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發現新冠病毒恐感染大腦細胞,3天後數量複製10倍

2021-01-07 十輪網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蔓延全球,奪走無數生命,這種病毒在研究人員的努力下正一步步揭開神秘面紗。美國科學家首度發現直接證據,證明新冠病毒可能感染人類腦部,並在腦細胞內進行複製。新冠病毒讓患者產生的神經症狀,至今專家所知仍不多,最新發現讓人們更加憂心。

英國金融時報15日報導,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公衛系教授Thomas Hartung及同事,將少量新冠病毒「Sars-Cov-2」注入人類幹細胞培養出來的微型大腦(mini-brain)後,發現病毒通過ACE2蛋白感染了微型大腦的神經元。ACE2是新冠病毒入侵細胞所需結合的受體。

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入侵後會在神經元內進行複製,只要花上3天,複製出來的病毒數量至少增加10倍。目前不清楚這種現象在患者身上發生的頻率高不高。武漢住院的COVID-19患者,超過三分之一曾出現神經症狀,其中包括頭暈、頭痛、抽搐等。不清楚新冠病毒能否直接影響腦部與神經細胞,或只是患者免疫及心血管系統受損所並發的症狀。舉例來說,目前不知道患者喪失嗅覺,究竟是嗅覺神經直接被病毒入侵、還是其他跟嗅覺有關的細胞被感染後所產生的副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微型大腦並無真正大腦具備的血腦障壁(blood-brain barrier,能擋掉許多病毒與化學物質),因此不知在真實情況下,新冠病毒能否入侵大腦。不過,Hartung說,嚴重的發炎(COVID-19患者常有的症狀),確實會瓦解血腦障壁。除此之外,胎兒在發展初期也缺少血腦障壁。不過,他強調,目前並無證據顯示新冠病毒會產生發展障礙。

相關焦點

  • ...發現,發生D614G突變的新冠病毒,感染人類細胞的能力或提高9倍左右
    Sanjana團隊基於假病毒和人肺上皮細胞等細胞系,再次發現D614G變異讓假病毒感染細胞的能力提升了8倍[2]。基於以上研究,我們基本可以確定,新冠病毒S蛋白的D614G變異,會提升新冠病毒感染細胞的能力。不過,D614G變異是否會增強新冠病毒感染人的能力和毒性,目前仍然不能確定,需要更多的臨床數據支撐。
  • 小膠質細胞是如何參與大腦抗病毒感染的?
    誰是真正的戰鬥力但是,究竟哪種免疫細胞是抗戰的主力呢?研究發現,感染後的小鼠在被抑制了T細胞以後,壽命顯著下降,尤其是當輔助T細胞(CD4+)和殺傷T細胞(CD8+)都被抑制20天後,感染病毒的小鼠死亡殆盡。
  • 新冠病毒是這樣攻擊腸道的,已確認主要感染腸道上皮黏膜細胞
    測試對象為人小腸 但是,之前,我們並不清楚新冠病毒在腸道中的攻擊地點以及攻擊的細胞。 在所有腸道中都出現了戲劇性的病毒複製 他們發現,新冠病毒能夠在所有腸道類器官中持續存在並繁殖:在60個小時內
  • 感染率和死亡率低10倍 卡介苗或對新冠病毒有效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續爆發之際,科學家們正在努力研發疫苗,但即便「加速」,疫苗還是得等上12到18個月。近日,一項最新發現表示,抵禦新冠病毒感染的方法或許近在眼前。圖據《紐約時報》通常一種疫苗會引起針對特定病原體的免疫反應,比如抗體可以結合和中和一種病毒,但不能抑制其他類型的病毒。而卡介苗的工作原理是促進骨髓中的免疫系統細胞,這些細胞隨後被釋放出來,增強免疫系統的先天機制,能夠對各種病原體做出反應。據《紐約時報》報導,專家們表示,這種疫苗似乎可以訓練免疫系統識別和應對各種感染,包括病毒、細菌和寄生蟲。
  • 科學家揭新冠病毒感染機制:比SARS感染力強4倍
    4月1日新媒體專電 英媒稱,新的研究揭示了一種重要的生物學機制,這種機制可能「幫助」新冠病毒感染人類並在全世界迅速傳播。據英國《衛報》網站3月30日報導,對這種病毒結構的詳細分析顯示,它用來確定感染狀況的、像棍棒一樣的「刺突」在侵入人體細胞時的強度是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冠狀病毒的4倍。這一發現表明,通過鼻子或嘴巴吸入的冠狀病毒粒子很有可能附著在上呼吸道細胞上,這意味著要讓感染站穩腳跟所需的時間相對較少。
  • 《細胞》:新冠病毒太奇特了!科學家對比新冠病毒與其他常見呼吸道...
    大體上,機體對病毒感染的生理反應通常在病毒開始複製後啟動。在病毒入侵之後,受感染的細胞可以利用多種模式識別受體(PRRs)來檢測病毒複製中產生的特殊RNA結構,一旦檢測成功,就可以激活下遊的轉錄因子,特別是幹擾素調節因子(IRFs)和細胞核因子NKκB。接下來就是兩個主要的抗病毒程序了。
  • 幹細胞人肺模型可模擬新冠病毒感染
    幹細胞人肺模型可模擬新冠病毒感染科技日報北京11月29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26日發表的一項幹細胞最新研究成果,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報告一種人類肺培養系統問世,它可用於模擬肺部感染,包括引起新冠肺炎的新冠病毒感染。
  • 新冠病毒或能通過鼻子進入大腦 感染者神經症狀獲解
    據英國《自然·神經科學》雜誌3日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新冠病毒或能通過鼻子進入人類大腦。這一發現或有助於解釋在新冠病毒感染者身上觀察到的一些神經症狀,並為感染的診斷和預防措施提供借鑑。鑑於此,德國柏林夏裡特大學醫學院科學家弗蘭克·海珀納及其同事研究了33名(22名男性和11名女性)死於新冠病毒感染的病人的大腦和鼻咽(喉的上半部分,與鼻腔相連),這裡可能是病毒最先感染和複製的位置。這些感染者去世時,中位年齡為71.6歲,從出現新冠病毒感染症狀到死亡的間隔中位天數為31天。
  • 感染新冠病毒後腫瘤消失?!快來了解下腫瘤領域的「借毒殺癌」理念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就在前幾天,英國醫生發表在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上的一篇文章指出,一位惡性淋巴瘤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後,腫瘤居然幾乎消失了!
  • 《細胞》:讓新冠病毒感染力強9倍的突變終於搞清楚了
    原創 代絲雨 奇點網 新冠病毒出世至今,所有人都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是,它會不會不斷進化得更厲害?不久之前,科學家注意到新冠病毒中的一個特殊的突變D614G,有該突變的毒株不僅迅速成為了目前流行的主流毒株,美國兩家頂級研究機構更是證實,。
  • 用流感疫苗預防新冠病毒感染
    據美國《科學美國人》雜誌報導,一項最新研究表明,接種流感疫苗可能降低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研究者稱,流感疫苗可能激發人體製造更多的「抗感染分子」,對抗新冠病毒。荷蘭奈梅亨大學醫學中心傳染病免疫學家米哈伊·內提亞及其同事們,對該中心醫院2019年至2020年間接種流感疫苗的員工和未接種流感疫苗的員工進行了調查。
  • 新冠影響中樞神經途徑找到了?研究稱病毒可能通過鼻子進入大腦
    根據這項研究,新冠病毒不僅影響呼吸道,還影響中樞神經系統(CNS)。研究指出,這最終會導致神經系統疾病症狀,如嗅覺、味覺喪失、頭痛、疲勞和噁心。該研究稱:「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新冠病毒不僅會影響呼吸道,還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導致超過三分之一的新冠肺炎患者出現神經系統症狀,如嗅覺和味覺喪失、頭痛、疲勞、噁心和嘔吐。」
  • 新冠病毒可能危害大腦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綜合編譯 蔡夢吟據美國「科學新聞」網站報導,英國科學家6月25日發表在英國《柳葉刀-精神病學》雜誌上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新冠病毒可能對大腦造成諸多負面影響,甚至可能導致中風或精神疾病
  • 美媒:科學家用肺細胞圖像觀察新冠病毒感染嚴重程度
    新華社北京9月24日新媒體專電 據美國科學新聞網9月15日報導,對肺細胞的近距離觀察能夠顯示出新冠病毒侵入呼吸道後能在多大程度上進行複製。報導稱,在實驗室中,北卡羅來納大學查珀爾希爾分校的小兒肺臟學家卡米爾·埃雷和同事用新冠病毒感染了肺部氣道的細胞,等待了96個小時,然後獲取了帶有病毒的細胞掃描電子顯微圖像。埃雷說:「一旦細胞被感染,它就會被病毒完全佔領,產生驚人數量的病毒。」她說,在一個擁有約100萬個人類細胞的實驗室裡,病毒載量可能在短短兩天內從大約1000種傳染性病毒飆升至1000萬種。
  • 「痊癒」有可能只是病毒暫時休眠?診斷新冠病毒感染該測核酸還是...
    【來源:北京日報】蔡晧東最近網上出現一些關於新冠病毒抗原、抗體的說法,引發了關注和討論。其大致意思是:新冠病毒感染像B型肝炎一樣,有抗體就沒有症狀,沒有抗體則會出現症狀;如果一直沒有抗體,就會像B型肝炎患者那樣需要終身服藥。
  • 新冠病毒攻擊大腦嗎?如何提高心理免疫力?上海專家一一釋疑
    氣悶、頭暈、心跳加速是病毒感染症狀嗎?病毒會影響人們大腦嗎?在全民防範新冠病毒侵襲的時候,需要怎麼做才能更好地加強機體免疫力?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市民通過熱線電話反映各種各樣的疑問。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通常首先攻擊呼吸道的上皮細胞,已經有研究發現新冠病毒的表達、複製都與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相關,除感染肺部外,也可能通過ACE2受體攻擊人體的心臟、食道、腎、膀胱和迴腸等器官。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與高血壓密切相關,如果血壓升高,控制不佳,可能導致中風、腦出血等腦血管病發生。目前沒有報導新冠病毒破壞血腦屏障的證據。
  • 逆行者點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
    我是南方醫院感染內科的工作人員,平時的工作大概80%主要是從事肝病治療,另外20%是和其它感染性疾病打交道,這次臨時被抽調去到湖北荊州進行有關新冠防控的工作。今天晚上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自己的認識,包括分析的有關新冠肺炎加重預警的指標,無症狀感染的數據等,這些數據到現在為止還沒有發表,所以也請大家批評指正。我和大家討論的題目是《從病毒感染臨床特徵及轉歸談新冠病毒的無症狀感染》。
  • 細胞納米海綿或有助抑制新冠病毒感染 理論上能應對病毒突變
    原標題:細胞納米海綿或有助抑制新冠病毒感染來源:科技日報美國一研究小組6月17日在《納米快報》上發表論文稱,他們研究出一種利用細胞納米海綿對抗新冠病毒感染的策略。動物實驗表明,這種策略不僅能很好地抑制病毒的感染性,而且從理論上講,在病毒發生突變的情況下仍會起作用。目前,科學家們正在加班加點地尋找新冠肺炎的有效治療方法。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是通過刺突蛋白與人類細胞表面的ACE2和CD147兩種蛋白結合來感染人類細胞的,阻止這種相互作用就會阻止病毒感染細胞,所以新冠病毒刺突蛋白成為了科學家們研究的重點。
  • 有這樣的後遺症,新冠病毒還談得上治癒嗎?
    受體結合以後,新冠病毒的包膜會與細胞膜融合,從而向細胞內部釋放出RNA單鏈,這個只有3萬個鹼基的小片段,就是新冠病毒的遺傳物質。通過侵佔細胞的原料和能量作為生產工具,病毒完成了自我複製,產生數以萬計的子代病毒,而細胞因為自身基因表達被抑制而死亡。最終這些子代病毒會被高爾基體排出體外,感染其他的健康細胞。|新冠病毒感染和複製過程的簡單圖示(未按比例)。
  • 感染新冠病毒後癌症神奇消失?是新冠病毒的作用嗎?
    圖片來源:《BJ Haem》官網 下面圖片可以看到比較清晰對比,在感染新冠病毒前,影像學資料如下左圖所示,圖中的黑色區域就是淋巴瘤轉移的區域,而在感染新冠病毒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