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出現這3種行為,家長該管教就要管教,慣著只會害了娃

2020-08-23 寧媽媽育兒經

文/寧媽媽育兒經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些家長教育孩子提倡「關愛式教育「,不喜歡打孩子,而有的父母卻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其實不管是哪一種,相信大家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是對於孩子,家長該慣著還是得慣,該管教的時候也一定要管教。

不能因為孩子的年紀小就捨不得去責罵孩子,等到孩子長大了,養成一身壞習慣,父母想管教都遲了。比如說對於一些「熊孩子」身上的這3種行為,家長該管教就要管教,慣著只會害了娃。

一、愛威脅人

很多人可能會感到疑惑,孩子還那麼小,哪會有那麼多的心計去威脅別人,其實在生活中這類孩子還是很多的,孩子愛威脅人也離不開父母的過度縱容,一開始孩子可能只是向家長嘗試著去提出一些要求,懂事理的家長會明白什麼樣的需求該滿足孩子,什麼樣的要拒絕。

而有的父母卻是一味的滿足,長此以往,孩子會變得恃寵而驕或得寸進尺,他們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惜對父母死纏爛打,甚至去威脅大人,面對這種情況,如果家長還只是不忍心指責他,那麼只會讓孩子變本加厲,所以父母要懂得及時管家,不能一忍再忍。

二、不尊重長輩

很多孩子由於從小在家人的溺愛中長大,再加上性格的原因,變得十分的沒禮貌,甚至目中無人,不尊重自己的長輩,甚至還經常去頂撞大人,言語有些與年齡不符的刻薄無禮,尤其是對家裡的老人,如果家人們總是一味的縱容孩子,只會讓他變得更加囂張。

而且長此以往孩子會變得更加的沒有教養,無法無天,以後長大了會闖下更大的禍端。所以家長們發現了孩子的這種行為,一定要及時管教,教育孩子應該怎麼去做,學會尊重長輩和其他人,這樣才能更受人歡迎,也有利於孩子人格的培養。

三、極度自私自利

在有的家庭裡,養育出來的孩子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從來不考慮他人的感受。無論是對外人還是自己的家人都是如此,這樣的孩子不願意分享又沒有合作精神,長大了以後在學校裡或社會上都很難真正的融入進去,畢竟沒有人會像他的父母一樣去包容他做的一切。

所以如果一個孩子極度的自私自利,作為家人,一定要糾正孩子身上的這種壞毛病,教他們學會分享,與他人溝通交流合作,這樣孩子才能更好的與他人相處,變得更加優秀。

孩子身上出現的以上3種行為,家長們發現了一定不能慣著,而是應該及時的去管教,如果口頭警告或者責罰了以後,孩子下次還是不長記性,那麼還是要反覆的勸誡孩子,直到孩子真正的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錯的並加以改正,畢竟這些壞習慣會影響孩子今後的人生,所以家長還是要多上心一些。

今日話題:各位寶媽的孩子身上都有這些毛病嗎?大家又是如何管教的呢?歡迎評論區積極留言互動。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出現幾種行為,該打就打,慣著只會害了娃
    如今的孩子備受父母的寵愛,久而久之,身上開始出現一堆臭毛病,當娃有錯時,家長一再地包容,只會讓他們變得肆無忌憚,該管的時候一定要管,一旦錯過最佳管教年齡,再管就會難上加難,尤其是當孩子出現如下幾種行為時。
  • 3—6歲的階段很關鍵,孩子有這4種行為該打就得打,別慣著!
    正是因為是這種教育方式,越來越多的孩子被慣得無法無天,開始提出無理的要求,也許很多家長會認為,這是孩子童真的表現,等到孩子年齡越來越大,自然會變得懂事,所以不必過於刻意去糾正,但正是因為這種思想,很多家庭陷入了無盡的痛苦中。「熊孩子不能慣,我和老公現在真的好後悔!」
  • 如何治理熊孩子?父母千萬不要慣著他,不然會越慣越壞
    概述:熊孩子對於父母來說是特別頭疼的,父母如果不好好管教熊孩子的話,熊孩子是很有可能在長大之後變成壞人的。所以,父母在熊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需要給予嚴厲的教育,不然的話,熊孩子很有可能在成長過程中受到巨大的影響,他們甚至會變壞。那麼,家長應該如何去治理熊孩子呢?要記住,父母千萬不要慣著他,不然的話會越慣越壞。
  • 熊孩子是如何養成的?多半是這「3個原因」,父母的管教很重要
    多半是這「3個原因」①父母溺愛孩子有的父母在孩子出生之後把孩子當做自己的寶貝,恨不得把全天下好的東西都捧到孩子面前,更看不得孩子受一丁點委屈。這就導致孩子在父母的溺愛裡長大,不懂得明辨是非,判斷自己行為的對錯。因為在他父母的眼裡,自己家的孩子無論做什麼都是對的。即使錯了,那也是對的。
  • 李玫瑾:孩子有這3個行為別慣著,該打就打!不然長大後很難管教
    孩子小時候犯錯你會打他嗎?有家長特別不推崇「棍棒」教育,即使孩子再犯錯也只是和孩子說教。而有的家長則認為,孩子不打不聽說,「武力」還是有用的。說到如何管教孩子,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在談到父母教育孩子的弊端時,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很多父母都是在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亂管。
  • 好孩子都是管的,熊孩子都是慣的
    1、每個熊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對不合格的父母曾經,一趟從國內飛往美國的航班上,一個小男孩不斷騷擾鄰座小哥。一開始,小哥好意提醒父母管管孩子,可這對父母非但不聽勸,還辱罵、毆打小哥。其實,熊孩子並非天生,落到如此地步,全因背後有一對不合格的父母。這些家長根本沒有意識到,嚴管是愛,溺愛是害。《管教的勇氣》一書這樣寫道:教育孩子,小時候要狠管,長大後給他翅膀。
  • 李玫瑾:孩子有這3個行為別慣著,該打就打!不然長大後很難管教
    說到如何管教孩子,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在談到父母教育孩子的弊端時,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很多父母都是在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亂管。李玫瑾教授說:「孩子小時候犯得錯誤,家長反而不怎麼在意,例如孩子發脾氣躺在地上打滾,家長面對孩子的「反抗」會選擇縱容、溺愛孩子,總覺得孩子長大懂事就好了。
  • 孩子從小就有這行為,長大註定叛逆不孝順,家長趕緊拉回家管教
    小崔有次經過那孩子身邊,就因為多看了幾眼,那孩子在地上撿了個石頭往小崔身上扔,還做出吐口水的鬼臉行為,這讓小崔很驚訝,一個五六歲大的孩子,怎麼會有這種行為。後來小崔還聽說這孩子在幼兒園愛和人打架被學校勸退了,這孩子長大還能得了?如果自己將來有孩子,只要發現孩子有這種毛病,我肯定要拉回家管教啊。你家孩子有這種特徵,家長可要好好管教,不然長大會更麻煩。
  • 公共場所怎管教「熊孩子」?家長孩子定位要準
    公共場所該怎麼管教「熊孩子」  刺耳尖叫、狂熱打鬧、騷擾得「四鄰不安」……人們在公共場所難免會碰到「熊孩子」。面對「熊孩子」並不是每個父母都有教子良方。相反,有的家長在公共場所「反應過度」大聲斥責孩子;有的家長則完全不作為,一副「孩子做什麼都行、都得讓著」的樣子。那麼在公共場所到底該怎麼對待「熊孩子」呢?
  • 孩子優秀是逼出來的,熊孩子是慣出來的
    優秀的家長,自然能教養出優秀的孩子。而每個熊孩子的背後,都藏著功不可沒的「熊家長」。熊孩子和惡的距離,只有一步之遙。很多孩子的壞脾氣和惡劣行為,都是被父母慣出來的。父母總說「沒關係」,他們就真的以為沒關係,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 從教師開學就被停職說起,暢談中美管教熊孩子的策略,讓人深思
    經常有家長吐槽說不知道該怎麼管教孩子了。有時候管得多了,孩子反而越來越叛逆,但不管不顧孩子又會放縱自己。其實,管教孩子是一門學問,我們都是第一次為人父母或孩子的老師,所以需要不斷學習。在教導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不要一味以成人的思維去替孩子做決定。不管對與錯,我們都要學會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給予孩子信任,這樣他才會更有主見。
  • 2歲「叛逆期」,家長管教有技巧,4個「高智商」方法馴服熊孩子
    孩子2歲叛逆期,家長講道理沒有用在孩子兩歲以前,孩子對家長的話語可謂是言聽計從的,可過了兩歲的娃,卻變得越發難以管教,不知道家長們是否發現這個問題了呢?往往孩子這個時期的叛逆期,家長跟孩子講道理是沒有用的。
  • 2歲「叛逆期」,家長管教有技巧,4個「高智商」方法馴服熊孩子
    在孩子兩歲以前,孩子對家長的話語可謂是言聽計從的,可過了兩歲的娃,卻變得越發難以管教,不知道家長們是否發現這個問題了呢?「叛逆行為」呢?孩子為了證明自己是大人,所以通過說「不」來跟大人進行反抗,這樣的方式會給孩子帶來一定的舒適感和成就感,這就表明,家長需要轉變教育的方式了。
  • 3-12歲家長必看:如何有效管教你的孩子
    看來,兒童教育可謂是社會教育的重中之重,那麼,在熊孩子們形成習慣和塑造性格的3-12歲,作為父母親,該如何實行有效的管教呢?在他30年諮詢生涯和無數次家長面談中,他總結出一整套可複製的、被上萬對父母驗證過的有效管教經驗,即《有效管教指南》。
  • 2019年度熊孩子盤點:調皮是孩子的天性,但管教是家長的天職
    "調皮"是孩子們的天性,但是也要有限度,這與家長們的管教是分不開的。熊孩子為什麼會"熊"1.孩子以自我為中心很多熊孩子在做一些很荒唐的事情的時候大多數都是將焦點放在自己的身上只考慮自己並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
  • 孩子出現3種行為時,家長別手軟,該打就打,長大再改就難了
    一千個家庭就有一千種教育方式,每種都有自己的特別之處,但是不管怎麼樣的教育,對孩子溺愛式的教育最要不得。對於教育孩子,父母該打的時候不能手軟,很多行為小時候一旦養成,長大以後就很難改正了。凌女士是一個4歲孩子的媽媽,平時上班比較忙,沒有太多的時間來帶孩子。
  • 當孩子有這幾種行為時,該打就得打,家長千萬不要慣著
    隨著時代的發展,經濟也慢慢變得富足,對於孩子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慣養。有些時候我們可以慣著孩子,但是發現孩子出現這些行為,一定要及時的制止,以免長大後難改。但是就是有的時候會耍賴,耍起賴來父母看著平時很乖,就依著她。總覺得孩子那麼小就那麼乖,耍小賴也不覺得有什麼,長大以後懂事了就能夠自己改過來。於是對孩子耍賴的行為就很放縱,不忍心去約束。可是當孩子逐漸長大的時候家長就發現事情在慢慢變壞了,從那個平時很乖的小孩子,變成了經常耍賴的大孩子。在某些事上也很叛逆,在學習上也不好好學習,怎麼勸都不聽。
  • 孩子若有這幾個行為,別慣著,一定要及時糾正。
    國內很多的家庭教育孩子都存在一定的弊端,這一點李玫瑾教授透露過:「有些家長他在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卻開始管。」3-6歲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期,這個階段的孩子會逐漸產生自我意識,對於事物的理解能力增強,如果家長能夠及時的管教孩子,那麼他們變得很聽話,未來的性格也會更好,相反,倘若你一直寵溺孩子,他們慢慢會變得霸道任性。
  • 李玫瑾:倘若孩子有這4種行為,該打就得打!孩子禁不起「慣」
    李玫瑾教授曾多次強調,家長要掌握好管教孩子的時間,避免適得其反,此外,當孩子有這幾種行為時,該打就打,不要再一味的慣著了。那麼管教孩子的最佳時期是什麼時候呢?當孩子有這幾種行為時,該打就打1、不尊重長輩尊敬長輩是一種美德,父母從小就會教育孩子見了長輩、鄰居怎麼問好。
  • 李玫瑾:孩子若有這4個行為別慣著,該打就要打!長大再改就難了
    國內很多的家庭教育孩子都存在一定的弊端,這一點李玫瑾教授透露過:「有些家長他在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卻開始管。,這個階段的孩子會逐漸產生自我意識,對於事物的理解能力增強,如果家長能夠及時的管教孩子,那麼他們變得很聽話,未來的性格也會更好,相反,倘若你一直寵溺孩子,他們慢慢會變得霸道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