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是愛,寬是害」家長適當的管教,更有助於孩子成才

2020-08-23 育兒十月說

文:育兒十月說原創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幾乎是當下所有父母對孩子的一種期望了。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卻並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能夠成長為父母所希望的樣子,其實這與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有著很大的關係。

因為孩子在出生的時候都是一樣的,他們如同純潔的白紙,只是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到來自於父母和學校的教育不同才會變成不同的樣子。

每一位父母都會用自己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尤其是在思想開放的今天很多家長都主張尊重孩子的一切意願,用「快樂教育」的方式來對待孩子。


然而,家長們卻並不明白孩子如果想取得一定的成就,並不是任由他放飛自我就可以完成的。古語有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古人已經用他們的智慧說明了沒有一種成功是可以通過不勞而獲得來的。

比如,我國著名的鋼琴演奏家朗朗,從小就在父母的要求下學習鋼琴。哪怕鋼琴的黑白鍵已經讓朗朗感到枯燥無趣甚至是厭惡,他的父母也並沒有放鬆對他的要求與堅持。

正是有了來自於父母所給予的壓力,朗朗咬牙繼續彈奏著那些音符,直到他漸漸地發現了鋼琴的樂趣,並真正的喜歡上了鋼琴之後,朗朗在鋼琴的舞臺上多次獲獎成為了聞名於世界的鋼琴演奏家,讓那些曾經倍感枯燥的音符成為了在他指尖跳舞的精靈。

如果沒有父母的管教與嚴格的要求,而是放縱朗朗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學鋼琴,那麼朗朗如今就會是另一種生活狀態了,也許是你我身邊再普通不過的尋常人。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如果想讓孩子有所成就,父母就應該對孩子有著一定的要求,畢竟所有的汗水與努力才會讓孩子走的更遠,站得更高。

相反,對孩子太過驕縱,被「快樂教育」所支配的父母在對待孩子的過程中就會漸漸的發現孩子的能力甚至是天賦都會伴隨著無所要求而逐漸退化。

我國知名的音樂家劉歡老師就曾經表示自己的女兒在音樂方面有著極高的天賦,甚至還會給自己很多音樂方面的建議。然而,在讓女兒練習樂器的過程中,劉歡老師和妻子就是看不得女兒受苦,在女兒喊累的時候就同意女兒放棄了在音樂方面的修煉。至今,劉歡提及此事時內心滿是後悔之意。

由此可見,「嚴是愛,寬是害」是家長們應該採取的一種教育態度。家長們對孩子適當的管教,更有助於孩子成才。

那麼,家長可以在哪些方面逼孩子一把呢?

1、多個角度看問題

同一個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決方法。所以,在對待問題的時候,家長可以嘗試著讓孩子從多個角度去看待問題,激發孩子思考問題的靈活性,讓孩子的思維能夠更加的活躍。這對於孩子未來的發展也是非常有利的。

2、處理問題的能力

小馬過河的寓言故事大家都比較熟悉,這個故事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告訴人們無論遇到什麼問題都需要自己去嘗試著解決。對於孩子來說也是如此,也許是學習中的難題,也許是生活中的困難,家長都要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解決處理。這樣才能夠將孩子的潛力更好的開發,在以後的人生中孩子也會因此而勇於面對人生難題。

3、堅持下去的恆心

孩子的天性都是喜歡玩的,但是如果孩子以後想成才,就必須要有恆心與毅力。而這個品質是可以從小就對孩子有所培養的,家長們可以每天對孩子進行有意的訓練,讓孩子在無形之中成為一個有毅力的人。這樣在取得成功的過程中,孩子才會堅持去做好這件事。

總而言之,孩子的成才與否與父母的教育方式有著很大的關係。家長們應該對孩子進行有要求的教育,逼孩子一把,這更有利於孩子的成才。不知道大家是否認同「嚴是愛,寬是害」的觀念?歡迎討論!

相關焦點

  • 管教孩子怎麼做到寬嚴相濟
    之前說到「大家都喜歡性情活潑卻又懂規矩的孩子」,有些家長感覺有點蒙,不知道該怎麼做。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在管理孩子時,往往容易走極端。不是太嚴,就是太鬆散,很難做到寬嚴相濟。一說孩子要活潑,很多父母就不管不教,完全撒手不管,放任自流,任其為所欲為,孩子一點兒規矩都沒有。即使孩子做了出格的事情,爸爸媽媽也是視而不見;即使說了不得體的話,父母也是充耳不聞。
  • 家長養孩子應該嚴一點還是松一點?把握好教育度,才更有底線
    每個父母在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都有著不同的見解,針對「管教孩子是嚴點好還是松點好」這個問題,父母們之間更是有著很大的爭議。想要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都不能掌握自己的度,總是會選擇用錯誤的方法來教育和培養孩子,不但沒有幫助孩子成為一個更優秀的人,反而還害了孩子。家長們管教孩子應該嚴一點還是松一點?把握好這3個原則才會更有底線。
  • 教育孩子不要太生硬,寬嚴相濟,才是最好的方式
    案例分析像平平這樣被家長嚴加管教、很少有自主權的孩子,在現實生活中也不在少數。當然,對孩子管教過嚴不可取,而管教過松同樣不可取。如果家長對孩子採取放任的態度,任其「自生自滅」,抱著孩子愛咋樣就咋樣的態度,會使孩子養成無拘無束的散漫習慣,久而久之,他就會缺乏自制力,沒有是非觀念,對各種誘惑缺少辨別能力,最後沒準會走向歧途。
  • 孩子處於叛逆期怎樣管教?家長無須打罵,這樣管教孩子更優秀
    孩子處於叛逆期怎樣管教?家長無須打罵,這樣管教孩子更優秀養育孩子是一個很不容易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家長不僅要面對孩子身體上出現的毛病,還要解決孩子心理上產生的問題,只有身心得到全面發展,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 【幼兒園家長】如何用愛管教孩子
    陳豔老師:相比於考試得了100分,其實孩子在竭盡全力卻沒有及格的時候,更需要家長的愛。
  • 清華教授:教育孩子有方法,做到「3嚴2松」,孩子將來更有出息
    嚴2松」,孩子將來更有出息比方說,我閨蜜的父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認為,教育孩子是有方法的,家長必須要清楚什麼時候該管孩子,什麼時候不該管孩子。如果說,家長能夠做到「3嚴2松」的話,那孩子將來會變得更有出息,更優秀。
  • 給一些「懲戒」,有助於孩子成長
    很久以前在教育界流行的一句話:嚴是愛,松是害,不管不教要變壞。所謂嚴,實際上就是嚴格要求,當然也包括懲戒。懲戒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學生心裡產生對法律、對道德的敬畏,是讓學生對自己的言行負責的手段。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有過這樣的論斷:合理的懲罰制度不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適當的懲罰,不僅是教育者的權利,也是教育者的義務。
  • 老師嚴厲管教學生,反遭學生家長摑臉,過分保護是害了孩子?
    為了嚴格執行學校管理制度,劉老師就陪該同學在辦公室完成作業,也許留的時間太久了,在外久等的父親跑到辦公室就給劉老師一扇耳光,還罵罵咧咧地說,你為什麼要這樣針對我的孩子,其他人都回家了。老師嚴格管教學生反遭家長摑臉,這過分保護是害了自己的孩子啊。第一、家長對老師的態度決定了老師對學生的態度。
  • 孩子不服管教讓家長頭疼,利用好「正面管教」,孩子乖巧又懂事
    為什麼孩子總是不服管教?想讓孩子乖巧懂事,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行為。孩子跟家長唱反調,不服管教的樣子簡直能把人氣炸。明明是孩子自己犯了錯,為啥還這麼橫,不服管教呢?面對這樣的孩子,一味地表現出嚴厲是沒有用的,家長還要學會利用正面管教。
  • 管教≠懲罰,用愛管教,孩子自律,父母放心
    很多時候,父母總是習慣用懲罰來建立和孩子之間的界限,甚至動用「竹筍炒肉絲」和「男女雙打」。但是他們往往忽略了管教和懲罰背後的真正含義——愛!管教和懲罰的不同就在於,後者是通過對孩子造成身心傷害來達到控制的目的,沒有愛的管教和懲罰只會讓孩子感到仇恨、抗拒、冷漠、孤立、甚至覺得自己毫無價值。
  • 「熊孩子」出現這3種行為,家長該管教就要管教,慣著只會害了娃
    文/寧媽媽育兒經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些家長教育孩子提倡「關愛式教育「,不喜歡打孩子,而有的父母卻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其實不管是哪一種,相信大家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是對於孩子,家長該慣著還是得慣,該管教的時候也一定要管教。不能因為孩子的年紀小就捨不得去責罵孩子,等到孩子長大了,養成一身壞習慣,父母想管教都遲了。
  • 愛孩子有講究,如何給孩子適當的愛,智慧父母這樣做
    放學前,在校門口等候接孩子的時候,一位家長突然問:「上次家長會上老師說對孩子不能溺愛,要寬嚴有度,要給孩子適當的愛,怎麼才能把握好尺度呢?」,在管教孩子的時候,自覺或不自覺的就變成了自己父母的模樣。如何給孩子適度的愛1、根據孩子年齡特點適當施愛大家都知道溺愛孩子不好,要真正愛孩子就要給孩子適度的愛,可是對於這個適度往往有許多搞不清楚。適度愛孩子說的「適度」,說白了就是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對孩子施愛。
  • 重塑教育,結束管教戰爭,解開愛的束縛,許孩子更積極陽光的人生
    是的,這篇文章目的是想顛覆很多人地觀點——重塑教育,結束管教戰爭,解開愛地束縛。我們習以為常的教育方式,無非是以各種以愛之名舒服自己的孩子,有滿滿的收穫,也會有很多失意之時。我們總被「管教」二字束縛,只顧著尋找著各種管教方法,卻極少思考,教育到底有沒有其他更有意思的表達方式?
  • 南京高三男生因管教嚴殺母案引發深思,家長請改變態度
    江蘇高三男生殺害陪讀媽媽,南京高三生因管教嚴殺母近日,一則關於江蘇鹽城阜寧縣第一高級中學高三學生將陪讀母親殺害的消息,在全網引起了轟動。無獨有偶,前不久,也就是11月中旬,在南京也發生一起類似的悲劇,一高三男生李某因管教嚴殺母。據悉,該男生李某的母親是一名老師,在學校附近的小區租房陪讀。由於母親管教嚴格,而李某又沉迷於網路遊戲,母子經常發生爭執,事發當晚,李某在寫作業,又再一次遭到了母親的辱罵,這一次他沒有忍住,直接拿著刀向母親砍去,引發了這場悲劇。
  • 教育孩子,自由和管教從不矛盾?
    但是教育孩子,不論是放任自由,孩子嚴厲管教這兩種極端的方式都不是解決孩子問題的根本所在。有些家長知道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帶著耐心,但如果孩子在談話過程中稍微調皮搗蛋一點,這時候家長就會忍不住生氣,導致矛盾激化。後果就是孩子依舊很調皮,除了性格決定,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家長不恰當的教育方式。
  • 孩子被過度管教的弊端,家長要適當放手
    如今很多人都會以&34;做出各種偏激的行為,情侶爭吵、打罵孩子、夫妻離婚,都是&34;。有一種過於極端的愛意,便是父母對孩子的過度管教。他們像監視器一般,對其生活和學習全部掌控。孩子的各種選擇和想法,都由父母&34;說了算。無論他們做出怎樣的反抗,父母的理由永遠是&34;。
  • 嚴厲中要有分寸,管教孩子恩威並施的幾個建議
    適當責罵能更好地建立秩序,讓孩子知道是非對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如果只是快樂教育或者是用溫和的方式去和他們講道理,有的時候未必全部都管用,恩威並施才是教育年幼孩子比較好用的一種方式。但如何建立秩序,如何才是適度地責罵很多家長都把握不好的度,輕了不管用,重了怕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責罵孩子需要技巧,更需要底線。
  • 對孩子管教越嚴厲,以後越能成才?專家的回應很打臉
    文|文兒有一次和閨蜜探討如何教育孩子,她就說對孩子一定要嚴厲,否則孩子不會怕你,你說的話他就更不會聽,到時候很容易管不住孩子。對孩子管教嚴厲,他就怕你,你說的話他就會聽。教育起來也省事,有家長幫孩子把關,孩子以後才不會走歪路,才更容易成材。
  • 再愛孩子,也要讓他承受這七種苦
    頭腦再愚笨的莘莘學子,只要用心苦讀,用知識武裝自己,就能擁有智慧。不讀書的孩子,上學時很輕鬆,別人聽課他走神,別人學習他玩耍。可長大後,一無所知的他一事無成,只能幹最累的活,過最難的生活。前半生偷的懶,後半生拼命還。讀書雖然苦,但不讀書的人生更苦。北宋詩人林逋說:「少不勤苦,老必艱辛;少能服老,老比安逸。」讀書的苦一定要從小吃、不怕吃、主動吃,吃的越多,未來就越廣闊。
  • 一位老師的心裡話:管教學生屢次受罰,何必呢?
    很多學生、家長都還不懂,很多對孩子嚴厲的老師,其實是愛得最深的。應該也沒有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但他們往往又同時希望孩子不要聽到一句重話,不要受到一點懲戒,不用遭遇一點波折。只有負責的老師才會頂著種種壓力和風險,去苦口婆心地管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