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名校畢業難找到工作,留學生正在遭遇「內卷」

2021-01-10 齊魯晚報網

王婷已經在收拾行李準備回國。她是美國南加州大學公共外交專業的研究生,原本想12月畢業後在美國找一份工作,度過一年的課外實習期積攢更多海外工作經驗後再考慮回國發展,但是新冠疫情的爆發讓她被迫中止了原有計劃,只能匆匆趕回國內,看是否還能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找到合適的工作機會。

今年的疫情給許多像王婷一樣的留學生蒙上了一層陰影。不斷上漲的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居高不下的失業率和動蕩的海外局勢都給就業增添了諸多不確定性,回國成了留學生最穩妥的選擇。

王婷不少同學早在今年三月就選擇回國,一邊上網課一邊在國內投遞簡歷。據Boss直聘發布的《2021屆應屆生秋招早鳥報告》顯示,秋招早鳥季活躍的2020屆和2021屆留學生數量較2019年同期高出94.3%,接近翻倍。留學生求職網站UniCareer發布的《2020海歸就業力調查報告》同樣指出,今年回國求職海歸數量暴增七成,達80萬之多。

疫情影響之下,大量高學歷海歸回國就業,進一步加劇了國內應屆生求職競爭的整體激烈程度。UniCareer專家分析認為,海歸最難求職年已經到來。

信息不對等 校招難參與

自九月開學以來,王婷的課業負擔一直很重。正常情況下她應該是明年五月畢業,但是為了能夠儘早結束學業,她把畢業學期的課都挪到了今年。儘管只有三門,但是每門課的負擔很重,加上還需要忙著畢業設計,她根本沒有時間關注國內秋招情況。

「我每天忙著學習,畢業項目也是堪堪趕在最後才完成,等回過神來的時候,秋招都已經快結束了。」王婷告訴界面職場,「在國內很多大學生都會接收各種信息,有意識的關注秋招,但是我在海外如果沒有刻意上招聘網站看,就會陷入很閉塞的環境。」

「金九銀十」是國內企業招聘的重要時期,像騰訊、阿里巴巴等網際網路大廠都會在這個時候開啟招聘,進行筆試和面試,各大高校也會開啟招聘會,邀請企業來學校宣講,打通信息渠道。但是,對於留學生而言,想要在國內找到一份工作,依託的僅是那一根網線。

Boss直聘、智聯招聘、獵聘等網站都是他們時常關注和瀏覽的網站,王婷還關注了許多發布招聘信息的微信公眾號,一有合適的崗位她就會投遞簡歷。此外,她還加入了不少秋招群,比如華為非研發群招聘、字節跳動2020海外留學生招聘等。

「南加大的就業服務中心和一些網際網路大公司都有合作,往年都會來學校宣講,但是今年航班切斷,校園封閉,這些都被迫終止或者改成線上了。」王婷說。

另外,王婷也切身體會到招聘崗位的狹窄。「這些來學校招聘的崗位很多都是金融類崗位,我學的是公共外交專業,對口的很少。」

王婷傾向於進體制內或者一些非營利性機構,據她透露,體制內考試通常需要線下筆試,她沒辦法趕回國也沒時間刷行測題,非營利性組織在國內市場較小,招聘的崗位少得可憐。

「我今年有收到一家上海非營利性機構的錄取通知,主要是負責中美之間的校友聯繫,但是我爸媽考慮到現在美國留學市場行情不好,工資待遇也一般,最後還是放棄了這個offer。」王婷說道。

另外,王婷是今年12月畢業,她的畢業時間在國內界定是2020屆還是2021屆上比較模糊,有些企業會認為她是往屆學生,只能參加社招。 「這樣一來,我能夠參加秋招的企業就更少了。」 她苦澀地說。

名校高大上 國內無人聞

和王婷一樣,劉敏今年從英國華威大學畢業後回國找工作。但是她發現,國內應屆畢業生求職市場競爭激烈的程度超乎她的想像,最令她驚訝的是,她花了高昂學費換來的海外名校背景,在現在的求職市場上不那麼管用了。

據教育部數據顯示,2019年度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70.35萬人,較上一年度增加4.14萬人。同年留學回國人員總數為58.03萬人,同比增長11.73%。從 1978年到2019年,我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累計達656.06萬人,其中423.17萬人在完成學業後選擇回國發展,佔回國總人數的86.28%。

《中國留學發展報告》指出,隨著出國留學人數的不斷增長,海歸學歷的含金量不斷下降,就業壓力進一步凸顯。調研發現,雖然近半數海歸認為自身的競爭力高於國內同類學生,但海歸群體的求職劣勢仍然明顯。

劉敏在求職時發現,英國排名靠前的學校和清華北大這些頂級名校相比,完全沒有可比性,甚至連人大、武大和南大相比都沒有競爭力。她向界面職場透露,自己一個朋友在騰訊視頻工作,那邊主管在招人的時候看到倫敦國王學院畢業的學生,都要質疑這是什麼大學。事實上,倫敦國王學院在2021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居31,和國內高校相比,僅次於清華北大。

「感覺自己一年學習下來,花了20多萬的學費,只換來了一個野雞大學文憑。」劉敏自嘲,「現在國內也把我們這些海外留學生認為是不學無術的人,拿錢去混日子,誰知道我們背後熬夜趕due的壓力和辛酸呢?」

學歷背景比不過國內高校,在實習經歷上海歸也不如一些國內應屆生豐富。由於學制時長安排、往返機票的價格等諸多客觀因素,有些留學生寒暑假沒有回國找實習,在求職的時候工作經驗只能依靠在國內讀本科時候的實習經歷。

周妍妍畢業於美國某知名大學法學專業,她的學制是一年,國內暑假的時候她就已經飛到大洋彼岸開始上課。一年的時間裡她要修的學分頗多,課餘時間都被學業壓滿,「很難再抽出精力去找一份實習」。

此外,她剛開始研究生課程,國內的秋招就已經開始了。她告訴界面職場,那個時候她還在努力適應國外的教學環境,等反應過來的時候,秋招都結束了。

「我也不可能寒假的時候回國找實習。」周妍妍說,「從12月放假到下學期開學,中間只有不到一個月,但現在國內實習都是三個月起,一個月的實習難找,含金量也不高。」

需要注意的是,國內學校畢業的應屆生還有學長學姐的人脈優勢可以利用。作為過來人,同專業或者同學校的學長學姐可以提前透露什麼時候開始準備秋招、筆試覆蓋內容、面試經驗等。

學長學姐通常還擁有內推的機會。劉敏的大學室友在騰訊實習,而這個機會是她在學生會的一位學姐推薦的。據劉敏介紹,當時這個學姐臨時需要結束實習,便把機會推薦給了她室友。

「我室友也抓住了這個機會,問了學姐很多可以參考的工作內容,在面試的時候比別的實習生更有把握。」

重理科輕文科 重經驗輕應屆

《2020海歸就業力調查報告》指出,對於海歸來說,英語表達能力、宏觀視野和適應能力,是其三大競爭力。然而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和教育質量的不斷提升,國內大學生群體競爭力快速增強,與海歸的優勢差距正在逐漸縮小;另一方面,相比海歸,國內畢業生對於工作預期相對較低,更容易融入就業環境,對企業的工作要求接受度也更高。

而對於企業招聘來說,「高素質」、「高層次」的海歸往往是求之不得,綜合能力較弱的海歸受歡迎程度較低,甚至有超過60%的企業並不認為海歸在專業領域上比內地學生更優秀。

那麼什麼樣的海歸更受企業的青睞?12月28日,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上海外服發布《企業海外人才需求及管理實踐調研報告》,通過對126家企業調研發現,研發類和信息技術類崗位佔據海外人才需求的四成以上,經驗豐富的海歸比應屆生更有優勢。

調研顯示,多數企業所屬行業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對候選人的學歷也有較高要求,近7成企業要求候選人具備碩士以上學歷。其中,要求博士學歷的佔19%,要求碩士學歷的佔45%。此外,企業還非常看重海外人才的海外工作經驗,近8成企業表示需要引進擁有海外工作經驗的人才,4成企業要求海外人才具備3年以上海外工作經驗。

「碼農」一直以來是矽谷最受歡迎的人才。唐琪在平安夜這天收到了來自微軟的錄用通知書。她告訴界面職場,儘管今年找工作相對而言比較艱難,但是她所在的計算機專業所受影響沒有那麼大,「剛好趕上微軟擴招,雖然只是國內崗,但是也非常幸運了。」

王玉所在專業是老齡學,主要針對的是對老年群體和贍養和養老院的管理與建設。她剛入學時就下定決心要在美國積攢工作經驗後再回去。據她介紹,國內的養老服務行業現在還處在起步階段,許多設施和政策都還不完善,美國的養老院運轉更加成熟,可以學到更多知識。

畢業後,王玉在老師的推薦下進入了一家新成立的養老服務公司擔任助理工作,雖然薪水不高,但是十分充實,生活也綽綽有餘。

「有了海外工作經驗肯定在國內能更好地找到工作,現在國內養老行業的人才還是比較缺少的。」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外服調研發現,企業在引進海外人才時,遇到的最主要的困難是海歸薪酬福利要求過高。

UniCareer數據顯示,12.8%的海歸認為自己應該拿到30萬以上年薪,而今年真正拿到這一數字的僅佔5%;有接近四成海歸的實際年薪不足10萬,這一比例相較去年增加了足足一成。

在美國有著不錯薪水和職業發展前景的王玉坦言,如果回國她肯定不願意像應屆畢業生那樣從初級員工開始打拼。她直言,自己要想拿好的offer不成問題,但要回來拿著8000塊的月薪從零開始,她並不樂意,「就是我這輩子都賺不回學費,很現實的」。

(應受訪者需求,王婷、劉敏、周妍妍、王玉均為化名)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相關焦點

  • 深度 | 最新海歸調查報告:北美留學生回國根本不能逃離內卷?
    然而,越來越多的留學家庭開始發現,從規劃到申請,從求職到回國,留學生們的「內卷」之路從未停歇……從1978至2019年度,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累計達656.06萬人,其中165.62萬人正在國外進行相關階段的學習或研究;490.44萬人已完成學業,423.17萬人在完成學業後選擇回國發展,佔已完成學業群體的86.28%。毫無疑問,留學生回國就業「僧多粥少」的局面已成定局,這也是為什麼大家突然覺得留學群體也開始「內卷」的根本原因。
  • 「內卷」走紅,你的職場有沒有遭遇「內卷」?
    遭遇內捲化的職場和白領們經常關注一些微博職場熱門話題的人們,可能看到過網友「內捲化」的吐槽。比如某發達省份一所中學招聘教師,投遞簡歷者多數是清華北大等名校的碩士博士,於是評論中出現了這樣的說法:「超級內卷」「這也太卷了」「名校碩博卷在高校也就算了,都卷到中學去了」。
  • 頂海外名校光環求職仍難 留學生回國低調就業
    據美國《僑報》報導,在日益龐大的海歸隊伍中,有不少人畢業自海外知名院校,頭頂名校光環的他們並沒有將自己的學歷當成萬能的應聘「敲門磚」,而是努力尋找或規劃著與自己專業對口、適合長遠發展的職業道路。遵循這一「潛規則」,作為名校畢業的高材生,孟欣怡也申請了美英等名校,由於美國申請比較晚,所以當她收到英國牛津大學統計專業的錄取通知書後,就毫不猶豫地欣然前往了。她說,「我選擇去英國讀研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學時短,只需要一年,而且學歷也被美國承認,如果還想繼續深造,畢業後可以到美國讀博。」北京《京華時報》29日報導,海外的留學生活沒有讓孟欣怡有太多不適應。
  • 海歸內卷?到底該工作還是繼續讀書?
    隨著」海歸」在疫情年數量的暴增,「海歸內卷」這個新詞也逐漸成為留學圈裡的常見現象。據UniCareer的2020海歸調查數據顯示,海外留學生回國求職人數同比激增6成,回國大潮異常兇猛,平常少見的美高+美本+美研系、美國上班族都隨著海外疫情紛紛回國。
  • 海外留學生畢業回國工作還是在國外工作
    根據教育部的官方統計,我國去往世界各地的留學生總數是全球第一。如此龐大的留學生群體,畢業後該如何抉擇?從留學生整體的求職情況來看,僅有百分之八左右的留學生選擇留在學習國家,整體方向是回國發展。2020年至今,全球經濟處於動蕩狀態,且國外不安全因素過高,這使許多國外留學生歸國的願望更加強烈。
  • 被中國留學生「養肥」的海外華人補習班
    早期華人移民在海外創業有幾個常規路徑,比如開超市、餐館、美容美髮、汽車維修。在這裡,學生可以找到大部分課程的Tutor,也可以找到幫你輔導寫作的老師。他們的收費並不貴,一小時20-30加幣,且輔導地點就是學校的圖書館(距離近)。但大部分留學生還是去校外補習,原因是中國留學生「購買力」實在太強了。
  • 調查稱九成留學生回國就業 海外實習比例偏低
    國內最大的人力資源服務商前程無憂日前進行了「海外留學生就業情況調查」發現,英國、日本、美國和澳大利亞成為留學最多的國家,60%的留學生在海外獲得碩士學位。參加調查的留學生中,約54%的人在海外有實習、打工或工作經歷,9成左右的人已回國或者欲回國就業。正在國內和海外工作的留學生中,就讀計算機科學、機械和生物等專業的就業率相對較高,而留學生中就讀金融、商業管理和語言文化的人最多。
  • 清華北大畢業生大半進入體制,是名校的「內卷」,還是人盡其才?
    而且據筆者了解,在家鄉這種現象並不少見,筆者所在省份作為北方某嚴重內卷的省份,高考已經是宛如神仙打架,在本省沒有好大學的情況下,大多數人都抱著逃離家鄉的想法,但凡有點門路和能耐的人,都已經在外地安家。可是近幾年發現,前些年家鄉競爭不太激烈的公務員考試,也變得愈發難考,很多985,211大學生的第一選擇都是回鄉參加公務員考試!
  • 究竟有多少中國留學生,畢業後能在英國找到工作?
    但如果畢業後能在英國工作一段時間,對中國學生來說也是難得的人生經驗。到底有多少中國學生畢業後留在英國工作?中國學生回國後大多從事那些領域的工作?有英國教育背景的中國學生,畢業後普遍找到了高級別、高水準的工作。在對2017年從英國畢業的6635名中國學生的調查後發現,94%的男性畢業生和92%的女性畢業生進入了專業技術崗位工作。
  • @海外留學生,等你來!
    為更好吸引海外留學人員來江北新區(自貿區)就創業,近期,江北新區(自貿區)發出《關於加快吸引海外留學生來新區(自貿區)創就業工作的通知》,由黨群工作部牽頭,會同科技創新局、教育和社會保障局、建設與交通局、各產業平臺和街道,共同做好海外留學生引進和服務工作。
  • 留學生遇上國內高校的「內卷」:超學分修課,千字論文萬字潛規則
    他們在應對超學分上課、刷論文字數……等「內卷」挑戰,也在疫情下重新尋找和定位自己。 陳秀華選的兩門線下課全都是紐約大學的同學,而授課的教授需從海外入境。其中一位身在以色列的教授,因無法入境只好改成網課。而另一位海外教授在酒店隔離14天後才開始線下授課。最後,陳秀華這學期的五門課裡,四節都是網課。 陳秀華的校園生活,同樣也和上海紐約大學本校區的學生區別開來。去年暑假的那棟教學樓,陳秀華無緣進入。
  • 高考成績一般的同學進了世界名校,海外名校這麼水嗎?
    突然發現身邊的某同學平時學習比較一般,但是家裡經濟條件比較好,直接通過留學申請上了世界排名前100的世界名校,是逆襲還是國外名校的門檻太低?國外名校的生源比起國內的清華北大復旦等名校比起來,是不是真的很低呢?
  • 2020海外留學趨勢報告發布,哪國留學生滿意度最高?(內含各國海外...
    海外留學趨勢追蹤《2020海外留學趨勢報告》聚焦的是主要英語留學目的地(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的中國留學生現狀,留學地政策及變化趨勢,海外高校口碑分析,以及留學後就業洞察。通過線上對4500多名留學生或有留學意向的被訪者調研及用人單位、招聘機構、意向留學人群的深度訪談,整合有留學意願、留學中、已歸國的留學生群體和用人單位及獵頭公司數據,深入分析海外留學態勢發展。
  • 2018,中國海外留學生人數再居世界榜首!獲得更多世界名校青睞!
    在一些國家,如瑞士、瑞典、荷蘭等國,雖然中國留學生佔比未超過10%,但也是該國最主要的留學生源國。此外,根據2018 年美國《門戶開放報告》數據顯示,2017至2018 學年中國在美留學生數量達到 363,341 人,較去年增長了 3.6%,佔美國國際學生總量的 33.2% ,不過年增長率的數值則呈現持續下降的態勢。但中國留學生仍然佔據美國海外留學生人數的榜首位置。
  • 「海歸內卷」討論一百萬次有啥用?終於等到阿里風口級大招!
    一些海外的上班族,也選擇跨國跳槽回到中國。「海歸」大潮洶湧。近一年,在疫情的特殊環境下,海歸人數再攀新高。據某大型求職網申平臺的調研數據,2020年海外留學生回國求職人數同比激增6成。物以稀為貴,貨多不值錢;本就老生常談的「海歸貶值」議題,碰上年度熱詞「內卷」,已經磨得人耳朵都疲了。貶值之外,海歸還容易招致一些「意見」。
  • 日本留學裡的中國人「內卷」大戰
    考試還是那個考試,題還是那樣的題,但大家卻發現,考取名校的本科和大學院研究生變得越來越難,已經與往日不可同日而語​。這,又是為什麼呢​?現在赴日留學,中國人內卷是很嚴重的,我們先聊聊研究生預科這塊。日本外國人留學生考試EJU就試題本身難度來說,肯定要比高考簡單,而且日語基本就佔了一半的分數,雖然這個考試不和日本人競爭,但是無奈現在外國人,特別是中國人內卷也是相當嚴重的。考試簡單,參加考試的人不簡單,實質上還是沒那麼簡單。
  • 疫情之下的海外留學生:我太南了
    2月暫停所有常規籤證的申請;3月美國大學因疫情全面停課;6月暫停境外H-1B、H-2B、L和J類非移民籤證的發放;7月上網課的留學生將會被遣返…...每一次都讓中國留學生的海外求學路,難上加難。於是,如何繼續接受美國高等教育?如何實現專業領域的深造?
  • 內捲化焦慮
    人類千年內捲化,慣性勢能極強大。當村落的圍牆擴大到網際網路,村民口水升級為輿論海嘯,人們很難分清,社會性死亡到底是言論自由過了火,還是內捲化的餘孽。「萬物皆可內卷,人人均可社死」,似乎每個人都可能遭遇低成本的社會性死亡。社會性死亡與內捲化社會的根源均是公共制度缺失。在傳統的信用體系崩潰後,如何構建公共信用體系?
  • 內捲化,讓焦慮開始提速
    我看到「內卷」這個詞的頻率已經超過了它的好姐妹可愛美食「花卷」……600分以上考生破30萬-高考在內卷清華學子邊騎車邊用電腦-高校仍在卷天天加班996-職場卷得更厲害以前聽說過一線城市的名牌幼兒園都要面試,不僅面孩子,還要面家長,家長的個人素養、職業背景和工作能力都對孩子是否能通過面試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仿佛在告訴你,你不說一口高級倫敦腔,你都不好意思把你孩子送進幼兒園。
  • 全民「雞娃」,基礎教育「內卷」,教育出路何在?
    春招季,基本上有娃的家長們,尤其是接近學齡娃的家長聚會,三句寒暄、四句工作後,無一例外地都會談到孩子的上學問題。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對話:家長A:小D去報名XX補習班了嗎?家長B:沒啊。而反觀現實,有許許多多的家長正在幫孩子搶跑,提前他們布局,比如3歲讀1000首詩歌,5歲逆天簡歷。這看似魔幻,卻真真切切地發生在當下的中國,訴說著當下中國教育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