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廣播公司(BBC)2月27日報導,以色列(Israel)駐日大使在原有書籍損壞後向東京各公共圖書館贈送三百餘本有關安妮·弗蘭克(Anne Frank)的圖書。
東京各圖書館共計有一百多本《安妮日記》遭損壞。另有265本日記及相關書籍的書頁被扯下。這到底是何人所為尚不清楚。但周二當天,以色列駐日本大使向各圖書館捐贈更多與安妮有關的書籍。
東京杉並區(Suginami)的區長在看到遭到損壞的書籍後,召開了新聞發布會並當場展示了幾本殘缺的書籍。
苦難的象徵
「通過這件事,我相信大家也對納粹迫害猶太人的可怖的歷史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區長田中亮(Ryo Tanaka)說道。「我們相信日本當局一定會處理好這次的事情,並將那些鬼祟的小人繩之以法,」以色列大使館副主任佩格·雷(Peleg Lewi)表示。此外,佩格還補充道他堅信破壞書籍系個人行為,不能代表日本全體國民的態度。
警方正在調查這起案件
藤卷太郎(Kotaro Fujimaki)是東京新宿區( Shinjuku City)中央圖書館(Chuo Library)館長,關於這起撕書事件,他自有一番解釋。
《安妮日記》於二戰期間寫就,當時,為躲避納粹,安妮一家都藏身在阿姆斯特丹(Amsterdam)。這本書是二戰期間猶太人飽受折磨的有力表現。
記者表示,許多日本人正是通過此書了解到了納粹大屠殺( Holocaust)的歷史。但為什麼會有人搞破壞?此事仍未有結果。歷史上,日本不曾收留過猶太人,也從沒有反猶太主義盛行。
年輕人的奮鬥
200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此書收入世界記憶遺產(Memory of the World)項目。
1952年,《安妮日記》被譯成日文,並與次年榮登銷售榜榜首。
以色列海法大學(University of Haifa)教授、日本歷史文化專家羅特姆·科納(Rotem Kowner)表示,《安妮日記》曾經在日本非常暢銷。他說,該書的銷售量僅次於美國,他還補充道,對許多日本青年而言,此書中不但揭示了猶太人渴望得到認可,還鼓舞了他們為了生存不斷奮鬥。
「這本書講的是戰爭導致的悲劇以及少女親身經歷後的種種感悟......,而這次《安妮日記》在日本遭到了破壞,許多日本人大概會覺得時隔多年安妮還在受苦吧。」他說。