,降血壓的同時降低膽固醇水平可減少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 

文獻索引:López-Jaramillo P, Coca A, Sánchez R, Zanchetti A; Latin Americ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Hypertension Guidelines: Is It Time to Reappraise Blood Pressure Thresholds and Targets? Position Statement of the Latin Americ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Hypertension. 2016 Aug;68(2):257-62.

本文由杏樹林編譯整理。如需轉載,請聯繫wanxiaoxiao@xingshulin.com授權。

相關焦點

  • 最新高血壓指南,修改了高血壓分級,您的血壓是幾級
    原創 心血管王醫生 心血管王醫生國際高血壓學會,正式發布了2020版國際高血壓實踐指南。二、新指南分級有哪些變化1、新指南血壓分級:140-159/90-99mmHg為1級高血壓≥160/100mmHg就是2級高血壓老指南高血壓分為3級,可是新指南取消了3級高血壓,原來的2級高血壓和3級高血壓,合併為2級高血壓;只要是≥160/100mmHg,都叫2級高血壓,已經沒有
  • 最新研究:男性高血壓,容易發生高血壓腎病
    長期高血壓會導致腎病,腎病本身就會再次反過來加重高血壓,同時有一部繼發性高血壓,就是因為腎病導致的。所以我們一直科普,大家要重視血壓,要早發現,早控制高血壓,這樣才能降低因為高血壓導致的腎病,才能避免這對歡喜冤家導致的惡性循環。
  • 「兒童高血壓」的治療要點
    一般而言,專業的診斷和治療有以下要點:一、診斷性評估對兒童原發性高血壓的診斷性評估包括4個方面:1.評估血壓水平的真實性,進行高血壓程度分級;2.排除繼發性高血壓;3.檢測與評估靶器官損害及程度;4.評估糖尿病等其他合併症。
  • 世界高血壓日 |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 2018 年修訂版
    每年的 5 月 17 日是世界高血壓日。據中國高血壓調查最新數據顯示,2012~2015 年我國 18 歲及以上居民高血壓患病粗率已達到 27.9%(標化率 23.2%),這就意味著,平均每 4 個成年人裡,可能就會有一個高血壓患者。並且此次調查與過去的 5 次全國範圍內的高血壓抽樣相比,患病率總體呈增高的趨勢。
  • 關於「妊娠高血壓」的基本常識
    其中,70%是妊娠期出現的高血壓,30%在妊娠前即存在高血壓。二、「妊娠高血壓」的主要危害妊娠高血壓增加腦出血、胎盤早剝、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急性肝功能衰竭、急性腎功能衰竭及胎兒宮內發育遲緩等併發症的風險,是孕產婦和胎兒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 心率跟高血壓有關係嗎?靜息心率達到這個數,你就是高血壓侯選人
    高血壓患者的危險因素包括:吸菸、肥胖、高血脂及高血糖等,這些因素都是臨床醫師所關注的,而心率對高血壓患者的影響很少有人關注。在高血壓人群中,心率增快與血壓的升高密切相關。高血壓合併心率增快在工作壓力大的年輕患者中較常見,有研究發現,較高的靜息心率是導致心血管事件的獨立危險因素。
  • 最新高血壓控制標準出臺,看自己屬於幾級高血壓?如何選藥
    高血壓是一種很常見的慢性疾病,也是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種疾病的風險因子,極大程度的影響著人類健康。對於這一疾病,醫學界也持續關注,並且幾乎每年都更新和發布高血壓病防治指南,將最新的研究結果呈獻給大家。今年5月份,國際高血壓學會公布了2020版國際高血壓實踐指南,對高血壓的定義進行了完善,在降壓標準及藥物治療方面也有些許修改,下面我們依據最新版的高血壓實踐指南聊一聊最新高血壓控制標準,以及該如何選藥?1.取消3級高血壓?
  • 妊娠高血壓的評估
    妊娠高血壓的評估Hypertension and Pregnancy高血壓是懷孕期間遇到的最常見的醫學問題,使多達10%的孕婦懷孕複雜化。妊娠高血壓(妊娠後期發現的短暫性高血壓或慢性高血壓)這個術語雖然更古老,但比廣泛使用的「妊娠高血壓症候群」(PIH)更為可取,因為它更為精確。
  • 「腫瘤-高血壓」新概念:有高血壓的人患癌風險高,治療癌症會引起高...
    近日,Hypertension上刊登了一篇討論「腫瘤-高血壓(onco-hypertension)」這一新概念的文章。全球老齡化進程使得高血壓和腫瘤較為流行,腫瘤合併高血壓的患者也大幅增加,其中不乏因接受相關抗癌治療而致高血壓者。
  • 「百院千嘉」高血壓患者關愛項目啟動!|高血壓患者|高血壓|慢性非...
    12月12日,在2020華夏網際網路+高血壓峰會暨高血壓分會2020年會召開之際,由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指導,中國醫療保障國際交流促進會高血壓分會發起、施維雅中國支持的「中國控鹽行動-『百院千嘉』高血壓患者關愛項目(BEST – 『Better Easy Salt Treatment』 Project)」正式啟動。
  • 高血壓是這樣一步一步毀掉一個人的……
    不少人都覺得,高血壓就是血壓高點,並沒有什麼影響。但其實高血壓會這樣一步一步毀掉一個人……高血壓這樣毀掉一個人……1.大腦——卒中和腦出血高血壓也會導致顱內的動脈硬化,加速血栓堵塞腦血管,就會出現一過性的頭暈、記憶力下降、身體發麻等等,都是輕型卒中發作時的症狀。《中國高血壓患者教育指南》指出,高血壓是腦卒中最重要的危險因素。我國70%的腦卒中患者有高血壓。此外,動脈硬化變脆,加上血管壓力大,很容易就出現血管破裂,造成腦出血。
  • 肥胖應該作為高血壓病因?繼發性高血壓專家組討論
    既往認為,90%~95%的高血壓為原發性的,也就是找不到導致高血壓的明確原因。但實際上,與高血壓共存的疾病很多。但從共存的疾病中找到因果關係,並確定為繼發性高血壓的病因面臨挑戰。按照因果關聯的標準,治療共存疾病可緩解高血壓。
  • 新版高血壓合理用藥指南發布 國產創新藥或成新寵
    新版指南發布 助推高血壓分級診療落地基於上述情況,2015年,國家衛計委頒布了高血壓分級診療服務技術方案,提出高血壓治療要規範,並下沉到基層醫療服務中心,「希望高血壓治療藥物不僅在等級醫院應用合理,在基層醫院也能規範地合理應用。」
  • 中國新版《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診治指南》出臺——原班專家權威解讀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是產科常見的併發症,是導致孕產婦和圍產兒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子癇前期更是嚴重威脅母嬰健康與安全。為了更好地規範與指導妊娠期高血壓及子癇前期的臨床診療實踐,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學組於近期發布了「妊娠高血壓疾病診治指南(2020)」(以下簡稱《指南》),開啟我國妊娠期高血壓診療新篇章。
  • 王繼光教授:降壓藥不用夜間吃,動態血壓監測助你管好高血壓!
    這不,《醫學界》邀請了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高血壓科主任王繼光教授,與我們一起盤點高血壓領域的2020。ISH指南vs中國指南,各有千秋!今年5月,國際高血壓學會(ISH)頒布了全球高血壓實踐指南(ISH Global Hypertension Practice Guidelines,後簡稱ISH指南),新指南相較於我國的《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高血壓的分級有一些簡化。▎細緻化分級,仍有必要!
  • 高血壓健康食譜:6道簡單易做的高血壓養生小吃
    高血壓患者雖然需要終身服藥來控制血壓波動,但如果患者能夠注意管理飲食,也能對高血壓達到很好的改善和治療效果。今天小助手就為大家推薦幾款簡單易上手的養生小吃,只需我們身邊常見的食材,和簡單的製作步驟,就可以做出美味又能降壓的食物。
  • 妊娠期遇上高血壓糖尿病怎麼辦?
    妊娠期遇上高血壓糖尿病怎麼辦?懷孕期間如果體重增加過快,特別是在妊娠5個月之後,如果每兩周體重增加超過1kg,容易發生妊娠高血壓症候群。妊娠期高血壓症候群患者飲食原則是什麼?
  • 房顫合併高血壓,這樣降壓更有效!
    在歐洲心臟病學會2020年年會上,《2020 歐洲心臟病學會(ESC)/歐洲心胸外科協會(EACTS)心房顫動診斷和管理指南》正式頒布。該部指南提出了Atrial fibrillation Better Care(ABC)Pathway(房顫更優管理路徑)。
  • 高血壓急症的規範化診治【新】|烏拉地爾|高血壓|硝普鈉|SBP|-健康界
    近些年來,國內外在高血壓急症領域的大量研究報導,不僅為診斷和治療提供了充分的循證醫學證據,也為起草制定符合中國臨床實際需要的相關規範提供了條件。因此,我們邀請了國內十多位急危重症領域的專家,在參考2016年以來國內外發表的相關指南及共識,並在近年來發表的相關實驗研究等的基礎上,起草了《中國高血壓急症治療規範》(以下簡稱《規範》),供臨床醫生尤其是急診醫生診療使用。
  • 父母都是高血壓,我就一定也會是高血壓嗎?
    問:父母都是高血壓,我就一定也是高血壓嗎? 答:高血壓是有遺傳傾向的疾病。父母有高血壓,或父母很早(如50歲前)就發生高血壓的,孩子發生高血壓的可能性大,但具體是否會發生,還取決於生活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