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手率超過5%的前半場是加速上漲,後半場往往波動加劇
在前期的報告中《以換手率衡量的創業板情緒,到了什麼階段》我們曾經提到,短期維度,從換手率超過5%的經驗出發,創業板泡沫化的趨勢還將延續,但後續要對可能打斷泡沫化趨勢的因素保持警惕。
上周創業板換手率超過5%,指數單周大漲13%,是加速泡沫化的階段,本周進入大幅波動的階段,創業板換手率已經持續【9】天維持在5%左右。
註:關於創業板換手率(流通市值),歷史上創業板換手率有5次超過5%:
1)2015/3/17~2015/4/13,這一階段的【19】個交易日內,換手率維持在5%左右,創業板綜指最大漲幅達【26%】,隨後一個月區間內,指數震蕩;
2)2015/5/11~2015/6/4,區間內【18】個交易日創業板換手率維持在5%左右,創業板綜指最高漲幅為【39%】,隨後指數進入頂部區域;
3)2015/10/12~2015/11/30,期間【33】個交易日內創業板換手率維持在5%附近,創業板綜漲幅最高時達【35%】,且在隨後進入頂部區域;
4)2019/2/25~2019/3/13,該階段內【12】個交易日換手率維持在5%左右,指數最大漲幅為【20%】,隨後創業板綜指進入頂部區域;
5)2020/2/18-2020/3/5,該階段內【13】個交易日換手率維持在5%左右,期間創業板綜最大漲幅為【7.6%】,隨後見頂回落。
因此,總結而言,當創業板換手率(流通市值)超過5%,其後持續時間在【10-30】天不等,漲幅在【7%-40%】不等。
02
業績預告的利好階段性兌現,疊加
外圍不確定,加速了市場的下跌
7月初以來,雖然低估值板塊出現異動,但是在密集披露的業績預告推動下,高景氣方向仍然有很強的超額收益。
但是隨著業績預告強制披露截止日的結束(7月15日是深證主板和中小板業績預告有條件強制披露的截止日),市場開始對一些國內外的利空因素變得更敏感,加速了市場的下跌。
03
但情緒大起大落之後,還是少部分公司的牛市
全面牛市有賴於低估值板塊的估值全面抬升,背後需要看到信用周期的持續擴張,邏輯在於信用擴張有助於持續加強傳統低估值板塊的業績預期。
但是問題在於,傳統產業的持續加槓桿顯然不是當前政策能夠容忍的,類似19年Q1,全面信用擴張隨後帶來的是房地產小陽春和宏觀槓桿提升,那麼4月政治局會議馬上開始收縮信用。信用周期的擴張從大開大合的刺激轉為近年來的抵抗式託底。
考慮到今年的疫情和水災,下半年的信用周期雖然很難持續加碼,但是類似17、18年的持續收縮也概率不大,更多可能是維持一個水平震蕩。
因此,在情緒大起大落之後,市場大概率會回到公募基金和外資作為主力增量資金推動的少部分公司的牛市。
04
Q3景氣因子仍是核心,業績預告
對行業景氣度有何指引
從目前已發布的中報預報中,按照天風分類行業劃分,我們梳理了目前發布4家以上、中報預報增速中值大於40%發布個股比例超過一半的相關行業,醫療器械、消費電子、半導體、飼料、車聯網、數據中心、工業網際網路、風電、環保、遊戲、肉製品、農藥、原料藥、建材、北鬥衛星、特高壓、小家電、機器人、基礎軟體、光伏等板塊景氣度較高。
此外,從目前發布中報預報個股較少的細分板塊來看,其代表性個股中報預報高增長,也會在某種程度上對整個板塊景氣度形成前瞻預判。經過梳理,包含養殖、信息安全、醫療信息化、維生素、黃金、工程機械、5G硬體、醫療服務等細分板塊也有望迎來高增長。
05
「詩和遠方」仍然是股票市場的長期主線
以白酒為代表的消費板塊和以半導體為代表的科技板塊,短期有較大幅度的調整,但是中期來說,這些板塊仍然是A股市場中的主導產業。
我們以美股為鑑,73年以來,年化收益率高的行業同樣集中於消費與科技:
航空國防10.9%、軟體10.8%、休閒旅遊9.8%、零售業9.8%、電子設備9.4%、衛生保健9.3%、食品藥品零售9.2%、食品飲料8.9%。
年化收益率墊底的則集中在汽車及零部件、電力、基本資源等傳統行業。
這一股價表現背後的宏觀背景在於:經濟增長中樞的下臺階和經濟結構的轉型。
1960年代,美國實際經濟增長較50年代提升了0.5%,同時美國債收益率也不斷中樞上移。1970年代開始,美國實際經濟增長出現連續的下臺階,除了因為抑制70年代的超高通脹導致了利率飆升,在此之後,美國債收益率進入了漫長的中樞下移過程。
然而正如前文所述,儘管美國經濟運行中樞在持續下臺階,消費行業和科技行業股價表現卻較為優秀,比較顯著的就是以業績穩健的消費股龍頭和科技龍頭為代表的美股「漂亮50」,在80年代仍然走出長期牛市,並較大幅度跑贏指數。
這種股價持續走強的背後是產業結構變遷下業績的強支撐。美國1970年經濟增長中樞逐步下臺階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顯著的看到科技與消費行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的提升與傳統行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的顯著回落。其中,教育醫療、通信技術產業佔GDP的比重持續提升且幅度最大;包括鋼鐵、採掘、有色、機械、汽車、電氣設備等在內的傳統行業GDP佔比均進入到下行周期。
而隨著產業結構的變更,消費和科技行業在中長期內均出現了業績的強支撐。對於消費行業,盈利表現可穿越周期,不管是70年代的滯脹、80年代的改革、90年代的轉型,還是00之後的刺激,衛生保健、一般零售、藥品零售、食品飲料、個人用品和休閒用品等消費行業,盈利增長在大部分年份都是正的。
而對於科技行業來說,美股科技行業的盈利波動並不大,在90年代完成向高科技轉型之後,科技板塊的盈利一直較穩定,這種業績長期增長也成為了驅動科技走牛的關鍵。除非是在有系統風險的年份,比如85年(廣場協議、美日貿易摩擦)、90年(海灣戰爭)、01年(科網泡沫)、08年(金融危機),科技板塊的業績增長才會貢獻為負。
風險提示:宏觀經濟風險,業績預報不及預期風險,海外疫情發酵風險,市場波動風險。
(文章來源:天風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