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的人,幾天沒有大便,體內大便都到什麼地方去了?看專家理解

2020-12-24 奕煦美食養生

便秘的患者,好幾天都沒有大便,那麼身體的大便到底都去哪裡了哪?今天相關專家帶我們一起了解一下。便秘其實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疾病以及多發類疾病,困擾了很多的朋友。

按照課本上面的定義,慢性功能性的便秘,指的是自身大便的乾燥,排便的困難或者是費勁,每周排便次數小於3次左右,病程超過半年。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到底什麼是便秘哪?

便秘一般指的是排便比較的困難或者是糞便過硬、過小,以及次數有所減少,排便次數如果少於3次/每周,但是更加專業的指南提出了便秘的這一診斷:

國際工作委員會推薦對功能性的便秘使用羅馬Ⅳ診斷標準,診斷的依據則是應該為存在以下情況至少3個月(而且症狀首發的時間至少為診斷前的6個月)。

必須需要滿足以下2條或者是以上:

1、超過25%左右的排便感到比較的費力;2、超過25%左右的排便為塊狀或者是硬便;3、超過25%左右的排便出現不盡感;4、超過25%左右的排便有肛門直腸梗阻、阻塞感;

5、超過25%左右的排便需要採用手法的輔助(比如:手指輔助排便、盆底的支持);6、自然排便的次數少於每周3次; 7、不要輕易地使用輕瀉藥就很少可以排出稀便 ;8、不滿足腸易激症候群的診斷標準。

這其實也就是說需要滿足以上條件三個月的便秘患者,才可以診斷為便秘,不知道有多少的網友可以診斷為便秘了哪?

便秘的患者,主要存在兩方面的問題:

1、身體的大腸運動比較的緩慢,大腸之中的糞便,一直都是待在身體的大腸裡面,很長時間才可以到達身體的直腸,這種情況叫做慢傳輸型的便秘。

2、排便的反射存在著一定的異常。大便在身體的直腸裡面,但是排便無力,或者是排便的肌肉運動出現了不協調,從而導致身體排便的困難。這種情況就叫做出口梗阻型的便秘。

那麼我們怎麼樣才可以緩解自身的便秘哪?

在排除了上述相關的疾病之後,我們可以按照下述的方法緩解自身的便秘:

改變自身的生活方式、調整自身飲食的結構,補充比較足量的維生素一i就水分;多吃富含食物纖維類的食物,比如:蔬菜的莖;多吃水果,比如:蘋果、桃子、梨、櫻桃、葡萄乾、葡萄以及堅果,少吃辛辣、不容易消化的食物,不要故意的憋大便,出現便意需要及時的上廁所;

膨脹性的輕瀉藥,這類瀉藥可以有效的增加排便的頻率以及軟化自身的糞便,而且不良反應相對比較的小,其中包括車前番瀉、甲基纖維素、聚卡波非鈣以及小麥糊精;

滲透性的瀉藥,增加身體腸道的分泌水分,從而增加排便頻率,比如:聚乙二醇和乳果糖;

刺激性的瀉藥,主要還是改變身體腸道黏膜對電解質的轉運從而發揮一定的作用,也可以增加身體腸道的動力,比如:比沙可啶,只可以在短期之內運用,二線進行用藥;

栓劑,大家耳熟能詳的甘露醇,不少人都用他搽過臉!

生物反饋療法,主要還是用於盆底功能不全的患者;

手術的治療,難治性結腸慢運輸型便秘患者可以行經腹全結腸切除與迴腸直腸吻合術。

其實說到底,很多天都沒有排出來的大便,其實哪都沒去,一直都是在身體的大腸之中。大腸之中的糞便,長時間都是待在身體的大腸裡面,從而導致水分被吸收,大便也是越來越乾燥,變成了乾燥,硬結的大便,就好像是羊糞球一樣。

所以,便秘的患者,大便都是在身體的大腸裡面,哪都沒有去,只不過水分被吸收了,大便也是越來越乾燥,排便越來越困難。

相關焦點

  • 半個月沒有大便,體內的屎去了哪?看完之後你就知道了
    但是不難發現有很多人在幾天甚至十幾天內出現不排便的情況,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身體當中的糞便去哪裡了呢?那麼接下來就一起了解一下吧。首先、我們的大便是怎麼形成的?當食物當中的水分和營養物質被身體快要吸收沒了的時候,剩下的廢物就會直接從直腸排出,那麼就是我們每天需要排出的大便。對於健康的人來說,每天排便一兩次是正常的。半個月沒有大便,體內的屎去了哪?
  • 三個月的新生寶寶幾天沒有大便,這是什麼問題?
    三個月的新生寶寶幾天沒有大便,這是什麼問題?,增加體內負擔,尤其對於嬰兒,容易導致便秘,總之體內有毒素拍不出來肯定不好。3、吃得少了如果平時新生兒的奶量還是比較大,但是媽媽餵的比較少,這樣就會導致很多的物質都被吸收走,從而就會讓糞便變少,所以就會好幾天不排出大便,在這個時候可以給孩子新生兒測量體重,看一下新生兒是不是有太瘦的情況二、處理的方法:
  • 半個月都沒有大便,那麼究竟大便去哪裡了?應該如何緩解便秘呢?
    通常我們身邊會有很多人都說自己經常會出現便秘的現象,尤其是老年人,有的人可能會3四天都沒有大便,但是還有的人甚至會半個月都不排便,那麼究竟為什麼會半個月不排便,大便去了哪裡?一、大便是如何形成的?每個人每天都是要吃東西的,吃進去的食物會在腸胃裡消化,經過胃部消化之後,會把食物碾碎吸收掉,但是有很多食物無法吸收,就會進入到小腸當中進行二次吸收,這些二次吸收的食物裡邊水和營養物質其實早已經被胃部吸收的比較全面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剩餘的食物就會被直腸排出形成大便。
  • 15天沒有大便的人,體內的屎去了哪裡?答案或讓多數人想不到!
    正常健康人,一般每天排大便一到兩次,或兩三天一次也算是基本正常的,但如果四五天甚至十多天都不排便,這多半還是有問題的,那這些東西都去了哪裡?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吧:15天沒有大便的人,體內的屎去了哪裡?答案或讓多數人想不到!
  • 7天不排便,體內的大便哪裡去了?便秘就用開塞露會「上癮」嗎?
    >不多,這些食物形成的糞便都跑到哪裡去了?7天不排便,體內的大便哪裡去了?想要知道自己的大便去處,可以從大便的出生來尋找答案,大家都知道,在人體內存在很多消化器官,不同的消化器官工作內容也不一樣,食物進入身體後,容易消化的部分,就會被胃先行消化掉,一些難消化的食物就會進入到
  • 半個月沒有大便,體內的屎去了哪?很多人想錯了,一起了解下
    導語:便秘是如今許多人都遇到的一件事情,雖然便秘對於自身並不會產生什麼疼痛感,但是其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自身的生活,而當身體出現便秘時,也說明自身身體代謝出現異常,而長期便秘的人,相信也有一個疑問,如果自己長期不進行排便的話,體內的糞便到底去哪兒了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探討探討。
  • 為什麼連續幾天沒排便,卻沒便意呢?大便去哪了?你可能理解錯了
    根據身體的生理需求,每1到2天都是會排一次大便的。通過排出大便,我們可以把體內的代謝產物排出去。並且,讓腸胃更健康。可為什麼有的人連續幾天都沒有排便,卻沒便意呢?大便去哪了?首先我們看下機體是如何形成大便的?
  • 十幾天沒有大便的人,體內的屎去了哪?很多人不知道!
    上廁所是每天都要面對的一件「大事」。但是很多時候,有些人幾天甚至十幾天都沒有排便,甚至連一點排便的欲望都沒有.... 而他們的飲食也比較正常,但是體重也沒有增加,那些沒有被排出去的大便去哪了呢?我們先來了解,大便是怎麼形成的?
  • 寶寶幾天不大便,該怎麼辦?是攢肚還是便秘?
    有時候寶寶會出現好幾天不大便的情況,可能就有大人們覺得他是便秘了。於是大人們就開始各盡奇招,有的是寶寶肛門塞點肥皂頭,或者是用開塞露,更有甚至直接去醫院給寶寶灌腸。其實這是過於擔心了,很多時候這可能只是寶寶攢肚兒,而不是便秘。
  • 小孩子幾天不拉大便怎麼辦?小孩子幾天拉大便正常?
    如果孩子已經幾天沒有拉大便了,家長就應該要警惕孩子的身體健康出現了問題,最好是能夠找出孩子便秘根本原因。小孩子幾天不拉大便怎麼辦?便秘的主要表現是大便乾燥,有時呈羊糞球狀,落到地上叮噹響;有的是排便困難,時有肛門被撐破情況。如果確定它是便秘,則需要從飲食改善,多讓孩子喝水、吃蔬菜水果等。
  • 一天好幾次大便和幾天一次大便,哪種不利於健康?看看專家怎麼說
    排便這事是太正常不過的生理現象,估計大多數人不會太重視,畢竟吃喝拉撒睡,人的正常生理需求,這是與生俱來的本領,有什麼值得說道的呢? 雖然排便是我們每天必做的一件事,但是如果排便出現了異常是會給身體健康帶來危險和不必要的麻煩的。就拿便秘來說,其危害性就不言而喻。
  • 寶寶大便一粒一粒的,屬於便秘嗎?
    對媽媽來說,寶寶的吃和拉都一樣重要,如果寶寶哪天大便不正常了,當媽的心裡都會擔心困惑。有媽媽問:「寶寶近來雖然每天都拉大便,但拉的大便一粒一粒的,是不是便秘了。」事實上,這位小寶寶應該是便秘。便秘的重點在於「排便的時候是否困難」,而不在於「是否每天都排便」。如果寶寶排便過程困難,即使他每天都排,也算便秘;如果寶寶排便輕鬆,即使3天才排一次,也不算便秘,而考慮是攢肚了。(攢肚的寶寶雖然幾天才排便一次,但排出的大便軟、黃,排便過程輕鬆,這就是攢肚與便秘的區別。)
  • 為何七八天不大便,卻連便意都沒有?大便是被身體直接吸收了嗎?
    由於現在人的飲食逐漸精細化,再加上運動的比較少,很多人都出現了便秘的情況。便秘是現在很普遍的問題,但是很多人對便秘都有誤解,認為只要不能天天排便,就是便秘。其實正常情況下,人每1—3天會排一次便,並不是一天不排便就是便秘。
  • 大便「硬」一顆顆的,是便秘了嗎?
    幾天沒有拉便便了,突然有便意了,  去廁所坑次坑次的在拉,屎太幹了,拉不出來,  過了很久,還是拉不出來屎了,結果屁眼兒流血了
  • 一周沒拉大便,大便都去哪了?消化科醫生:這一物勝過「開塞露」
    便秘的人會不會有這樣一個問題:我便秘一周沒有拉大便了,我的大便都去哪兒了?一個星期吃進去的幾十斤食物到哪兒去了?我不會再一次吸收糞便吧,再這樣下去我的肚子就不會爆炸了?人類的整個消化道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一個很長的中空管子,可以通俗地理解為一根自來水管,從嘴到胃裡繞了幾圈,最後從我們的肛門出來。儘管這是一個導管,但這跟導管比較特別,中間有肌肉,能收縮,舒張,非常有彈性。吃東西時外層的肌肉能有節奏地收縮和舒張,將我們所吃的食物攪拌均勻,將所吃的食物與胃酸、胃蛋白酶等充分混合,初步消化後再慢慢地進入小腸進一步消化和吸收。
  • 連續幾天沒有拉屎,大便都去哪了?答案很明顯了
    正常情況下,身體循環代謝保持良好,每天會有一到兩次的排便。通過糞便的排洩可以將體內的垃圾,毒素及時排放出來。如果長時間沒有排便,有可能會影響腸道健康。因此,平時應該注意腸道健康保養,養成良好的習慣,這樣才能防止便秘嚴重。那麼,好幾天沒有排便,這些糞便都到哪裡去了呢?
  • 大便「硬」一顆顆的,是便秘了嗎?便秘的原因?
    幾天沒有拉便便了,突然有便意了, 去廁所坑次坑次的在拉,屎太幹了,拉不出來, 過了很久,還是拉不出來屎了,結果屁眼兒流血了,啊,啊…… 屎只漏出來一點點,用紙包著手摳點點下來看,屎是很黑的那種,那種圓球狀的,玻璃珠那麼大小
  • 寶寶幾天一次大便,正常嗎?
    寶寶的大便是否正常,不看次數,而是看性質,只要性質好,一天幾次或者幾天一次,都是正常的,當然,這也不能太離譜,如果20天才拉一次大便或者大孩子一天拉個7-8次,那也需要去檢查下,看是否有問題。配方奶餵養的大便每天1-2次,質地幹、淡黃色、常帶奶塊、臭。混合餵養的,每天4-5次以下,呈暗褐色質地軟,有明顯臭味。如果大便次數增加、色綠、帶粘液或膿血、或灰白色,應到醫院及時就診。
  • 大便幹一定是便秘 大便次數少未必是便秘
    河南中醫學院一附院兒科五病區副主任閆永彬指出:  小兒便秘的診斷主要看患兒大便的性質,即大便幹、硬,其次看患兒排便時的感覺閆永彬說,其實小兒便秘主要不是以天數論的,孩子雖然兩三天沒拉臭臭,但是拉出來的臭臭不幹不溼、顏色正常,也不費勁,這也是正常的。而判斷是不是便秘,主要看大便幹不幹,是不是非常堅硬,孩子是不是有便意卻排不出來,其次才考慮排便的時間和頻率。  然而,實際上,家長們最重視的往往是排便的時間和次數這兩個信號,因為它們最直觀,最容易被發現。不少家長認為便秘就是排便次數減少,或者排便時間延長。
  • 好幾天不排便,還一點便意都沒有?大便賴在體內不走,該怎麼辦?
    當然不是,能夠每天排便最好,但每2天或者每3天排一次便,一周只要能排滿3次便,並且大便不乾燥,排便時沒有痛苦感,就不算便秘,是正常的排便習慣。若一周排不到3次,且大便乾燥,排便過程困難,就算便秘。現在很多人都有便秘的難言之隱,但不同的人便秘程度不同,有人雖然便秘,但每隔3、4天就能排一次便,這種程度的便秘,問題並不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