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軍三個團擊退五千日軍進攻,顧祝同得到消息,連說三個「不」

2021-01-07 方哥說史

新四軍在敵後建立抗日根據地,一直處於艱難困苦而又複雜的環境中,既要面對日偽軍的反覆「掃蕩」,還要面對國民黨頑軍的摩擦。新四軍三個團曾擊退五千日軍的進攻,顧祝同得到消息後,卻連說三個「不」。

1940年3月30日,汪精衛偽政府在南京成立。侵華日軍為「綏靖京畿」,同時為了控制南京段長江航線,於4月下旬不惜從京滬沿線抽調了五千多人的兵力,對皖南的新四軍部隊進行了第一次春季大「掃蕩」。

新四軍負責守衛軍部的部隊有第一支隊第一團(老一團)、老三團(屬第二支隊)、老五團(屬第三支隊)。軍首長獲知日偽軍即將「掃蕩」的情報後,召開會議研究作戰方案,進行了針對性的反「掃蕩」布置。

老一團以營為單位梯次配置於雲嶺東北方向的田坊、左坑、土塘一帶,老五團在繁昌城以南和以西地區襲擾遲滯日軍,老三團在何家灣附近山地警戒銅陵、順安方向之敵。三個團迅速分頭行動,構筑前沿陣地。

1940年4月23日,日軍第十五師團所屬部隊共5000餘人,在飛機掩護下,兵分兩路向雲嶺方向進犯,其中東路池田聯隊約3000餘人佔領了西河鎮,另一路清水師團約2000餘人,由繁昌直撲何家灣。

新四軍老一團奉命阻擊池田聯隊進犯,在第一支隊副司令員兼團長傅秋濤、副團長江渭清的指揮下,選擇在父子嶺沿山10裡長的地帶,設置縱深陣地阻擊日軍。日軍先頭騎兵未能發現新四軍伏兵,一直進至新四軍陣地前沿。

4月26日,父子嶺阻擊戰打響,由於老一團準備充分,子彈比較充足,還用上了自製的槍榴彈、地雷,經過8個小時的激烈戰鬥,新四軍大獲全勝,共斃傷日軍317人,繳獲機槍21挺等一批軍用物資,老一團自身傷亡84人。

與此同時,新四軍皖南其他各部隊進行了紀家嶺、九郎廟、何家灣、汪家橋、鐵門閂等10餘次反「掃蕩」戰鬥,斃傷日軍近900人,挫敗了日軍迅速「掃蕩」皖南的圖謀,日軍不得不全線撤退。新四軍取得這場反「掃蕩」戰鬥勝利的消息很快被報給了國民黨第三戰區總部,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接到報告後,深感吃驚,連說三個「不」:不許登報宣傳,不許相互轉告,也不許向重慶報告,否則以軍法處置。顧祝同的目的無非是不想新四軍擴大影響,擔心新四軍的壯大,為皖南事變在做準備。

相關焦點

  • 新四軍三支隊在皖南旗開得勝
    此後,化裝成農民的新四軍頻繁出現在紅楊樹鎮,不僅很快摸清了敵情,還多次伏擊下鄉搶劫的小股日軍。十幾名作戰經驗豐富的偵察員利用夜色掩護進入紅楊樹鎮,對日軍進行襲擊、騷擾,副司令員譚震林親率兩個連埋伏在鎮外指揮、策應。幾天下來,搞得敵人身心俱疲,無奈之下只好放棄紅楊樹鎮,狼狽撤回灣沚鎮。  三支隊收復紅楊樹鎮,極大鼓舞了戰區各部隊的士氣和皖南人民的抗戰熱情。
  • 新四軍最初組建的八個團的8個「代號」連起來,它是一句什麼話?
    但是,對於這個設想,考慮到國共合作大局,顧及國民黨方面可能出現的反應,我黨領導人指出:「編制等項由葉挺向南京提出;未得國民黨承認以前,你們不得發表」,在未得到國民黨認可之前,不主動向外界公布。11月21日,葉挺將軍在南京面見蔣介石,並提交了我黨編制新四軍的方案。
  • 衡陽會戰,泰山軍打服十萬日軍,日軍屍體堆積如山只能砍左手帶回
    世人只知74軍,但卻不知道在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裡,泰山軍的威名絲毫不亞於74軍。在三次長沙會戰期間,尤其是在第三次長沙會戰,黃埔一期生李玉堂率領的第十軍給予了日軍沉重打擊,很好地配合了薛嶽的天路戰法。第三次長沙會戰結束後,表現最好的預十師師長方先覺晉升第十軍軍長,這位黃埔三期畢業的將領也是員猛將。
  • 大鏡面盒子槍血戰日軍刺刀:新四軍記載日軍有三個特點很厲害
    當時在這裡駐紮的是日軍1個小隊40多人,因為,日軍在這裡沒有受到過襲擊,因此防禦非常鬆散。經過偵察發現,日軍在睡覺的時候,還會放心大膽的脫衣服睡覺,在大門口甚至都沒有哨兵。為了破壞日軍交通線,不能讓日軍肆無忌憚的運輸搶劫來的物資,我軍決心對這裡發動一次襲擊戰。參加戰鬥的是2支隊2團1營。
  • 如何化解日軍的八路合擊?指揮員巧用四字妙策,新四軍一舉破敵
    抗日戰爭期間,一支新四軍部隊在消滅一股土匪、建立根據地之後,日軍大為震驚,對新四軍發動了八路合擊的大掃蕩。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化解危局呢?新四軍指揮員恰到好處地運用了「圍魏救趙」的四字妙策,一舉粉碎了敵人的陰謀。
  • 3千日軍包圍旅指揮部,旅長政委掩護突圍犧牲,帶隊衝出2人授少將
    1941年秋,日本侵略者從中國抽兵參加太平洋戰爭,為了減少蘇南新四軍十六旅的威脅,確保其後方基地安全,日軍南浦旅團出動了步、騎、炮兵2000餘人,偽軍800餘人,分東北、西北、西南三路向塘馬地區奔襲,震驚蘇南的塘馬戰鬥打響。
  • 新四軍名將發明一件冷兵器,9分鐘砍倒300日軍,如今卻已失傳
    相信大家對電視劇《亮劍》中,李雲龍騎兵連連長孫德勝還有印象。就是這個嗓子略帶沙啞的男人,卻體現了男人的血性,表現出了整部劇想要傳達的「亮劍」精神。當時日軍對晉中地區進行了掃蕩,李雲龍的部隊也在戰鬥中損失慘重。騎兵連在最後對決中,沒有子彈的情況下,用刺刀與鬼子戰鬥到最後一刻,無一人投降,全部壯烈犧牲。
  • 1945年我軍連續挫敗日軍三次進攻,追著日軍打,打掉日軍兩架飛機
    1945年,我軍連續挫敗日軍三次進攻,追著日軍打,打掉日軍兩架飛機文/無計讀史1945年的時候,法西斯的形勢已經糟糕透了,歐洲戰場上的德國節節敗退,太平洋戰場上的日軍駐地也都被拔除了個乾淨。陣地上的中國軍隊戰士們開始調整高射炮的角度,朝著天空上的日軍飛機進行攻擊。日軍的飛機俯衝下來,一共六架,在高射炮的打擊下,有兩架直接墜毀。剩下的飛機不敢繼續停留,立即撤出了戰鬥區域,此時,日軍部隊也立即發起了進攻。
  • 新四軍重建時有18個旅,旅長們在1955年被授予什麼軍銜?
    大家都知道,皖南事變後,新四軍重建軍部,將部隊劃分為七個師,一共18個旅,那麼,1955年我軍授銜時,新四軍這18名旅長都授予什麼軍銜呢? 先說新四軍第一師,大家都很熟悉了,底下三個旅長各個都非常出名,1、2、3旅旅長分別是粟大將最喜歡用的葉、王、陶。
  • 此戰驚險,新四軍攻打日軍心臟地帶,1分鐘破敵鐵絲網防線,8分鐘結束...
    那是1939年1月,新四軍第二支隊正在江蘇南部開展遊擊戰爭,粟司令為了打開局面,準備在日軍的心臟地帶發起一次戰鬥。此戰地點選在官徒門,官徒門位置險要,在日軍眼皮底下,離日軍的蕪湖機場很近,此地還有一條寬50米的扁擔河,白天要用木板搭著才能通行,其餘地方全是河網湖泊,幾十公裡找不到一條陸路。敵軍對這個據點也是嚴加防護,用三層鐵絲網防護,網內還修築了隱蔽的戰壕。
  • 日軍用燒紅鐵條,刑訊逼供村民,無人招供,推入大坑活埋
    他們還沒有返回青東,日軍的大掃蕩開始了。 1940年4月14日凌晨,日軍上海警備司令官長谷正憲指揮日軍偽軍部隊從四面進攻青東根據地。他們不久就佔領了觀音堂、陸家角等地。日軍們每佔領一個地方後,就會挨家挨戶地搜查,讓偽軍用刺刀脅迫百姓,逼問他們顧復生和三支隊的下落。凡是說不知道或者說不出來的百姓,一律遭到日軍的嚴刑拷打和槍殺。
  • 【勝利迴響】八省遊擊隊匯成新四軍
    央廣網北京8月2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全面抗戰開始後,挺進前線的共產黨領導的武裝,還一支在長江南北編成的新四軍,其前身就是紅軍長徵北上後留在江西、福建、廣東、浙江、湖北、湖南、河南、安徽這八個省內的紅軍遊擊隊。許多人都說,長徵苦,可是也比不了三年遊擊戰爭苦啊!
  • 南天門之戰:三個師血戰日軍精銳師團一個月,斃傷日軍5000人
    日軍第8師團攻下古北口後,繼續大量增兵,並且揚言一個星期拿下南天門。此時日軍兵力已經達到1個師團,日軍師團長西義一中將親臨指揮,誓要拿下南天門。僅第2師第11團堅守的左翼陣地八道樓子,5天之內落下炮彈3000多發,工事都被日軍炮火擊毀。奉命堅守在八道樓子的第11團用機槍、手榴彈多次打退日軍進攻,用犧牲換陣地,一直將日軍拖在八道樓子5天。在南天門血戰之時,堅守在密雲的107師也與日軍交上了火,打得難解難分。
  • 90個第一|新四軍打響抗日第一槍:蔣家河口伏擊戰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研究員潘澤慶接受記者採訪時說,蔣家河口伏擊戰雖規模不大,但影響較大,「它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鼓舞了新四軍的抗日士氣,拉開了華中敵後遊擊戰的序幕。」「1937年秋,我所在的紅28軍在當時的湖北黃安縣七裡坪改編為新四軍第4支隊,我當時在第9團擔任衛生隊隊長。」
  • 揭秘黃埔軍校,徐州三王和山東三李,分別是指哪六位將領
    然而,在這些名將中,也就是黃埔一期學員,有三位將領都是來自徐州,而且又是同一個姓,因此被世人譽為徐州三王。還有三位學員來自山東,並且都姓李,因此也被世人譽為山東三李。那麼你們知道?這分別是指哪六位將領嗎?
  • 廖漢生將軍的新四軍徵程
    從延安到襄南1944年夏,日本帝國主義為了挽救失敗的命運,抽調大批兵力向粵漢等鐵路線進攻,企圖打通大陸交通線;國民黨統治集團仍然在堅持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政策,國民黨軍「一潰再潰」,連失河南、湖南、廣西、廣東等遼闊區域。
  • 日寇斬首新四軍總部,陳毅命懸一線,粟裕「轉蘑菇大法」玩哭敵寇
    在以往的歷次與新四軍交手的過程中,南部襄吉發現新四軍的遊擊戰術出神入化:他們時而化整為零,讓對手無處下手;時而又突然兵合一處,給予對方沉重打擊,滑溜得像泥鰍一樣,壓根兒無法將新四軍一網打盡。中國人不是有句老話叫「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既然抓不住對方,也打不著敵人,那我就來個「斬首行動」,直取新四軍的總部機關吧!我就不信連新四軍的總部還能飛上天?
  • 八路軍主力東渡黃河,萬餘人組成留守兵團,擊退日軍80餘次進攻
    不久,留守部隊統一整編為肖勁光任司令的八路軍留守兵團,兵力也擴充到1萬5千餘人,編為警備第1至第8團和第770團、騎兵營,共下屬12個團,作為保衛陝甘寧邊區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保衛黃河河防、清除邊區匪患、進行反頑鬥爭、參與生產建設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