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消息刷爆了津城愛書人的朋友圈:在暌違12年之後,天津市新華書店和平路書店於1月19日重新開業,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廣大市民面前。昨日,記者走訪了和平路書店,與這裡的管理者和讀者暢談,他們都說:久違了。
昨天下午兩點,記者走入和平路書店,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木色的主色調和兩側書架琳琅滿目的圖書。一樓大廳是主要的圖書銷售區,兩側被書架環繞,中間則安置了幾套書桌供讀者使用。一樓深處是田園風格的咖啡室,另一側的茶室則是古色古香的傳統中式裝潢,讀者均可以免費使用。
記者隨機採訪了幾位正在看書的讀者,他們絕大部分都是和平路書店的老讀者,看到書店重新開業的消息非常興奮,所以專門抽時間到新店體驗。在醫院工作的胡女士說:「我小時經常到這裡買書,以前買的樂譜現在還在使用。今天回到書店,感覺就像老友重逢。」
經歷了實體書店的寒冬期,和平路書店為何會在12年後重新開業?記者就此問題採訪了天津市新華書店和平區店經理範建宇。他告訴記者,1月19日是和平路書店建成營業70周年,選擇在這一日子「回歸」,對書店具有特殊意義。範建宇介紹說,和平路書店是天津市解放後第二家開張營業的新華書店,承載了天津幾代讀者的成長曆程和美好回憶。然而十幾年前,電子商務的衝擊使實體書店的經營陷入困境,後來書店連職工工資都無法負擔,只能停業。近幾年,人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質穩步提升,對閱讀和文化消費有了更加理性和深刻的認識,全民閱讀的氛圍越來越濃,這給書店回歸奠定了基礎。在天津市新聞出版局、天津出版傳媒集團、和平區文化和旅遊局的大力支持指導下,廣大讀者的熱切期盼下,新的和平路書店破繭而出。
範建宇告訴記者,在和平路書店停業期間,很多讀者寫信、打電話,關心書店情況。此次開業以來,也有很多老讀者特地來店「故地重遊」,還有白髮蒼蒼的老夫妻專程相伴而來。然而,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一家老字號書店僅靠「情懷牌」是無法長久立足的,為此,和平路書店在經營上轉換思路、開拓創新,以求追上時代步伐、滿足讀者需求,而這也正是書店重新開業的最大意義。
範建宇表示,新和平路書店的經營理念是以消費者為中心,以門店為綜合文化活動舞臺,打造新時代最美書店。在圖書銷售層面,承繼大門市的傳統特色,突出文史哲類圖書,以經營古今中外名著經典、外文原版、手繪本、毛邊本、線裝書為主兼及熱點暢銷時尚書等。同時,把書店建成文化活動平臺,舉辦電影放映和講座、朗讀會、讀書心得交流會、書畫展覽、書畫比賽、有獎徵文、手工製作等活動。此外,還將面向社會提供各項服務、向消費者提供茶飲和文化用品、推出具有天津地域特色和新華書店特色的文創產品等等。範建宇介紹說,目前書店各項工作正在穩步進行,也希望廣大讀者和社會各界提出有益建議,共同將和平路書店打造成讀書人的精神家園。
本報記者 翟志鵬 攝影 張磊
(翟志鵬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