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謐的生長與偉大的沉寂——《安妮日記》

2020-12-22 失語而思語

阿姆斯特丹有一條王子運河,王子運河旁邊上有一棟樓,跟阿姆斯特丹其他建築沒有什麼兩樣,門很窄,窗戶很大。去旅遊過的朋友可能知道,荷蘭人喜歡做買賣。早年稅務官根據門的大小收稅,他拿板尺量,咔咔,門開得大,說明你們家買賣大,客人多,多交稅。結果都想得到,所有的商家都把自己的門開小一截,可是做買賣還要進貨出貨,那怎麼辦呢?窗戶,把樓上的窗戶弄大,用繩把貨吊上去。所以,阿姆斯特丹沿著運河邊上的老房子,屋頂上都會有一個突出的大鉤子——吊貨用的。

小姑娘的故居也是這樣的,進入進了狹小的門,邁上陡峭的樓梯,在會議室的角落裡,轉動那著名的書櫃,你就可以鑽進書櫃後面那個充滿鐵色冷清狹小的空間。小姑娘的名字叫做安妮·弗蘭克,世界名著《安妮日記》的作者。

阿姆斯特丹老城幾百年了,沒有太大的變化,見證了這片土地上發生的每一個故事。

1929年的6月12號,安妮·弗蘭克生於德國法蘭克福一個富裕的猶太人家庭,1933年希特勒上臺了,在德國掀起了迫害猶太人的浪潮,安妮一家被迫遷居荷蘭。安妮的父親奧託·弗蘭克,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商人,在阿姆斯特丹開了一家公司,這公司專門賣果凍,生意做得不錯,從後來安妮一家留下來的不少影像資料和照片來看,看得出他們家當時日子過得很殷實。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1940年5月份,德國法西斯只用了1個星期就佔領了荷蘭。安妮一家的命運開始了轉變,他們在惶恐中度過了每一天。猶太人被清洗被抓進集中營的傳言不斷地湧入。11歲的安妮生活在這個後花園中,她的後花園是她所有的快樂,她最大的煩惱就是對姐姐瑪格特的美麗還有媽媽偏愛姐姐,對這種行為的妒忌。小孩的全部思路都在這兒的時候,父親奧託已經開始張羅一件事了。

父親開始策劃就在他賣果凍的公司的樓頂上,秘密改造了一個夾層,他的秘密通道就設在會議室角落的一個陳舊的書櫃後面。在建築的外面是很難看出這個多出來的閣樓的存在,奧託找到了公司的同事,蜜普,一位女士,他說,「親愛的蜜普,你知道我們猶太人的處境,如果有一天我懇求您出手幫助我們,額,當然,這對您來說,會很危險,但是我也不知道我還能信任誰,如果真的有這一天,您願意嗎?」蜜普是個大眼睛,微胖的姑娘,她同情猶太人,正直,善良。蜜普鄭重地點了點頭。

1942年的6月12號是安妮的13歲生日,這一天她收到了好多的生日禮物,有她喜歡的一雙鞋,還有好多的玩具,但是她最喜歡的,是其中的一本紅白相間的封皮的日記本,這個日記本有個小銅鎖,每次卡塔一聲,就可以打開安妮的世界,再卡塔一聲,就可以把安妮的世界完整地藏在這個日記本裡面。從這一天起,安妮給心愛的日記本起了一個名字,叫做吉蒂,並開始寫日記了。就在她的生日過後沒幾個星期,1942年的7月5日,那是一個星期天,安妮正在屋頂上曬太陽,樓下的門鈴響了。安妮當時希望那是自己那群急性子的小夥伴,或者是當時,她年齡開始大了,開始初戀了,她青春懵懂的初戀情人,她希望是他來敲門,但是不是。那是德國納粹當局來通知安妮的姐姐瑪格特,告訴她馬上到東方勞工營去報導,那就是集中營。這正是他們一家人擔心的事情。

安妮的小夥伴第二天過來找安妮玩,驚訝地發現安妮不見了,他們一家人都不見了。

鄰居告訴他們說,當局確信 他們全家都逃了,逃到瑞士去了。小夥伴們失望了,但是他們在這個屋子裡發現了安妮當時生日的那雙鞋子還在,不過她那個紅白相間的日記本不見了。其實弗蘭克一家並沒有去瑞士,因為這奧託·弗蘭克知道,去瑞士的那條路也是一條充滿了死亡和抓捕的逃亡之路,奧託不願意自己的家人冒險,於是這一家人就開始了他們在秘密閣樓裡兩年的藏匿生活。

後來安妮爸爸的猶太籍的合作夥伴也藏了進來,總共就有8個人一起生活在這個狹小的空間了,為了安全,屋子裡定下了嚴格的規矩:低聲交談,白天不準用水,走路穿上襪子。只有到了晚上公司的人都下班了,這8個人才能到辦公室裡面一起聽收音機。他們與外面的世界,用一個沉重的裝了旋轉機關的書櫃隔開了。

安妮在日記中記下了她在這個後屋中的日常生活,她青春期的騷動與渴望,初戀的甜蜜,都在日記中得到了真實的記載。安妮就像一株破土而出的新芽,卻被一塊巨石壓在了身上,她沒有能力去碰觸外面的世界,她唯一的成長方向就是內心世界的成熟。安妮給這個日記本起了個名,安妮每天就對這個忠實的朋友吉蒂傾訴,她說,吉蒂,我喜歡荷蘭地下抵抗電臺的那個主持人,他讓我有了一個相當新聞工作者的願望,我啊,我決定了我要不停地寫,可是,我以後真的能寫出一些偉大的東西嗎?

那個跟安妮住在一個大家庭的奧託猶太合作夥伴,他們家有一個孩子,叫皮特。他比安妮大三歲,安妮在日記裡寫,說,吉蒂我想我是喜歡上皮特了,他是那麼害羞,天吶,男孩子都那麼幼稚嗎?他們的腦子裡怎麼都是一些那麼簡單可笑的想法。安妮開始在狹小的空間跟皮特約會,電臺裡面不斷地傳來關於猶太人的不好的消息,集中營、毒氣室、死亡。但是安妮是個快樂的姑娘,即便是蓋世太保曾經來辦公室搜查的那天,她也沒有陷入絕望。

有一天,安妮從電臺裡聽到了英國廣播公司的廣播公司:請求佔領區的人民要不斷地寫日記,寫文章,不管日子是多麼的黑暗和邪惡,要用文字記錄下真實的歷史,記錄下你們身邊的一切。安妮特別受鼓舞,於是她的日記開始有了更深的意義。安妮最喜歡去的地方,就是那扇窗戶了,真實的世界只跟她隔著一層薄薄的玻璃,那段不斷變換顏色的板慄樹,從開花到結果到落葉,再新生,它對應著安妮的生命渴望。安妮還喜歡教堂的鐘聲。那鐘聲,讓她很安靜,讓她覺得自己離上帝很近。

最後的一篇日記停在了1944年的8月1號。

當時的荷蘭,德國人為了搜捕猶太人,只要告密一個猶太人就給四十荷蘭盾的賞金,在8月4號這天,蓋世太保打開了這個沉重的書櫃,衝進了後屋,他們逮捕了安妮和其他所有隱藏在這裡的人,把他們送進了集中營。

奧託·弗蘭克當初委託了同事蜜普,在事後來到了這個閣樓,來到了這一片狼藉的這個後屋,在書籍啊、報紙啊,這些亂紙當中,她發現了安妮的日記,她並沒有打開那個小銅鎖,她完整地把這本日記保管起來了。戰後,安妮的父親奧託九死一生回到了阿姆斯特丹,蜜普把日記本交給了奧託,奧託也沒有打開那個小銅鎖,他小心翼翼地維護著女兒的世界,並不斷地不斷地不斷地去打聽他的妻子,他的這兩個女兒的消息。後來,壞消息終於來了,安妮與姐姐在卑爾根貝爾森集中營去世了,那時她還不到16歲。

她去世的那天,離盟軍的解放,只有不到兩個月。奧託在知道了女兒的死訊之後,才打開了日記,隨著那個卡塔一聲,安妮美麗而短暫的人生重現世間,看著她的日記,奧託的淚水再也止不住地流下來了。

《安妮日記》是1947年發表的,然後有65種語言的版本在全世界發行,到目前為止三千一百多萬冊,成為發行量最大影響力最大的二戰文學作品,這也是世界上閱讀的人最多的一百部作品之一。在2009年,《安妮日記》被正式收入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記憶名錄「,因為小安妮對歷史的記憶,做出了傑出的真實記錄。

德國,是製造這場人類悲劇的罪魁禍首。戰後幾年,德國政府試圖教育國民,讓他們認識到希特勒法西斯主義的罪惡本質,卻總是收效甚微。1950年,德國的海德堡有一家出版社叫做Lambert Schneider出版了德文版的《安妮日記》,就在這之後,不一樣了。

雖然第一次只印了4500冊,有的書店還不敢把書往架子上放,但是這真實的記錄,開始在整個德意志民族引起震蕩,這德意志民族為什麼後來對自己的罪惡反思那麼徹底?就因為他們知道,歷史會對政治家們塗抹,因為德國過去就這麼幹的,誰上臺就寫誰喜歡的歷史,但是小姑娘安妮的日記呢?真實,細緻,美麗,她讓德國人看到並相信了自己犯下的罪行,所以直到今天,新納粹主義和類似的極端主義,很難在這個民族死灰復燃,再傷害這個民族。

寫下來吧,你受到的不公與迫害,只有張安妮李安妮都寫下了日記,罪惡才會遠離這個民族和子孫後代。

相關焦點

  • 推薦書目-《安妮日記》
    同樣是蝸居,看看安妮小朋友是如何度過的,歡迎閱讀《安妮日記》。《安妮日記》是德國德籍作者安妮·弗蘭克十三歲到十五歲時寫的日記,是她藏身密室時的蝸居生活和情感的記載。作為一名成長中的少女,她在日記中吐露了與母親不斷發生衝突的困惑以及對性的好奇。同時,對於藏匿且充滿恐怖的25個月的密室生活的記錄,也使這本《安妮日記》成為德軍佔領下的人民苦難生活的目擊報導。
  • 淺談《安妮日記》帶給我的震撼
    今天正好是周末,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接著看完最近一直在看的《安妮日記》,它帶給了我很多震撼。現在我想和大家聊聊看完這本書的感受。在看這本書之前,我沒想到這本書的作者竟然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孩子。安妮雖深處逆境,卻始終向陽生長,這是多少成年人都沒辦法做到的。她和家人以及父親的朋友等八人一起在「秘密小屋」生活了整整二十五個月,直到「勝利」前夕,卻因被一個荷蘭人舉報,致使秘密小屋的八個人都被逮捕。最後,不滿十六歲她永遠離開了這個她一直熱愛著的世界。她的爸爸成為了「秘密小屋」中唯一的「倖存者」。也正是如此,安妮的日記才得以面世。
  • 《安妮日記》的作者:安妮·弗蘭克
    奧託·弗蘭克決定他的家人也應該離開,1934年,他們搬到了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市,安妮只有四歲,不久安妮交了新朋友,會說荷蘭語,而且要去一個新的國家上學,安妮和她的家人再次感到安全,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德國已經接管了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他們也會入侵荷蘭嗎?奧託考慮過再次搬家,但決定留下來。
  • 你可能不知道的《安妮日記》
    1947年,一本天真爛漫的青少女日記出版問世,它首次發行時的書名為《密室:1942年6月12日至1944年8月1日的日記》,即為後來的《安妮日記》。十三歲的安妮法蘭克(Anne Frank)在日記中描寫了自己經歷的特殊處境:每天東躲西藏只為了逃過納粹的魔掌,尋求一線生機。
  • 《安妮日記》新增兩頁文字
    新華社海牙5月15日電 荷蘭戰爭、猶太大屠殺和種族屠殺研究所15日宣布,知名猶太女孩安妮·弗蘭克當年所寫《安妮日記》中兩頁無法辨讀的文字現已被「破譯」。  根據研究所發布的信息,安妮日記本的第78頁和第79頁被褐色紙張粘貼覆蓋,原頁上的字跡被重重塗抹,一直無法辨識。
  • 《安妮日記》作者同班同學紀念安妮90歲冥誕
    2019年6月12日,荷蘭阿姆斯特丹安妮故居,現年89歲的阿爾貝特·戈梅斯·德梅斯基塔(右)和90歲的傑奎琳·范馬爾森與幾名學生一起紀念安妮90歲冥誕。(新華社/歐新)新華社北京6月14日電(記者歐颯)《安妮日記》作者安妮·弗蘭克的兩名同班同學12日來到安妮故居,與阿姆斯特丹國際學校的幾名學生一起紀念安妮90歲冥誕。安妮故居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梅爾韋德廣場37-2號。現年89歲的阿爾貝特·戈梅斯·德梅斯基塔和90歲的傑奎琳·范馬爾森1942年6月12日陪伴安妮在這座公寓度過13歲生日。
  • 以色列向東京圖書館捐贈《 安妮日記》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2月27日報導,以色列(Israel)駐日大使在原有書籍損壞後向東京各公共圖書館贈送三百餘本有關安妮·弗蘭克(Anne Frank)的圖書。東京各圖書館共計有一百多本《安妮日記》遭損壞。另有265本日記及相關書籍的書頁被扯下。這到底是何人所為尚不清楚。
  • 《安妮日記》被遮頁面內容曝光 竟是——
    《安妮日記》中被遮頁面 (圖片來自路透社)參考消息網5月17日報導英媒稱,安妮·弗蘭克的日記中有兩個單頁是被棕色黏性紙粘起來的,因此留下一個小小的謎題:這名猶太少女——她當時完全沒想到自己的日記會變得多麼出名
  • 《安妮日記》究竟帶給了我們什麼?
    這其中就包含了一位少女——安妮。《安妮日記》的主人公,作為一部反法西斯題材作品,面世70多年以來,是什麼原因讓它經久不衰呢?內容簡介,安妮出生在一個富有的德籍猶太人家裡,父親奧託·弗蘭克是位商人, 母親艾蒂絲,姐姐瑪格,四人過著平靜而又幸福的生活。
  • 《安妮日記》|一本令人悲傷的日記,後世人竟懷疑它為偽作!
    對了,忘了說它的名字,它是《安妮日記》。在初高中階段,甚至小學時期,很多人最討厭的事情之一就是「寫日記」,有的老師很變態,他要求學生每天都寫,學生們就為難了,有啥可寫的呢?天天流水帳有意思嗎?但如果你看完下面這個故事,可能就不會覺得寫日記是件比登天還難的事了。安妮·弗蘭克是一位出生在德國的猶太女孩,她出生於1929年6月12日。
  • 記錄人類歷史黑暗一頁:回顧《安妮日記》作者安妮·弗蘭克
    但一場恐怖的災難在安妮少女時期就結束了她的生命。這場恐怖災難有名有姓:納粹主義和種族仇恨。據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6月12日報導,安妮·弗蘭克就是那個擁有會笑的大眼睛的女孩,她的形象似乎被時間冰凍起來。在享譽國際的書籍《安妮日記》的封面上,她永遠笑盈盈地看著我們。
  • 《安妮日記》兩頁遮蓋文字「破譯」 作者青春期心理凸顯
    知名猶太女孩安妮·弗蘭克在日記左頁記下了4則被她形容為「讓人害羞」的笑話,在右頁則寫下了她對性的看法   新華社海牙5月15日電 荷蘭戰爭、猶太大屠殺和種族屠殺研究所15日宣布,知名猶太女孩安妮·弗蘭克當年所寫《安妮日記》中兩頁無法辨讀的文字現已被「破譯」。
  • 「偉大的安妮」故事動聽,但終究不是競爭力
    有著強大的粉絲經濟,加上與微博上一眾段子手長久以來的抱團,偉大的安妮在12月13日晚間用自己擅長的插圖繪畫講述了一則「如何走上漫畫家的道路」的故事,言語之間聲淚俱下,情懷滿滿。偉大的安妮——以及微博上許多耳熟能詳的「漫畫家」,如郭斯特、使徒子、丁一晨等——都是條漫的創作者,而且在風格上偏重於卡通。
  • 東京300餘冊《安妮日記》被毀 或同一案犯所為
    原標題:東京300餘冊《安妮日記》被毀 或同一案犯所為 破損的《安妮日記》畫本(攝於東京都新宿區大久保的區立中央圖書館)   中新網2月25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25日報導,有關東京多家公立圖書館館藏《安妮日記》及相關書籍遭蓄意破壞一事
  • 《安妮日記》作者紀念館遭納粹分子破壞,銅像被貼上「萬字貼」
    【南方+12月11日訊】據美國媒體報導,名著《安妮日記》作者的紀念館美國當地時間12月8日遭到納粹分子破壞,紀念館中的許多銅像上都被貼上了納粹標誌和「我們無處不在」的紙條。《安妮日記》是由安妮·弗蘭克幼年時與家人一起躲避德國納粹時所寫,記錄了藏身密室時的生活和情感。
  • 《安妮日記》姊妹篇德恩日記見證納粹屠殺(圖)
    《安妮日記》姊妹篇德恩日記見證納粹屠殺(圖) 曾經轟動世界的《安妮日記》(作者是另一個猶太少女安妮·弗蘭克)如今有了姊妹篇。  日記訴衷腸據報導,德恩被關進荷蘭菲赫特集中營時只有18歲。為了向男友範登伯格傾訴衷腸,她用一本當年學校裡常見的綠色筆記本把在集中營裡的經歷如實地記錄了下來。為了掩人耳目,德恩在筆記本上特意寫上「物理」二字。
  • 紀念《安妮日記》作者誕辰90周年 谷歌推出安妮之家VR線上遊覽
    去年的這個時候,博物館為了紀念《安妮日記》作者誕辰 89 年,攜手遊戲開發商 Force Field VR 推出了「安妮·弗蘭克之家」的虛擬實境(VR)遊覽項目。 轉眼一年時間過去,搜索巨頭谷歌也推出了紀念安妮誕辰 90 周年的 VR 特別企劃。
  • 2013上海書展:美女漫畫家「偉大的安妮」火爆籤售
    2013上海書展:美女漫畫家「偉大的安妮」火爆籤售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2013年08月16日21:33 微博人氣漫畫女生偉大的安妮在上海書城進行讀者見面會 圖為她滿足讀者的拍照要求
  • 關於安妮海瑟薇主演的電影公主日記你可能不知道的15件事
    你能相信《公主日記》已經15周年了嗎?這部深受喜愛的迪士尼電影在流行文化中佔據了重要的地位,但可能有一些幕後花絮你不知道的事。下面我們來看看吧。1. 請為朱莉·安德魯斯鼓掌!《公主日記》和《歡樂滿人間》是在同一個錄音棚拍攝的。
  • 75年後,受害人安妮日記中的秘密,終於被破譯了!
    安內莉斯·瑪麗·"安妮"·弗蘭克,生於德國法蘭克福的猶太人女孩,二戰猶太人大屠殺中最著名的受害者之一。 1999年入選《時代雜誌》"20世紀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100個人",一顆編號為5535的小行星以她命名為"5535 Annefr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