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詞箴言裡的真善美

2021-01-15 騰訊網

作者:郝潤華(西北大學文學院教授)

詩歌具有教化作用,古已有之。孔子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可見,詩教的內涵豐富而又具體。中華文化自來重視人的道德養成,對於接受知識教育的當代青少年來說,道德教育同樣重要。我們與其板起面孔對他們進行嚴肅的道理說教,不如以寓教於樂為原則,尋求一種更感性、更活潑、更優美的道德教育方式。而詩歌正是這樣一種能夠給人帶來愉悅享受與心靈觸動的,也易於被人接受的教育樣式。

《中國古詩中的道德箴言》 莫礪鋒 編著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中國古典詩歌不僅具有形象化特徵,而且其中蘊含有豐富的人生價值觀與道德觀,比起其他語體,其潛移默化教育影響的功效是極為顯著的,有時甚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這些富有旋律的、唯美的詩歌留在人們心間的時候,人類的情感與價值觀,就在不知不覺之間漸漸養成。著名學者莫礪鋒先生編著的《中國古詩中的道德箴言》一書,就是這樣一部通過詩歌中的名言警句傳達道德教育意義的有趣讀物。

該書從浩如煙海的古代詩歌文本中精選出特別富於道德意義的名句一百三十餘則,按內容將它們分成「修身」「立志」「家國」「愛民」「德行」「為官」「交友」七大類,為每條正文提煉出道德關鍵詞,如「淡泊」「自省」「勸學」「奮發」「曠達」「立志」「勤奮」「友善」「勤儉」「愛國」「親民」等,引導讀者簡捷地從古代詩歌的寶庫中獲得所需要的富有道德意義的格言,並逐一進行鑑賞解讀,幫助讀者準確理解這些格言的道德意蘊。

在中國歷史上,曾湧現出無數的志士仁人,這些志士仁人往往本身就是傑出的詩人,他們用優美的詩句表達了內心對人生道德境界的追求,詩歌成為他們留給後人的最寶貴的文化遺產。該書所解讀的正是古人留給我們的既富有藝術性又充溢著道德智慧的名句。這些詩歌箴言,內涵豐富,思想深刻,總體包括進德修身、努力進取、愛國愛民、友善重情、剛強堅毅、謙遜淡泊、潔身自好、勤儉節約、善善惡惡等道德範疇。如:「勿厭守窮轍,慎為名所牽」「居僻貧無慮,名高退更堅」,教人看輕得失,淡泊名利,寧靜致遠;「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奉勸青年珍惜時光、勤奮學習;「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堅金礪所利,玉琢器乃成」,少年要志存高遠,努力奮進,要經受磨礪;「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失既不足憂,得亦不為喜」,教你如何成為一個處世達觀的人;「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苟利國家生死以,豈以禍福避趨之」,每個人都要有深厚的愛國、報國情懷;「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要樹立堅定的人生信念與操守,要有勇氣、骨氣、正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要富有仁愛之心、友愛之心與同情之心。當後代的讀者誦讀這些家喻戶曉的古代詩歌名篇時,他們在獲得審美愉悅感的同時,也在道德上接受了薰陶。這種薰陶不是抽象的道德說教,它是伴隨著優美的意境和動人的形象而悄悄地進入你的內心的,它像『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一樣無聲地滋潤著你的心田,幫助你把自己的精神境界向著崇高的目標升華。

細讀該書,發現有幾個優點:詩句選取準確,內容詳略得當,從關鍵詞入手很快就能找到讀者需要的詩作。語言生動平實,娓娓道來,循循善誘,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將深奧的典故與知識巧妙地融入詩歌內容的品讀中,讀起來不僅不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引人入勝,令人思考。此書雅俗共賞,面對的讀者群十分廣泛,不僅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必讀書,其中內容也同樣適合成人閱讀品賞。閱讀該書,讀者一定能夠從這些詩歌中感受到古人的道德智慧,體認中華道德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也能領略到古典詩歌的質感與魅力。古典詩詞箴言裡蘊含的真善美,期待我們的邂逅。

《光明日報》( 2021年01月14日 11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相關焦點

  • 活在當下的古典詩詞
    當下我們的中小學教育,對古典詩詞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出現了守著一座詩歌文化的寶庫,我們的學生卻不得其門而入的情況  研習古典詩詞,不是要復古,更不是要用古典詩詞取代現代詩詞,而是要讓古典詩詞中蘊含的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民族精神得以傳習和光大         張江:習近平總書記最近在北京師範大學考察時表示,他很不贊成把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
  • 學生在遊戲裡學習古典詩詞
    學生在遊戲裡學習古典詩詞 2020/12/12 08:11 來源:溫州商報 編輯:遊歷 瀏覽:508
  • 悠韻翩飛沁心脾—淺析流行歌曲與古典詩詞
    傳統古典詩詞以其豐富的內容,優美的文筆,深遠的意蘊打動了一代代的讀者。而今,流行歌曲的創作也存在傳統詩詞的滲透現象。本文試從近年頗受大眾關注和喜歡的流行歌曲出發,分析在流行歌曲中所出現的古典詩詞的幾種形式。流行歌曲是廣為人們喜愛的一種藝術形式。
  • 流行音樂與中國古典詩詞
    在中國大陸,流行音樂與民族音樂、古典音樂並列,成為三大音樂形態。但在歷史上,這三者是順延的過程,並不是同時產生的。  民族音樂伴隨著農業文明一路走來,歷史非常悠久。西方工業文明時代,產生了古典音樂,至今已有幾百年歷史。從全球範圍來看,流行音樂只有100多年的歷史。流行音樂的特點是城市化和商業化,發展迅猛,擁有最多的受眾和最大的傳播量。
  • 《經典詠流傳》:讓古典詩詞乘著歌聲的翅膀飛翔
    原標題:讓古典詩詞乘著歌聲的翅膀飛翔 【文藝觀潮】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萬家團聚,共享歡樂。 《經典詠流傳》將中華優秀的詩詞文化與電視媒介豐富多樣的傳播手段有機結合,兼顧內容上的意境悠遠和形式上的通俗易懂,把文學經典喚醒、擦亮,讓古典詩詞乘著歌聲的翅膀盡情飛翔,以現代人喜聞樂見的方式,「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 《中國詩詞大會》引發古典詩詞閱讀升溫
    光明日報北京2月9日電(記者杜羽)央視近日播出的《中國詩詞大會》,在引起收視熱潮的同時,也帶動了相關古典詩詞圖書的閱讀。  一篇題為《中國詩詞大會:繁華落幕,速去讀書》的微信公眾號文章,發表不久就達到了「10萬+」的閱讀量。
  • 當古典詩詞遇上現代心理學
    作為一個古典詩詞愛好者,《詩人十四個》(黃曉丹 著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是一本令我驚喜的書。和常見的詩詞賞析著作不同,這本書另闢蹊徑,從現代心理學的視角來解讀古代的詩人和作品,所選擇的詩人和詩作也令人耳目一新。
  • 北京新版語文教材增加古典詩詞
    原標題:新版語文教材增加古典詩詞 本學年中小學語文教材仍用原版本  針對有媒體曝出語文教材修訂,明年啟用新教材一事,市教委昨天回應:本學年,本市義務教育語文教材仍使用原版本,教材修訂和使用將按教育部的部署和規範要求進行
  • 96歲葉嘉瑩:一起去認識中國古典詩詞的美好
    中國的古典詩詞伴隨了我一生。我從一個童稚天真的詩詞愛好者,逐漸步入古典詩詞創作、教學、理論研究的道路。而在教學的道路上,我確確實實投入了自己大部分的生命。我更願意將自己的時間與精力投注到引領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朋友們,一起去認識中國古典詩詞的美好,去吸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
  • 法治文苑 ▏沸水沏茶之悟;詩詞鑑賞;語錄箴言
    法治文苑 ▏沸水沏茶之悟;詩詞鑑賞;語錄箴言 2020-08-03 21: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張巍丨古典詩詞鑑賞的步驟與方法
    作者: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張巍古典詩詞是中學文言文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在高校非中文專業學生大學語文課程及中文專業學生古代文學課程的教學中也佔有重要位置。古典詩詞教學的關鍵在於引導學生進行詩詞鑑賞。
  • 壓縮古典詩詞是一種令人擔憂的「去中國化」
    積澱在整個中華民族社會文化裡的深層基因,結合著與世界接軌與轉型的努力,使我們的今天形成這樣一種特殊的現狀,有些東西無法急於求成,也不能平行複製其它國家的經驗。我們要做的,首先是越過五四後的文化斷層,了解我們自己的歷史與文化。  古典詩詞是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又是幼童培養語言能力、學習記誦的範本,重要性是毋庸贅言的。古典詩詞之於啟蒙學習的重要性,當從漢字的獨特性說起。
  • 古典詩詞中「渡」字的妙用
    古典詩詞中「渡」字的妙用古典詩詞中「渡」字的妙用 「渡」這個字在古典詩詞中用的還是比較普遍的。在《辭海》中它主要有這樣幾個義項:①渡河,可引申為由此達彼或者轉手、移交等;②擺渡口,渡頭,在古典詩詞中解釋為「轉手、移交」的幾乎沒有,其他的義項用的比較多。
  • 張江康震吳思敬等談當下古典詩詞:重視程度遠遠不夠
    ,模塑我們的藝術趣味,陶冶我們的生命情操,是中華民族美育和文學教養的經典,也是藝術創作挹之不竭的靈感源泉   當下我們的中小學教育,對古典詩詞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出現了守著一座詩歌文化的寶庫,我們的學生卻不得其門而入的情況   研習古典詩詞,不是要復古,更不是要用古典詩詞取代現代詩詞,而是要讓古典詩詞中蘊含的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民族精神得以傳習和光大
  • 學生在遊戲裡學習古典詩詞
    溫州大學人文學院的大學生們通過虛擬仿真教學平臺學習古典詩歌。商報訊(記者 章瑚)偌大的實驗室裡,學生們戴著耳機,操控著鍵盤,正忙著在電腦上「造境」——選擇微波粼粼的水面場景,水中放置木舟,空中還要掛上一輪彎月。
  • 學生在遊戲裡學習古典詩詞-溫州日報甌網 - 溫州新聞門戶網...
    學生在遊戲裡學習古典詩詞 2020/12/12 08:11 來源:溫州商報 編輯:遊歷 瀏覽:672
  • 當代古典詩詞,平仄格律該取消嗎?《中國詩詞大會》的創新是亂來
    中國古典詩詞成為「舊詩」,它形式上最重要的依託即平仄格律受到質疑,甚至出現其本身是否還有存在意義的討論,都是20世紀西學東漸的語境下才出現的。古典詩詞的合法性與優先性,就建構在平仄格律的基地之上,平仄格律是舊詩最根本的形式依託,也是傳統詩詞精髓和特徵的體現。取消平仄格律,就是在徹底殲滅中國古典詩詞。中國詩中平仄格律,在擅長之人手中,不僅不是包袱,還是優越性的證據。也就是說,中國古典詩詞必有格律,舍平仄格律必無詩詞。很多人呼籲「舊體詩現代化」,其實不少就是在瞎搞。
  • 最後的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她復活了詩詞,詩詞拯救了她
    一個偉大詩人與詩詞、苦難交織的一生,半個世紀的顛沛流離,經歷早年喪母、中年喪女的悲劇,在困頓的世俗生活中,她復活了詩詞,詩詞拯救了她。山川、風月、碑林、石窟、木雕、銅鏡,自然與器物交疊,空鏡銜接如同詩詞韻腳的轉移,《掬水月在手》將一個古典的生命世界帶到了當下。千百年來的詩人、詞人在那樣的時空氛圍中生活、歌唱、吟詠、遊逛。
  • 古典詩詞裡的木槿花,這八種象徵意義,看後受益
    木槿花是我們古代人喜愛的花,在古老的《詩經》裡就有它的記載,唐詩宋詞裡關於木槿花的詩歌就更多了。據有人統計《全唐詩》裡約有木槿花的詩歌兩百五十多首。它是落葉灌木植物,六至九月開花,花朵早晨開放,晚上就墜落了。但是花期很長,樹枝上會陸續長出很多花蕾,這朵花掉了,那朵花又接著開,這樣一棵樹可以持續開四五個月。
  • 蔡森老師的教育故事 | 追尋古典詩詞之夢
    家長會後,她態度似乎有些改變了,在周記中寫了一些勵志文字與故事,並不斷拿一些古典詩詞給我修改,因為之前我也在班上說,我高中時喜歡古典詩詞,也試著填了很多詞。她不斷地寫,當然語文的複習也沒落下。一段時間後,她的詩詞寫得很好,富有感情,尤其是詠古懷人,水平頗高,我適當地在班中朗誦她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