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人,他們給人自私、自以為是的不舒服的感覺,但我們自己都有意無意的成為讓自己討厭的那種人。今天偶然間看到了大二下學期《客戶溝通與市場營銷》課程結束後自己的感受。當時恰逢我在上英語口語班,口語班有一個約定俗成的規矩:每天發日精進。當天結束了這門課程,我的感受頗深,於是我給自己發了一條很長的微信,細數上這門課的感受。劉大力老師的這門課,估計沒幾個同學聽懂了,包括當時的我,但我能隱隱約約感覺到老師的用心和這門課的意義,所以我全程都很認真並參與其中。劉老師在課程開篇就說:這是一門關於發生的課程,所有的內容都將在未來的四周裡通過體驗和參與從而發生。聽著很玄乎,但現在回看,確實很受用。我也藉此機會將當時的感受發出來,分享給大家:
今天《客戶溝通與市場營銷》課程結束了,雖然只有短短的四次課,但是劉大力老師對我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在第一節課上,就跟大家說:這是一場發生的課程。你全情投入,就會見證自己的發生。記得自己第一次上完課之後,我還一頭霧水,甚至跟別人開玩笑說:一場律師實務課愣是被他上成了哲學課!竟然還在課上讀起了一首不知所云的詩。後來才慢慢發現,不懂老師的一片苦心啊。真正的溝通就是構建情的關係,一切的問題其實都是如何構建你與別人關係的問題。一旦關係建立,發生就開始。無關觀念、無關邏輯、無關判斷,當你拿著這些東西和父母、和朋友、和你的客戶進行交流的時候,你其實仍是以自我為中心。真正的溝通無從談起。愛讓發生開始。我們都需要深入彼此的深心,心靈的玫瑰花才會開放。溝通的真的是門學問,當每一位同學上臺做模擬面試時,都無一例外陷入判斷、邏輯、觀念的窠臼。發現跟客戶建立聯繫是那麼的難。但我學會了:與客戶交流,不是靠猜測,也不是學會躲避客戶刁難的問題,而是學會面對。並不是面對未知,我們總要使用自己擅長的方法。一旦對方不按自己的預設出牌,自己立馬手忙腳亂。這其實就是以自我為中心啊。學會面對,自然會有美妙的發生出現,你我都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但它就會出現。你事先擔心的問題並不一定出現,而你面對了,反而出現了你意料不到的驚喜。這是個很奇妙的感覺。我們活得很累,我們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我們只是看別人怎麼做,似乎只有跟別人步調一致,我們才不會落伍,這也是另一種意義上的以自我為中心,因為你在做決定之前,已經對自己的結果有了預判。但你沒有想到,生活怎麼會按照你的設想來進行。一切都在發生當中。獨覺才是破除以自我為中心的關鍵。重新認識你自己。我們從來沒有真正審視過自己,我們整天生活在各種觀念和評價之中。這不怪我們,社會大環境本就如此,我們的老師、父母、朋友都是如此。但領悟獨覺,我們的改變自然就開始。獨覺是啥?是認識自我,是探到自己的內心,是睜開「開滿玫瑰花的眼睛」。我們現在看到這段話,或許一臉懵逼,甚至覺得寫這段文字的人最近是不是吃錯藥了。當你這樣想的時候,親愛的同學,你又陷入了判斷,又回到自我為中心了這種判斷的習慣和分析的思維源於我們教育的習慣,我們習慣了問題和答案式的思考模式。甚至當劉老師在課上做情景模擬時,仍會有很多同學質疑:參與模擬的同學,他們的表現並沒有解決這道模擬案例題。劉老師批評大家沒有看到現場的發生,只關注問題的答案。這是問題導向型思維模式作祟啊,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我們從小到大接受的教育是這樣的。我們形成了一套觀念體系。並且根深蒂固。它成為我們做事和與人溝通的標準。我們失了自我。當別人跟你說另一套觀念體系的時候,我們就陷入無法理解,甚至懷疑。就像哥白尼提出日心說的時候,挑戰當時教會盛行的地心說。他於是被視作異端,教會內外都不受人待見。下次遇到人還是問題時,學會面對吧。面對,你就接近了偉大,註定這輩子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人。前幾日得閒,手捧劉大力老師的新作《破局》,他在這本書中的一段話再次激起我對那堂課的記憶。想起以往自己的經歷和見過的人,愈發覺得走出自我為中心的重要性,它是我們擺脫巨嬰思維,學會換位思考和同理心的關鍵。在這裡,我也摘錄下這段話,相信無論對日後從事律師抑或其他工作,都具有非常的啟示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