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的患者,好幾天都沒有大便,那麼身體的大便到底都去哪裡了哪?今天相關專家帶我們一起了解一下。便秘其實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疾病以及多發類疾病,困擾了很多的朋友。
按照課本上面的定義,慢性功能性的便秘,指的是自身大便的乾燥,排便的困難或者是費勁,每周排便次數小於3次左右,病程超過半年。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到底什麼是便秘哪?
便秘一般指的是排便比較的困難或者是糞便過硬、過小,以及次數有所減少,排便次數如果少於3次/每周,但是更加專業的指南提出了便秘的這一診斷:
國際工作委員會推薦對功能性的便秘使用羅馬Ⅳ診斷標準,診斷的依據則是應該為存在以下情況至少3個月(而且症狀首發的時間至少為診斷前的6個月)。
必須需要滿足以下2條或者是以上:
1、超過25%左右的排便感到比較的費力;2、超過25%左右的排便為塊狀或者是硬便;3、超過25%左右的排便出現不盡感;4、超過25%左右的排便有肛門直腸梗阻、阻塞感;
5、超過25%左右的排便需要採用手法的輔助(比如:手指輔助排便、盆底的支持);6、自然排便的次數少於每周3次; 7、不要輕易地使用輕瀉藥就很少可以排出稀便 ;8、不滿足腸易激症候群的診斷標準。
這其實也就是說需要滿足以上條件三個月的便秘患者,才可以診斷為便秘,不知道有多少的網友可以診斷為便秘了哪?
便秘的患者,主要存在兩方面的問題:
1、身體的大腸運動比較的緩慢,大腸之中的糞便,一直都是待在身體的大腸裡面,很長時間才可以到達身體的直腸,這種情況叫做慢傳輸型的便秘。
2、排便的反射存在著一定的異常。大便在身體的直腸裡面,但是排便無力,或者是排便的肌肉運動出現了不協調,從而導致身體排便的困難。這種情況就叫做出口梗阻型的便秘。
那麼我們怎麼樣才可以緩解自身的便秘哪?
在排除了上述相關的疾病之後,我們可以按照下述的方法緩解自身的便秘:
改變自身的生活方式、調整自身飲食的結構,補充比較足量的維生素一i就水分;多吃富含食物纖維類的食物,比如:蔬菜的莖;多吃水果,比如:蘋果、桃子、梨、櫻桃、葡萄乾、葡萄以及堅果,少吃辛辣、不容易消化的食物,不要故意的憋大便,出現便意需要及時的上廁所;
膨脹性的輕瀉藥,這類瀉藥可以有效的增加排便的頻率以及軟化自身的糞便,而且不良反應相對比較的小,其中包括車前番瀉、甲基纖維素、聚卡波非鈣以及小麥糊精;
滲透性的瀉藥,增加身體腸道的分泌水分,從而增加排便頻率,比如:聚乙二醇和乳果糖;
刺激性的瀉藥,主要還是改變身體腸道黏膜對電解質的轉運從而發揮一定的作用,也可以增加身體腸道的動力,比如:比沙可啶,只可以在短期之內運用,二線進行用藥;
栓劑,大家耳熟能詳的甘露醇,不少人都用他搽過臉!
生物反饋療法,主要還是用於盆底功能不全的患者;
手術的治療,難治性結腸慢運輸型便秘患者可以行經腹全結腸切除與迴腸直腸吻合術。
其實說到底,很多天都沒有排出來的大便,其實哪都沒去,一直都是在身體的大腸之中。大腸之中的糞便,長時間都是待在身體的大腸裡面,從而導致水分被吸收,大便也是越來越乾燥,變成了乾燥,硬結的大便,就好像是羊糞球一樣。
所以,便秘的患者,大便都是在身體的大腸裡面,哪都沒有去,只不過水分被吸收了,大便也是越來越乾燥,排便越來越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