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作為承擔行走、跑跳、蹲起、跪榴槤等多項任務的身體部位,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過膝關節也很脆弱,它屬於損耗型配件,一旦磨損不能修復,生活中很多姿勢或動作,都會對膝關節造成傷害。
那麼,一個經常跑步鍛鍊的人和一個久坐不運動的人,誰的膝蓋更差?
很多人可能會猜:跑步的人。
「跑步讓膝蓋承受的壓力大,跑得越多,膝蓋越差。久坐不動雖然不好,但膝蓋不承受壓力,也算是保護膝蓋了。」
看起來好像很有道理的樣子,然而科學家想說:
回答錯誤!
不跑步不運動,能保護膝蓋嗎?
較真要點:
久坐不運動的人膝蓋更差適當的運動受力,讓膝關節更強大正確跑步不會傷膝蓋
久坐不運動的人膝蓋更差
我們常說的「膝蓋痛」「膝蓋磨損」等問題,如果發展到一定程度,在醫學上被稱為膝關節的「骨性關節炎」,它就是很多人擔心的「傷膝蓋」所表現出來的結果。
不跑步不運動的人,比業餘休閒跑步的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發病率更高。
這是美國醫學權威期刊《骨科與運動物理治療雜誌》(Journal of Orthopaedic & Sports Physical Therapy,JOSPT)2017 年 6 月的一篇文章得出的研究結果。
這篇文章從 25 項研究中選取高質量的 17 項共計 11.5 萬人的研究,進行統計學處理後得出結論,可以說是目前關於這一問題證據質量高、可信度也高的研究了。
研究排除了體重和 BMI 、年齡等因素幹擾,經過了一系列校正調整後,比較了業餘休閒跑人群、久坐不運動人群、參加競技比賽跑人群的髖關節和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發生率差異,發現:
休閒跑人群(非專業跑步)的關節炎發生率僅為 3.5%
久坐不運動人群的關節炎發生率為 10.2%
參加競技比賽跑人群的關節炎發生率為 13.3%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
只看膝關節的數據,久坐不運動人群的骨關節炎發生率比休閒跑人群更高,這一結論依然成立。
簡單來說就是:適當的跑步鍛鍊有利於關節健康,沒有讓膝蓋更容易受損,反而是不跑步不運動久坐的行為才更傷膝蓋。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意外:久坐不運動,明明讓膝蓋免受了跑步等運動帶來的壓力,為什麼讓膝蓋更容易受傷了呢?
適當的運動受力,讓膝關節更強大
膝蓋對身體起的作用就像機器上的軸承一樣,日常的負重、行走、跑跳都動作都需要靠它緩衝、進行力的傳遞。
它是人身體上結構最複雜的關節,因此也很容易受傷。
小小的膝蓋,由多個部分共同組成
大腿的股骨、小腿的脛骨以及髕骨形成關節
軟骨、半月板等充當輔助緩衝結構
韌帶、肌腱加固
滑膜和滑囊在外圍包裹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由於股骨和脛骨構成的關節兩端接觸面積較小,膝蓋與其它負重關節相比更加靈活,但穩定性也更差,也就更容易損傷。
好在關節面上有關節軟骨,和半月板一起可以減少關節面的摩擦,緩衝震蕩和衝擊。
而關節軟骨的營養供應是靠關節內分泌的關節滑液,這些滑液依靠擠壓作用進出軟骨細胞,就像吸水的海綿一樣,當關節適當受力時將軟骨細胞的代謝廢物「擠」出來,在關節壓力去除時隨著關節腔內的負壓將新的營養物質「吸」進去。
圖片來源:網絡
適度的運動鍛鍊,一方面可以讓關節合理受力,使膝關節完成更多的「擠壓 - 放鬆」營養代謝循環,增強關節軟骨的恢復能力;同時,運動也會強化、維持腿部肌群力量,對於穩定膝關節、減少關節緩衝力也有一定好處。
長期久坐不動,會帶來兩個問題:
膝關節內的擠壓作用明顯減少,代謝也隨之變慢,關節需要的營養可能跟不上;肌肉力量因活動量下降逐漸變弱,關節穩定性也可能下降。
如果再因為運動少而體重增加,哪怕是走路散步都會增加膝關節的壓力,一旦哪天不得不完成大的運動量或大強度爬山爬樓,膝關節可能就不堪重負,更容易受傷了。
有人可能會問,「既然適當跑步運動不會傷膝蓋,可為什麼我跑完步會出現膝蓋疼等情況呢?」
正確跑步,不會傷膝蓋
「跑步時膝蓋承受的力更大,甚至會產生 7 倍於平時走路的壓力,肯定傷膝蓋。」
這個說法廣為流傳,一些人跑步後出現膝蓋疼等不適,即使是因為跑步姿勢錯誤等原因,也會直接把矛頭對準跑步本身,甚至乾脆不跑、不動了。
每一次跑步動作時,膝蓋確實承受了比走路更大的壓力,但有一點別忘了:膝關節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和恢復能力。
控制好運動量,不讓關節過度受力,充分休息讓關節恢復,這樣關節不僅不會損傷,還會經過鍛鍊變得更強。
跑步時膝蓋所受的衝擊大小,可以根據經典力學中的公式來看:
I(衝量) = F(衝力) × t (時間)
把衝量分解為衝力的大小(強度)和力的作用時間 / 頻率。
適當地、正確地跑步,就是要通過跑步姿勢等控制好衝力,再通過跑步頻率等控制好時間,並且給關節留一定的恢復休息時間。
根據臨床資料庫 UpToDate 中的指導 ,適當跑步時最好做到以下幾點:
新手剛開始跑步時,每日總訓練時間別超過 20 分鐘,別一上來就想挑戰馬拉松。跑步新手最好隔日訓練,逐漸提高有氧適能和肌肉骨骼適應性。除專業跑步者外,大多數人建議將每周跑步總裡程限制在 65 公裡以內。單次跑步量超過 20 公裡的跑步最好最多每 14 天 1 次。每周跑步日數最好不超過 4 天或 5 天,至少休息 1 天並且有 1~2 日進行其他運動。要通過動態熱身或緩和的慢跑來輕鬆地開始訓練。另外,如果偶爾跑下坡或者在山路跑步,最好佩戴髕骨帶等護具。
來源:丁香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