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記》的作者:安妮·弗蘭克

2020-12-22 蒼松蔓草

安妮·弗蘭克1929年6月12日出生於德國法蘭克福,她的父親奧託·弗蘭克(Otto Frank)是個商人,而她的母親伊迪絲留在家裡照顧安妮和姐姐瑪格特,安妮是個活潑開朗的孩子,她比她那文靜嚴肅的姐姐惹了更多的麻煩,安妮像她父親,喜歡給女孩們講故事,和她們一起玩遊戲,而瑪戈特更像她害羞的母親。

安妮在成長過程中有很多朋友,她的家庭是猶太人,遵循一些猶太人的節日和習俗,安妮喜歡讀書,夢想有一天成為一名作家,1933年,阿道夫·希特勒成為德國的領導人,他是納粹政黨的領導人,希特勒不喜歡猶太人,他將德國的許多問題歸咎於他們,許多猶太人開始逃離德國。

奧託·弗蘭克決定他的家人也應該離開,1934年,他們搬到了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市,安妮只有四歲,不久安妮交了新朋友,會說荷蘭語,而且要去一個新的國家上學,安妮和她的家人再次感到安全,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德國已經接管了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他們也會入侵荷蘭嗎?奧託考慮過再次搬家,但決定留下來。

1940年5月10日,德國入侵荷蘭,弗蘭克夫婦沒有時間逃跑,猶太人必須在德國註冊,他們不被允許擁有企業,工作,去看電影,甚至坐在公園的長椅上,奧託·弗蘭克把他的生意交給了一些非猶太人的朋友,在這一切當中,弗蘭克斯一家試圖像往常一樣生活下去,安妮過了13歲生日,她的禮物之一是一本紅色日記,安妮會在上面寫下她的經歷,我們今天正是從這本雜誌上知道安妮的故事的。

情況繼續惡化,德國人開始要求所有的猶太人在衣服上佩戴黃色的星星,一些猶太人被圍捕並帶到集中營,後來有一天,命令下達了,瑪戈特必須去勞改營,奧託不會讓這種事情發生的,他和伊迪絲一直在為這家人準備一個藏身的地方,女孩們被告知要儘可能地收拾東西,他們不得不把所有的衣服分層穿,因為手提箱看起來太可疑了,他們就回自己的地方去了。

奧託在他工作的地方附近準備了一個秘密的藏身之處,門藏在一些書架後面,藏身之處很小,一樓有一間浴室和一間小廚房,二樓有兩個房間,一個給安妮和瑪格特,另一個給她的父母,還有一間閣樓,用來存放食物,安妮有時會獨自一人去那裡,安妮以她的一位朋友的名字給她的日記取名為「凱蒂」,她日記的每一項都以「親愛的凱蒂」開頭,安妮寫了各種各樣的東西,她不認為其他人會讀它,她寫下了自己的感受、讀過的書以及身邊的人,從安妮的日記中,

法蘭克人必須小心,不要被德國人抓住,他們用厚窗簾遮住所有的窗戶,白天他們必須格外安靜,他們說話時輕聲細語,光著腳,這樣就可以輕輕地走路了,晚上,當在下面工作的人回家時,他們可以放鬆一點,但他們仍然必須非常小心。不久,更多的人搬進了弗蘭克家,他們也需要一個藏身之處,範·佩爾斯一家一個星期後就來了,他們有一個15歲的男孩叫彼得,在那個狹小的空間裡又多了三個人,然後菲弗先生搬進來了,他最終和安妮住在一起,瑪格特搬到了她父母的房間。

安妮和她的家人已經躲藏了近兩年,他們聽說戰爭即將結束,看起來德國人要輸了,他們開始有希望很快就會自由了,然而,1944年8月4日,德國人衝進弗蘭克的藏身處。,他們俘虜了所有人,把他們送到集中營,男人和女人被分開了,最後,女孩們被分開,送到了一個營地,1945年3月,安妮和她的妹妹都死於斑疹傷寒,而就在一個月後,盟軍士兵才抵達營地。唯一倖存下來的家庭成員是安妮的父親奧託·弗蘭克,他回到阿姆斯特丹,發現了安妮的日記,她的日記於1947年以《秘密附件》的名義出版。後來改名為安妮·弗蘭克《一個年輕女孩的日記》,它成了一本風靡世界的書。

相關焦點

  • 記錄人類歷史黑暗一頁:回顧《安妮日記》作者安妮·弗蘭克
    參考消息網6月15日報導外媒稱,6月12日,安妮·弗蘭克如果還活著,就年滿90歲了,那麼她就成了兩個世紀的見證人。但一場恐怖的災難在安妮少女時期就結束了她的生命。這場恐怖災難有名有姓:納粹主義和種族仇恨。
  • 《安妮日記》作者紀念館遭納粹分子破壞,銅像被貼上「萬字貼」
    【南方+12月11日訊】據美國媒體報導,名著《安妮日記》作者的紀念館美國當地時間12月8日遭到納粹分子破壞,紀念館中的許多銅像上都被貼上了納粹標誌和「我們無處不在」的紙條。《安妮日記》是由安妮·弗蘭克幼年時與家人一起躲避德國納粹時所寫,記錄了藏身密室時的生活和情感。
  • 《安妮日記》兩頁遮蓋文字「破譯」 作者青春期心理凸顯
    知名猶太女孩安妮·弗蘭克在日記左頁記下了4則被她形容為「讓人害羞」的笑話,在右頁則寫下了她對性的看法   新華社海牙5月15日電 荷蘭戰爭、猶太大屠殺和種族屠殺研究所15日宣布,知名猶太女孩安妮·弗蘭克當年所寫《安妮日記》中兩頁無法辨讀的文字現已被「破譯」。
  • 德媒:激勵反思《安妮日記》作者荷蘭故居重開
    安妮·弗蘭克博物館。(路透社)參考消息網11月29日報導德媒稱,安妮·弗蘭克的《安妮日記》打動了全世界,如今她位於荷蘭的故居重新布置開放。據德國之聲網站11月25日報導,阿姆斯特丹王子運河大街263號就是安妮曾經寫這些日記的地點。如今,作為弗蘭克故居的這棟房子成為歐洲最受歡迎的景點之一,每年約有120萬遊客來這裡參觀。但現在人們對這個博物館的要求發生了變化。
  • 《安妮日記》破譯新增兩頁曾無法辨讀文字:被作者用紙粘蓋
    《安妮日記》破譯新增兩頁曾無法辨讀文字:被作者用紙粘蓋 新華網海牙5月15日消息,荷蘭戰爭、猶太大屠殺和種族屠殺研究所15日宣布,知名猶太女孩安妮·弗蘭克當年所寫《安妮日記》中兩頁無法辨讀的文字現已被
  • 《安妮日記》作者同班同學紀念安妮90歲冥誕
    2019年6月12日,荷蘭阿姆斯特丹安妮故居,現年89歲的阿爾貝特·戈梅斯·德梅斯基塔(右)和90歲的傑奎琳·范馬爾森與幾名學生一起紀念安妮90歲冥誕。(新華社/歐新)新華社北京6月14日電(記者歐颯)《安妮日記》作者安妮·弗蘭克的兩名同班同學12日來到安妮故居,與阿姆斯特丹國際學校的幾名學生一起紀念安妮90歲冥誕。安妮故居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梅爾韋德廣場37-2號。現年89歲的阿爾貝特·戈梅斯·德梅斯基塔和90歲的傑奎琳·范馬爾森1942年6月12日陪伴安妮在這座公寓度過13歲生日。
  • 《安妮日記》作者曾與筆友通信,這些信件今日起將被展出
    世界上有許多安妮,安妮·弗蘭克被人記住的原因,源於她的《安妮日記》。這本「代表了六百萬猶太人心聲的書」,被譯成 66 種語言,發行量超過 3000 萬冊,並被改編為戲劇、電影、場景劇多次上演。相比於情感外露的悲慘故事,《安妮日記》的隱痛似乎更打動人心。BBC 的迷你劇《安妮日記》。圖/豆瓣但安妮的文字並非僅僅留存在這本日記中。在藏匿之前,她曾與愛荷華州的一個女孩有過信件來往。幸運的是,這些信件被完整保存下來,其複製件將在其筆友的家鄉——美國愛荷華州東南部城市丹維爾市展出。
  • 紀念《安妮日記》作者誕辰90周年 谷歌推出安妮之家VR線上遊覽
    去年的這個時候,博物館為了紀念《安妮日記》作者誕辰 89 年,攜手遊戲開發商 Force Field VR 推出了「安妮·弗蘭克之家」的虛擬實境(VR)遊覽項目。 轉眼一年時間過去,搜索巨頭谷歌也推出了紀念安妮誕辰 90 周年的 VR 特別企劃。
  • 《安妮日記》新增兩頁文字
    新華社海牙5月15日電 荷蘭戰爭、猶太大屠殺和種族屠殺研究所15日宣布,知名猶太女孩安妮·弗蘭克當年所寫《安妮日記》中兩頁無法辨讀的文字現已被「破譯」。  根據研究所發布的信息,安妮日記本的第78頁和第79頁被褐色紙張粘貼覆蓋,原頁上的字跡被重重塗抹,一直無法辨識。
  • 《安妮日記》被遮頁面內容曝光 竟是——
    《安妮日記》中被遮頁面 (圖片來自路透社)參考消息網5月17日報導英媒稱,安妮·弗蘭克的日記中有兩個單頁是被棕色黏性紙粘起來的,因此留下一個小小的謎題:這名猶太少女——她當時完全沒想到自己的日記會變得多麼出名
  • 「檔案」今日22:10播出《她為全人類留下共同記憶——安妮日記作者...
    一本日記,揭秘了這位少女的隱秘生活。安妮·弗蘭克,一位猶太少女。她,如何在密室中躲避納粹搜查?安妮禁錮秘密小屋,經歷一個個二次世界大戰重要節點,安妮的日記中,對此有著怎樣的私密記錄?歷經周折,安妮父親是否能找到安妮姐妹的下落?一封神秘來信,能否揭開安妮姐妹的最後時刻?為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安妮日記手稿等多份珍貴檔案獨家呈現。今日22:10,北京衛視《檔案》為您講述《她為全人類留下共同記憶——安妮日記作者遇難75周年祭》。
  • 推薦書目-《安妮日記》
    同樣是蝸居,看看安妮小朋友是如何度過的,歡迎閱讀《安妮日記》。《安妮日記》是德國德籍作者安妮·弗蘭克十三歲到十五歲時寫的日記,是她藏身密室時的蝸居生活和情感的記載。作為一名成長中的少女,她在日記中吐露了與母親不斷發生衝突的困惑以及對性的好奇。同時,對於藏匿且充滿恐怖的25個月的密室生活的記錄,也使這本《安妮日記》成為德軍佔領下的人民苦難生活的目擊報導。
  • 靜謐的生長與偉大的沉寂——《安妮日記》
    小姑娘的名字叫做安妮·弗蘭克,世界名著《安妮日記》的作者。阿姆斯特丹老城幾百年了,沒有太大的變化,見證了這片土地上發生的每一個故事。1929年的6月12號,安妮·弗蘭克生於德國法蘭克福一個富裕的猶太人家庭,1933年希特勒上臺了,在德國掀起了迫害猶太人的浪潮,安妮一家被迫遷居荷蘭。
  • 1929年6月12日 作家安妮-弗蘭克出生
    1929年6月12日 作家安妮-弗蘭克出生  1929年6月12日 (農曆五月初六),《安妮日記》的作者安妮安妮·弗蘭克 (Anne Frank),生於1929年6月12日,卒於1945年3月,是德籍猶太人.她留下來的日記使她名聞遐邇. 15歲死于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 她的日記成為二次大戰期間納粹消滅猶太人的最佳見證, 日記中展現了驚人的勇氣與毅力。
  • 75年後,受害人安妮日記中的秘密,終於被破譯了!
    安內莉斯·瑪麗·"安妮"·弗蘭克,生於德國法蘭克福的猶太人女孩,二戰猶太人大屠殺中最著名的受害者之一。 1999年入選《時代雜誌》"20世紀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100個人",一顆編號為5535的小行星以她命名為"5535 Annefrank"。
  • 東京300餘冊《安妮日記》被毀 或同一案犯所為
    原標題:東京300餘冊《安妮日記》被毀 或同一案犯所為 破損的《安妮日記》畫本(攝於東京都新宿區大久保的區立中央圖書館)   中新網2月25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25日報導,有關東京多家公立圖書館館藏《安妮日記》及相關書籍遭蓄意破壞一事
  • 《安妮日記》姊妹篇德恩日記見證納粹屠殺(圖)
    《安妮日記》姊妹篇德恩日記見證納粹屠殺(圖) 曾經轟動世界的《安妮日記》(作者是另一個猶太少女安妮·弗蘭克)如今有了姊妹篇。  日記訴衷腸據報導,德恩被關進荷蘭菲赫特集中營時只有18歲。為了向男友範登伯格傾訴衷腸,她用一本當年學校裡常見的綠色筆記本把在集中營裡的經歷如實地記錄了下來。為了掩人耳目,德恩在筆記本上特意寫上「物理」二字。
  • 《安妮日記》|一本令人悲傷的日記,後世人竟懷疑它為偽作!
    對了,忘了說它的名字,它是《安妮日記》。在初高中階段,甚至小學時期,很多人最討厭的事情之一就是「寫日記」,有的老師很變態,他要求學生每天都寫,學生們就為難了,有啥可寫的呢?天天流水帳有意思嗎?但如果你看完下面這個故事,可能就不會覺得寫日記是件比登天還難的事了。安妮·弗蘭克是一位出生在德國的猶太女孩,她出生於1929年6月12日。
  • 淺談《安妮日記》帶給我的震撼
    今天正好是周末,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接著看完最近一直在看的《安妮日記》,它帶給了我很多震撼。現在我想和大家聊聊看完這本書的感受。在看這本書之前,我沒想到這本書的作者竟然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孩子。安妮雖深處逆境,卻始終向陽生長,這是多少成年人都沒辦法做到的。她和家人以及父親的朋友等八人一起在「秘密小屋」生活了整整二十五個月,直到「勝利」前夕,卻因被一個荷蘭人舉報,致使秘密小屋的八個人都被逮捕。最後,不滿十六歲她永遠離開了這個她一直熱愛著的世界。她的爸爸成為了「秘密小屋」中唯一的「倖存者」。也正是如此,安妮的日記才得以面世。
  • 你可能不知道的《安妮日記》
    1947年,一本天真爛漫的青少女日記出版問世,它首次發行時的書名為《密室:1942年6月12日至1944年8月1日的日記》,即為後來的《安妮日記》。十三歲的安妮法蘭克(Anne Frank)在日記中描寫了自己經歷的特殊處境:每天東躲西藏只為了逃過納粹的魔掌,尋求一線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