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家孩子被別人打了你會怎麼做?
「打回去」是很多父母經常會給孩子說的回答,每個孩子在家長心中都是寶,誰也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受欺負,家長們就認為打回去是一個簡單粗暴的處理方式,這樣對方就不會覺得自己是個好欺負的人,下次就不會打自己了,真的是這樣嗎?
小傑今年14歲了,上初中,作為男孩,從小他就比較調皮搗蛋,在幼兒園的時候,小傑被別的小朋友打了,回家哭著跟爸爸媽媽告狀,爸爸說「你怎麼那麼笨被別人打,自己都不會還手還回去嗎!如果有人打你,你就還回去。」
就是這句話一直影響著小傑,那以後,小傑再被別的小朋友打,他都會還手,因此別的小朋友都比較怕他。
直到上了初中以後,有一次小傑跟同班的男生發生了些矛盾,對方推了他一下,小傑就立刻回了回去,狠狠的推了他,結果一下子惹惱了對方,兩個人開始廝打起來,最後小傑吃了虧,被對方打的很慘,身上青一塊紫一塊。
打回去就要打回來,這種教育方式是正確的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如果不明辨是非,就這樣粗暴的處理問題,給孩子帶來的並不是好的影響,有時候問題非但沒有處理,反而會引起更大的問題。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只教育孩子打回去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
●更加激發兩個人的矛盾
小朋友之間有矛盾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他們之間的矛盾來得快去得快,打打鬧鬧是他們的天性,但是很多父母都已經把他們想像成是打架鬥毆的性質,其實轉眼兩個人就又和好了,家長如果在這個時候橫插一腳,告訴孩子打回去,這樣只會激發兩個人之間的矛盾,對於自己的玩伴,就會敵視。
●對方比自己強的時候會吃虧
讓孩子打回去,可能這次孩子打贏了覺得沒什麼,誰又能保證你每次都能打贏,如果是對方年齡比自己孩子大或者是對方力氣大的時候,這種教育就會讓孩子吃虧,是一種非常愚蠢的做法。
●不推崇用暴力去解決問題
並不是所有的事情是通過拳頭就能解決的,尤其是現代社會,並不推崇暴力行為,父母是教會孩子還手了,但是同時父母自己就是在推崇暴力行為,因此並不建議孩子這樣做。
近年來,校園暴力事件的發生頻率也越來越高,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調查數據顯示:約有86%的學生表示自己遭受過不同程度的暴力行為。
每個家長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暴力事件的受害者,因此我覺得家長一方面教會孩子要學會自我保護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也要教育孩子不要動手打人。
很多家長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時,對於「打回去」這句話的誤解引發了一系列問題,這是極不聰明的家長所用的方法。如果自己的孩子被打了,聰明的父母會教孩子這樣做:
1. 適當的反擊
孩子只是被打一下的話,沒什麼,但是如果對方小孩不依不饒,繼續打的話,那麼自己就要做出適當的反擊,不要讓對方覺得自己就是個軟柿子隨便捏,抓住對方的手制止或者揪耳朵讓他感受到疼痛,勇敢的做出反擊保護自己。
2. 自己解決
在發生這件事情之後,家長先不要急於去插手,看孩子怎麼去解決,他們能自己處理的就自己去處理,但是要告訴孩子不要打人,如果實在處理不好的話,家長要適當的給予幫助。
3. 保持自信,用語言震懾
其實家長們教育孩子打回去,就是想讓自己的孩子看起來不好惹,並不是真的想讓孩子還手打,因此在平時就要加強孩子的體育鍛鍊,擁有一個強壯身體的同時,讓孩子的自信氣質充分展現出來,在別人打他的時候,就用語言震懾,比如:這是我的,你不許動!、你再打我告訴老師去!語氣強硬一些。
4. 求助別人或者跑走
如果遇到的大人對象是年齡比較大的孩子,自己打又打不過,語氣上也震懾不了,這個時候就要教孩子學會求助別人,看見有別的人經過,就去請求大人的幫忙,如果四周沒人的話,跑走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這樣總比在那裡被別人打的好。
教會孩子保護自己,保護好自己的安全永遠是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家長們可不要理解錯了其中的意思,教給孩子錯誤的方法。
如果是你家的孩子被打,作為家長的你會怎麼做呢?你贊成孩子打回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