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軍在敵後建立抗日根據地,一直處於艱難困苦而又複雜的環境中,既要面對日偽軍的反覆「掃蕩」,還要面對國民黨頑軍的摩擦。新四軍三個團曾擊退五千日軍的進攻,顧祝同得到消息後,卻連說三個「不」。
1940年3月30日,汪精衛偽政府在南京成立。侵華日軍為「綏靖京畿」,同時為了控制南京段長江航線,於4月下旬不惜從京滬沿線抽調了五千多人的兵力,對皖南的新四軍部隊進行了第一次春季大「掃蕩」。
新四軍負責守衛軍部的部隊有第一支隊第一團(老一團)、老三團(屬第二支隊)、老五團(屬第三支隊)。軍首長獲知日偽軍即將「掃蕩」的情報後,召開會議研究作戰方案,進行了針對性的反「掃蕩」布置。
老一團以營為單位梯次配置於雲嶺東北方向的田坊、左坑、土塘一帶,老五團在繁昌城以南和以西地區襲擾遲滯日軍,老三團在何家灣附近山地警戒銅陵、順安方向之敵。三個團迅速分頭行動,構筑前沿陣地。
1940年4月23日,日軍第十五師團所屬部隊共5000餘人,在飛機掩護下,兵分兩路向雲嶺方向進犯,其中東路池田聯隊約3000餘人佔領了西河鎮,另一路清水師團約2000餘人,由繁昌直撲何家灣。
新四軍老一團奉命阻擊池田聯隊進犯,在第一支隊副司令員兼團長傅秋濤、副團長江渭清的指揮下,選擇在父子嶺沿山10裡長的地帶,設置縱深陣地阻擊日軍。日軍先頭騎兵未能發現新四軍伏兵,一直進至新四軍陣地前沿。
4月26日,父子嶺阻擊戰打響,由於老一團準備充分,子彈比較充足,還用上了自製的槍榴彈、地雷,經過8個小時的激烈戰鬥,新四軍大獲全勝,共斃傷日軍317人,繳獲機槍21挺等一批軍用物資,老一團自身傷亡84人。
與此同時,新四軍皖南其他各部隊進行了紀家嶺、九郎廟、何家灣、汪家橋、鐵門閂等10餘次反「掃蕩」戰鬥,斃傷日軍近900人,挫敗了日軍迅速「掃蕩」皖南的圖謀,日軍不得不全線撤退。新四軍取得這場反「掃蕩」戰鬥勝利的消息很快被報給了國民黨第三戰區總部,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接到報告後,深感吃驚,連說三個「不」:不許登報宣傳,不許相互轉告,也不許向重慶報告,否則以軍法處置。顧祝同的目的無非是不想新四軍擴大影響,擔心新四軍的壯大,為皖南事變在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