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黑父母6年,12年春節不回家!留學生發萬字長文痛斥雙親「極度控制」

2020-12-22 貴陽晚報

高考理科狀元

本科北大、留美研究生

卻12年未回家過春節、與父母決裂6年

寫萬字書信控訴其「罪行」

而這一切都源於父母的「過度關愛」

……

這位主人公叫王猛(化名),從小成績數一數二,四川一地級市高考理科狀元,被北大最好專業之一的生物專業錄取,本科後又成為美國排名前50的大學研究生……

而最近,王猛卻寫下一封萬字書信,裡面講述了自己與父母之間的種種經歷。

A

兒子的萬字長信

1月23日,記者在北京海澱區的一棟圖書大廈前見到了王猛。他雙肩包裡的電腦,裝著一封15000餘字的長信,記錄他從小學到大與父母間的種種經歷。行文間,言辭激烈。

相對於直面交談,他更善於文字表達。他不避諱自己性格的「弱點」:「內向,敏感,不善交際」。他認為,這正與父母有關。

他的文字裡,滿是父母的「肆意操控」、「衝突」和「炫耀」,父母的過度關愛以及缺乏親情,讓他沒能樹立足夠的信心。

這封長信,他於近日完成,前後發給二三十個朋友及同學。他希望給這些已是或即將為人父母的同學一些參考:

▲萬字長信的開頭部分文字

被控制的愛:

單純環境限制了社交能力

「我母親一直傾向於把我關在家裡,喜歡按自己的喜好包辦事情。」

小學一二年級的時,有次班裡搞文藝演出,班主任要求大家穿齊膝短褲參加,但母親不由分說地讓他穿長褲。從小到大穿衣幾乎所有的衣服都是父母包辦。

高中畢業前,所有的社交圈子幾乎都在生活的大院裡,「朋友,都是父母認識、了解或者聽過的」。

王猛五六年級時,自己對奧數很有感覺,而一開始母親並不樂意讓自己去,一次在外參加奧數考試回來後,發現攜帶的文件夾不見了,找回後發現被人劃壞並塗抹,「回到家後,母親不但沒有安慰我,反而說『這下你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了吧』!」

高中時,王猛曾強烈要求到外面的學校上學,但遭到了父母的拒絕。儘管後來考上北大,也因社交障礙很難與人交往。

原本以為,考上北大,就能遠離家鄉,逃離父母的「控制」,但依然沒有。「就在離開前,家人要求我跟北京的大姨打電話,請她之後多多照顧」。在王猛看來,這不是照顧,而是一種控制。

情感的孤兒:

向父母求助從未得到支持

在王猛看來,父母並沒有關心自己的成長環境和心理健康,自己成長過程中的數次「救助」都沒有得到家人的尊重和支持。

小學時,因為不會剝雞蛋,他遭到同學的取笑,後來傳到家裡親戚耳裡,又一次遭到了親戚多次的取笑。

在大院學校上高中時,一次向父母反映自己調座位後身邊環境變得糟糕時,也遭到了父親的打罵,「你憑什麼要學校優待你?憑成績好?」。

決裂:

拉黑父母,「他們本有很多的機會」

2005年春節成了王猛在家度過的最後一個春節。當時,小時候取笑他不會剝雞蛋的親戚來到家裡,「她看我正在做一件塑料模型就瞟了我一眼,訕笑道『原來你只有玩模型時,動手能力才不那麼差』。」

因為剝雞蛋的事,多年來頻繁遭到嘲笑,這次便沒有忍住,猛地站起來怒視相對。「這次,父母依然沒保護我,也沒對親戚說不」。

自那以後,王猛便沒在家過春節。畢業後,在經歷了幾年不太順利的工作後,王猛借著英語優勢決定出國讀研。

然而父母的「關愛」如影隨行,隨後就給他找了一位「老朋友」照顧他。在與家人的通信中,王猛講述了與這位「老朋友」並無共同話題,但父親卻依然要求他學會跟有問題的人交往。

2012年前後,一封長長的決裂信發出,王猛拉黑了與父母所有的聯繫方式,與「家」徹底告別。他不再主動聯繫家人,也幾乎不回復任何信息。「這期間有太多的機會,他們都錯過了。」

最近10年,王猛僅回過一次家,還是「例行公事」——更換過期身份證。那是2015年春天,整個行程僅在老家的城市呆了6個小時,只因為需要向父母拿戶口本,在家中停留了不到10分鐘。

救贖:

性格弱點突顯,赴美申請心理學研究生

北大畢業後,王猛進入對口專業機構上班,但因動手能力跟不上,交流也出現問題,自卑的心理導致很多事情跟不上,只好離開,此後的幾個工作也都不順利。

事實上,王猛已意識到自己性格中的「弱點」,並強烈認為這與家庭教育有直接關係,他決定為自己冒一次險,同時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去一個心理學課題組跟組學習,並在之後申請赴美讀心理學研究生。

他希望心理學能夠幫他弄清楚自身遭遇的問題,與過去抗爭,「搞清楚自己到底為什麼會這樣」。

在美國,王猛曾有一段時間不由自主的會想起從前沮喪的事情,注意力難以集中,他找到學校的心理諮詢中心。這是他第一次做諮詢,他足足講述了6個多小時,「諮詢師說我幾乎有了創傷性應激障礙的所有症狀」,但父母依舊不以為然。

研究生畢業後,王猛回了國,最終在一所高校做起了心理學相關的項目研究。至今父母也不知道他身在何處,最多的信息莫過於「在北京」。

2017年國慶,王猛收到父親的郵件,郵件中,家人轉變了語氣,希望聊一些王猛自己感興趣的話題,王猛沒有多說,只冷冷地回了一句「我喜歡的話題有人聊」。

B

父母搞不懂

兒子為何老揪著過去不放

看到兒子發來的決裂信,一開始父親老王(化名)沒覺得有啥特別,因為兒子類似的「抱怨」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兒子把這封信稱為對家人的「最後通牒」,老王沒想到,這不像「通牒」的通牒,真成了兒子與家最後的告別。老倆口搞不懂兒子為何老是揪著過去不放。

搞不懂的或許不止老倆口。一個容易被忽略的問題似乎最應該引起重視——為何在這樣一個父母受過良好教育,從小成績優異好學上進,似乎沒有任何缺憾的家庭中,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卻偏偏脫離了軌道呢?

春節:

母親只能謊稱兒子在美國「忙」

這些年來,母親都會在春節前給兒子發去簡訊,詢問其是否回家過春節。僅有的兩次回復還是在幾年前,而回復也極為簡潔,「有事,不回」和「不」。

近幾年,老倆口似乎已慢慢習慣了。兒子電話拉黑了,簡訊不回,也沒有什麼微信。「每年春節都有人問,你們兒子咋又沒回來,我都說他在美國,忙。

老倆口內心期待著兒子的回歸,希望與兒子重新建立起親密聯繫,他們認為在關係的重建上,主動權仍在兒子那邊,家的大門永遠打開。

但王猛眼裡,已經沒法信任他們了。

「可父母就你一個孩子,把你撫養大,送進了令眾人嚮往的高等學府,就這樣決裂,你有想過他們的感受嗎?」記者反問。「那是他們自作自受。」王猛回答得很乾脆。

疑問:

明明「正常的」孩子,咋就這樣了?

「搞不懂他是啥原因」,可兒子12年不回家過春節,徹底決裂也已6年,身為父母難道真的沒有思考過其中的原因嗎?

在兩人看來,兒子從小到大,到上大學都是正常的。「有什麼問題想法都會給我們說,回家也會說學校裡的情況,甚至還會做幾個新菜。初到美國時,還主動給家裡說自己的情況。」

老王認為,在美國做了心理諮詢後,加上和「老朋友」的相處不愉快,他就開始不和家裡聯繫了。「這是一個轉折事件,總認為我們給他推薦的人不行,是要控制他」。「國內就不說了,國外是完全陌生的環境,我們介紹一個朋友,在必要時候也好有個照管,我們錯了嗎?」母親老劉說。

老倆口還是沒搞懂兒子到底怎麼了。

掌控?

人生一半都在外邊,「問題出在後面啊」

會不會真如兒子所言,是父母從小的掌控和過度保護導致的呢?「要說掌控,他17歲以後就不在我們身邊,現在34歲了,人生一半都在外邊,如果前半程我們在掌控他,可問題出在這後面啊。」老王說。

母親老劉也承認,的確對孩子說了很多「不」,但這些也都是原則上的不。對於王猛提及的上學問題,以及父母按照個人喜好決定其衣著,老王說大院內孩子單純得,選擇衣服上,老王則稱父母的確會幫其做選擇,「但也不是所有」。

小白(化名)是王猛的初高中同學,在小白看來,王猛父母的確在對王猛的保護上有些過度了。小白介紹,當時王猛上學到回家實際上僅有幾分鐘的距離,不過,但凡下雨天,在下晚自習前,王猛的父母都會出現在教室的後門接他。

C

尋因反思

忽略了兒子的「不一樣」

最近,老王仔細地分析了兒子與家人斷絕關係前後的幾次轉折點,他得出結論,兒子強烈的情緒爆發點往往都在其經歷不順的時候。

「他是狀元,到了北大肯定會有比他更好的人,在大學的後期出現情緒異常。之後畢業工作又遭遇不順,再次出現了情緒問題。到美國學業出現困難,同時在看了心理醫生後,把所有的問題歸結到了他從小到大的經歷上,遷怒於家人。」老王說。

這一點上,小白有同樣的觀點。「他是當年的理科狀元,上了當年北大最好的生物專業,他一直孤僻,不善言語,抗挫折的能力要差一些。」

在王猛的中學老師張老師看來,王猛內向,但有上進心,喜歡跟自己較勁,在班級裡孤立少言「大院裡,交流有缺陷,交際能力比外邊要差一些。」

記者將王猛的萬字長信轉給了老王一份,希望他能清楚兒子對過往真實的思考和想法。

畢竟兒子遠離這麼多年,老王其實也有自己的反思。拋開兒子本身性格中的內向,抗挫折能力不強外,覺得自己曾在處理兒子的「求助」上的確存在方式方法的問題,忽略了兒子的心理感受。

「不管怎麼樣,我們愛兒子,希望能跟他重新聯繫起來。」母親老劉說。

網友評論:

李曼瑜aaa:兒子都這樣了,父親還沒有真正意識到自己的問題,還在說是兒子抗挫折能力差,也不看看是誰導致的。黃桃蜜瓜:看看都讓人壓抑,更何況身處其中。青蛙渴望光明:最後決定學心理學挺好的,慢慢救贖自己吧。小海健:我覺得這不單單是他父母的問題,特別是上了大學,即使父母過分關注,一個成年男孩子就不能學著融入社會嗎。把責任都推給父母,本身就不成熟理智。愛和正義:這個兒子自身的問題更大!父母並無太大過錯,比這對父母寵溺的多了,也沒見幾個和父母決裂的!青蘿99:父母不是100分的家長,但也是及格線上的吧。孩子的心理問題比較大。我的茨狗:看完了,他爸媽做法也不是很極端啊,可能就是對他嚴厲了點,可能貼心少了點。只要下雨天爸媽就拿雨傘雨鞋等在教室外,這叫控制?畢業後任何公司都對他評價都很不好,他把這全部歸咎於家庭教育?我父母從小放養我和我弟,然而我倆性格天差地別,家庭教育只是個輔助工具,控制不了自己怪父母真是失敗。

來源:都市快報編輯:沉塵審校:陳旭籤發:廖安輝

相關焦點

  • 北大男生12年不回家,拉黑父母6年,還寫萬字長文數落父母……
    年未回家過春節、與父母決裂6年寫萬字書信控訴其「罪行」而這一切都源於父母的「過度關愛」……這位主人公叫王猛(化名),從小成績數一數二,四川一地級市高考理科狀元,被北大最好專業之一的生物專業錄取,本科後又成為美國排名前50的大學研究生……而最近,王猛卻寫下一封萬字書信,裡面講述了自己與父母之間的種種經歷
  • 北大畢業美國留學生12年不回家,拉黑父母6年後發萬字長文痛訴其"罪行"
    高考理科狀元本科北大、留美研究生卻12年未回家過春節、與父母決裂6年寫萬字書信控訴其「罪行」而這一切都源於父母的「過度關愛」……這位主人公叫王猛(化名),從小成績數一數二,四川一地級市高考理科狀元,被北大最好專業之一的生物專業錄取
  • 留美學生寫萬字長文數落父母「過度關愛」,12年春節不歸
    在父母和外人眼裡,王猛(化名)符合所有「別人家孩子」特徵:從小成績數一數二,四川一地級市高考理科狀元,被北大最好專業之一的生物專業錄取,本科後又成為美國排名前50的大學研究生……然而,這一切光環的背後,卻是王猛和父母的決裂:12年前,他不再回家過春節;6年前,他拉黑了父母所有的聯繫方式;他甚至還準備再到北大讀個心理學方面的博士
  • 北大學子萬字長文痛斥父母:不會講道理的家長,孩子更加不聽話
    孩子不肯吃青菜:「挑食不好,不要老吃那些沒營養的,營養不全面,就長不大;孩子不願意把玩具分享給小夥伴:「好孩子要懂得分享,不分享的孩子不乖」;孩子不肯跟親戚打招呼:「你這樣很沒禮貌,將來叔叔阿姨可不會喜歡你了」;
  • 如果你不想二十多年後被子女拉黑,馬上停止做這些事情
    -1-最近一則新聞刷爆了各大網站,一名叫王猛(化名)的高材生發萬字長文痛斥父母,10年不回家,6年拉黑父母,縱觀其人生軌跡,完全符合一名「學霸」的成長史,高考理科狀元,美國前50排名的研究生畢業……本來應該事業有成,和家人共享天倫之樂,最後撕破臉皮,不惜以這種方式收場
  • 學霸拉黑父母多年,12年春節不回家,根源竟是父母從小過度關愛
    前段時間,一位學霸寫萬字長文自曝拉黑父母多年、12年春節不回家,且將自己與家庭決裂的根源歸結為——父母從小對自己「過度關愛」。由此被推向輿論風口浪尖的不只是一個「問題家庭」,還有常談常惑的當下中國家庭教育。起點是愛,為何終點成怨?何為健康的家庭教育?讀這篇文章,照照鏡子。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二流的父母做教練,一流的父母做榜樣。
  • 留學生萬字痛斥父母 決裂背後的傷痛誰來承擔
    一篇「北大畢業美國留學生的萬字長文」刷屏網絡,這位「別人家的孩子」讓人豔羨:高考理科狀元、北大生物專業畢業、美國TOP50大學的心理學研究生……
  • 北大學霸拉黑「控制狂」父母:你給的蜜糖,我視若砒霜
    然而他回顧的並不是他為父母爭光的學霸生涯,而是他被父母控制欲過強的教育方式逼成PTSD[創傷後精神緊張性(精神)障礙] 的痛苦回憶。王猛信中提到他因此12年春節不曾回家,拉黑父母6年,甚至為了解決自己的心理創傷而去攻讀一個心理學博士。他在信中開頭寫道他作這篇萬字書,是為了年輕父母一個參考: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
  • 北大畢業生拉黑父母6年:請你諒解,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
    被北大最好的專業錄取,本科後又成為美國排名前50的大學研究生……學有所成、出類拔萃,那定當衣錦還鄉、回報父母了。然而讓人大跌眼鏡的是,他已經12年沒有回家過春節,並拉黑父母6年有餘。為此他寫了一封長達15000多字的信,信中寫滿了王猛對從小「控制」自己長大的父母深深的恨意。我不由得有點心疼,一個如此優秀的人,心中卻充滿恨意,那他的將來該如何自處?而在另一面,父母除了困惑,實在搞不清楚到底是哪裡出了錯,恐怕「失去兒子」的餘生也並不會好過。
  • 學霸自曝拉黑父母、12年春節不回家……中國家庭教育為何終成怨?
    前段時間,一位學霸寫萬字長文自曝拉黑父母多年、12年春節不回家,且將自己與家庭決裂的根源歸結為——父母從小對自己「過度關愛」。由此被推向輿論風口浪尖的不只是一個「問題家庭」,還有常談常惑的當下中國家庭教育。起點是愛,為何終點成怨?何為健康的家庭教育?讀這篇文章,照照鏡子。
  • 一大學生稱放寒假也不回家 因少時受父母壓抑埋怨恨
    「本來以為是經濟困難學生放寒假不回家,沒想到有些學生不回家的理由竟然是不想與父母朝夕相處。」說這話的是滬上一高校的老師,直指現在有些大學生的親情冷漠。他說:「要不是學校有規定允許學生假期住宿,真恨不得在他們耳邊大吼一聲:『你媽喊你回家過年!』」  埋怨恨 有家不願回  每到寒暑假,高校照例人丁興旺。
  • 北大碩士:12年不回家,斷絕一切聯繫,父母只想控制我
    這是靜而深的第6個情感實錄。本文根據北大碩士王猛(化名)的一篇引起網絡熱議的「萬言書」整理而成。012006年春節前幾天,我正式寫信與家人決裂。父親回信說我,「病得不輕」,建議我「回家休養」。我沒理他。至今,我已12年沒有回家過春節,也拉黑了所有與父母的溝通方式,與「家」徹底告別。我不會主動聯繫家人,也不會回復任何消息。這一步充滿無奈、心酸,這期間有太多的機會,但凡他們抓住了一次,都不至於此。
  • 繼「北大博士拉黑父母12年」之後,又一個孩子離家出走17年
    他父母原本希望他能夠把工資寄回家,以此補貼家用。可是由於殷四海有打牌的愛好,這就導致他每個月剩下的工資都少得可憐。為此,殷四海的父母沒少打電話給他。但令人意外的是,殷四海父母關注的重點卻始終是「錢」,極少關心過他的生活,他的情感,沒有問過他,過得好不好,過得開不開心。他妹妹殷竹霞就曾說:我爸爸人很內向,平常也不愛說話,媽媽話稍多一點,但兩人都不太擅長表達關心。
  • 【馬青觀察】天下無不是之父母,是一個謊言
    音頻、文字 | 馬青    近日,一篇數落父母的萬字長文在網絡上掀起不小的熱議
  • 北大學生拉黑父母 | 社會應該允許孩子「不孝」
    他對記者稱,自己在少年時代受到的來自父母的傷害一直難以癒合,長期壓抑之下出現了嚴重心理問題。今年34歲的王猛苦於找不到自我調和之路,計劃入讀心理學系博士以自救,「搞清楚自己到底為什麼會這樣。」當孩子遇到挑釁時非但不保護孩子,反而指責孩子情商低,「要學會與有問題的人交往」。2012年,王猛在發出一封決裂信後,拉黑了與父母所有的聯繫方式。
  • 與父母決裂的北大學子,怎麼實現代際和解
    近日,一篇數落父母的萬字長文在網絡上掀起小小的熱議。文章作者是一名留學美國的北大畢業生王猛(化名),他此前因為與父母的衝突已經12年春節未歸家,拉黑與父母的聯繫則超過6年。  拋開這起親子衝突事件中的是非曲直,孰對孰錯,僅僅從這篇1.5萬字的長文中,不難看出王猛的父母有著明顯的人格缺陷,特別是高度疑似偏執型人格障礙症候。
  • 2021年春節,父母等著我們回家過年!
    我笑著說:「上星期不是打過電話了嗎」母親說道:「都一個星期了,你的手好些嗎「前些時手因為手力過度,導致手腕肌肉拉傷,之前打電話告訴過母親,每次打電話都會問我好了沒,實際傷勢早就好了,每當母親問起的時候心中總是暖暖的,天下的父母都是關愛自己的孩子的,不論我們年齡多大,在父母的心中永遠是孩子。
  • 2020年春節丨昂立日本留學致家長的一封信~
    一、放假時間與開學時間根據我校教研院課程安排,結合實際情況,日本留學直通車班同學放假安排如下:春節假期放假時間2020年1月18日 至 2020年2月2請返校同學到值班室登記2020年春節假期注意事項各寢室學員離校前務必將自己的個人物品及寢室衛生打掃乾淨,經宿管老師檢查批准後方可離校。請將寢室內的任何食物、飲料全部帶走,寢室裡不允許存放任何食品。
  • 北大留美碩士萬字長文控訴父母:強勢的父母,造就了「情感孤兒」
    相信很多人都非常好奇他父母是如何交出這麼「優秀」孩子的? 然而現實卻是,這種成長是以「與父母之間決裂」為代價換來的:6年前他拉黑父母電話、qq和微信;12年來他都沒有回家過春節;甚至發萬字長文控訴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