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妮日記》破譯新增兩頁曾無法辨讀文字:被作者用紙粘蓋
《安妮日記》破譯新增兩頁曾無法辨讀文字:被作者用紙粘蓋 新華網海牙5月15日消息,荷蘭戰爭、猶太大屠殺和種族屠殺研究所15日宣布,知名猶太女孩安妮·弗蘭克當年所寫《安妮日記》中兩頁無法辨讀的文字現已被
-
《安妮日記》兩頁遮蓋文字「破譯」 作者青春期心理凸顯
知名猶太女孩安妮·弗蘭克在日記左頁記下了4則被她形容為「讓人害羞」的笑話,在右頁則寫下了她對性的看法 新華社海牙5月15日電 荷蘭戰爭、猶太大屠殺和種族屠殺研究所15日宣布,知名猶太女孩安妮·弗蘭克當年所寫《安妮日記》中兩頁無法辨讀的文字現已被「破譯」。
-
《安妮日記》被遮頁面內容曝光 竟是——
《安妮日記》中被遮頁面 (圖片來自路透社)參考消息網5月17日報導英媒稱,安妮·弗蘭克的日記中有兩個單頁是被棕色黏性紙粘起來的,因此留下一個小小的謎題:這名猶太少女——她當時完全沒想到自己的日記會變得多麼出名
-
75年後,受害人安妮日記中的秘密,終於被破譯了!
安內莉斯·瑪麗·"安妮"·弗蘭克,生於德國法蘭克福的猶太人女孩,二戰猶太人大屠殺中最著名的受害者之一。 1999年入選《時代雜誌》"20世紀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100個人",一顆編號為5535的小行星以她命名為"5535 Annefrank"。
-
記錄人類歷史黑暗一頁:回顧《安妮日記》作者安妮·弗蘭克
但一場恐怖的災難在安妮少女時期就結束了她的生命。這場恐怖災難有名有姓:納粹主義和種族仇恨。據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6月12日報導,安妮·弗蘭克就是那個擁有會笑的大眼睛的女孩,她的形象似乎被時間冰凍起來。在享譽國際的書籍《安妮日記》的封面上,她永遠笑盈盈地看著我們。
-
推薦書目-《安妮日記》
同樣是蝸居,看看安妮小朋友是如何度過的,歡迎閱讀《安妮日記》。《安妮日記》是德國德籍作者安妮·弗蘭克十三歲到十五歲時寫的日記,是她藏身密室時的蝸居生活和情感的記載。作為一名成長中的少女,她在日記中吐露了與母親不斷發生衝突的困惑以及對性的好奇。同時,對於藏匿且充滿恐怖的25個月的密室生活的記錄,也使這本《安妮日記》成為德軍佔領下的人民苦難生活的目擊報導。
-
你可能不知道的《安妮日記》
1947年,一本天真爛漫的青少女日記出版問世,它首次發行時的書名為《密室:1942年6月12日至1944年8月1日的日記》,即為後來的《安妮日記》。十三歲的安妮法蘭克(Anne Frank)在日記中描寫了自己經歷的特殊處境:每天東躲西藏只為了逃過納粹的魔掌,尋求一線生機。
-
淺談《安妮日記》帶給我的震撼
今天正好是周末,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接著看完最近一直在看的《安妮日記》,它帶給了我很多震撼。現在我想和大家聊聊看完這本書的感受。在看這本書之前,我沒想到這本書的作者竟然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孩子。她的文字和年齡完全不相仿,我無法想像一個孩子的筆觸和思想竟會如此「成熟」而特別。她的文字和表達,讓你似乎很難相信這些文字出自一個十幾歲孩子筆下,很感謝她用這種特別的方式,讓我們了解了二戰時期德國納粹黨對猶太人實施的「殘暴行徑」,她是那個時代的親歷者、受害者,同時也是歷史的見證者和記錄者。她小小的身軀裡有著巨大的能量,她帶來人們的感動和震撼是沉重的,也是長遠的。
-
靜謐的生長與偉大的沉寂——《安妮日記》
1942年的6月12號是安妮的13歲生日,這一天她收到了好多的生日禮物,有她喜歡的一雙鞋,還有好多的玩具,但是她最喜歡的,是其中的一本紅白相間的封皮的日記本,這個日記本有個小銅鎖,每次卡塔一聲,就可以打開安妮的世界,再卡塔一聲,就可以把安妮的世界完整地藏在這個日記本裡面。從這一天起,安妮給心愛的日記本起了一個名字,叫做吉蒂,並開始寫日記了。
-
《安妮日記》的作者:安妮·弗蘭克
奧託·弗蘭克決定他的家人也應該離開,1934年,他們搬到了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市,安妮只有四歲,不久安妮交了新朋友,會說荷蘭語,而且要去一個新的國家上學,安妮和她的家人再次感到安全,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德國已經接管了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他們也會入侵荷蘭嗎?奧託考慮過再次搬家,但決定留下來。
-
《安妮日記》作者曾與筆友通信,這些信件今日起將被展出
世界上有許多安妮,安妮·弗蘭克被人記住的原因,源於她的《安妮日記》。這本「代表了六百萬猶太人心聲的書」,被譯成 66 種語言,發行量超過 3000 萬冊,並被改編為戲劇、電影、場景劇多次上演。相比於情感外露的悲慘故事,《安妮日記》的隱痛似乎更打動人心。BBC 的迷你劇《安妮日記》。圖/豆瓣但安妮的文字並非僅僅留存在這本日記中。在藏匿之前,她曾與愛荷華州的一個女孩有過信件來往。幸運的是,這些信件被完整保存下來,其複製件將在其筆友的家鄉——美國愛荷華州東南部城市丹維爾市展出。
-
《安妮日記》|一本令人悲傷的日記,後世人竟懷疑它為偽作!
對了,忘了說它的名字,它是《安妮日記》。在初高中階段,甚至小學時期,很多人最討厭的事情之一就是「寫日記」,有的老師很變態,他要求學生每天都寫,學生們就為難了,有啥可寫的呢?天天流水帳有意思嗎?但如果你看完下面這個故事,可能就不會覺得寫日記是件比登天還難的事了。安妮·弗蘭克是一位出生在德國的猶太女孩,她出生於1929年6月12日。
-
《安妮日記》作者同班同學紀念安妮90歲冥誕
2019年6月12日,荷蘭阿姆斯特丹安妮故居,現年89歲的阿爾貝特·戈梅斯·德梅斯基塔(右)和90歲的傑奎琳·范馬爾森與幾名學生一起紀念安妮90歲冥誕。(新華社/歐新)新華社北京6月14日電(記者歐颯)《安妮日記》作者安妮·弗蘭克的兩名同班同學12日來到安妮故居,與阿姆斯特丹國際學校的幾名學生一起紀念安妮90歲冥誕。安妮故居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梅爾韋德廣場37-2號。現年89歲的阿爾貝特·戈梅斯·德梅斯基塔和90歲的傑奎琳·范馬爾森1942年6月12日陪伴安妮在這座公寓度過13歲生日。
-
以色列向東京圖書館捐贈《 安妮日記》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2月27日報導,以色列(Israel)駐日大使在原有書籍損壞後向東京各公共圖書館贈送三百餘本有關安妮·弗蘭克(Anne Frank)的圖書。東京各圖書館共計有一百多本《安妮日記》遭損壞。另有265本日記及相關書籍的書頁被扯下。這到底是何人所為尚不清楚。
-
紀念《安妮日記》作者誕辰90周年 谷歌推出安妮之家VR線上遊覽
去年的這個時候,博物館為了紀念《安妮日記》作者誕辰 89 年,攜手遊戲開發商 Force Field VR 推出了「安妮·弗蘭克之家」的虛擬實境(VR)遊覽項目。 轉眼一年時間過去,搜索巨頭谷歌也推出了紀念安妮誕辰 90 周年的 VR 特別企劃。
-
《安妮日記》究竟帶給了我們什麼?
這其中就包含了一位少女——安妮。《安妮日記》的主人公,作為一部反法西斯題材作品,面世70多年以來,是什麼原因讓它經久不衰呢?內容簡介,安妮出生在一個富有的德籍猶太人家裡,父親奧託·弗蘭克是位商人, 母親艾蒂絲,姐姐瑪格,四人過著平靜而又幸福的生活。
-
東京300餘冊《安妮日記》被毀 或同一案犯所為
原標題:東京300餘冊《安妮日記》被毀 或同一案犯所為 破損的《安妮日記》畫本(攝於東京都新宿區大久保的區立中央圖書館) 中新網2月25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25日報導,有關東京多家公立圖書館館藏《安妮日記》及相關書籍遭蓄意破壞一事
-
《安妮日記》作者紀念館遭納粹分子破壞,銅像被貼上「萬字貼」
【南方+12月11日訊】據美國媒體報導,名著《安妮日記》作者的紀念館美國當地時間12月8日遭到納粹分子破壞,紀念館中的許多銅像上都被貼上了納粹標誌和「我們無處不在」的紙條。《安妮日記》是由安妮·弗蘭克幼年時與家人一起躲避德國納粹時所寫,記錄了藏身密室時的生活和情感。
-
《安妮日記》姊妹篇德恩日記見證納粹屠殺(圖)
《安妮日記》姊妹篇德恩日記見證納粹屠殺(圖) 曾經轟動世界的《安妮日記》(作者是另一個猶太少女安妮·弗蘭克)如今有了姊妹篇。 日記訴衷腸據報導,德恩被關進荷蘭菲赫特集中營時只有18歲。為了向男友範登伯格傾訴衷腸,她用一本當年學校裡常見的綠色筆記本把在集中營裡的經歷如實地記錄了下來。為了掩人耳目,德恩在筆記本上特意寫上「物理」二字。
-
《安妮日記》: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學會與這一時期的孩子溝通
《安妮日記》是德國猶太少女安妮.弗蘭克在二戰期間遺留下來的一本個人日記。它真實地記錄了她與家人以及朋友為逃避納粹迫害而躲在密室裡長達兩年的生活場景。 安妮主要記錄了戰爭下百姓的悲慘生活以及在密室裡的生活困境。讀這本書除了讓我們了解到戰爭給人們帶來的傷害,更多地讓我們從中了解到青春期孩子的思想矛盾和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