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法語:最重要的是口業,辛辛苦苦修了幾十年,幾句話的口業就漏光了

2021-02-19 彌陀本願海

    恭錄自《發起菩蕯殊勝志樂經》第9集

    1996/10
    新加坡居士林  

    在末法時期,當然是指我們這些人,我們要想消除業障,要想在這一生當中真正的超越生死輪迴,實在講這個問題,除了求生西方淨土之外,任何一個法門都相當困難,我們一生當中能不能成就,實在講沒有把握。如果是修學淨土求願往生,可以說任何一個人,只要你能信,你肯發願,認真的去念佛,決定成就,正是古德所謂的「萬修萬人去」,一個也不會漏失的。

    凡是念佛而不能往生的,總是這三個條件當中有一個出了問題,信、願、行,你仔細去觀察,總是有一個出了問題,所以他這一生耽誤了,不能去。如果這三個條件沒有問題的話,決定得生,這就是『自無損害而得解脫』。

    而菩薩教給我們在行門當中,重要的綱領一定要守住,第一個你要『深生信解』,菩薩行當中深生信解。因為你信得深,正如《金剛般若》所說的「信心清淨,則生實相」,你信不會退轉、願不會退轉、行不會退轉,這是成功的條件。其次在日常生活當中凡夫最容易犯的毛病,孰不知這些毛病對我們修學產生重大的障礙,這就叫業障。
    什麼業障?
說別人過失,找別人的毛病,這就是『於他過失』要『不生分別』,不要找、看別人的過失,也不要講別人的過失,別人過失與我們不相干。果然能做到這一點,那就恭喜你,你的業障消除了。這就說明,業障裡面最重的就是天天看別人的不是、天天說別人的不是,這是業障。天天要消業障,業障現前都不知道,你怎麼能消得了?所以彌勒菩薩這個話重要,非常要緊。他這麼一說,佛立刻就讚嘆,給他印證,佛叫著彌勒菩薩,『如是如是』。

    怎樣真正能做到?佛這個地方開示重要,一定要把慧行菩薩的方便之行,要「深生信解」,因為這些菩薩的大行確實難信難解。而這些菩薩在哪裡?說不定就在我們周邊,我們肉眼凡夫不認識,因此普賢菩薩才教給我們「禮敬諸佛」。哪些是諸佛?除自己之外,一切眾生都是諸佛。我們能有這樣的態度,你就修的是普賢行,與淨宗法門完全相應。《無量壽經》在第二品裡面「德遵普賢」,德遵普賢不是讚嘆好聽的,是教我們要效法,我們要學習。 

    少言少語少口業
    恭錄自《淨土大經解演義》第527集   
    2011/8/7

    「望西云:凡此妄語,世人喜犯」,很容易犯,誰都喜歡講話。言語離不開我們生活,現在社會有幾個人言語少的、沉默寡言?我想想,我學佛這六十年,沒見到,所見到的人都喜歡講話。大概言語少的,我只看到章嘉大師一個,他可以跟你在一起坐在一塊,一個小時一句話都不說。他用什麼教人?威儀教人,很少用言語,他就是那個樣子教給你。你跟他在一起,一句話不說,肅然起敬,比一般老法師你去的時候,他給你講一、二個小時,講不休,受用更大。章嘉大師講話很慢、很清楚,言簡意賅,接觸他之後,確實你不容易忘記他的教訓。

    世人喜犯,你看「不顧來報」,來是將來,報是報應,你說話要負責任,後頭有果報的。「如南山雲」,這個南山是戒律,終南山道宣律師,這是律宗的祖師。他老人家說的,「此戒人多喜犯,良由妄業燻積,識種尤多,故隨塵境,動便虛構」,這一開口都有問題。「繼雲」,這還是道宣律師的話,「又行基菩薩云:口虎害人,舌劍斷命。如口如鼻,死後無咎」。這一句話,下面念老的解釋,「令人之口如鼻之無言,免生過咎」。鼻不會說話,如果口像鼻一樣,盡量能夠是少說話為好,言多必失。所以學人入眾一定是恭敬、謙虛,多聽、多看、少說。

     決定學著不批評人,不能以嚴厲的態度、語氣待人,要學柔和質直

     恭錄自《淨土大經解演義》

    「聞阿彌陀如來至德名號說法音聲,如上種種口業系縛皆得解脫」,我們怎樣學阿彌陀佛的口業?佛在本經告訴我們,在第八品裡,教給我們善護三業。一般經典裡面講到三業都是身口意,順序是這麼來的,《無量壽經》上不是的,《無量壽經》第一個是口業,第二是身業,第三是意業。
    
你想想,佛為什麼這樣說法,用意何在?娑婆世界眾生,特別是現在,最容易犯的口業,口造什麼業?喜歡批評人,不知道自己是在造口業。口業是妄語、兩舌、綺語、惡口,批評人有的時候這四種都犯了,他自己不知道。所以善護三業,頭一個是口業,「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別人小小的過失就惡意的批判,太過分了;沒有過失則胡造謠言,那罪就更重。

    有過失批判得恰如其分已經有過失,為什麼?你不厚道。忠厚的人,看到人有過失不說。規過勸善這是有禮節的,你看到這個人勸導他,他能改過、能回頭,你就勸他。什麼時候勸他?沒有第三者在面前,這個時候勸他,有第三者,他要面子,他難為情。我們自己要守住隱惡揚善,別人有好的我們可以讚嘆,別人有過失不說。勸他要背著人,不能當著大眾面,他會感恩,感謝你,你給他留面子。
   
 而且規過一次,再一次,不能到第三次,第二次再勸不聽,以後就永遠不要說了。再說怎麼?再說就變成仇人,他對你起怨恨,那你何必?古人說得好,「冤家宜解不宜結」,這一生當中不跟人結怨,無論他犯什麼過失這都很正常的事情。
    譬如我在講經教學的時候,有的時候聽到有很多同學,有見過面,也有沒見面的,聽到他一些善行,我讚嘆。我這一讚嘆,聽眾都聽到了,都知道了,以後發現這個人有過失,不像我所讚嘆的,你們想想,我是讚嘆錯了嗎?
我讚嘆是他那一樁善事。人有善有惡,我們讚嘆他的善,不提他的惡,要懂這個道理。
    
甚至於有,是真有,我也曉得,藉著我讚嘆他這些好處他到處宣揚,再去欺騙別的眾生。有很多人告訴我,連國內官方都告訴我,但是官方的態度很嚴謹、很有智慧,他說:法師,這些事情你不知道,我們來處理。這就是用我的名義,幹什麼?沒有別的,多半都是去斂財,都是說在國內建道場,要準備迎接我回去,要替我建什麼精舍、寮房,讓大家捐錢。
    這些話,我在講經教學時候也提過,曾經勸導過大家。
我會不會回國?不會,我不會回去。為什麼不會回去?我回去那只有去養老,不再講經教學了我可以回去,回去長住沒有問題。但是我活在這個世間,活一天就是講一天經,哪一天我不講經了,那一天我就走了。

    ……

    所以我們要學如來的身口意業,這很重要。記住,「善護口業,不譏他過」,決定學著不批評人,不能以嚴厲的態度、語氣待人,要學柔和質直。真誠心,我們的言語、態度要柔和、要謙虛、要恭敬,對一切人事物你這樣去學你就對了,你真的學到了。普賢菩薩要求的就更高,淨宗學人都是修普賢行的,不能把自己的水平向上提升,你怎麼會成就?你看世尊,身業的煩惱系縛解脫了,口業的煩惱系縛也解脫了。
    別人對我批評我完全接受,我恭恭敬敬的聽,不用辯駁。說對了感謝他,我改過,說不對不回話,默認了就沒事,你要回話就起爭論。一直聽,我相信講兩個鐘點他就沒有力氣,他就不講了。這樣好,讓他講,我們在那裡安安靜靜,心裡念阿彌陀佛,恭恭敬敬對待他,等到他發足了、他發完了,不就沒事了嗎?
何必要爭論?「有則改之,無則嘉勉」,沒有爭論的必要。
    
這樣一次一次把自己境界就提升,自己的德行也成就了。總要學謙虛,總要學厚道。「入如來家畢竟得平等口業」,我們今天是近如來家,非常接近,往生那就是入如來家。

     你常常說人過失,你的功德都在口裡漏掉了,漏掉的比你修的還多,你怎麼辦?你怎麼會有成就  

    恭錄自《淨土大經科注》第225集

    你看《六祖壇經》說得好,「若真修行人,不見世間過」,這話講得太好了。世間有什麼過失我都沒看見,不是我沒有智慧,沒有辨別,我不是白痴,我清清楚楚,決定不把別人的過失放在自己心上。

    這個我常說,我們的心是良心,良心放別人的過失,就變成別人罪惡、過失的垃圾桶。我們的良心變成別人垃圾桶,叫大錯特錯,怎麼幹這種傻事?

    看得清清楚楚是智慧,心裡如如不動是禪定,定慧等學,這是佛法。決定不要去看人過失,不要說人過失,你才能夠積功累德。你常常說人過失,你的功德都在口裡漏掉了,漏掉的比你修的還多,你怎麼辦?你怎麼會有成就?

    所以一定要曉得,佛菩薩、祖師大德心都是非常善良的心,對我們講的話都會有很深道理在裡頭,避免我們自己造罪業。我們都有善心對出家人,出家人縱然不好,我們的善行、我們的讚嘆、我們的恭敬,他會反省、會改過、會回頭。你要批評他,他凡夫,他不能接受,他發脾氣、怨恨,那就把他推下水去了。所以出家人,再不好的出家人別說,你說的真是有罪過,一點都不假,這個裡頭因果道理很深。

    佛的教學裡頭有更深的義理在裡頭,你慢慢學,慢慢全都明白了。你才知道佛菩薩的慈悲,才知道佛菩薩真實智慧,才知道佛菩薩教學的善巧,你不能不佩服。佩服了要認真學習,我們把它學來,就能用在日常生活當中,應用在日常處事待人接物之處,你會做得一帆風順,你會做到法喜充滿。每天跟佛菩薩在一起,你說多快樂、多自在。
   
 佛菩薩在哪裡?所有眾生都是佛菩薩。不是我把他當作佛菩薩,他真的是佛菩薩,你要這樣去看,你才能入大乘。你還有分別執著,那是道地道地的凡夫,那入不進去。

     喜歡說話,喜歡表現,念念不肯讓人,這個心態錯了,這不是一個學佛的人

1 舌頭,這個器官雖然小,只有三寸,可是它能夠闖最大的災禍!言多必失,言語傷人比殺人還要嚴重,所以佛教人,十善裡面,身講三條,意講三條,口講四條,你才知道口過的嚴重。

2 《無量壽經》說三業,善護三業,把口業放在第一,首先說「善護口業,不譏他過」,你才曉得,口業是多麼嚴重的罪業!隨隨便便的妄言,不知不覺把自己所修學的功德全都燒掉了,「火燒功德林」,剩下的是罪業,極重的罪業!

3 那一點小小的善事,都從口業裡頭抵消掉了,「善不能積,惡天天增長」,不曉得口過的嚴重。佛菩薩「教我們多聞,沒有教我們多說」,人還是木訥的好!任何場合當中言語少,得到別人尊重,諸天善神更是尊重你,為什麼?言語少,過失少。

4 天災人禍,天天都有,一年比一年嚴重,我們仔細去思惟,仔細去觀察,這個災禍真正的原因,口過至少要佔三分之二。我們天天造口業,有心無心都在造,感來的果報就是災難!喜歡說話,喜歡表現,念念不肯讓人,這個心態錯了,這不是一個學佛的人。

     最重要的是口業,口業還不能夠改過來,我在此地斷言,你這一生不能往生,我的話說得很肯定
1 《無量壽經》上教我們善護三業,
把口業放在第一。  

2 「善護口業,不譏他過」,這一句裡面就包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

3 身、語、意,為什麼《無量壽經》要把「語」擺在第一?一切眾生最容易犯的是口業,造口業。

4 我們平常修積的功德,說老實話,都從口業裡頭喪失掉了,所以功德積不住,都流失了。

口最容易造罪業,多少很好的修行人,修行一生,積功累德,到後來功德都漏掉了。從哪裡漏掉?從口裡漏掉。

辛辛苦苦修了幾十年,幾句話的口業就漏光了。「口為禍福之門」,不可以不知道!

7 覺明妙行菩薩教人,「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

8 你要開口說話想想,我這話不說行嗎?如果不說可以,就不要說,多念一聲佛號積功累德。

看到別人有過失,我自己要反省,我有沒有?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你說別人的過失就造口業,你的功德就流掉、漏掉了。你修得再好,都完了。

10 六祖大師說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他人過」。一天到晚看到別人的過失,你到底修什麼?

11 你為什麼會看到別人過失?自己心裡有過失,才看到別人有過失。心清淨沒有過失,看一切眾生都成佛,一點毛病也看不出來。

12 萬法唯心,一切法唯心所變。所以佛看眾生統統是佛,菩薩看眾生統統是菩薩。凡夫看佛菩薩也是凡夫,這沒有法子!    

13 我們中國古人常講「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這話很有道理。誰是是非人?說是非的那個人就是是非人;他說的那個是非人未必是是非人。

14 說是非的,決定是個是非人,現行犯,決定不錯!「善護口業」,這是我們要知道的。

15 大家要知道,你不念佛,你就造口業,你就要受三途苦報。

16 一天到晚接觸人,張家長李家短,都是講的是非人我。你學佛,念經、拜佛、禮佛,修那一點點功德,都在你口裡漏掉了。

17 喜歡說別人過失,你累積下來是罪業,無量無邊的罪業!你要覺悟,你要明白,要趕快回頭。

18 心裏面憶佛、口裡念佛,不夾雜、不間斷,修無量無邊的功德,你不去做,你要去造罪業,那就沒法子了。

19 從前我們跟李老師學教,李老師常常講:「你們每天所修的這些功德,都從口裡流出去了。」

20 佛法講有漏,這很大的一個漏洞。我們所修的那一點點功德,都是因為有意無意地造口業,從口裡漏出去的。

21 喜歡批評人,喜歡說別人過失,這真的叫有漏,所有你所修積的功德,全都漏光了。

22 說別人過失,是最大的過失,最嚴重的過失。你想想為什麼?從你自己本身來說,你的心不清淨。

23 我們講菩提心,真誠你沒有,你心是虛偽的;清淨你沒有,你是染汙的;平等你沒有,你是高下,總覺得自己是對的,別人是不對的;正覺沒有了,你愚痴;慈悲你沒有,你自私自利。

24 從這個口業就知道,你完全用的是妄想分別執著,你與菩提心不相應。

25 與菩提心不相應,就是與整個大乘佛法不相應,大乘佛法任何一個法門,你都不會成就。

26 在世間法裡面來說,口為禍福之門,喜歡批評人,有意無意跟人家結了冤讎,結這個怨遲早你會遭到報復,因果通三世。

27 你喜歡批評人,人家也批評你,果報如是,你怎麼能免得掉。這是從你自己本身,破壞你自己的德行,破壞你自己修持的功夫。

28 夏蓮居老居士在《淨語》裡頭說了一句話,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說:「我們淨宗同學,如果三年不講話,保證開悟。」這個話說得有道理,三年不說話,你口業清淨。所以喜歡說話的人,你的功德都從這漏掉了,你不能不知道。

29 如果說對這個世間、對眾生,特別是在現前這個時代,你造的業都是地獄罪業,為什麼?今天這個社幷會諸位都曉得,動亂不安。將來在歷史上,這是天下大亂的時代,這種動亂誰造成的?喜歡說話的人造成的。

30 你天天批評人,天天說這個不是,說那個不是。你在那裡製造糾紛,你在那裡製造矛盾,你在那裡製造對立。你就是破壞社幷會安定,破壞世界和平。

31 你讓全世界眾生都在受苦受難,你天天說話批評這個,批評那個,你有罪過!你說他們大家都批評,沒錯。大家都批評,所以才有世界**,這是共業所感。

32 你要真正覺悟了,我從今之後不再批評人了,那你就是修大功德。為什麼?從此之後,我不會破壞社幷會安定,我不破壞世界和平,你這個功德多大!

33 雖然世間人沒有人稱讚你,為什麼?世間人不知道。我知道,我稱讚你。再跟你說,諸佛菩薩知道,天龍善神知道。

34 《無量壽經》一開端就教給我們「善護口業,不譏他過」,佛真的是慈悲到極處!

35 我們不但口不能說別人過失,心裡頭也不能夠記,不能有這個念頭,我們要養自己的清淨心。

36 我們的心都裝一切眾生最善的、最美的,我們的心就善就美了。我們要是裝一切眾生最不善的、最壞的、最骯髒、最惡的,我們的心就變壞心了,這個道理不難懂。

37 我們時時刻刻自己要注意,看到一切不善的,絕對不放在心上,絕對不放在口上,修行從這個地方下手。

38 古大德教導我們,什麼人能往生?心如佛心,願如佛願,言如佛言,行如佛行。我們學佛,佛在哪裡?佛就在淨土經典上。

39 我們好好地落實佛的教誨,經文字字句句我們要把它做到。我也常說,做到兩成你就有把握往生,兩成做不到不能往生。最重要的是口業,口業還不能夠改過來,我在此地斷言,你這一生不能往生,我的話說得很肯定。

40 口業不能再造,我們看到、聽到別人造口業,生憐憫心,他不知道,他還愚痴。

41 別人造口業,我們回報他,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你千萬不要批評:「你錯了,你又造口業了。」你說這個話,你又造口業了。你們想一想這道理,要想通。

42 那我怎麼樣不造口業?「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造口業。讓他多聽阿彌陀佛,他慢慢就會覺悟,一次、兩次短時間聽不懂,時間長了,他就明白了。他才曉得你真正是好意幫助他、提醒他。

43 決定不說他的過失,只有一句阿彌陀佛對待他,這就行。又何況阿彌陀佛還加持他。

44 一天到晚起心動念都是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沒有一個雜念,這個人決定往生。

45 希望我們的同學,從今而後,不再說人家是非,不再張家長李家短,不再搞這個了。

46 有人跟我們說別人是非呢?阿彌陀佛!他要來說人家怎麼不對,我就「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樣好!

47 我不聽他的,我就阿彌陀佛,我也勸他趕緊念阿彌陀佛,不要再造業。

48 自己要做一個好樣子,做個好榜樣,這叫念佛人,這叫會念佛。這個樣子,才真正是十方諸佛如來的弟子!

     【推薦閱讀】(直接點擊標題即可)

◎本平臺長期免費流通播經機、念佛機、光明機、念佛計數器、傳統文化書籍、光碟等精美法寶,為廣大同修提供支持,望互相轉告結緣,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釋淨空:辛辛苦苦修了幾十年,幾句話的口業就漏光了
    日常生活當中凡夫最容易犯的毛病,孰不知這些毛病對我們修學產生重大的障礙,這就叫業障。業障裡面最重的就是天天看別人的不是、天天說別人的不是,這是業障。天天要消業障,業障現前都不知道所以無法消除。娑婆世界眾生,特別是現在,最容易犯的口業,喜歡批評人,不知道自己是在造口業。口業是妄語、兩舌、綺語、惡口,批評人有的時候這四種都犯了,他自己不知道。
  • 四朗竹林·【口業的過患】
    師父師兄們上午好今天竹林要跟大家分享的題目是『口業的過患』口業包括:不妄語,不綺語,不兩舌,不惡口。
  • 可怕的口業在傳播中不斷瘋長,不要造口業
    歡迎加入結緣淨空法師微信號:jkfs777中國佛緣微信號:zgfy777大悲禪寺微信號:dbcs777
  • 淨土法門:諸位一定要曉得,口業最重
    因果裡面果報現前,佛講得很清楚,『強者先牽』,你這個善業跟惡業,哪一個力量強,力量強的先受果報,而不是抵消,先受果報,力量弱的後受果報。果報受報的先後順序可以調動,但是業因決定不會消失,永遠都不會消失,遇到緣它就起現行,這個報應就現前。
  • 何為口四業?此四不行,則為口業善,行,則為口業惡
    因為說妄語,連最起碼的誠實都沒有了,這樣會被人罵為「不是人」!一個人常常說謊騙人,後來大家都不理睬他,認為他完全是說妄語。這就是失了人格,喪失了尊嚴。到這裡,我們要對以往造過妄語的業生慚愧心、生懺悔心,而且發願:以後儘量不說妄語,儘量不做這種喪失人格的事。【綺語者,說風流邪僻之話,令人心念淫蕩。
  • 淨空老法師開示: 現代童蒙養正教育的落實
    今天我們希望先談一個重要的主題,「現代童蒙養正教育的落實」。童蒙養正教育則是培養國家民族未來的棟梁,延續千秋萬代慧命的無量功德!童蒙養正教育的重要性無以復加,是當今最重要的一樁大事!《易經.蒙卦》說:「蒙以養正,聖功也。」意思是,從童年開始就要施以正確的教育;童稚蒙昧之時最容易接受引導,此時應該用來導向正道,這就是造就聖賢的偉大功業!
  • 達照法師|真正的修行上就是將佛法落實在身、口、意這三業
    那麼按照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的開示,落實在修行上就是身、口、意這三業。因此我們修淨土法門的要領同樣也是要落實在身、口、意這三業上。    身業就是禮敬諸佛。拜佛時需要合掌、合十——十個指頭合在一起,不能拇指交叉,有些人拇指交叉起來合掌是不如法的。
  • 佛經中說:口業清淨的人有十種特質,你知道嗎?
    佛經中說:口業清淨的人有十種特質,你知道嗎?皆仁法師有人看了上回發的《感覺事事不順而不知原因?<華嚴經>中有答案》一文之後,問道:「師父,那怎樣才知道自己的口業是否清淨呢?」其實,關於口業清淨者的十種特質,《佛說大迦葉問大寶積正法經》中曾有說明。這十種口業清淨分別是:一、言音美好。
  • 【發人省思】【章嘉大師對淨空法師的教誨精華】緬懷師恩—淨空法師跟隨章嘉大師學佛的因緣
    六、淨空法師的恩師章嘉活佛 6.緬懷師恩——淨空法師跟隨章嘉大師學佛的因緣章嘉大師是淨空法師學佛的第一位老師。淨空法師接觸佛法不到一個月,就承蒙鄰居敏孟經(清末蒙族的一位親王,人稱敏親王)介紹他認識章嘉大師。當時淨空法師二十六歲,尚有工作,因此,只有星期天可向章嘉大師請教。
  • 修行要避免造口業,若能守住口業,則成佛一半!
    我們常常都會無意中聽到很多人在罵人在打誑語,其實這就是造口業的表現,就看這個口業造得輕與重罷了!口業有兩種,一種是搬弄是非,一種是製造是非,這都是口舌的惡業。口業,就是從口裡說出來的話所造成的的不良後果!佛家講因緣,口業造成的後果,有現行的也有遲後的,在今生的某個時段,客觀條件的成熟,業種下的種子就會發芽顯現出來。
  • 淨空老法師:英國漢學院餐後開示 (第四集)
    7、【重要】老法師2019年3月3日澳洲淨宗學院餐後開示(視頻+文字)8、淨空老法師:發大誓願(第一回)全5集9、淨空老法師:發大誓願(第二回)全10集、老法師:念佛能不能往生的秘訣27、老法師:放下最粗的,浮在表面最粗的煩惱,就相應。
  • 淨空老法師:北朝鮮的山神透露消息!
    常慧法師德相大概就是我們人間造的這些惡業也染汙了天堂。可不可能?可能。為什麼可能?你要從他現在造不善的業,你看他的念頭,起心動念不善,煩惱習氣太重,他造的是輪迴業。現在你看全世界,無論到哪個地區,各行各業你細心去觀察,全是輪迴業,而且不善的多,善的很少。不善的果報在三途,善的果報也是在人天。現在人間社會亂了,天上也亂,人天都亂了,你說麻不麻煩!從前天上的日子好,快樂,現在天上日子不好過。我們是從過去,是從常慧法師那裡得這個信息。
  • 善護口業,許多福報都是通過嘴巴給損了
    一般人不會犯身業,殺盜淫不會犯,但是最容易犯的卻是口業。一個人是否富貴,也要看他的口業如何。  所以口業很重要,許多福報都是通過嘴巴給損了。有的人說,我什麼壞事都沒有做啊。要知道,這個口業不好,損福報是很厲害的。  言由心生,如果口一直講不好的話,說別人是非,以及說一些詛咒的話,這樣子損福報很快。不僅是說是非,哪怕說我們長輩的不好的話,這也是損福報。
  • 口業會影響自己的命運,管好自己的嘴!
    身、口、意三種業,口業最容易造,人的墮落很多就來自於口業。住在寺院裡,吃著三寶的飯,聽著師父的教導,但是講出來的都是自己的東西,講這個是,談那個非。甚至就是師父講過的,你一轉述就錯了。像我講話有人做記錄,漏掉一句意思就變了,添了一句意思又變了。
  •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這四種「口業」,最損自己的福報
    佛家講「身口意」三業,我們最容易造的是口業,一個人說話的態度,是不是說的是真話,會不會對別人造成傷害,反映了一個人的性格和內心的美醜善惡;同樣的話,有的人說的婉轉動聽,有的人,說出來就會得罪人,一個「口業」重的人,最容易損耗自己的福報。
  • 懺悔文(淨空法師認可)
    正法閱讀推薦淨空法師微信號:jkfs777中國佛緣微信號:zgfy777大悲禪寺微信號:dbcs777
  • 護口業:修行要少語、止語
    1 積累往生的福德資糧 真正做到「善護口業,不譏他過」,使自己能盡最大的努力修好十善業,積累往生的福德資糧。 同時可以防止辛苦修積來的一點福報從說話之中流失掉,也可避免因口過而招來的麻煩和災禍,在較大的程度上斷絕了菩提道上的業因業緣。
  • 詳解民俗燒紙錢給祖先的秘密|淨空老法師
    詳解民俗燒紙錢給祖先的秘密淨空老法師恭錄自 學佛問答(共一集)2003-06-11敬請在WIFI網絡下觀看 文字版  第二個問題,說:「一般民間習俗都有燒紙錢給祖先、給鬼神,請問老和尚,這些冥紙錢他們能接收到嗎?假如能接收到,那我們多燒一些紙錢給他們,祖先不就變成大富翁了嗎?
  • 淨空法師:順心的生歡喜心,不順心的生煩惱,這樣念佛不能往生
    1.淨空法師:順心的生歡喜心,不順心的生煩惱,這樣念佛不能往生修行在哪裡修?就在日常生活當中。生活裡面,如果我們對於飲食起居,我們常講的「財色名食睡」,還放不下,還有貪染;順心的生歡喜心,不順心的生煩惱,這是一點功夫都沒有,也是念佛,能不能往生?
  • 我們修的功德少,造的罪業太重,抵不過(淨空法師)
    淨空法師慈悲開示大乘佛法的修學是有四個科目,這是主要的科目,四個科目。四個科目可以同時學,可以分開一個一個學。當然我這樣讚嘆,也有人來問我,他說法師,禪這麼好,你為什麼念佛?這馬上就有人來問我。我就告訴他,我的根性很劣,不如他們,我參禪不能成就,念佛能帶業往生我就很滿意。他們聽了也歡喜。所以許多道場願意請我去講開示,為什麼?我絕對不會破壞他的道場,絕對不會抬高我修學的法門,不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